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大早,易小琳就觉得身子有点发沉,腰部木木的,酸胀,直往下坠,一算日子,还真差不多了,月复一月,也是一种时间的度量。自母亲说过绝经前有大半年时间会很乱套、没有规律之后,易小琳开始留意了,可是,每个月都很准时,这是不是说明,她离“上岸”还是有段日子的?
四十五岁的易小琳一点也不显老,她是那种瘦削高挑的身材,如今,也没有发福,什么款式的衣服都穿得。虽然脸上毫无意外的有了岁月的痕迹,但在相宜的灯光下,还是颇可以一看的。她从来也不是美女,但到了这年纪,仿佛倒有一种年轻时没有的味道。这话,其实是去年同学会时,那些好久不见的同学们说的。同学会么,就是互相擦粉,彼此恭维罢了。说一个女人有味道,粗看是表扬,细看是沧桑。
沧桑?易小琳兀自笑了一下,这世上恐怕没有比她更不曾经历沧桑的人了。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大专院校,一做就是二十多年,连屁股都没有挪动一下,她有什么资格说沧桑?就是上世纪末,单位纷纷搞创收,她也给那些在有钱有权部门的昔日同学打了几个电话,从此再也没有做过什么让她更沧桑的事。温水煮青蛙,青蛙没有死,她只是老了。有时,看着镜子中的自己,真的会恍然人生是一场大梦。从前上大学的日子还记得清清楚楚呢,退休就在眼门前了。自十年前评上副高职称后,事业上就没有任何念想了。生活上,孩子上了大学之后,也算告一段落,两个大人的家,连家务也极少,时间像顽皮的孩子,大堆地涌出来,让人不知所措。不仅是易小琳,她的大部分同学情形都差不多,那些高中时就把孩子送出国的,早几年就闲得发慌了,不是养生就是旅行、做西点、打毛衣、读书练字,不一而足,这让易小琳觉得,人生的过程真是大同小异的。她开始每日一遍抄《心经》,也不刻意为了什么,就当是练练字。后来发现,身边也有很多人抄《心经》。丈夫呢,在手机上听小说,晚饭毕,夫妻俩出去溜一圈,然后他就坐在沙发上,插上耳机听小说。那小说易小琳也听过几段,是一个农村题材的,间或夹点性描写,胡椒粉似的撒在段落里。要搁年轻那会儿,她肯定会鄙夷他的乐此不疲,可是现在她不会了,她指出来,哈哈笑了两声,他也不以为忤,继续。
听小说和练字大约用去彼此一个半小时,而后泡脚、看新闻,看一档为时半小时的本地节目,时间就差不多了,上床睡觉。易小琳是个睡眠特别好的人,几乎一挨着枕头就能睡着,丈夫则难得多,有时他不得不起床,开着无声的电视,直到睡着,电视开了一整晚。易小琳发过几次火,倒不是心疼那点电费,而是开着电视不是对身体不好么,辐射什么的。
几乎每天早上都是闹钟叫的早,拔下充电的手机,看微信。易小琳奇怪很多人像是彻夜不眠似的,昨晚十二点才发微信,到了早上五点又在发了,她问她,怎么不需要睡觉的?回信很快,说,老了,睡不着,醒得早。那是不是可以反过来说,自己的身体还沒有走下坡路,至少,不认老,还有这少年人一样的睡眠。心情很好地起床,丈夫已经烧开了稀饭,又在听小说了。早上多半不怎么说话,久已习惯似的,也觉得自然。时间短,忙碌。他先出门,边换鞋边说,晚上你吃什么,要不要带点回来?她说不要,自己解决。自孩子出去读书之后,晚饭就潦草下来。之后,又为了减肥,易小琳基本上不好好吃晚饭了。男人吃不消啊,回他母亲那儿去吃了。婆婆独居,儿子去吃晚饭很欢迎,顺道自己也吃得像样点,因此老太太一天的重点从下午的麻将转移到做晚饭上来,有特别的菜式,就嘱儿子带点给媳妇,如此相安甚好。
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易小琳总是坐公交上班,车子放在库中,只偶然周末去乡下时动用。当初若不是为了接送孩子,也真不会买车子,城市那么小,两个人上班下班开个车实在太浪费。易小琳喜欢坐公交还有一个原因是她喜欢观察别人。公交车上上下下,挨挨挤挤,各色人等,各种表情,颇好玩的,每天上演各种精彩。今天出门有点晚,车上很挤,易小琳注意到两个孩子,弟弟四五岁大,姐姐约十岁,不知何故没有上学,两个人出门去。上车后,只有一个座位,姐姐让弟弟坐,弟弟的邻座是一位身子阔大的老太太,弟弟显然想请走老太太让姐姐坐,姐姐明白他的心思,不时伸手去摸他的脸,以示安慰。两个孩子都是圆脑袋,大眼睛,白皮肤,特别是弟弟,因为小,天使模样。他用手推着老太太的后背,老太太转过身来,他立马停止,睁着一双无辜的大眼睛说,奶奶?老太太狐疑地转身,他又开始用小手推她,周而复始,易小琳忍住笑,看那小姐姐一脸温柔地摸着弟弟的脸。六站路,因了这一对姐弟,变得格外短暂。那老太太终于下车,姐姐得了座位,弟弟欣喜地倒在她怀里。易小琳心里一动,那些长大了的兄弟姐妹,可曾记得幼年时这样亲密温馨的相处?
