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华阳国志》中诗歌谣谚的艺术特色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min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华阳国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地方志专著。书中所收录的42首诗歌谣谚,直接穿插在每一卷中,用以帮助叙事说明,刻画人物,表现思想感情,形成了该书的一大特色。与同时期的文学作品相比,这些诗歌谣谚除了自身所具有的内涵,还具有一般文学作品所没有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华阳国志》 诗歌 谣谚
  常璩的《华阳国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地方志专著。这部著作记载了公元四世纪中叶以前今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以及甘肃、陕西、湖北部分地区的历史。全书叙述方式独特、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史料可靠。是研究西南地方史和西南少数民族史以及蜀汉、成汉史的重要史书。自成书以来,受到历代学者的推崇。更为可贵的是,书中采用了大量当时的诗歌谣谚来帮助说明叙事,刻画人物,表现思想感情,形成了该书的一大特色。
  一、内容丰富,实录为主
  自《诗经》始便有“采诗”之说,采来的诗献于天子,便可知风俗,明得失。《汉书·艺文志》记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食货志》也有记载“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所采之诗,大都来自民间,反映的是百姓生活百态,因而这些诗歌谣谚的史料价值便不言而喻了。常璩处于人剥削人的封建专制社会,诗歌谣谚的作者,大都是社会最底层的平常百姓,因而这些诗歌谣谚“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华阳国志·序志》中也说“宪章成败,旌昭仁贤。抑绌虚妄,纠正缪言。显善惩恶,以杜未然。”《华阳国志》虽然所录诗歌谣谚只有42首,但是所包含的思想内容丰富,有写民风风俗的,有记录史实的,有百姓思治的,有揭露官吏暴行的,有颂扬善行的……由于受该书性质的限制,所录诗歌谣谚题材相对狭窄,但是表现的思想内容较丰富。
  无论表现何种思想,常璩都秉笔直书,具有很强的纪实性。所录42首诗歌谣谚,对他们的背景故事做了叙述,因而较同时期的许多作品,这些诗歌谣谚所呈现出的作者的身份信息较为丰富,作品产生的时间线索较多,并且大多可以考证。除此之外,诗歌谣谚所表达的事件、人物、思想内容大都以故事背景为依托。如褒美之诗,“习习晨风动”,“望远忽不见”二首,在写诗之前有交代清楚为何作诗歌的来龙去脉,因为“永建中,泰山吴资元约为郡守,屡获丰年”,所以“民歌之曰”作“习习晨风动”一首。而后“资迁去,民人思慕”,民“又曰”作“望远忽不见”一首。又如“狗吠何喧喧”一首,诗歌之前便有交代“孝桓帝时,河南李盛仲和为郡守,贪财重赋”,所以“国人刺之”作“狗吠何喧喧”一首。诗歌所写内容完全与史实相结合,所表达的思想遵从“宪章成败,旌昭仁贤。抑绌虚妄,纠正缪言。显善惩恶,以杜未然”的目标。《华阳国志》中所收录的所有诗歌谣谚都是以相同的模式来写的,充分发挥了诗歌谣谚简洁明了的优势,使之具有诗歌的含蓄内敛,又有史的铺张扬厉,完美的将“文”与“史”结合起来,成为该书的一大特色。
  二、朴实晓畅,抒情为主
  常璩十分重视诗歌谚语的作用。他在《巴志》中记述汉高祖统一天下后的社会状况时说,“自时厥后,五教雍和,秀茂挺逸,英伟既多,而风谣旁作。故朝廷有忠贞尽节之臣,乡党有主文歌咏之音。”而这些“风谣”、“歌咏”正是当时社会的最真实感人的写照,因此,他不惜笔墨,把大量诗歌理语记人《华阳
  国志》中。要采集这些诗歌谣谚必须深入群众生活,常璩身处乱世,使他有机会接触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这些诗歌谣谚的作者大都属于平常百姓,因而《华阳国志》所录的诗歌谣谚具有朴实条畅之感。
