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为阿卡迪的安娜

来源 :科幻世界·译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min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Q:作者是何许人也?
  A:作者名为安娜林登·韦勒,1985年出生,以阿卡迪·马丁为笔名写小说,她曾就读于芝加哥大学,2007年获得宗教研究学士学位。她于2013年在牛津大学获得亚美尼亚古典研究硕士学位,2014年在罗格斯大学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除了撰写科幻/奇幻小说外,马丁还在大学任教,于新墨西哥州能源、矿产和自然资源部担任顾问。她和她的妻子、同样也是作家的萧薇薇住在新墨西哥州。
  Q:作者有何作品?
  A:马丁于2012年起开始发表短篇小说,出版了十余篇故事;2018年,其作品《液压皇帝》获得华盛顿科幻小说协会颁发的小出版社奖。第二年又乘胜追击,出版长篇小说处女作《名为帝国的记忆》,斩获2020年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Q:这篇小说是讲什么的?为什么而写?
  A:这篇小说是作者根据所著论文及担任博士后时期的经历为基础虚构出来的内容。某种程度上而言,《名为帝国的记忆》其实是在探讨宇宙中各种事物的荒凉性:文化、起源和欲望,流放和统治,帝国和它的边缘。然而,经历了这许多年后,作者仍然不确定这个问题的答案,于是在书中让主角玛希特·达兹梅尔尝试着给出了一个的答案:对她来说,进入了帝国的权力中心,就等于无法回到自己心灵深处真正的家乡。
  Q:作者这个笔名是怎么来的?
  A:“阿卡迪”这个名字来自于克里斯·莫里亚蒂的小说《旋转状态》,里面有一大堆克隆人都叫阿卡迪。然后她又查了一系列的姓氏,直到找到了一个听起来很合适的姓氏:阿卡迪·马丁,这念起来很好听,感觉既简单,又有点市侩。阿卡迪的有趣之处在于,这样一个中性的姓名只表达着性别中立的意思,俄语中它是男人的名字,但在英语中又是女孩的名字。
  Q:为什么不使用真名写作呢?
  A:阿卡迪·马丁一直是一个公开的假名。作者基本上把这个笔名当成了搜索引擎的区分工具:她希望寻找自己小说的人能找到阿卡迪·马丁,寻找自己作为学者或城市规划师的作品的人能找到安娜林登·韦勒。2013年作者从事专业出版的时候,她认定自己的未来会出现这两种情况:1.以大学教授的身份度过一生;2.写同性恋、怪异、抒情的科幻小说,可能会让她没法获得终身教职编制。因此,她选择了用假名来写作。结果最后这两种情况都没有出现;在她现在的工作(政府雇员)中,正是因为她写科幻小说,反而在学术界和政策工作中都得到了有趣的机会。
  Q:是什么让作者开始写作的?
  A:作者出身古典音乐家庭,算是在东海岸的古典音乐圈里长大的。她发现,古典音乐圈和科幻小说圈在某些方面惊人地相似:20世纪30年代,有很多移居美国、定居在东海岸和西海岸的欧洲犹太人就同时活跃在这两个圈子里;他们演奏古典音乐,同时也用英语写科幻小說。作者第一次参与文学科幻/奇幻社区时,她突然意识到:“哦,我认识这里的每个人”。她不认识任何人,却又知道这些人,因为她就是和这些人一起长大的。他们只是在做一种不同的艺术。正因如此,在这些人的熏陶下,作者误打误撞地从最初自娱自乐式地写一些同人小说,逐渐走向了科幻小说创作的道路。
  Q:自身具备的知识如何影响到了作者的写作?
  A:这本小说的大部分想法既来自于历史事件、概念和理论,也源自作者此前十年对中世纪帝国和边疆地区的研究和思考。纵观历史,可能会有凤毛麟角的那么几个人,最终被列入“体面的皇帝”这一名单,但作者不认为真正有好皇帝存在,也不认为专制、独裁的统治能够充当稳定社会的基础:这样的压力会让人崩溃;仅仅管理一家公司,其压力就足以造就反社会者,更不用说为一整个国家负责会承受何等的压力了。专制带来了某些优势,比如能够迅速地做出决定,不需要猜疑自己,这使得政府有效——但有效并不等于好,不等于有用、对人类有帮助。正是抱着这样的疑问、兴趣和想法,作者在博士后期间写出了《名为帝国的记忆》的大部分内容。
  Q:作者对于写作有什么感想吗?