到单位不过八点半,五楼的办公室已经有了响动,有几个年轻女子已经到了,每天都是如此,他们要送孩子上学,时间尴尬,就早早到了单位。QQ上,一个天蓝色的头像倔强地匀速跳跃着,是黄松,某局的副局长,易小琳的男闺蜜。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就习惯了每天向她问早安,几乎从来没有忘记过,易小琳也习惯了。有一天,她在朋友圈里看到一篇文章,叫“珍惜每天向你问早安的人”,细细读了,深以为然,她和黄松,家长里短,公事私事,无话不谈,但他们很少见面,特别是单独的见面,好像一次也没有过。这样的关系,在现实世界里是容不下的,她也不习惯把这网上的亲密移到网下,那肯定是一件大冒险的事。
早安,亲爱的。黄松说。
易小琳笑了笑,没有回他。
黄松的女儿去年就去了法国,夫妻俩提前成了“空窠老人”,八项新规之后,这个副局长应酬大幅减少,从未下过厨房的老婆不得不洗手作羹汤,那个崭新的厨房不得不重新燃起人间烟火,不过,黄松说他老婆快乐着呢,说男人回家吃饭真好,家才有家的味道。呵,新规让许多男人不得不重新回到家里的餐桌上,比老婆的话强多了。其实,易小琳的丈夫也是一个,他虽然是商人,但商人请的大多是官人呐!现在官人不能被请吃喝,商人自然也清闲下来了。易小琳倒是跟随女儿的一路成长练就了一手好厨艺,但现在也生疏多了。每一个妈妈都知道,做饭给孩子吃有多么大的动力,是多么有成就感的事。 工作早已轻车熟路,不到半上午就忙完了,想起回黄松的早安,顺道说,这两天有点不对劲。黄松问怎么了?易小琳说会不会更年期提前了?心情很不咋的。不咋的是咋的?更年期?你还像花骨朵似的,不可能。黄松斩钉截铁地说。
你是男人,哪知道这些,就是觉得吧,了无生气,突然什么都想通了,心无挂碍,无恐怖,平静得连个水花也没有。易小琳道。
嘿,我想起张爱玲祖奶奶说过的话了,女人要生活安定,心里不安定,才能保持青春。心里太安静的确不是好事,这么着,咱约个会吧!黄松耍嘴皮子,他知道易小琳不会答应的。
不过这回他错了,易小琳爽快地说好,反正今天是周末,叫上你老婆,咱先看电影,然后撮一顿,反过来也行。
黄松被噎了下,说,对哦,今天是周末,说好了去父母家吃晚饭的。
去你的。易小琳骂,想了想,又笑,黄松,她很了解,或者说,这个年纪的男人女人,她都很了解,因为她是他们中的一员。
吃过午饭,易小琳到办公大厦楼下溜了一圈,大厦周围的环境是无可挑剔的,绿树环绕,人工湖泊,宽大的草地,就一开放式的公园。天空很蓝,深秋的阳光亮堂堂的,晒得头顶有些热。易小琳穿着一件墨绿色的宽身连衣裙,羊绒质地,随着脚步的走动,时不时与身体亲密接触一下,柔滑细腻,像被轻轻亲吻了一下似的。突然,空气中有一股桂花的香味,甜丝丝的,扑过来,直钻鼻腔,让心不由得软下来,易小琳无端地想到早晨公交车上的那一对姐弟,一种相似的甜,糯软。桂花是江南最普通的花,可食可赏,傻乎乎的,一年能开几次,天气稍一回暖,就没头没脑地开起来。
回去的路上,顺道去小张修鞋铺取鞋子,一双黑色小皮靴已经穿了多年,却像老情人那样依依不舍,后跟不知道重修过多少次,还是它最舒服。开始珍惜旧物,特别是用惯了的东西,也是一种老去的象征吧,年轻人是不屑的,只要新的新的新的,手机,衣物,乃至人,都要新的才好,才有面子。小张是个英俊的小个子男人,来自安徽,亦可能是江西,他的面孔很像西方人,瘦硬,轮廓清晰,眉目深且黑。老婆是个好脾气的胖子,养了两个儿子。修鞋铺生意很好,架子上排着整整齐齐的数百双鞋子。夫妻俩正在吃饭,一个菜,热乎乎的电饭煲里半锅萝卜炖肉。有时,易小琳很羡慕他们这样忙碌又安宁的日子,虽然辛苦,但很踏实。小皮靴修得精致,几乎看不出痕迹。鞋子就像女人一样,只要质地好,保养一下就会像新的一样,如果质地不好,再怎么也没有用。小张递过鞋子来,半是正经半是玩笑地说。
提着鞋子走在路上,易小琳想,自己是不是个质地好的女人呢?应该算吧,她在阳光下笑了一下,像是给了自己一个肯定的拥抱。
周五的下午,单位里流动着一种周末的气息,小年轻们一定在网上悄悄联系着周末节目,中年人好像没有什么好筹划的,看电影吃饭逛街,都厌倦了,去年,孩子刚刚出去,夫妻俩兴冲冲去办了个园林卡,也不过用了两三次,便已经腻了。周末,睡个懒觉,做点吃的,搞搞卫生,便是一天,另一天,去看下双方的父母,蹭个饭。几乎每周都是这么过的,没有新意,也不必要有新意。
易小琳知道这是好日子,就像没消息就是好消息,但好日子也會厌倦的。人就是爱犯贱,她常常觉得自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橡皮球里,里面什么都有,也免不了会憋闷,甚至想,生活中能遇到点什么事,好的坏的都行,只要能捅破这橡皮圈,漏进一丝新鲜空气就行。这种幻想漫无边际,也没有实质的内容,只是偶尔会像浮标似的,在心中起落,犯贱之一种。
回到十八岁,或者再经历一场爱情?不不不,易小琳都不要,好不容易过了大半辈子,有了现在的心理容量和成熟,她才不要回去,回到那敏感脆弱的少女时代,悲春伤秋的,她不要。即使那时有娇嫩的肌肤,明亮的眼睛,漆黑的头发,那又怎样,这一切,是要随着岁月,以你无法想象的速度消失的,即使一直在,也会让人让己厌倦,这是一种终极的,无法对抗的情绪。一次,只有一次,已经足够,无论是幸福或者灾难,都不想重复。
提着鞋子拐过转角时,想起上周加工的羊绒衫已经好了,老板发了短信来,叫去取。加工店的两扇玻璃大门敞开着,店里没人,除了架子上挂得满满的毛衣,静得出奇。易小琳刚要开口说话,门口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老板来了。她打扮得有点奇怪,身上是时尚的长羊绒连衣裙,脚上却趿了一双棉拖鞋,嗒啦嗒啦的,一溜小跑。一周前,易小琳来加工毛衣时,老板正好在电脑上看一个爱情剧,哭得稀里哗啦的,也不避讳易小琳,一边用面纸擦着眼睛,一边站起来招呼她,是《钻石王老五的艰难爱情》。听说易小琳看过,老板一定要问她,那个前男友最后死了没有。易小琳温和地说,剧透不是没意思么,你看下去就知道了。老板不肯,说可以给易小琳一个折扣,如果她肯剧透。嘿,百度一下不就知道了么。易小琳心想。可是,有感于对方的真诚,她还是告诉了她。她看电视剧不多,但因为喜欢邓超,对这个剧的印象还是很深的。老板和自己年纪差不多,素白一张脸,本来挺好,就是眉毛淡得像忘了长出来似的,总有些异样,易小琳奇怪她为什么不画两条眉毛呢?