  从语言风格来说,用语朴实自然,感情真挚丰富。如《先贤士女总赞上》中歌颂叔纪温柔、贤德之诗,“少则为家之孝女,长则为夫之贤妇,老则为子之慈亲”,朴实如白话,亲近如邻家语,却也不失诗歌的庄重典雅,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巴志》中讽刺巴郡太守李盛之诗:“狗吠何喧喧”一首,诗义连贯,以叙事为主,末二句抒情,形式上与《古诗十九首》接近,但意境如杜甫之《石壕吏》一般深远,语言虽平实却很感人,在《华阳国志》中所采录的诸多诗歌谣谚中,可谓上乘之作。《华阳国志》中的诗歌谣谚皆有背景故事为依托,语言朴实自然,通俗易懂,感情真挚。
  从表现方式来看,以抒情为主,叙事为辅。常璩往往将叙事、抒情融为一炉,使诗歌谣谚别有一番风味。如“习习晨风动”一首,前两句说风调雨顺,万物生长,这只是一个方面,即天时。后两句却说是由于当地太守不误农时,才能使百姓生活富足。既将太守的勤政爱民表达清楚,又充分表达出了百姓对太守的爱戴。又如“狗吠何喧喧”一首,整首诗以叙事为主,却也能通过事件将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也能看到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华阳国志》中大部分诗歌谣谚都以抒情为主,却也有些许诗歌以叙事为主,二者很难完全分开。
  从修辞手法看,运用熟稔巧妙。首先,善于运用譬喻。如“日月明明”一首,日月明明却难以免于黑暗的夜晚这个客观物象作为比譬,说明人活在世上,还不如日月之光,怎能长生不老!作品明确指出,要身躯不朽是不可能实现的。其次,善于運用象征。如“混混浊沼鱼”一首,运用生活在浑浊的河水中的鱼儿来象征受苦的百姓,期望有人能解救他们乱世中不能全身保命的局面。最后,大多使用白描手法。如“狗吠何喧喧”一首,以叙事为主,很少雕琢。“廉叔度”,“张府君如瓠壶”,“汉德广”等都是白描为主,语言朴实自然。《华阳国志》中所录诗歌谣谚语言朴实自然,通俗易懂。将叙事、抒情融为一炉,使其与文章完美结合,成为该书一大特色。
  三、吸收各家,创新为主
  常璩《华阳国志》中所录诗歌谣谚采众家之所长,化而为自我之食粮。我们能在诗歌谣谚中找到许多其他作品的影子,却也只是像而不是。常璩将众家诗歌化而为用,使其早已脱离了本意。
  如“川崖惟平,其稼多黍。旨酒嘉谷,可以养父。”诗中“旨酒”一词,频见于《诗经》,如《鲁颂·泮水》 云“既饮旨酒,永锡难老”,《小雅·鹿鸣》云“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等等。而《小雅·四牡》 云“王事靡盬,不遑将父”,“王事靡盬,不遑将母”,该诗本言受命于王事而无力报答父母的遗憾,而本诗则用来欢庆自己能够以辛劳的农事,和每日的陪伴,伺俸父母的欣慰。
  又如“明明上天,下土是观。帝选元后,求定民安。孰可不念,祸福由人。愿君奉诏,惟德日亲。”这首诗强调世事无常,唯有道德可贵。这首诗化用了《诗经·小雅·小明》“明明上天,照临下土”一句。“上天”,指古代人心中自然万物主宰者,能降祸福于人。《尚书·泰誓》:“今商王受,弗敬上天,降灾下民。”“下土”,相对上天而言,指下地。巴人此诗化用这些典故,意在说明皇帝是天命的,天命皇帝是要他“定安”百姓。“祸福由人”,巴人之意,皇帝们往往不念及上天爱民之意,随意任用官吏,祸害一方。“惟德日亲”,出自《尚书·蔡仲之命》:“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巴人希望那些地方官,要好好的奉行诏命,克行道德,暗喻若不然,也会为自己招来上天的惩罚。
  《华阳国志》所录诗歌谣谚许多诗句都借鉴了其他作品的表达方式,或思想感情,转而为己用。如《诗经》、《楚辞》、《汉书》、《尚书》等作品,增加了诗歌内涵。
  参考文献:
  [1]常璩.华阳国志[M].山东:齐鲁书社[M].2010.
  [2]王怀成.《华阳国志》所录歌诗谣谚之作者与时代[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3(3):161-167.
  [3]刘重来.《华阳国志》中诗歌谣谚的史料价值[J].史学史研究,1991(1):35-38.
