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对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生活化的教学手段日益受到基层教师的重视。但是目前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对教学生活化的理解与实践仍存在一些误区,需通过构建学科核心体系,搭建生活化场景以及教师自身转变思想观念等方式加以改进。
【关键词】思想品德 教学生活化 误区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0-0077-02
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实际生活这一载体,让学生以实际生活体验为出发点,用体会和感悟的方式,达到情感培养的目的,以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1]。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日益受到重視的背景下,生活化的教学手段,能够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满足其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加大推广的力度。目前已有很多教师意识到其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生活化的应用仍存在一些误区,亟待通过理论讨论与教学实践加以改进。
一、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生活化实施中存在的误区
一是教师对实践与理论教学平衡的掌握出现偏差,有的教师过于注重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弱化了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最终可能会导致教学目标与教学实际的割裂。二是由于缺乏对实际生活的提炼,教学生活化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落实不到位的情况。生活化的教学手段,需要学生从日常生活实践中,切身体会思想品德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这需要教师在课前针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大量案例收集,甚至亲身体验,对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在前期准备不到位的情况下,生活化教学难免会出现流于形式的问题。
二、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1.结合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优化教学理念。核心素养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使其具备适应终生发展所需的能力与素质,在日常教学中必须改变假大空的缺点,真正做到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应试训练,如何正确面对应试学习与教学实践的矛盾,这就要求教师要优化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基础,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思想品德学科教师首先应当懂得,学科教学的目的是在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要求下,培养学生个性化的生活技能,只有每个教师都切实地认可这一理念,才可能将生活化教学落到实处。
2.构建生活化场景,融入生活元素。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更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这要求教师能够与学生换位思考,立足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寻找学生生活与课堂的切入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情感。将生活与课堂相互融合。情景剧就是非常好的方式,例如在上《青春萌动》这一课时,笔者通过走进小倩的青春故事为主题,和学生一起编排了三幕情景,第一幕的表演帮助学生理解男女生异性交往的重要性、必要性。引导学生大方的进行异性交往,促进自身的全面成长。第二幕通过好友对自己的劝诫,揭示青春期异性交往这一敏感话题以及学生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真实烦恼。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把别人的经历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在帮助别人判断的过程中学会自己选择,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人际交往。第三幕展现青春期学生在因为男女生交往尺度和分寸方面的迷惘、困惑,虽然敏感,却是现在初中生必须面临的问题。通过别人的故事来讨论,避免了学生的尴尬,师生之间可以更好地互动交流。这样的教学,学生们参与到活动中,教师既能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想法,同时也能使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真正做到了思品课课堂的生活性。
3.转变观念,丰富生活化教学方式。在强化思品课教学的新形势下,要使思品课的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就要探索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例如课前十分钟的演讲,我们让学生讲新闻、评新闻;在赞美青春的授课中,我们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童年梦想;在珍爱生命的讲解中,我们组织学生创造性的利用凋零的花和叶进行再创作;在讨论自立的话题时,我们邀请学生课堂展示自己的生活小技能。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手段,将学生生活中的真实场景拍成小视频,请学生反思。在上《爱在家人间》时,一段母子连线,既化解了亲子之间的矛盾,又促使学生换位思考,学会了解他们与父母之间的差异,认识到亲子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处理不好会带来危害,需要家人一起努力解决问题。在构建的生活化情景中应当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行探索、体会与讨论,使学生从“学会”变成“会学”,真正做到各方面协调发展。
除此以外,作为教学场所的学校方面则应尽量创造人性化的教学环境,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为学生创造更多课余生活所需的物质条件。
参考文献:
[1]薛玉春.对初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 中华少年, 2018(35).
【关键词】思想品德 教学生活化 误区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0-0077-02
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实际生活这一载体,让学生以实际生活体验为出发点,用体会和感悟的方式,达到情感培养的目的,以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1]。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日益受到重視的背景下,生活化的教学手段,能够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满足其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加大推广的力度。目前已有很多教师意识到其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生活化的应用仍存在一些误区,亟待通过理论讨论与教学实践加以改进。
一、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生活化实施中存在的误区
一是教师对实践与理论教学平衡的掌握出现偏差,有的教师过于注重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弱化了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最终可能会导致教学目标与教学实际的割裂。二是由于缺乏对实际生活的提炼,教学生活化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落实不到位的情况。生活化的教学手段,需要学生从日常生活实践中,切身体会思想品德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这需要教师在课前针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大量案例收集,甚至亲身体验,对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在前期准备不到位的情况下,生活化教学难免会出现流于形式的问题。
二、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1.结合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优化教学理念。核心素养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使其具备适应终生发展所需的能力与素质,在日常教学中必须改变假大空的缺点,真正做到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应试训练,如何正确面对应试学习与教学实践的矛盾,这就要求教师要优化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基础,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思想品德学科教师首先应当懂得,学科教学的目的是在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要求下,培养学生个性化的生活技能,只有每个教师都切实地认可这一理念,才可能将生活化教学落到实处。
2.构建生活化场景,融入生活元素。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更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这要求教师能够与学生换位思考,立足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寻找学生生活与课堂的切入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情感。将生活与课堂相互融合。情景剧就是非常好的方式,例如在上《青春萌动》这一课时,笔者通过走进小倩的青春故事为主题,和学生一起编排了三幕情景,第一幕的表演帮助学生理解男女生异性交往的重要性、必要性。引导学生大方的进行异性交往,促进自身的全面成长。第二幕通过好友对自己的劝诫,揭示青春期异性交往这一敏感话题以及学生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真实烦恼。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把别人的经历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在帮助别人判断的过程中学会自己选择,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人际交往。第三幕展现青春期学生在因为男女生交往尺度和分寸方面的迷惘、困惑,虽然敏感,却是现在初中生必须面临的问题。通过别人的故事来讨论,避免了学生的尴尬,师生之间可以更好地互动交流。这样的教学,学生们参与到活动中,教师既能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想法,同时也能使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真正做到了思品课课堂的生活性。
3.转变观念,丰富生活化教学方式。在强化思品课教学的新形势下,要使思品课的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就要探索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例如课前十分钟的演讲,我们让学生讲新闻、评新闻;在赞美青春的授课中,我们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童年梦想;在珍爱生命的讲解中,我们组织学生创造性的利用凋零的花和叶进行再创作;在讨论自立的话题时,我们邀请学生课堂展示自己的生活小技能。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手段,将学生生活中的真实场景拍成小视频,请学生反思。在上《爱在家人间》时,一段母子连线,既化解了亲子之间的矛盾,又促使学生换位思考,学会了解他们与父母之间的差异,认识到亲子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处理不好会带来危害,需要家人一起努力解决问题。在构建的生活化情景中应当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行探索、体会与讨论,使学生从“学会”变成“会学”,真正做到各方面协调发展。
除此以外,作为教学场所的学校方面则应尽量创造人性化的教学环境,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为学生创造更多课余生活所需的物质条件。
参考文献:
[1]薛玉春.对初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 中华少年, 20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