羊绒衫是深紫色的,也是那天老板极力推荐的颜色,她说易小琳皮肤白,这颜色会衬得她更白。易小琳想问,有没有一种颜色能衬得肌肤红润一些的,终究也没有问出口。不过,老板眼光很准,深紫色确实很衬她的皮肤,让她看起来白晰细腻高贵,她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有些高兴又有些恍惚。从去年开始,这种恍惚的感觉频繁而强烈。送儿子去学校那一天,看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久违的校门,她恍惚感觉那上学去的,是二十多年前的自己。一晃,真的只是一晃啊,中间那匆匆数年,不是伤感,而是惊叹。
这么转了一大圈,回到办公室不过十二点半。虽然是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但仿佛是不成文的规矩,一点以前是没有人办公的,何况今天是周五。易小琳像平常那样点开一段越剧来听。她从小生活在乡下,戏剧是最初的文化启蒙,还有那些大人肚子里的传说和故事。她这个年代的童年,不仅物质匮乏,精神也是赤裸裸的饥饿。乡下更是如此,没有闲书可看,父母成天在田里忙,连日常生活都顾不上,哪有心思给孩子讲什么故事。懂事之后,易小琳最爱的是乡间说书人,她有个小学同学的父亲就是说书的。夏天的傍晚,晒场上放好一张书桌,桌上慎重地铺上蓝色桌布,一块沉重乌黑的惊堂木,桌子后面一把四平八稳的太师椅。孩子们飞跑着从家里搬来长凳,排排放好,巨型的充气灯已经点亮,穿着月白色长衫的说书人已经端然而坐,面沉如水,黑沉沉的眼睛扫视全场,右手提着惊堂木,将拍未拍,立即鸦雀无声。充气灯太亮了,耀眼,看不到天上的星星,也没心思看,入迷到说书先生的书里去了。听书回来,母亲总说,说书先生都是极聪明的,特别是记忆好,想那肚子里得放上多少人物事件啊,也不打架。后来,易小琳发现自己做了说书先生儿子的同学,对他格外好奇,当然,他没有让她失望,十分聪明。 除了听书,便是看戏,但相对来说,戏看得少,所以每次都是惊艳的感觉。相比说书先生的素面朝天,戏剧太浓墨重彩了,草台班子也有辉煌的效果。戏文大多是越剧,才子佳人的剧情,劝人为善。
易小琳有很多年没有听戏,最近又热衷起来,听着的时候,身心都有一种和谐感,不知道是不是触动了记忆的开关,回去了从前的时光,从另一头说,也算返璞归真,或者,是老的标志。年轻人往前走,中年人脚步迟疑,老年人往后退,退到童年,出生的地方。
听《楼台会》的时候,她感到眼眶潮热,忙四下看了看,小心抽出一张面纸,轻轻覆在眼睛上,这是怎么了?梁山伯唱,“一路上奔得汗淋淋,滿心欢喜化成灰”,很年轻的时候,她也有过这样的爱情吧,为别人,或者被别人,怎么今天这情绪分外的清晰起来,触痛了内心,真是活回去了。但也挺好,多久没有流眼泪了,生活中好像没有什么事情值得流泪,这是另一种麻痹。眼泪,或者说流泪的感觉让易小琳一改午后睡意昏昏的样子,头脑格外清楚起来。她想起前不久偶然看到的一部老电影,呵,看老电影,当然也是出于怀旧。是台湾导演杨德昌的《一一》,也是中年人的情怀。其中有一段,男主角有机会和学生时代的恋人同游日本,但什么也没有发生,后来,男主角讲给太太听,说,你不在的时候,我有个机会去过了一段年轻时候的日子,本来以为我再活一次的话也许会有什么不一样,结果还是差不多,没什么不同。只是突然间觉得,再活一次的话,好像真的没那个必要。
五十而知天命,奔五的路上,易小琳早已明白,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或者身边的人,早已定型,无从更改,这是她的天命,她内心也没有什么遗憾或者不安。这倒不是消极的宿命,宿命也未见得是消极,总之就是这样,像剧中简南俊说的,没有必要。她对自己的人生还是满意的,一步步,主动或者被动,一路走过来,除了那偶然的憋闷感,但她知道,这是内心应有的感觉,没有外力可以将它消除的,哪怕一场爱情。
呵,爱情,她想起黄松,这不是因为她爱他,而是因为,这样的人,这么多年的相处都没有爱起来,可见爱情的基因已经从她身上消失已久。易小琳想到暑假去丽江旅游,才坐定,导游就说,我们来到了世界上艳遇指数最高的城市。这话,让坐在易小琳身边的汪倩捅了捅她。易小琳才不想要什么艳遇,不是她不相信艳遇,或者对此反感,而是她压根不想要,她觉得这个年纪,内心的感情储量早已用完,哪有力气来恋爱?这些年里,易小琳也遇到过不少向她示好的男人,可都因为她的礼貌与冷淡,没有任何发展。她太知道那些男人了,试探着可行性,其实,他们心里也没有爱情,因为寂寞或者猎奇,能猎到最好,不能也无所谓,这种所谓的爱情让易小琳觉得恶心、厌倦。可是,真要遇到一个真心实意、荡气回肠的人,她想,又能怎样呢?人生之路已经走过大半,难道摧毁一切从头来过?她可没有这勇气,而且,谁能保证这样的爱情不会在平淡的生活中溺死?爱情其实都是一样的,零碎的她不屑要,完整的又要不起,不如不要。再说了,谁还会在这个年纪,经历了世事沧桑之后保持着完整的爱情,完整的爱情又是什么样的?
有时,易小琳看着先生的面孔,看他渐渐染霜的两鬓,会有一种惊心的感觉,不敢相信他们这一路结伴二十年,一天天走过来,他那么陌生,好像是突兀地出现在她的身边,但更多的时候,二十年惯性的默契是如此强大,一个眼神,一小段时间的沉默,都会知道对方在想什么,要做什么。谁的身体或心情有了异样,对方也会真切地感到不安,这便是一种良好的关系。易小琳不爱说话,但心里明亮,她心怀浪漫,却从不追逐不切实际的虚幻。
QQ嘀嘀响起来,是女儿,说,老妈感恩节快乐,感恩有你!易小琳感觉心里一股暖流。孩子上了大学之后生活日渐丰富,没事易小琳不去打扰她,这一点,她和别的母鸡妈妈不同。她一早就主张妈妈和孩子都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只不过是因为陪伴彼此的成长才会在一起,而这世上唯一一种指向分离的爱就是母爱,她愿意她走得远,飞得高,拥有自己的天空,只要知道她平安就好。孩子上大学之后,家从此成了一个旅馆,将来,她也会有自己的家庭。这是一次真正的分离,易小琳不觉得感伤,反而十分欣慰。但在现实生活中,因为没有过多的牵挂,令她自己的日子分外清闲,或者说无所事事了。有时,易小琳会因此感到恐惧,好像人生大事都已完成了,生命有一种不可承受之轻,那会不会飞出去?呵不,还是有所牵挂的,比如母亲。
父亲去世得早,母亲晚年孤单,虽然时不时和他们一起住一段日子,但内心里的孤独是必然的。易小琳和母亲性情相像,都是不爱说话的人,但这不表示她们心里没话可说。和母亲,多少年来总是难以亲近,难以亲近也不是不爱,她几乎每天都想着母亲,随时随地,像冰箱里的腌萝卜似的,端出来就是,但这种想念是端不出来的,也只有她一个人知道。这真是一种悲哀,母亲,是与自己最亲近的人。易小琳很羡慕别的母女之间那种无拘无束的亲近,毫无困难地拥抱亲热,她做不到,母亲似乎也做不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她们变得生疏了,也许是长大以后吧,当她确定自己拥有了和母亲一样的身材样貌,当她真正成为女人之后,骨肉之间本能的羞涩阻止了她们的亲近。对于母亲的爱像是再也找不到出口了,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困扰着她,让她感觉压力,但是后来,她发现生活中很多这个年纪的女人都很难与母亲毫无顾忌地亲近,比如牵手或拥抱,才释然,爱有许多方式,爱也不是为了表现。
孙子们长大以后,母亲回乡下去的频率明显增加,而且,显而易见的,在乡下的母亲总是鲜活而充满力量。乡下的那个家,无论过去多少年,它是属于母亲的,她是那儿永远的女主人,自如地招待城里来的孩子们,而一到城里,母亲便有一种本能的畏缩。这让易小琳感觉委屈,替母亲,因为自己的孩子出生以后,母亲就毫无商量余地的被绑架进了城,她甚至连挣扎的姿势都没有。离开了熟悉的生活与环境,开始新的模式,这过程里有多少惶恐和不适,恐怕任何一个做儿女的都没有想过吧,母亲自己也未必认真考虑过,因为她早已把自己的全部与儿女绑在了一起。母亲,就是那个只有儿女没有自己的人。每周一次去乡下看母亲,像作客似的,回来的车上,新鲜的菜蔬装满了后备箱,母亲成为源源不断的大后方。易小琳想,自己这一代,也许不会像母亲那代人一样,时代不同了,理念也不同,想自己更多一些,自己过好了,孩子才能过得好。 一个二十岁孩子的母亲,不可避免地会想到不远处的老年生活。还有十年退休,中年人的十年,不过白驹过隙,转眼之间的事。
初冬时节,五点下班,天空阴沉沉的,从上周开始,易小琳都是走路上下班,反正晚上也没事,早到晚到一个样,不像孩子在身边的那些年,下了班就往家里赶,火烧屁股似的,只为孩子能早一分钟吃到热饭菜。那些年,想哪天孩子出去了,日子不知道会舒坦成什么样!什么样,就是现在这个样。天空飘起了小雨,易小琳一边从包里取出雨伞,一边不自觉地笑了。
天空暗下来,路灯亮起来,人站在路灯下,不知道为何总有一种深宵的感觉,即使此时街上人流如潮,擠挤挨挨,有一种特别不真实的感觉。
突然,一家新开的酒店,灯光霸道地阻挡了易小琳的视线。与此同时,一个念头像夏日的飞虫一样直直地刺进了易小琳的心里,到酒店去开个房间过一夜,关掉手机,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情形。这念头让她通体激动起来,即使她又到街上走了一圏,还是起伏不定。消失一个晚上,会发生什么事呢?
