用非逻辑思维方法组织课堂教学

来源 :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利于学生创造个性培养的突出因素是教学过分注重教材的逻辑演绎结构,即将教材看成一个纯粹的知识体系。而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个性,就必须将教材同时看成是一个心理活动体系和社会历史文化体系,挖掘教材的历史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其美感,充分进行文化陶冶。针对目前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本文介绍了运用非逻辑思维方法组织课堂教学的尝试,说明了这种方法的理论基础和课堂实践,并交流了作者的体会。
  关键词:非逻辑思维 形象思维 直觉思维 课堂教学
  
  什么样的一堂课才算是好课?长期以来,我们以逻辑严谨、思路缜密为一堂“好课”的标准,殊不知,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要求讲课“天衣无缝”、“课堂上解决问题”等等传统观念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正如澳大利亚著名教育家菲利普·休斯在一篇报道中所指出的:“人们对带来革命性变化的教育改革都很熟悉。像开放教育、发现学习、程序教学、视听教育都产生了可能引起大规模变革的先驱作用。然而课堂教学的模式或学校的功能却依然如故。如果我们深入观察医生、工程师、建筑师的工作。可以发现其工作方式有了根本性的变化,而学校课堂仍更多地维持着本世纪初的框架。”
  一位资深院士在一次座谈会上说:在四年的大学学习期间,收获最大的一门课是一位老师讲得“不好”的课,因为讲得“不好”,所以课后就看大量参考书,收获很大,记得很牢。当然,这样讲并非鼓励教师不讲究教学方法,而是提出了一个非常值得重视、非常有针对性的问题,即什么样的一堂课才算是好课?
  杨振宁教授指出:“高等教育的成功在于使每个人的最大能力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开发。”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这一点呢?让我们尝试从非逻辑思维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
  
  一、非逻辑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逻辑思维曾一直被视为科学思维的唯一类型。随着思维科学的发展,人们才越来越认识到非逻辑思维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并把它与逻辑思维一起看作科学思维的基本类型。非逻辑思维是不受某种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而直接领悟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它主要包括形象思维、直觉思维两种形式。
  形象思维是在形象地反映客体的具体形状或姿态的感性认识基础上,通过意象、联想和想象来揭示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思维形式。它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方法论意义在于:可以直观形象地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能在思维过程中,将意象“随意地”再生和组合,因而能突破现实的局限,抓住主要矛盾,对研究对象进行极度的纯化和简化,以利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所以,培养富有浪漫主义精神的形象思维能力是科技工作者提高思维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直觉思维常伴随着被称为“灵感”的特殊心理体验和心理过程,它是认识主体的创造力突然达到超水平发挥的一种特定心理状态。直觉思维和灵感的方法论意义,在于它们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也是发挥科学认识主体思维能动性的突出表现。直觉和灵感都是创造主体长期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实践经验和知识储备得以集中利用的结果,是创造者日积月累地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所思考的各种线索凝聚于一点时集中突破,是创造者显意识与潜意识的豁然贯通。
  爱因斯坦认为,物理学家的最高使命是要得到那些普遍的基本定律,然而要通向这些定律并没有逻辑的道路,“只有通过那种以对经验的共鸣的理解为依据的直觉,才能得到这些定律”。因此他明确提出“我相信直觉和灵感”。
  可见,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是在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过程中产生新思想、新概念和形成新假说、提出新模型的基本途径之一。
  
  二、用非逻辑思维组织课堂教学
  
  清华大学范钦珊教授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若干有益的尝试后,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即要对“循序渐进”进行再思考。他认为,我们现在的问题是过分强调“循序渐进”,忽视乃至反对“跳跃式思维”。其结果,一方面每门课程都要“从猿到人”,在不增加课程教学时间的前提下,无法引进反映最新科技成果的新内容;另一方面很难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和研究能力。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如果没有“跳跃式思维”,学生只能学习前人已经积累的知识,不能超越前人去创造新的知识,从而限制以致窒息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外籍人士指出,中国学生有“三好”:基本功好、书本知识好、考试成绩好;外国学生有“三强”:创新能力强、动手能力强、演说能力强。笔者认为,大学生在已通过小学、中学长达十余年的逻辑思维训练中,“三好”已无须加强,但其造成的灵活不足,呆板有余却必须通过“三强”的培养来补足。而作为教学重要环节的课堂教学的现状却是“在课堂上消耗了许多时间,并未教学生如何应用所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利于学生创造个性培养的突出因素是教学过分注重教材的逻辑演绎结构,即将教材看成一个纯粹的知识体系。而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个性,就必须将教材同时看成是一个心理活动体系和社会历史文化体系,挖掘教材的历史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其美感,充分进行文化陶冶。
  综上所述,我们有必要在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与影响下有意识强化非逻辑思维训练。用非逻辑思维组织的课堂在内容安排和上课形式上都呈现活泼、跃动、热烈的非逻辑特点。师生把禁锢头脑、束缚思想的逻辑观念搁置一边,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在友好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大家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强烈的参与欲望、灵动多变的个性观念为某一问题出谋划策、广辟蹊径。学生、教师彼此激励、互相启发,不求唯一正确的答案,但求思想观念的碰撞与更新。
  
