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雪夜,骑车在下夜班回家的路上。今天刚发薪水,由我做东,停车欣悦地走进城关老胡同口一小小的、僻静而整洁的馄饨馆儿。不奢侈,3人要上3只卤兔子头、1盘红油耳丝、1盘水煮花生、1盘姜汁西芹,外带1瓶北京二锅头,再来2笼烫面饺,3碗鸡丝馄饨,小碟里放入醋和油辣子。3人花上近40元消夜一次,吃的也满惬意的。
馄饨——南食也。在南方,既算饭,也是小点。而在四川,却把馄饨叫做“抄手”。红油抄手、麻辣抄手,碗底略放些榨菜丁和葱花,冲入鸡汤或骨头汤,他们说:“这样吃起来,才安逸。”在山东龙口,我曾吃过一种用沙丁鱼肉做的馄饨,味美鲜嫩,若是再放一些海肠粉的调料,其味更妙不可言。南方的馄饨是包出来的,个大馅足且有角有棱,包好之后整齐地码放在竹屉子里,品种花样也繁多:有三鲜馄饨、开洋馄饨、银鱼馄饨、螃肉馄饨、菜肉馄饨。煮熟后,捞入放有胡椒粉、香葱花的碗里,再沏入鲜鸡汤,撒些素鸡丝儿。若是清汤馄饨,则加小半匙儿的鸡油或荤油。而北方的馄饨则是面皮子裹出來的,透过薄薄的面皮子,你可隐隐约约地看见那里面粉嫩嫩的馅心儿。名曰:“鸡丝馄饨”或“鸡汁馄饨”。碗底里是鸡丝、粉丝、虾皮、紫菜、香菜、葱丝儿。待煮熟捞入碗时再沏入鸡汤,自然是少不了胡椒粉和醋。
南方人是“吃馄饨”,北方人是“喝馄饨”。北方人消夜时,喜欢拽上朋友说:“走!喝馄饨去!”既然是喝馄饨,那么非得有一锅美味的浓汤不可。过去在老城关的馄饨馆里,总见得那汤锅里悠沉悠浮着一只皮儿泛油肥美的老母鸡,不需开腔招呼,货真价实的鸡丝馄饨便会勾起你的食欲。此时,寒夜人寂的你,会让店家烫上一壶150g老白干儿、1盘蒜泥猪拱嘴、1盘花生米、4只水煎包,再喝它1碗热乎乎的酸辣鸡丝馄饨,随着缓缓的暖意下肚,寒气自然地也去了大半,说不定晕乎乎的你还会哼着小曲呢。前年腊月里,我又去了一家城关的馄饨馆,可那汤锅里悠沉悠浮的肥美老母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却是汤锅边上特意露出的鸡架骨和猪骨头为幌子,而鸡架骨和猪骨头与老母鸡相比,其质其味相差甚远矣。我不能说生意人精明,但今昔的馄饨却使我笔下的文字感慨万千。
想起儿时的馄饨,记忆总有点苦涩,清苦的日子那有肉馅来包它呢?记得有一次病中的我跟母亲说想吃1碗馄饨(若是在现在,此要求不算过分吧?掏一元五角钱出门便能买来1碗香喷喷、热乎乎的酸辣鸡丝馄饨)。可在当时却让清贫的母亲犯了难。含辛茹苦的母亲为了满足儿子并非过分的要求,想方设法采来野荠荠菜在开水锅里焯一下,挤干水分,剁点油渣儿和豆干儿掺入菜馅中,为了使面皮儿劲道点,和面时略加一点食盐。这样,馄饨下进锅里,破的也就少了。虽说那只是1碗野荠荠菜包的素馄饨,但它却使我时常想起那一段深情的母爱。
在江南寒夜人寂的街巷里,你可常见到冒着热气的悠颤颤馄饨担子,那一声声悠长的馄饨——“要哦!”叫卖声,正为幽深的街巷里款送着温馨的暖意。而北方的馄饨摊儿多为街口胡同口的固定摊儿,食者也以下夜班的工人或热恋中的情侣居多(实为物美价廉的食物)。馄饨尚未端上桌时,食者便会喊道:“多搁胡椒,多搁醋!”然而,最妙之处却是那一簇嗔欢舐着锅底的炭火儿,它能把那一锅馄饨汤熏出淡淡的果木香来……