女儿,没事,今天已经联系过,肯定不会再联系了,通常她们也不过几天才打一个电话。先生,只要提前短信他就好,就说自己去闺蜜那儿住一晚。母亲,母亲本来在乡下,只要明天去看她,也没问题。这么一想,自己真正成了一个多余的清闲的自由人,不要说消失一天,就是一周、一个月,又能怎样呢?
打定主意,易小琳脚步平静地走进酒店大门。门内侧,两个穿着红色小凤仙装的年轻女孩子像两个新娘子似的,满面笑容地将她迎了进去。当然,她没有行李,只有随身一只小挎包。服务台上,一个穿着深色工作服、领口围着一条漂亮丝巾的女孩子站起来,冲易小琳浅浅鞠了个躬。
易小琳有一点紧张,从包里掏出身份证,几乎结巴着说,开个房间。
房间是坐北朝南的,不小,大床,雪白的床单有些耀眼,崭新的白纱配着酒红色丝质窗帘,缓缓拉开时几乎没有声音。易小琳接了一壶水烧上,然后惬意地坐在飘窗上,看楼下。十六楼,雨雾中匆匆忙忙的人群,让她本能地有了一种安定感。有时,人真的要换个角度看别人和自己。易小琳微闭着眼睛,想象那些被自己主动隔离的亲人们,此刻在做什么呢?会不会有人打她的手机?应该没有,天色越暗,这种可能性越小,天黑了,回家了,洗洗睡了,没事谁会打扰别人呢?
一切都妥妥的,她看了一眼那张巨大的床,柔软的枕头,散发着清新气息的被褥,有一种新生的喜悦。水壶呜呜叫起来,她从包里取出一包速溶咖啡冲上,又拿出一个面包。自从孩子离家后,她就没有正经吃过晚饭,因为,过了四十岁之后,这身材就像阶级敌人似的,不得不时刻紧盯着,真叫喝凉水也长膘,她算是信了。易小琳知道,有很多同龄的女人,已经忘记最后的晚餐是在什么时候吃的了。母亲为此感慨过,什么好日子?吃都吃不饱。为此,易小琳下定决心,六十岁以后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才不管身材走样到哪里。六十岁,早呢,再说,六十岁的身材,刻意保持又怎样呢?
在一张离家不远的陌生的床上睡一夜,这念头听起来疯狂而充满吸引力。易小琳已经在巨型热水笼头下痛快淋漓地洗了个澡,像电影里的女主角那样裹着雪白的毛巾,端着咖啡坐在床上。窗外的夜色已经黑透,雨夜迷离的灯光映照着,天空呈现奇怪的暗红色,仿佛要下雪了,可是不会,江南的初冬是很少有雪的。她有些不舍地拉拢窗帘,把夜色隔在窗外,信手从包里摸出手机,平日这个点,正是微信朋友圈最忙碌的时候,各路人马都在晒晚餐照,今天是周末么,更是如此。朋友圈就是一个秀场,专门为那些爱炫耀的人而设。人都有虚荣心,都要炫耀,只要不过分,不要因此伤害别人就好。有的人,一天发个十多条微信,好友点赞到手酸,就是属于过分了的。易小琳觉得,这也是一种病,得治,因为炫耀其实暴露了最大的破绽,只有内心里没有感受过真正幸福的人,才会秀幸福。手机屏黑着,摸了一把,仍是如此,才想起刚刚关了机。前不久有个“关机一星期”的活动,据说很多人参加了,而大部分人的生活并没有因为关机一周而有所损失或者改变,可见,人在世上都不是无可替代的。这么一想,易小琳又把手机放回了包里,打开了电视。电视正接近本地新闻的尾声,说二代身份证的指纹录入工作怎样推进。身份证包含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也越安全,越有用了,以后,肯定也像人家国外一样,一证走天下,什么信息都在这上面。
身份证?它好端端地躺在钱包的夹层里,易小琳掏出来看了看,身份证还是前几年换的,照片上的自己理论上说应该比现在年轻好看,可是因为是证件照,看上去呆板不生动,不好看,难怪有人形容别人的不好看,说那人丑得像从身份证里跑出来似的。呵,易小琳笑了。
有一丝不安正是从此时,从她心里的某一个角落,像一缕细烟般升腾起来。她想起上次朋友圈里转发得疯狂的一篇文章,说的好像是委托公安上的朋友,用身份证查开房信息。慢着,今天她在服务台留下了开房信息,要是有一天被先生或别的人知道了,人家会相信她只是为了体验这样的生活才开的房么?应该不会,断然不会,因为换了自己也不会。
不安已经像雾霾一样笼住了易小琳的心,真到了那百口莫辩的时候,自己该怎么办呢?为这次任性付出的终极代价会是多少?身上一阵阵发冷,易小琳忙换上了白天的衣服。不行,怎么能平白无辜地有一条开房记录呢?
