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这个学习阶段,学生的个性都比较张扬,而这正是促进学生培养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机。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好数学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有很大的支持作用。小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对其之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牢牢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养成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5-379
引言
数学思维通常指的是我们对数学知识的理性认知,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的思考模式,以及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形成的思路。数学学科的逻辑性极强,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可以显著的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他们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培养出色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能够为小学生未来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开展自主互动教学引导数学思维形成
小学阶段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主要指的是逆向、转化、假设以及联想等几种主要的思维方式,对应数学学科中的不同部分。对小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已初步了解或能运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来看待问题,但却无法将其与数学知识相结合,进而利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来解决数学中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引导学生建立对数学思维系统、深入的理解和认知,建立起思维方法与数学知识之间的桥梁,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思维方式解答数学问题,促使其数学思维的完全形成。学生数学思维形成的关键在于其自主学习和思考,尤其是面对数学题目时,学生自主思考的过程不仅是其理解和掌握数学思维的过程,也是应用数学思维的过程。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要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的时间,不能用自己的讲解和分析来代替小学生的自主思考过程。所以自主探究的课堂模式或活动形式,是小学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师结合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过程来确定课堂主题,并围绕主题和核心知识点的学习过程和要求来设计学习任务,学生按照任务的引导完成对知识内容的自主学习和思考。在课堂总结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加入对数学思维概念的概括,引导学生完成对数学思维与自己之前思考过程的对应,帮助其意识到思维方式与数学知识内容以及学习方式的联系,进而实现其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除自主思考外,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尤其是提问,也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还是实现小学生数学思维形成的有效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核心知识点及难点,或需要数学思维加以思考和解决的典型环节设计课堂问题,并在讲解的过程中进行一对一或集体提问。这种提问方式不仅能充分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保证其在学习重点知识时能够保持高度的专注力,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同时还能借助提问引导小学生思考,有利于他们数学思维的逐步形成。因此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及积极的课堂互动提问,是引导小学生自主思考,实现数学思维全面形成的重要教学手段。
二、贴近生活教学,深化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一定的思维能力与运算方法,从而将这种能力运用到生活中。每一门学科都离不开生活,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应选取贴近生活的案例,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数学方法,并将其应用到生活中去,不断提升个人的数学思维能力及全面综合素质。
例如,教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单位换算”,教师上课之前可以询问学生“讲台的高度是多少呢?”,学生有的说3米,有的说3厘米,还有的说3毫米,此时,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思考这些单位之间换算率是多少,差别有多大。通过对讲台的高度丈量预测,教师就可以将米与分米的换算渗透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并帮助他们学习如何进行米和分米之间的换算。例如,带领学生去思考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高度与3米相近,哪些物体的长度又与3分米相近。学生会通过自己的思考联系生活中的物体,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就起到了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还能深化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运用差异化教学方法,启发多种数学解题思路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认识到学生群体是存在个体差异的,相同题目可能存在不同的教学成果。教师应该选择适合学生的解题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通常情况下,数学题的答案往往是固定的,但是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往往是多变的,一题多解是常态。課堂讲解的时候,教师不应该只为追赶教学进度,仅仅讲授一种解题方法,而忽视其他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或许,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对相同题目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思考。教师应该重视差异化教学,重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分配不同的作业进行锻炼与提高,真正使每位学生能够理解、掌握知识点,并将该知识点进行实践与运用。
如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中,讲解组合图形的面积时重视多种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讲解。如一面中队队旗的面积是多少?教师可以讲解成长方形减三角形剩余部分的面积,也可以讲解成长方形与两个直角三角形之和的面积,更可以讲解成梯形和一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或许,学生还可能有其他让人意想不到的、创造性的想法与思路,教师应该注重课堂的交流与讨论。可见,教师运用差异化教学的过程是培养数学萌芽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过程。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把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出来,需要各方积极行动起来,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从而显著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付志美.浅析小学高学段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2020(28):167-168.
[2]卫佳男.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养成的策略[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08):77.