  A:写你喜欢的东西,即使市场似乎不感兴趣,或者你害怕自己还没有“准备好”去写。写作很辛苦,需要努力。既然花了时间,就要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才行。
其他文献
【第一幕 雷 震】  Allegretto non troppo  (不太快的小快板)  暴雨如注。  一道炸雷落在近旁,轰轰然震得地都在颤。车夫话说到第二遍,林衍才听清。  “先生,先生,就是这里了!”  是这里?  林衍抬头去看。雨太大了,三步之外只余一片朦胧,又一道闪电,亮光里仿佛见到一个字——“茶”。“是这儿,”车夫恳切地看着他,“城里就这一处了。”林衍摸出一块银元,看看车夫褴褛的湿衣,又
期刊
一  室町幕府初代将军,等持院足利尊氏有一种秘传药膏。  准确地说,这种药膏并非源自尊氏,而是尊氏的侍医坂大黑研制并传承的。不过,世人普遍都称它为“尊氏膏”。  足利尊氏死于背上生痈。相传,如果他当初坚持涂抹这种药膏,就能免于一死。人们为此嗟叹不已,尊氏膏故而得名。  “敢问……‘痈’到底是什么病?”  听到这里,一休忍不住插嘴问。  “请先接着往下听。”  宗宽抬起一只手制止了一休,继续他的讲述
期刊
美国著名科幻作家、编辑、学者詹姆斯·冈恩先生于12月23日去世,享年97岁。他出生于堪萨斯,二战期间曾在美国海军服役,战后在堪萨斯大学任教。1982年,他在该校建立了“冈恩科幻研究中心”,这是目前世界上历史最久、最权威的科幻研究机构。1977年,他编选的科幻选集《科幻之路》一经推出,立即成为美国各大学开设科幻课程的标准教科书。1997年,《科幻之路》中文版出版,受到中国科幻读者的推崇。  多年来,
期刊
听到堪萨斯大学教授、著名作家詹姆斯·冈恩教授去世的消息让我很震惊。今年6月,美国科幻研究协会颁发给我克拉里森奖之后,他还来信并通过未来事务管理局向我表示祝贺。那天我真的特别感动。一个90多岁的人,跟我见过不到十次面,但却脑海中还有记忆。特别说在中美关系已经开始变化,一种重回冷战的感觉正在四面蔓延的时候,他这么直接率真的祝贺给我的焦虑之心一种强大的暖意。  我跟冈恩的接触,是直接跟全球地理坐标相互联
期刊
“M3R3011,请提交第八次实际行驶报告。”  “呜哇,是谁啊!”  “是我,RD16‐VPT。你不记得了吗?”  “啊,记得记得,嗯,当然记得啰,怎么会记不得呢。”  “3011,直到上一次,你发送的还都是在工厂和经销商处的试验性行驶报告,但现在你已被骑手买走。这次开始就是真正的实际行驶报告了。作为三千辆被售出的摩托车之一,你要如实记录一般骑手在真实路况中的使用情况,并反馈给我。明白了吗?” 
期刊
罗伯特·里德(1956-)是美国内布拉斯加州最为出名、最多产的科幻小说家。除本名外,他还以罗伯特·图扎林为笔名写作。他在主流科幻小说杂志上发表了数十部短篇小说,并出版了十多部小说。到目前为止,他已经著作了超过两百篇作品,从插图小故事到宏大的太空歌剧,涉猎范围堪称广泛。罗伯特·里德因中篇小说两次获得雨果奖提名,并且是《未来作家》的首位大奖获得者。2006年发表的《十亿夏娃》获得了雨果奖最佳中篇小说奖
期刊
来来!抽上一口,请坐!  湿吧台也有,就在那边。你知道吗,好多年来我都告诉自己“我没有”,但其实我一直留着全套的杯子、红酒,还有大麻和大麻搭子。我对自己说,酒肯定是用来招待客人的,仅此而已。  不过吧,现在我不这么想了,这样真让我觉得不坏。猫王好像说过“酒鬼就好似贫穷,跟我们永不分离”?  要不就是鲍勃·迪伦?有可能是他——迪伦可是酒鬼方面的专家,脸朝下死在臭水沟里的不就是他——这走运的王八蛋!—
期刊
一  逝去的2020年真个是多灾多难!十二月过了一大半时,我曾望着日历,想:剩下这些天还会不会再发生什么糟心事呢?  二十三号那天,打开手机,来自朋友的一则短讯令我心头一惊:美国科幻大师冈恩去世……  早就知道冈恩先生长期罹患一种家族遗传性癌症,几十年来带癌生存,虽然凭着坚强的意志和优越的医学条件,每每都能化险为夷,但毕竟近百岁的老人,什么时候大去,都有可能。听到噩耗,还是难受。沉思片刻后,给冈恩
期刊
迈克尔·斯万维克曾获得雨果奖、星云奖、西奥多·斯特金奖和世界奇幻奖等诸多国际幻想文学界的顶级奖项。其中短篇小说的功底非常深厚,创作速度也非常惊人,曾以每周一篇的速度创作了一百多篇“科幻元素周期表”系列小说。  穿过混沌和旧夜,三兄弟行向前。他们时而骑着马,时而漫着步。御马奔驰的时候,马鼻直喷出冰冷的蒸汽,黑曜石马蹄踏得岩石火花点点;信步前行的时候,踏在泥土上的脚,每一下都陷到脚踝。照亮天空的,只有
期刊
“伊芙?”  我猛地醒过来,环顾了一下空荡荡的办公室。在昏暗的LED灯光下,办公室里分布着许多灰色的小隔间。一条条细细的雨丝从左边的玻璃幕墙上滑落,透过窗户看出去,街对面的摩天大楼仿佛荡着涟漪。我刚才趴在办公桌上睡着了,现在脖子疼得很,刘海也垂到了眼睛里。  那个熟悉的声音又从我的电脑里轻轻传来:“伊芙?”  “是你吗,旅居者?”我的声音有点嘶哑。  “是我,”那轻柔的声音回答,“他们来找我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