她知道,有些什么已经把这个夜晚毁了,她试着盖上被子,蒙住头,可是心乱如麻,毫无睡意。她想,打个电话给先生,叫他一起来吧,就当两个人在家以外的地方浪漫一回。可是,先生会接受这样的惊喜么?换句话说,他会认为这是个惊喜么?他理解她这种心血来潮的浪漫么?他会不会怀疑她出于别的什么想法,或者,这房间自始至终只来过他一个男人?无数疯狂的念头在易小琳脑子里风车似的打起架来。
一个小时以后,易小琳背着包站到了宾馆大厅,外面雨已经停了,空气潮冷,起风降温,凛冽的寒风从大厅的门缝里钻进来,令她不得不抱住自己的肩头。她知道,她已经留下了一条无法消除的开房记录,相比失踪一个夜晚,这失踪的三个小时显得更加可疑,可是,她知道,如果不退房,睡眠再好,今晚也会失眠的。易小琳迅速办完了退房手续,她的脸上一直挂着嘲讽的笑意。撩起大厅厚重的门帘时,她突然停住了脚步,对面的人也踉跄止步,一张熟悉的脸,慢慢转为惊愕。
责任编辑/董晓晓
四十五岁的易小琳一点也不显老,她是那种瘦削高挑的身材,如今,也没有发福,什么款式的衣服都穿得。虽然脸上毫无意外的有了岁月的痕迹,但在相宜的灯光下,还是颇可以一看的。她从来也不是美女,但到了这年纪,仿佛倒有一种年轻时没有的味道。这话,其实是去年同学会时,那些好久不见的同学们说的。同学会么,就是互相擦粉,彼此恭维罢了。说一个女人有味道,粗看是表扬,细看是沧桑。
沧桑?易小琳兀自笑了一下,这世上恐怕没有比她更不曾经历沧桑的人了。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大专院校,一做就是二十多年,连屁股都没有挪动一下,她有什么资格说沧桑?就是上世纪末,单位纷纷搞创收,她也给那些在有钱有权部门的昔日同学打了几个电话,从此再也没有做过什么让她更沧桑的事。温水煮青蛙,青蛙没有死,她只是老了。有时,看着镜子中的自己,真的会恍然人生是一场大梦。从前上大学的日子还记得清清楚楚呢,退休就在眼门前了。自十年前评上副高职称后,事业上就没有任何念想了。生活上,孩子上了大学之后,也算告一段落,两个大人的家,连家务也极少,时间像顽皮的孩子,大堆地涌出来,让人不知所措。不仅是易小琳,她的大部分同学情形都差不多,那些高中时就把孩子送出国的,早几年就闲得发慌了,不是养生就是旅行、做西点、打毛衣、读书练字,不一而足,这让易小琳觉得,人生的过程真是大同小异的。她开始每日一遍抄《心经》,也不刻意为了什么,就当是练练字。后来发现,身边也有很多人抄《心经》。丈夫呢,在手机上听小说,晚饭毕,夫妻俩出去溜一圈,然后他就坐在沙发上,插上耳机听小说。那小说易小琳也听过几段,是一个农村题材的,间或夹点性描写,胡椒粉似的撒在段落里。要搁年轻那会儿,她肯定会鄙夷他的乐此不疲,可是现在她不会了,她指出来,哈哈笑了两声,他也不以为忤,继续。
听小说和练字大约用去彼此一个半小时,而后泡脚、看新闻,看一档为时半小时的本地节目,时间就差不多了,上床睡觉。易小琳是个睡眠特别好的人,几乎一挨着枕头就能睡着,丈夫则难得多,有时他不得不起床,开着无声的电视,直到睡着,电视开了一整晚。易小琳发过几次火,倒不是心疼那点电费,而是开着电视不是对身体不好么,辐射什么的。
几乎每天早上都是闹钟叫的早,拔下充电的手机,看微信。易小琳奇怪很多人像是彻夜不眠似的,昨晚十二点才发微信,到了早上五点又在发了,她问她,怎么不需要睡觉的?回信很快,说,老了,睡不着,醒得早。那是不是可以反过来说,自己的身体还沒有走下坡路,至少,不认老,还有这少年人一样的睡眠。心情很好地起床,丈夫已经烧开了稀饭,又在听小说了。早上多半不怎么说话,久已习惯似的,也觉得自然。时间短,忙碌。他先出门,边换鞋边说,晚上你吃什么,要不要带点回来?她说不要,自己解决。自孩子出去读书之后,晚饭就潦草下来。之后,又为了减肥,易小琳基本上不好好吃晚饭了。男人吃不消啊,回他母亲那儿去吃了。婆婆独居,儿子去吃晚饭很欢迎,顺道自己也吃得像样点,因此老太太一天的重点从下午的麻将转移到做晚饭上来,有特别的菜式,就嘱儿子带点给媳妇,如此相安甚好。
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易小琳总是坐公交上班,车子放在库中,只偶然周末去乡下时动用。当初若不是为了接送孩子,也真不会买车子,城市那么小,两个人上班下班开个车实在太浪费。易小琳喜欢坐公交还有一个原因是她喜欢观察别人。公交车上上下下,挨挨挤挤,各色人等,各种表情,颇好玩的,每天上演各种精彩。今天出门有点晚,车上很挤,易小琳注意到两个孩子,弟弟四五岁大,姐姐约十岁,不知何故没有上学,两个人出门去。上车后,只有一个座位,姐姐让弟弟坐,弟弟的邻座是一位身子阔大的老太太,弟弟显然想请走老太太让姐姐坐,姐姐明白他的心思,不时伸手去摸他的脸,以示安慰。两个孩子都是圆脑袋,大眼睛,白皮肤,特别是弟弟,因为小,天使模样。他用手推着老太太的后背,老太太转过身来,他立马停止,睁着一双无辜的大眼睛说,奶奶?老太太狐疑地转身,他又开始用小手推她,周而复始,易小琳忍住笑,看那小姐姐一脸温柔地摸着弟弟的脸。六站路,因了这一对姐弟,变得格外短暂。那老太太终于下车,姐姐得了座位,弟弟欣喜地倒在她怀里。易小琳心里一动,那些长大了的兄弟姐妹,可曾记得幼年时这样亲密温馨的相处?