其他文献
【摘要】:《神圣与世俗》作为伊利亚德的一本著名著作,是研究宗教学和伊利亚德宗教思想的重要参考。在《神圣与世俗》中,伊利亚德先是论证了神圣与世俗从本质上说即是世界存在的两种基本样式,同时也注意到二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其间也比较了宗教人与现代世俗人的一些差异,提出了一个“从对世界的开放,到生命的圣化、经过入门礼等宗教人的生命体验,到非宗教人在世俗化生活中所残留的宗教遗迹”的关于宗教人所生活的世界的宏大的
期刊
【摘要】:田纳西·威廉斯是当代美国广受尊崇的剧作家之一,其成名作《玻璃动物园》自问世以来一直备受瞩目。在剧中,威廉斯用其独特的视角、诗意的笔触刻画了人物内心的矛盾张力,凸显出人物身份的异化。本文以异化理论为基础,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对阿曼达和劳拉由满怀幻想到幻想破灭的心路历程进行分析,从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揭示在新旧文化交接时期女性身份异化的现象,批判南方传统和男权社会对女性的禁锢与压制。 
期刊
【摘要】:“何去何从”是美国当代女作家欧茨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女主人公康妮最终接受了外界的诱惑,造成了悲剧。究其原因,主要是当时社会背景,现代主义文化现象以及家庭教育等方面的问题。透过小说本身,整个社会问题便一览无余。  【关键词】:康妮;社会;现代主义文化;家庭  在当代美国文坛,乔伊斯·卡洛尔·欧茨以创作题材涉猎广泛又勤奋多产而闻名。迄今为止,她发表的各种长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和文
期刊
【摘要】:庄子被认为是先秦时期最具哲学家气质的人,其学说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影响复杂而深远,尤其是《秋水》篇寥寥数笔阐述了“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生而不悦,死而不祸”的豁达超迈的人生哲学,得出了“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其未生之时”的清醒的认识论判断,使读者在视野的骤然开阔中获得生命的顿悟。  【关键词】:庄子;秋水;思想  庄子:(约前369-前286),姓庄名周,宋国
期刊
【摘要】:元代山水画趋向写意,以虚带实,侧重笔墨神韵,强调以书入画,将中国山水画样式推向抒情达意艺术高峰。最具代表的是"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不同的社会地位及境况,相似的不得意的遭遇,造就了他们作品的不同绘画特色,但是相似的文人精神内核,给明清两代的文人画以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主要从元朝的社会经济、政治、思想及个人角度来分析四家山水画风格形成背景。  【关键词】:元四家;中国古代绘画
期刊
【摘要】:李贽在《水浒传》评点中提出了“叙事养题”说,纵观整个小说批语和《水浒传》文本,可以看出“叙事养题”的“养题”方法,也就是悬念设置的方法,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增加小说情节的波折,延缓小说中人物矛盾的爆发和解决;暴露并且激化人物的矛盾冲突,从而增强悬念的力度;暂时停止或者中断叙述矛盾冲突;巧妙运用伏笔、照应来设置悬念。用这些方法可以达到“趣”、“奇”、“妙”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李贽;
期刊
【摘要】:高跟鞋是人们的服饰品之一,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当把高跟鞋看作符号的意义,高跟鞋就具有了文化的属性,高跟鞋具有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根据不同的着装,要选择不同款式、风格和颜色的高跟鞋。本文从高跟鞋的美学入手,试图把高跟鞋作为服饰符号来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挖掘高跟鞋美学和与服饰符号的关系,使高跟鞋更加立体、清晰。  【关键词】:高跟鞋;服饰;符号;美学  一、高跟鞋体现的身体美学  高跟鞋不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立体主义的开创、与现代设计的关系,以及对现代中国设计的影响。立体主义的艺术理念和实践在造型艺术范围内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许多现代艺术流派的诞生,对现代设计的向前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关键词】:立体主义;现代设计  立体主义,亦称为“立体派”,是20世纪初发生在西方艺术界一场艺术革新运动。立体主义存在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其作为西方现代艺术中最重要的运动和
期刊
【摘要】:文学作品的真善美构成了文学创造活动中“三位一体”的价值结构,“真善美”的高度和谐统一,是文学艺术产生强大生命力的根本原因。文学史上流传的名作,不仅是因为蕴含着真实的、先进的内容,还因为具有完整的艺术形式,而最重要的是具有卓越的艺术魅力,从而闪耀着永恒的光芒。《撒哈拉的故事》之所以在当时乃至现在仍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作品处处体现这“真”“善”“美”,本文从这三个角度分析《撒哈
期刊
【摘要】:新海诚的动画作品摆脱了传统动画创作模式的束缚,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鲜明的色彩以及复杂的创作过程,注重色彩元素在动画电影中的运用。深入角色的内心世界,将角色的内心世界毫无保留的呈現在观众眼前。不急不慢地将故事情节娓娓道来,同时制造出浪漫唯美的场景氛围,形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新海诚;动画电影;风格独特  引论  新海诚是目前在日本最受瞩目的动画导演之一,他的动画作品常常以唯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