  三、对非逻辑思维课堂的构想与实践
  
  基于以上思考,笔者在某工科课程的教学中,尝试运用非逻辑思维的方法组织课堂教学,努力使每个人的能力和创造性得到表现机会和充分开发,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下是所做的部分尝试。
  
  (一)以激疑设问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在这种方法中,教师为学生设计环境,激发学生独立探索,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和习惯。
  美国物理学家费根鲍姆将问题分为合情合理的“常规性问题”和并非显然的“非常规性问题”两大类。他认为,实现激光聚变、确定宇宙起源年代等都是合情合理的,是任何熟练的物理工作者通过适当的思考和计算都能提出来的。另一类问题则是那些赢得尊重和诺贝尔奖获得者提出的最艰深的问题。以激疑设问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法不是以教师提问导引课堂教学,也不是站在问题前面去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由教师创设提出问题的实际环境,激励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包括合情合理的常规性问题,特别是类似达尔文所提物种起源、爱因斯坦所提光速是多少这类并非显然的非常规性问题。问题解决的途径也不是单向的,而是具有“开放式答案”,即问题的答案可能是多 种多样的,甚至是_无数的。教师在课堂上扮演“教练”的角色,如果学生在问题的“迷宫”中迷失了方向,教师就在旁给予提示,让他们能够继续前进,如果学生找到的只是最简单和表面的答案,教师就引导他们去找第二个更好的答案,然后再找第三第四个,直到大家都满意了,才进入下一个问题。这种教学思想和方法的目的是:大量地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工程师和各类应用性人才。
  