到单位不过八点半,五楼的办公室已经有了响动,有几个年轻女子已经到了,每天都是如此,他们要送孩子上学,时间尴尬,就早早到了单位。QQ上,一个天蓝色的头像倔强地匀速跳跃着,是黄松,某局的副局长,易小琳的男闺蜜。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就习惯了每天向她问早安,几乎从来没有忘记过,易小琳也习惯了。有一天,她在朋友圈里看到一篇文章,叫“珍惜每天向你问早安的人”,细细读了,深以为然,她和黄松,家长里短,公事私事,无话不谈,但他们很少见面,特别是单独的见面,好像一次也没有过。这样的关系,在现实世界里是容不下的,她也不习惯把这网上的亲密移到网下,那肯定是一件大冒险的事。
早安,亲爱的。黄松说。
易小琳笑了笑,没有回他。
黄松的女儿去年就去了法国,夫妻俩提前成了“空窠老人”,八项新规之后,这个副局长应酬大幅减少,从未下过厨房的老婆不得不洗手作羹汤,那个崭新的厨房不得不重新燃起人间烟火,不过,黄松说他老婆快乐着呢,说男人回家吃饭真好,家才有家的味道。呵,新规让许多男人不得不重新回到家里的餐桌上,比老婆的话强多了。其实,易小琳的丈夫也是一个,他虽然是商人,但商人请的大多是官人呐!现在官人不能被请吃喝,商人自然也清闲下来了。易小琳倒是跟随女儿的一路成长练就了一手好厨艺,但现在也生疏多了。每一个妈妈都知道,做饭给孩子吃有多么大的动力,是多么有成就感的事。 工作早已轻车熟路,不到半上午就忙完了,想起回黄松的早安,顺道说,这两天有点不对劲。黄松问怎么了?易小琳说会不会更年期提前了?心情很不咋的。不咋的是咋的?更年期?你还像花骨朵似的,不可能。黄松斩钉截铁地说。
你是男人,哪知道这些,就是觉得吧,了无生气,突然什么都想通了,心无挂碍,无恐怖,平静得连个水花也没有。易小琳道。
嘿,我想起张爱玲祖奶奶说过的话了,女人要生活安定,心里不安定,才能保持青春。心里太安静的确不是好事,这么着,咱约个会吧!黄松耍嘴皮子,他知道易小琳不会答应的。
不过这回他错了,易小琳爽快地说好,反正今天是周末,叫上你老婆,咱先看电影,然后撮一顿,反过来也行。
黄松被噎了下,说,对哦,今天是周末,说好了去父母家吃晚饭的。
去你的。易小琳骂,想了想,又笑,黄松,她很了解,或者说,这个年纪的男人女人,她都很了解,因为她是他们中的一员。
吃过午饭,易小琳到办公大厦楼下溜了一圈,大厦周围的环境是无可挑剔的,绿树环绕,人工湖泊,宽大的草地,就一开放式的公园。天空很蓝,深秋的阳光亮堂堂的,晒得头顶有些热。易小琳穿着一件墨绿色的宽身连衣裙,羊绒质地,随着脚步的走动,时不时与身体亲密接触一下,柔滑细腻,像被轻轻亲吻了一下似的。突然,空气中有一股桂花的香味,甜丝丝的,扑过来,直钻鼻腔,让心不由得软下来,易小琳无端地想到早晨公交车上的那一对姐弟,一种相似的甜,糯软。桂花是江南最普通的花,可食可赏,傻乎乎的,一年能开几次,天气稍一回暖,就没头没脑地开起来。
回去的路上,顺道去小张修鞋铺取鞋子,一双黑色小皮靴已经穿了多年,却像老情人那样依依不舍,后跟不知道重修过多少次,还是它最舒服。开始珍惜旧物,特别是用惯了的东西,也是一种老去的象征吧,年轻人是不屑的,只要新的新的新的,手机,衣物,乃至人,都要新的才好,才有面子。小张是个英俊的小个子男人,来自安徽,亦可能是江西,他的面孔很像西方人,瘦硬,轮廓清晰,眉目深且黑。老婆是个好脾气的胖子,养了两个儿子。修鞋铺生意很好,架子上排着整整齐齐的数百双鞋子。夫妻俩正在吃饭,一个菜,热乎乎的电饭煲里半锅萝卜炖肉。有时,易小琳很羡慕他们这样忙碌又安宁的日子,虽然辛苦,但很踏实。小皮靴修得精致,几乎看不出痕迹。鞋子就像女人一样,只要质地好,保养一下就会像新的一样,如果质地不好,再怎么也没有用。小张递过鞋子来,半是正经半是玩笑地说。
提着鞋子走在路上,易小琳想,自己是不是个质地好的女人呢?应该算吧,她在阳光下笑了一下,像是给了自己一个肯定的拥抱。
周五的下午,单位里流动着一种周末的气息,小年轻们一定在网上悄悄联系着周末节目,中年人好像没有什么好筹划的,看电影吃饭逛街,都厌倦了,去年,孩子刚刚出去,夫妻俩兴冲冲去办了个园林卡,也不过用了两三次,便已经腻了。周末,睡个懒觉,做点吃的,搞搞卫生,便是一天,另一天,去看下双方的父母,蹭个饭。几乎每周都是这么过的,没有新意,也不必要有新意。
易小琳知道这是好日子,就像没消息就是好消息,但好日子也會厌倦的。人就是爱犯贱,她常常觉得自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橡皮球里,里面什么都有,也免不了会憋闷,甚至想,生活中能遇到点什么事,好的坏的都行,只要能捅破这橡皮圈,漏进一丝新鲜空气就行。这种幻想漫无边际,也没有实质的内容,只是偶尔会像浮标似的,在心中起落,犯贱之一种。
回到十八岁,或者再经历一场爱情?不不不,易小琳都不要,好不容易过了大半辈子,有了现在的心理容量和成熟,她才不要回去,回到那敏感脆弱的少女时代,悲春伤秋的,她不要。即使那时有娇嫩的肌肤,明亮的眼睛,漆黑的头发,那又怎样,这一切,是要随着岁月,以你无法想象的速度消失的,即使一直在,也会让人让己厌倦,这是一种终极的,无法对抗的情绪。一次,只有一次,已经足够,无论是幸福或者灾难,都不想重复。
提着鞋子拐过转角时,想起上周加工的羊绒衫已经好了,老板发了短信来,叫去取。加工店的两扇玻璃大门敞开着,店里没人,除了架子上挂得满满的毛衣,静得出奇。易小琳刚要开口说话,门口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老板来了。她打扮得有点奇怪,身上是时尚的长羊绒连衣裙,脚上却趿了一双棉拖鞋,嗒啦嗒啦的,一溜小跑。一周前,易小琳来加工毛衣时,老板正好在电脑上看一个爱情剧,哭得稀里哗啦的,也不避讳易小琳,一边用面纸擦着眼睛,一边站起来招呼她,是《钻石王老五的艰难爱情》。听说易小琳看过,老板一定要问她,那个前男友最后死了没有。易小琳温和地说,剧透不是没意思么,你看下去就知道了。老板不肯,说可以给易小琳一个折扣,如果她肯剧透。嘿,百度一下不就知道了么。易小琳心想。可是,有感于对方的真诚,她还是告诉了她。她看电视剧不多,但因为喜欢邓超,对这个剧的印象还是很深的。老板和自己年纪差不多,素白一张脸,本来挺好,就是眉毛淡得像忘了长出来似的,总有些异样,易小琳奇怪她为什么不画两条眉毛呢?