[3]李玉平,孟庆侠,李和平,陈怀玉,刘桂权,于海全,李庆顺,李春菊.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养成策略的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五卷)[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养成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5-379
引言
数学思维通常指的是我们对数学知识的理性认知,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的思考模式,以及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形成的思路。数学学科的逻辑性极强,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可以显著的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他们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培养出色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能够为小学生未来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开展自主互动教学引导数学思维形成
小学阶段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主要指的是逆向、转化、假设以及联想等几种主要的思维方式,对应数学学科中的不同部分。对小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已初步了解或能运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来看待问题,但却无法将其与数学知识相结合,进而利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来解决数学中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引导学生建立对数学思维系统、深入的理解和认知,建立起思维方法与数学知识之间的桥梁,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思维方式解答数学问题,促使其数学思维的完全形成。学生数学思维形成的关键在于其自主学习和思考,尤其是面对数学题目时,学生自主思考的过程不仅是其理解和掌握数学思维的过程,也是应用数学思维的过程。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要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的时间,不能用自己的讲解和分析来代替小学生的自主思考过程。所以自主探究的课堂模式或活动形式,是小学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师结合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过程来确定课堂主题,并围绕主题和核心知识点的学习过程和要求来设计学习任务,学生按照任务的引导完成对知识内容的自主学习和思考。在课堂总结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加入对数学思维概念的概括,引导学生完成对数学思维与自己之前思考过程的对应,帮助其意识到思维方式与数学知识内容以及学习方式的联系,进而实现其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除自主思考外,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尤其是提问,也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还是实现小学生数学思维形成的有效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核心知识点及难点,或需要数学思维加以思考和解决的典型环节设计课堂问题,并在讲解的过程中进行一对一或集体提问。这种提问方式不仅能充分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保证其在学习重点知识时能够保持高度的专注力,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同时还能借助提问引导小学生思考,有利于他们数学思维的逐步形成。因此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及积极的课堂互动提问,是引导小学生自主思考,实现数学思维全面形成的重要教学手段。
二、贴近生活教学,深化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一定的思维能力与运算方法,从而将这种能力运用到生活中。每一门学科都离不开生活,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应选取贴近生活的案例,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数学方法,并将其应用到生活中去,不断提升个人的数学思维能力及全面综合素质。
例如,教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单位换算”,教师上课之前可以询问学生“讲台的高度是多少呢?”,学生有的说3米,有的说3厘米,还有的说3毫米,此时,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思考这些单位之间换算率是多少,差别有多大。通过对讲台的高度丈量预测,教师就可以将米与分米的换算渗透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并帮助他们学习如何进行米和分米之间的换算。例如,带领学生去思考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高度与3米相近,哪些物体的长度又与3分米相近。学生会通过自己的思考联系生活中的物体,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就起到了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还能深化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运用差异化教学方法,启发多种数学解题思路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认识到学生群体是存在个体差异的,相同题目可能存在不同的教学成果。教师应该选择适合学生的解题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通常情况下,数学题的答案往往是固定的,但是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往往是多变的,一题多解是常态。課堂讲解的时候,教师不应该只为追赶教学进度,仅仅讲授一种解题方法,而忽视其他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或许,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对相同题目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思考。教师应该重视差异化教学,重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分配不同的作业进行锻炼与提高,真正使每位学生能够理解、掌握知识点,并将该知识点进行实践与运用。
如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中,讲解组合图形的面积时重视多种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讲解。如一面中队队旗的面积是多少?教师可以讲解成长方形减三角形剩余部分的面积,也可以讲解成长方形与两个直角三角形之和的面积,更可以讲解成梯形和一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或许,学生还可能有其他让人意想不到的、创造性的想法与思路,教师应该注重课堂的交流与讨论。可见,教师运用差异化教学的过程是培养数学萌芽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过程。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把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出来,需要各方积极行动起来,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从而显著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付志美.浅析小学高学段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2020(28):167-168.
[2]卫佳男.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养成的策略[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08):77.
[3]李玉平,孟庆侠,李和平,陈怀玉,刘桂权,于海全,李庆顺,李春菊.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养成策略的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五卷)[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