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科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培养,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客观要求,是新课改对学科教学活动提出的重要指导理念。生活化教学策略实施能够构建学生生活经验与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本研究尝试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分析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路径,观点仅供参考。
关键词:教学活动;小学数学;生活化指导
引言: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显然已经难以满足当前教育改革需求,新时期教学工作者在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更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生为本构建有效课堂。数学学科知识抽象性特征显著,而小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较低,因此想要顺利开展知识教学活动,在教学方法选择上我们就要以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为基础,生活化教学方法比较符合这一要求,能够降低知识理解难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但是,当前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指导效果并不理想,部分教师在指导知识教学活动的时候没有切实融入生活化元素,知识重难点没有得到顺利化解,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发展水平低下,这是我们当前需要全力改进的问题。
1.引导观察,增强体验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旨在积累生活化的学习素材,这是我们构建生活化课堂的第一步。在引导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元素[1],是我们帮助学生强化数学知识学习体验的重要一步。具体来说,指导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们要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然后联系理论知识,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这种观察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中,也包含课前和课后环节。例如:在《认识直角、画直角》教学完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直角的,学生一听都会踊跃发言,说:“电视机、书、桌子、窗户、门等都是直角的”。又如:在《认识线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带着学生走出教室,在学校里寻找线段,学生们兴致盎然,主动去教室门口、操场上、洗手间等地方寻找。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进而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欲望。
2.趣味融入,兼顾实用
指导生活化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基于小学生的兴趣特点融入趣味性因素,同时也要兼顾教学指导过程的实用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趣味性的生活化教学活动,既要发挥活跃教学氛围的作用,也要给教学目标落实提供助推力 [2]。例如,《加减混合运算》的学习时,传统的计算教学模式容易使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设计了“走迷宫”的游戏。首先,我利用教室的桌椅设计迷宫样式的游戏场景,并将“10-1+4”这样的一类混合算式贴在桌椅上;接着我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几组,每个小组成员手里都有1-20的数字卡片,然后每走到一处“关卡”就要在计算后贴上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最终走向迷宫出口。为避免造成混乱,我要求学生选派小组成员参赛。
3.媒体方式,营造环境
小学生非常容易被新鲜、趣味性强的事物吸引注意力,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一点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课件让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单一的知识变得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制造生活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分为,调动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热情。比如,在教学《认识小数》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多媒体课件,在课件中描述一段生活情景:小明的爸爸妈妈准备带他出去郊游,出门前去超市买食品,在买食品时标签上有很多类似 2.5 元、3.6 元的数字,遇到这种情况时,应怎么结账? 这样的事情几乎每一位小学生都会遇到,在多媒体视频播放结束后,学生会马上联系到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当时父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对问题是否有问题,问题是怎样的解决的? 学生根据课件聯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会不断提出相关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愿加入课堂学习相关小数知识点。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小数知识,还能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应用方法。
4.联系现实,实践操作
实践操作环节中融入生活化教学策略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立足实际生活引导小学生真看、真感受,在体验和观察中锻炼分析和归纳的能力,是发展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关键机会[3]。如“长方体”的知识教学后,提出结合实际的问题,如将一块长方形铁皮如何打造长方形的盒子,如何打造才能保证盒子的最大容量。对于这类现实问题,仅仅通过计算是难以得到正确答案的,由于小学生的心智不成熟,需要丰富的趣味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实践出真知,可以让小学生用纸片代替铁皮进行实践操作,对纸皮进行剪裁或折叠,通过往纸盒投放东西,并直观地观察来比较纸盒的容量大小。在实践课程上,学生的兴趣强烈,激发小学生的计算、画图、裁剪和粘贴的动手体验,通过不同手工活动得到最大容量。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对最大容量的纸盒进行长度、宽度的测量,引发了长方体体积的知识教学。可见,数学的生活化教学也包含着实践教学,数据是思维的感性材料,而体验和实践才是增加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的有效途径。
结语:
综上,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动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质量在逐渐提升,范围也在逐渐扩展。通过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观察可知,生活化教学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尽管很多教师都认识到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教学应用价值,但是在指导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缺乏对学情的合理考察和预估,导致生活化教学策略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影响学生吸收知识,对其数学思维发展不利,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也没有得到很好地的提升。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要积极参与学科教学改革活动,不断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给学生提供有效的知识学习体验。上文重点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路径,希望研究内容可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周晓峰.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33(10):143-144.