羊绒衫是深紫色的,也是那天老板极力推荐的颜色,她说易小琳皮肤白,这颜色会衬得她更白。易小琳想问,有没有一种颜色能衬得肌肤红润一些的,终究也没有问出口。不过,老板眼光很准,深紫色确实很衬她的皮肤,让她看起来白晰细腻高贵,她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有些高兴又有些恍惚。从去年开始,这种恍惚的感觉频繁而强烈。送儿子去学校那一天,看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久违的校门,她恍惚感觉那上学去的,是二十多年前的自己。一晃,真的只是一晃啊,中间那匆匆数年,不是伤感,而是惊叹。
这么转了一大圈,回到办公室不过十二点半。虽然是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但仿佛是不成文的规矩,一点以前是没有人办公的,何况今天是周五。易小琳像平常那样点开一段越剧来听。她从小生活在乡下,戏剧是最初的文化启蒙,还有那些大人肚子里的传说和故事。她这个年代的童年,不仅物质匮乏,精神也是赤裸裸的饥饿。乡下更是如此,没有闲书可看,父母成天在田里忙,连日常生活都顾不上,哪有心思给孩子讲什么故事。懂事之后,易小琳最爱的是乡间说书人,她有个小学同学的父亲就是说书的。夏天的傍晚,晒场上放好一张书桌,桌上慎重地铺上蓝色桌布,一块沉重乌黑的惊堂木,桌子后面一把四平八稳的太师椅。孩子们飞跑着从家里搬来长凳,排排放好,巨型的充气灯已经点亮,穿着月白色长衫的说书人已经端然而坐,面沉如水,黑沉沉的眼睛扫视全场,右手提着惊堂木,将拍未拍,立即鸦雀无声。充气灯太亮了,耀眼,看不到天上的星星,也没心思看,入迷到说书先生的书里去了。听书回来,母亲总说,说书先生都是极聪明的,特别是记忆好,想那肚子里得放上多少人物事件啊,也不打架。后来,易小琳发现自己做了说书先生儿子的同学,对他格外好奇,当然,他没有让她失望,十分聪明。 除了听书,便是看戏,但相对来说,戏看得少,所以每次都是惊艳的感觉。相比说书先生的素面朝天,戏剧太浓墨重彩了,草台班子也有辉煌的效果。戏文大多是越剧,才子佳人的剧情,劝人为善。
易小琳有很多年没有听戏,最近又热衷起来,听着的时候,身心都有一种和谐感,不知道是不是触动了记忆的开关,回去了从前的时光,从另一头说,也算返璞归真,或者,是老的标志。年轻人往前走,中年人脚步迟疑,老年人往后退,退到童年,出生的地方。
听《楼台会》的时候,她感到眼眶潮热,忙四下看了看,小心抽出一张面纸,轻轻覆在眼睛上,这是怎么了?梁山伯唱,“一路上奔得汗淋淋,滿心欢喜化成灰”,很年轻的时候,她也有过这样的爱情吧,为别人,或者被别人,怎么今天这情绪分外的清晰起来,触痛了内心,真是活回去了。但也挺好,多久没有流眼泪了,生活中好像没有什么事情值得流泪,这是另一种麻痹。眼泪,或者说流泪的感觉让易小琳一改午后睡意昏昏的样子,头脑格外清楚起来。她想起前不久偶然看到的一部老电影,呵,看老电影,当然也是出于怀旧。是台湾导演杨德昌的《一一》,也是中年人的情怀。其中有一段,男主角有机会和学生时代的恋人同游日本,但什么也没有发生,后来,男主角讲给太太听,说,你不在的时候,我有个机会去过了一段年轻时候的日子,本来以为我再活一次的话也许会有什么不一样,结果还是差不多,没什么不同。只是突然间觉得,再活一次的话,好像真的没那个必要。
五十而知天命,奔五的路上,易小琳早已明白,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或者身边的人,早已定型,无从更改,这是她的天命,她内心也没有什么遗憾或者不安。这倒不是消极的宿命,宿命也未见得是消极,总之就是这样,像剧中简南俊说的,没有必要。她对自己的人生还是满意的,一步步,主动或者被动,一路走过来,除了那偶然的憋闷感,但她知道,这是内心应有的感觉,没有外力可以将它消除的,哪怕一场爱情。
呵,爱情,她想起黄松,这不是因为她爱他,而是因为,这样的人,这么多年的相处都没有爱起来,可见爱情的基因已经从她身上消失已久。易小琳想到暑假去丽江旅游,才坐定,导游就说,我们来到了世界上艳遇指数最高的城市。这话,让坐在易小琳身边的汪倩捅了捅她。易小琳才不想要什么艳遇,不是她不相信艳遇,或者对此反感,而是她压根不想要,她觉得这个年纪,内心的感情储量早已用完,哪有力气来恋爱?这些年里,易小琳也遇到过不少向她示好的男人,可都因为她的礼貌与冷淡,没有任何发展。她太知道那些男人了,试探着可行性,其实,他们心里也没有爱情,因为寂寞或者猎奇,能猎到最好,不能也无所谓,这种所谓的爱情让易小琳觉得恶心、厌倦。可是,真要遇到一个真心实意、荡气回肠的人,她想,又能怎样呢?人生之路已经走过大半,难道摧毁一切从头来过?她可没有这勇气,而且,谁能保证这样的爱情不会在平淡的生活中溺死?爱情其实都是一样的,零碎的她不屑要,完整的又要不起,不如不要。再说了,谁还会在这个年纪,经历了世事沧桑之后保持着完整的爱情,完整的爱情又是什么样的?
有时,易小琳看着先生的面孔,看他渐渐染霜的两鬓,会有一种惊心的感觉,不敢相信他们这一路结伴二十年,一天天走过来,他那么陌生,好像是突兀地出现在她的身边,但更多的时候,二十年惯性的默契是如此强大,一个眼神,一小段时间的沉默,都会知道对方在想什么,要做什么。谁的身体或心情有了异样,对方也会真切地感到不安,这便是一种良好的关系。易小琳不爱说话,但心里明亮,她心怀浪漫,却从不追逐不切实际的虚幻。
QQ嘀嘀响起来,是女儿,说,老妈感恩节快乐,感恩有你!易小琳感觉心里一股暖流。孩子上了大学之后生活日渐丰富,没事易小琳不去打扰她,这一点,她和别的母鸡妈妈不同。她一早就主张妈妈和孩子都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只不过是因为陪伴彼此的成长才会在一起,而这世上唯一一种指向分离的爱就是母爱,她愿意她走得远,飞得高,拥有自己的天空,只要知道她平安就好。孩子上大学之后,家从此成了一个旅馆,将来,她也会有自己的家庭。这是一次真正的分离,易小琳不觉得感伤,反而十分欣慰。但在现实生活中,因为没有过多的牵挂,令她自己的日子分外清闲,或者说无所事事了。有时,易小琳会因此感到恐惧,好像人生大事都已完成了,生命有一种不可承受之轻,那会不会飞出去?呵不,还是有所牵挂的,比如母亲。
父亲去世得早,母亲晚年孤单,虽然时不时和他们一起住一段日子,但内心里的孤独是必然的。易小琳和母亲性情相像,都是不爱说话的人,但这不表示她们心里没话可说。和母亲,多少年来总是难以亲近,难以亲近也不是不爱,她几乎每天都想着母亲,随时随地,像冰箱里的腌萝卜似的,端出来就是,但这种想念是端不出来的,也只有她一个人知道。这真是一种悲哀,母亲,是与自己最亲近的人。易小琳很羡慕别的母女之间那种无拘无束的亲近,毫无困难地拥抱亲热,她做不到,母亲似乎也做不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她们变得生疏了,也许是长大以后吧,当她确定自己拥有了和母亲一样的身材样貌,当她真正成为女人之后,骨肉之间本能的羞涩阻止了她们的亲近。对于母亲的爱像是再也找不到出口了,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困扰着她,让她感觉压力,但是后来,她发现生活中很多这个年纪的女人都很难与母亲毫无顾忌地亲近,比如牵手或拥抱,才释然,爱有许多方式,爱也不是为了表现。
孙子们长大以后,母亲回乡下去的频率明显增加,而且,显而易见的,在乡下的母亲总是鲜活而充满力量。乡下的那个家,无论过去多少年,它是属于母亲的,她是那儿永远的女主人,自如地招待城里来的孩子们,而一到城里,母亲便有一种本能的畏缩。这让易小琳感觉委屈,替母亲,因为自己的孩子出生以后,母亲就毫无商量余地的被绑架进了城,她甚至连挣扎的姿势都没有。离开了熟悉的生活与环境,开始新的模式,这过程里有多少惶恐和不适,恐怕任何一个做儿女的都没有想过吧,母亲自己也未必认真考虑过,因为她早已把自己的全部与儿女绑在了一起。母亲,就是那个只有儿女没有自己的人。每周一次去乡下看母亲,像作客似的,回来的车上,新鲜的菜蔬装满了后备箱,母亲成为源源不断的大后方。易小琳想,自己这一代,也许不会像母亲那代人一样,时代不同了,理念也不同,想自己更多一些,自己过好了,孩子才能过得好。 一个二十岁孩子的母亲,不可避免地会想到不远处的老年生活。还有十年退休,中年人的十年,不过白驹过隙,转眼之间的事。
初冬时节,五点下班,天空阴沉沉的,从上周开始,易小琳都是走路上下班,反正晚上也没事,早到晚到一个样,不像孩子在身边的那些年,下了班就往家里赶,火烧屁股似的,只为孩子能早一分钟吃到热饭菜。那些年,想哪天孩子出去了,日子不知道会舒坦成什么样!什么样,就是现在这个样。天空飘起了小雨,易小琳一边从包里取出雨伞,一边不自觉地笑了。
天空暗下来,路灯亮起来,人站在路灯下,不知道为何总有一种深宵的感觉,即使此时街上人流如潮,擠挤挨挨,有一种特别不真实的感觉。
突然,一家新开的酒店,灯光霸道地阻挡了易小琳的视线。与此同时,一个念头像夏日的飞虫一样直直地刺进了易小琳的心里,到酒店去开个房间过一夜,关掉手机,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情形。这念头让她通体激动起来,即使她又到街上走了一圏,还是起伏不定。消失一个晚上,会发生什么事呢?