馄饨——南食也。在南方,既算饭,也是小点。而在四川,却把馄饨叫做“抄手”。红油抄手、麻辣抄手,碗底略放些榨菜丁和葱花,冲入鸡汤或骨头汤,他们说:“这样吃起来,才安逸。”在山东龙口,我曾吃过一种用沙丁鱼肉做的馄饨,味美鲜嫩,若是再放一些海肠粉的调料,其味更妙不可言。南方的馄饨是包出来的,个大馅足且有角有棱,包好之后整齐地码放在竹屉子里,品种花样也繁多:有三鲜馄饨、开洋馄饨、银鱼馄饨、螃肉馄饨、菜肉馄饨。煮熟后,捞入放有胡椒粉、香葱花的碗里,再沏入鲜鸡汤,撒些素鸡丝儿。若是清汤馄饨,则加小半匙儿的鸡油或荤油。而北方的馄饨则是面皮子裹出來的,透过薄薄的面皮子,你可隐隐约约地看见那里面粉嫩嫩的馅心儿。名曰:“鸡丝馄饨”或“鸡汁馄饨”。碗底里是鸡丝、粉丝、虾皮、紫菜、香菜、葱丝儿。待煮熟捞入碗时再沏入鸡汤,自然是少不了胡椒粉和醋。
南方人是“吃馄饨”,北方人是“喝馄饨”。北方人消夜时,喜欢拽上朋友说:“走!喝馄饨去!”既然是喝馄饨,那么非得有一锅美味的浓汤不可。过去在老城关的馄饨馆里,总见得那汤锅里悠沉悠浮着一只皮儿泛油肥美的老母鸡,不需开腔招呼,货真价实的鸡丝馄饨便会勾起你的食欲。此时,寒夜人寂的你,会让店家烫上一壶150g老白干儿、1盘蒜泥猪拱嘴、1盘花生米、4只水煎包,再喝它1碗热乎乎的酸辣鸡丝馄饨,随着缓缓的暖意下肚,寒气自然地也去了大半,说不定晕乎乎的你还会哼着小曲呢。前年腊月里,我又去了一家城关的馄饨馆,可那汤锅里悠沉悠浮的肥美老母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却是汤锅边上特意露出的鸡架骨和猪骨头为幌子,而鸡架骨和猪骨头与老母鸡相比,其质其味相差甚远矣。我不能说生意人精明,但今昔的馄饨却使我笔下的文字感慨万千。
想起儿时的馄饨,记忆总有点苦涩,清苦的日子那有肉馅来包它呢?记得有一次病中的我跟母亲说想吃1碗馄饨(若是在现在,此要求不算过分吧?掏一元五角钱出门便能买来1碗香喷喷、热乎乎的酸辣鸡丝馄饨)。可在当时却让清贫的母亲犯了难。含辛茹苦的母亲为了满足儿子并非过分的要求,想方设法采来野荠荠菜在开水锅里焯一下,挤干水分,剁点油渣儿和豆干儿掺入菜馅中,为了使面皮儿劲道点,和面时略加一点食盐。这样,馄饨下进锅里,破的也就少了。虽说那只是1碗野荠荠菜包的素馄饨,但它却使我时常想起那一段深情的母爱。
在江南寒夜人寂的街巷里,你可常见到冒着热气的悠颤颤馄饨担子,那一声声悠长的馄饨——“要哦!”叫卖声,正为幽深的街巷里款送着温馨的暖意。而北方的馄饨摊儿多为街口胡同口的固定摊儿,食者也以下夜班的工人或热恋中的情侣居多(实为物美价廉的食物)。馄饨尚未端上桌时,食者便会喊道:“多搁胡椒,多搁醋!”然而,最妙之处却是那一簇嗔欢舐着锅底的炭火儿,它能把那一锅馄饨汤熏出淡淡的果木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