[2]张立德.论生活情境创设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22(73):272-273.
[3]林玉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22(03):159-161.
关键词:教学活动;小学数学;生活化指导
引言: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显然已经难以满足当前教育改革需求,新时期教学工作者在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更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生为本构建有效课堂。数学学科知识抽象性特征显著,而小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较低,因此想要顺利开展知识教学活动,在教学方法选择上我们就要以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为基础,生活化教学方法比较符合这一要求,能够降低知识理解难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但是,当前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指导效果并不理想,部分教师在指导知识教学活动的时候没有切实融入生活化元素,知识重难点没有得到顺利化解,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发展水平低下,这是我们当前需要全力改进的问题。
1.引导观察,增强体验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旨在积累生活化的学习素材,这是我们构建生活化课堂的第一步。在引导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元素[1],是我们帮助学生强化数学知识学习体验的重要一步。具体来说,指导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们要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然后联系理论知识,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这种观察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中,也包含课前和课后环节。例如:在《认识直角、画直角》教学完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直角的,学生一听都会踊跃发言,说:“电视机、书、桌子、窗户、门等都是直角的”。又如:在《认识线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带着学生走出教室,在学校里寻找线段,学生们兴致盎然,主动去教室门口、操场上、洗手间等地方寻找。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进而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欲望。
2.趣味融入,兼顾实用
指导生活化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基于小学生的兴趣特点融入趣味性因素,同时也要兼顾教学指导过程的实用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趣味性的生活化教学活动,既要发挥活跃教学氛围的作用,也要给教学目标落实提供助推力 [2]。例如,《加减混合运算》的学习时,传统的计算教学模式容易使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设计了“走迷宫”的游戏。首先,我利用教室的桌椅设计迷宫样式的游戏场景,并将“10-1+4”这样的一类混合算式贴在桌椅上;接着我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几组,每个小组成员手里都有1-20的数字卡片,然后每走到一处“关卡”就要在计算后贴上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最终走向迷宫出口。为避免造成混乱,我要求学生选派小组成员参赛。
3.媒体方式,营造环境
小学生非常容易被新鲜、趣味性强的事物吸引注意力,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一点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课件让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单一的知识变得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制造生活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分为,调动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热情。比如,在教学《认识小数》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多媒体课件,在课件中描述一段生活情景:小明的爸爸妈妈准备带他出去郊游,出门前去超市买食品,在买食品时标签上有很多类似 2.5 元、3.6 元的数字,遇到这种情况时,应怎么结账? 这样的事情几乎每一位小学生都会遇到,在多媒体视频播放结束后,学生会马上联系到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当时父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对问题是否有问题,问题是怎样的解决的? 学生根据课件聯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会不断提出相关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愿加入课堂学习相关小数知识点。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小数知识,还能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应用方法。
4.联系现实,实践操作
实践操作环节中融入生活化教学策略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立足实际生活引导小学生真看、真感受,在体验和观察中锻炼分析和归纳的能力,是发展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关键机会[3]。如“长方体”的知识教学后,提出结合实际的问题,如将一块长方形铁皮如何打造长方形的盒子,如何打造才能保证盒子的最大容量。对于这类现实问题,仅仅通过计算是难以得到正确答案的,由于小学生的心智不成熟,需要丰富的趣味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实践出真知,可以让小学生用纸片代替铁皮进行实践操作,对纸皮进行剪裁或折叠,通过往纸盒投放东西,并直观地观察来比较纸盒的容量大小。在实践课程上,学生的兴趣强烈,激发小学生的计算、画图、裁剪和粘贴的动手体验,通过不同手工活动得到最大容量。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对最大容量的纸盒进行长度、宽度的测量,引发了长方体体积的知识教学。可见,数学的生活化教学也包含着实践教学,数据是思维的感性材料,而体验和实践才是增加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的有效途径。
结语:
综上,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动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质量在逐渐提升,范围也在逐渐扩展。通过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观察可知,生活化教学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尽管很多教师都认识到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教学应用价值,但是在指导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缺乏对学情的合理考察和预估,导致生活化教学策略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影响学生吸收知识,对其数学思维发展不利,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也没有得到很好地的提升。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要积极参与学科教学改革活动,不断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给学生提供有效的知识学习体验。上文重点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路径,希望研究内容可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周晓峰.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33(10):143-144.
[2]张立德.论生活情境创设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22(73):272-273.
[3]林玉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22(03):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