女儿,没事,今天已经联系过,肯定不会再联系了,通常她们也不过几天才打一个电话。先生,只要提前短信他就好,就说自己去闺蜜那儿住一晚。母亲,母亲本来在乡下,只要明天去看她,也没问题。这么一想,自己真正成了一个多余的清闲的自由人,不要说消失一天,就是一周、一个月,又能怎样呢?
打定主意,易小琳脚步平静地走进酒店大门。门内侧,两个穿着红色小凤仙装的年轻女孩子像两个新娘子似的,满面笑容地将她迎了进去。当然,她没有行李,只有随身一只小挎包。服务台上,一个穿着深色工作服、领口围着一条漂亮丝巾的女孩子站起来,冲易小琳浅浅鞠了个躬。
易小琳有一点紧张,从包里掏出身份证,几乎结巴着说,开个房间。
房间是坐北朝南的,不小,大床,雪白的床单有些耀眼,崭新的白纱配着酒红色丝质窗帘,缓缓拉开时几乎没有声音。易小琳接了一壶水烧上,然后惬意地坐在飘窗上,看楼下。十六楼,雨雾中匆匆忙忙的人群,让她本能地有了一种安定感。有时,人真的要换个角度看别人和自己。易小琳微闭着眼睛,想象那些被自己主动隔离的亲人们,此刻在做什么呢?会不会有人打她的手机?应该没有,天色越暗,这种可能性越小,天黑了,回家了,洗洗睡了,没事谁会打扰别人呢?
一切都妥妥的,她看了一眼那张巨大的床,柔软的枕头,散发着清新气息的被褥,有一种新生的喜悦。水壶呜呜叫起来,她从包里取出一包速溶咖啡冲上,又拿出一个面包。自从孩子离家后,她就没有正经吃过晚饭,因为,过了四十岁之后,这身材就像阶级敌人似的,不得不时刻紧盯着,真叫喝凉水也长膘,她算是信了。易小琳知道,有很多同龄的女人,已经忘记最后的晚餐是在什么时候吃的了。母亲为此感慨过,什么好日子?吃都吃不饱。为此,易小琳下定决心,六十岁以后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才不管身材走样到哪里。六十岁,早呢,再说,六十岁的身材,刻意保持又怎样呢?
在一张离家不远的陌生的床上睡一夜,这念头听起来疯狂而充满吸引力。易小琳已经在巨型热水笼头下痛快淋漓地洗了个澡,像电影里的女主角那样裹着雪白的毛巾,端着咖啡坐在床上。窗外的夜色已经黑透,雨夜迷离的灯光映照着,天空呈现奇怪的暗红色,仿佛要下雪了,可是不会,江南的初冬是很少有雪的。她有些不舍地拉拢窗帘,把夜色隔在窗外,信手从包里摸出手机,平日这个点,正是微信朋友圈最忙碌的时候,各路人马都在晒晚餐照,今天是周末么,更是如此。朋友圈就是一个秀场,专门为那些爱炫耀的人而设。人都有虚荣心,都要炫耀,只要不过分,不要因此伤害别人就好。有的人,一天发个十多条微信,好友点赞到手酸,就是属于过分了的。易小琳觉得,这也是一种病,得治,因为炫耀其实暴露了最大的破绽,只有内心里没有感受过真正幸福的人,才会秀幸福。手机屏黑着,摸了一把,仍是如此,才想起刚刚关了机。前不久有个“关机一星期”的活动,据说很多人参加了,而大部分人的生活并没有因为关机一周而有所损失或者改变,可见,人在世上都不是无可替代的。这么一想,易小琳又把手机放回了包里,打开了电视。电视正接近本地新闻的尾声,说二代身份证的指纹录入工作怎样推进。身份证包含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也越安全,越有用了,以后,肯定也像人家国外一样,一证走天下,什么信息都在这上面。
身份证?它好端端地躺在钱包的夹层里,易小琳掏出来看了看,身份证还是前几年换的,照片上的自己理论上说应该比现在年轻好看,可是因为是证件照,看上去呆板不生动,不好看,难怪有人形容别人的不好看,说那人丑得像从身份证里跑出来似的。呵,易小琳笑了。
有一丝不安正是从此时,从她心里的某一个角落,像一缕细烟般升腾起来。她想起上次朋友圈里转发得疯狂的一篇文章,说的好像是委托公安上的朋友,用身份证查开房信息。慢着,今天她在服务台留下了开房信息,要是有一天被先生或别的人知道了,人家会相信她只是为了体验这样的生活才开的房么?应该不会,断然不会,因为换了自己也不会。
不安已经像雾霾一样笼住了易小琳的心,真到了那百口莫辩的时候,自己该怎么办呢?为这次任性付出的终极代价会是多少?身上一阵阵发冷,易小琳忙换上了白天的衣服。不行,怎么能平白无辜地有一条开房记录呢?
她知道,有些什么已经把这个夜晚毁了,她试着盖上被子,蒙住头,可是心乱如麻,毫无睡意。她想,打个电话给先生,叫他一起来吧,就当两个人在家以外的地方浪漫一回。可是,先生会接受这样的惊喜么?换句话说,他会认为这是个惊喜么?他理解她这种心血来潮的浪漫么?他会不会怀疑她出于别的什么想法,或者,这房间自始至终只来过他一个男人?无数疯狂的念头在易小琳脑子里风车似的打起架来。
一个小时以后,易小琳背着包站到了宾馆大厅,外面雨已经停了,空气潮冷,起风降温,凛冽的寒风从大厅的门缝里钻进来,令她不得不抱住自己的肩头。她知道,她已经留下了一条无法消除的开房记录,相比失踪一个夜晚,这失踪的三个小时显得更加可疑,可是,她知道,如果不退房,睡眠再好,今晚也会失眠的。易小琳迅速办完了退房手续,她的脸上一直挂着嘲讽的笑意。撩起大厅厚重的门帘时,她突然停住了脚步,对面的人也踉跄止步,一张熟悉的脸,慢慢转为惊愕。
责任编辑/董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