  (二)以课下自学为主的课堂教学
  丹麦的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玻尔提出了“不教而教”的思想。“不教”是指对那些知识性的原理、结论、定律、事实等,不需要以此为主进行教学,只需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就可以了。“需要教”的是与进行创造性活动有关的能力和品格,是创造活动一系列规范、标准、价值和态度等,包括创造的意识、创造的价值、创造活动的思想方法和操作方法。
  根据这一思想,笔者组织学生把知识的摄取过程放于课下,课堂上主要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进行基于这些自学知识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上课前,首先由教师介绍教材中的某一专题和相关资料,然后,学生通过研习教材、查阅资料和摘录笔记来完成知识的初步学习。在课堂上,第一阶段,教师由简短的介绍或序言引出专题,并营造一个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第二阶段,由学生自由发言,谈论学习这一专题的思考、感想和瞻望。教师则努力把话题引入创造性理解和应用的轨道。第三阶段,大家畅所欲言,提出各种奇思妙想,在联想、想象、直觉和顿悟之中,每个人都各得其所,满载而归。这样,与创造性活动有关的能力和品格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三)讲座与辩论相结合的课堂教学
  创新素质的培养包括多方面的能力训练。比如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等,而最能综合体现这些能力的莫过于演讲和辩论。笔者认为,不妨把讲台上侃侃而谈的角色让给学生,让他们以讲座的形式呈现他们的学习、思想和创造成果,并以辩论的形式强化对问题的认识,锻炼辨析和应变能力。
  首先,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他们轮流主持课堂,驾驭整堂课的主题和节奏,每个小组可以根据所阅读资料和研究兴趣提出自己的讲座专题。在课堂上,小组成员模仿大学生辩论赛的形式,逐个陈辞,讲明自己小组专题内容的观点和论据,然后接受大家的提问。要求非小组成员的学生以批判性的态度迅速理解讲座内容,同时积极思考,对讲座内容进行批驳。在双方对垒的形式下,学生能够更快地接受信息,掌握知识,并能培养迅速抓住问题根本,勇于怀疑的能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以上是笔者基于非逻辑思维方法对课堂教学改革的部分尝试。通过这些改革,工科课程教学一改枯燥呆板的旧面貌,换之以朝气蓬勃、精彩纷呈的新气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个性得到充分调动激发,教师实现了“做一名激励者、促进者、指导者和协调者”的根本价值。但在课堂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难以预料到的困难和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基础较差,完不成自学任务,有些教师囿于成见,不支持理解教法革新等等。笔者认识到,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争取各方面的配合,并广泛听取意见,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调整。
  江泽民主席深刻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创造能力是新世纪对当代大学生最重要的要求。用非逻辑思维组织的课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充满信心的自强精神,勇于开拓进取的探索精神。锲而不舍的坚持精神,热忱协作的坦荡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独立精神,最终达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境界!
其他文献
中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篇古诗文,这些古诗文蕴含着经典的传统文化,以及道德修养和人文精神、文化审美情趣等,对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激发审美情趣、发展个性思维、逐步形成健全人格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认识中华文化并吸取民族文化精髓,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的文化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是新课标的目标中重点强调的内容。这就要求语文教育能传承人类文明,且能加强对传统
期刊
摘要:和谐思想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有关和谐教育的文章层出不穷。本文站在一个人文主义者的角度,试图从四个方面梳理出和谐教育新的含义:人与自我和谐的教育:人与他人和谐的教育;人与社会和谐的教育;人与自然和谐的教育。  关键词:和谐 生命    中共中央在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近年来,和谐二字已成为当今时代的最强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各
期刊
摘要:孩子的发展变化是受后天的家庭、学校、社会等诸多环境因素影响的。每个孩子的言行无不打下了家庭的烙印。常言道:治标须治本,教育要从源头抓起。开展家教现代化实验正是顺应了时代的需求,真正是利家、利校、利国、利民的大好举措。为了使家教工作深入人心,我们家教工作改变以往单一的说教,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创新型活动。  关键词:家教 现代化 实验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改革,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家庭问题
期刊
Abstract:This article mak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previousresearch achievements, explores the methods,comments on the roleof the trainer and finally concludes the goals to be gotten.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
期刊
摘要:多年来,英语界各家对英语虚拟语气形式的分类,一直都是争论不休。本文借鉴各种不同的观点,并结合作者=十年的实际教学经验,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角度出发,根据虚拟语气句子的实际表达意义不同,把虚拟语气进行了新的分类。  关键词:虚拟语气 形式分类 实际表达意义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基于网络技术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也应运而生,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以其不受时空限制、信息互动交流、资源共享优势,给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它使机会平等的原则得以贯彻,使应需学习的愿望得以实现,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它使我们的教与学发生了本质性的变革。如何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推进教育改革,培养创造型的人才,对每一
期刊
摘要: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有效的内驱力,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导趣、引趣、提趣、生趣、增趣、激趣几种方式,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学习兴趣 实践 情感 导趣 引趣 提趣 生趣 增趣 激趣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有效的内驱力,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古代教育家
期刊
从近几年高考作文阅卷情况来看,各个方面都有失分点。审题不清、立意不准,是高考作文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审题立意是写好一篇作文的关键,考生一旦审题失误,则全盘皆输。纵使所写作文文采飞扬、构思独特,也必被打人“冷宫”。其实,任何一种形式、模式的作文,都存在审题这一关,我们应该主动地戴上“镣铐”去“跳舞”。  审题是分析、研究命题的意义要求,立意是确立中心思想。高考作文的开放性与限制性是统一的,要想获得高
期刊
新课程理念下,一节灵动的语文课,仿佛一首歌,歌到情处泪双流;犹如一杯酒,酒将醉时笑语多;又似一首诗,诗言有尽意无穷。师生沉浸其中,思维碰撞,情感交融,心灵沟通,生命对话—那是一种多么美妙的境界!但遗憾的是,不少教师一味地追求“完美”,而背离了新课堂崇尚的最基本的“真”与“实”。面对那一节节“天衣无缝”、“花样百出”的样品课,我们在感叹“遥不可及”、“深不可测”之余,又会情不自禁地想到两个字——虚假
期刊
教学多年,今年初次接触新课程教学,感触颇深。下面我就半学期来进行新课程教学进行一些反馈。    一、培训    新课程与旧教材在教学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旧教材以时间顺序为体系,而新课程是以专题形式为体系的;再者,初中历史教学与高中历史教学也有很大的差异,初中教学侧重于基本历史史实的讲述,而高中则侧重于能力的培养,要在一些史实中归纳、分析出历史事件的实质,从而得出某些道理。这样,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