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作以来,我听过不少课,有惊喜,有失望,有震撼,也有遗憾,收获之余,带来了反思:脑海中总会跳出两个字,“唱读”。
让学生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文课程标准》中,其他目标都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不断的变更,只有这一条始终存在。这充分说明朗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可惜的是,学生在朗读时存在着各种弊病,其中以唱读现象最为严重。小学生的唱读现象由来已久,以年级段来说,低年级段为甚;以地域来说,农村学生居多。
农村小学生朗读的最大缺点就是爱“唱读”。对于他们来说,似乎一字一顿,拖声呀气地“唱”那才叫“读书”。特别是集体齐读时,全班几十个学生一起“唱”,所有的课文几乎都用同样的腔调。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一种主要方法。那么,一成不变、一个腔调的唱读一定会给正确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形成一定的阻碍。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未能把这件最基本、最重要、最应该做好的事情做好。因此,对学生朗读弊病的成因进行分析,并采取一定的办法进行改进,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做而且应该能做好的工作。
孩子们在幼儿园、学前班时按“唱读”模式学会了许多儿歌,对于任何一篇课文,老师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他们就会自动地按照心中的儿歌模式拖腔拉调地“唱”,因此,“唱读”是培养良好诵读习惯的最大敌人。
如何避免学生养成“唱读”习惯,有了此习惯又该如何纠正,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汉语拼音的教学必须加强。汉语拼音是学好普通话的基础,汉语拼音学不好,汉字的音调都读不准,自然谈不上有感情地朗读,学校必须挑选普通话水平高的老师从事一年级的教学。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激发朗读情感。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中的境界,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理解课文内容,才能很自然地避免唱读,用正确的语气来表达课文中的感情。比如在《小松树和大松树》中,读到小松树为自己能看得远而得意时,引导学生体会它骄傲的情感;读到小松树听了风伯伯一番话后,引导学生体会小松树惭愧的心情。有了对这多种情感的理解,学生就能体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表达感情了。
3.教师多作正确的范读,或放与课文相配套的朗读录音,让学生模仿,特别是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万万不能少。其他年级的教师也不能吝啬自己的范读,学生的朗读水平与教师的朗读水平密切相关,在学生想读而读不好时,教师的范读起到关键性的点拨和引导。
4.朗读形式多样化,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尽量减少齐读。因为齐读容易限制学生的情感表达方式,“唱读”最容易在齐读中表现出来,只要有一个孩子大声“唱”,就会影响到同学。所以,尽量减少齐读,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体会到的感情。多安排个性化朗读,我们可借助学生模仿力强,好胜心强的特点,采用各种方式的读,如挑战读、请读得好的同学领读等,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提高朗读能力,克服“拖腔拖调”的现象。
5.读后评论,促进学生在经验教训中提高。朗读时,为了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朗读水平和存在问题,可让学生围绕字音、停顿、表情、流利、有感情等方面进行评价评议。一方面在评议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了课文的感情;另一方面,在评议中认识到自己朗读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有利于总结经验,提高朗读能力。在《冰花》的教学中,一个孩子大声地、一字一顿地读完课文后,我让学生来评一评。有孩子说:“我感觉不到惊奇的心情。”还有孩子说:“他的表情不生动。”我表扬他们评得好,然后说:“你觉得应该怎样读?你来试试看?”这样,让孩子通过评议,发现朗读中的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无论对读者还是听者都有促进作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6.要让学生尽量多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经常举行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校开展的活动有很多:早读、国旗下演讲、课本剧表演、演讲比赛、辩论比赛、普通话朗诵比赛等。
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表达文中的情感,也有助于发展思维,丰富想象,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杜绝唱读,教师及时正确的引导,从低年级抓起,把朗读训练落到实处。与此同时,要让学生养成感悟语言、品析语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体会语言的内涵。我们在克服学生朗读弊病的同时,也加强了教师朗读的基本功。把“有感情朗读”真正落实到每一课的教学之中时,学生们就可以读出情趣、读出思想、读出境界了!
让学生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文课程标准》中,其他目标都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不断的变更,只有这一条始终存在。这充分说明朗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可惜的是,学生在朗读时存在着各种弊病,其中以唱读现象最为严重。小学生的唱读现象由来已久,以年级段来说,低年级段为甚;以地域来说,农村学生居多。
农村小学生朗读的最大缺点就是爱“唱读”。对于他们来说,似乎一字一顿,拖声呀气地“唱”那才叫“读书”。特别是集体齐读时,全班几十个学生一起“唱”,所有的课文几乎都用同样的腔调。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一种主要方法。那么,一成不变、一个腔调的唱读一定会给正确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形成一定的阻碍。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未能把这件最基本、最重要、最应该做好的事情做好。因此,对学生朗读弊病的成因进行分析,并采取一定的办法进行改进,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做而且应该能做好的工作。
孩子们在幼儿园、学前班时按“唱读”模式学会了许多儿歌,对于任何一篇课文,老师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他们就会自动地按照心中的儿歌模式拖腔拉调地“唱”,因此,“唱读”是培养良好诵读习惯的最大敌人。
如何避免学生养成“唱读”习惯,有了此习惯又该如何纠正,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汉语拼音的教学必须加强。汉语拼音是学好普通话的基础,汉语拼音学不好,汉字的音调都读不准,自然谈不上有感情地朗读,学校必须挑选普通话水平高的老师从事一年级的教学。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激发朗读情感。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中的境界,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理解课文内容,才能很自然地避免唱读,用正确的语气来表达课文中的感情。比如在《小松树和大松树》中,读到小松树为自己能看得远而得意时,引导学生体会它骄傲的情感;读到小松树听了风伯伯一番话后,引导学生体会小松树惭愧的心情。有了对这多种情感的理解,学生就能体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表达感情了。
3.教师多作正确的范读,或放与课文相配套的朗读录音,让学生模仿,特别是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万万不能少。其他年级的教师也不能吝啬自己的范读,学生的朗读水平与教师的朗读水平密切相关,在学生想读而读不好时,教师的范读起到关键性的点拨和引导。
4.朗读形式多样化,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尽量减少齐读。因为齐读容易限制学生的情感表达方式,“唱读”最容易在齐读中表现出来,只要有一个孩子大声“唱”,就会影响到同学。所以,尽量减少齐读,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体会到的感情。多安排个性化朗读,我们可借助学生模仿力强,好胜心强的特点,采用各种方式的读,如挑战读、请读得好的同学领读等,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提高朗读能力,克服“拖腔拖调”的现象。
5.读后评论,促进学生在经验教训中提高。朗读时,为了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朗读水平和存在问题,可让学生围绕字音、停顿、表情、流利、有感情等方面进行评价评议。一方面在评议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了课文的感情;另一方面,在评议中认识到自己朗读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有利于总结经验,提高朗读能力。在《冰花》的教学中,一个孩子大声地、一字一顿地读完课文后,我让学生来评一评。有孩子说:“我感觉不到惊奇的心情。”还有孩子说:“他的表情不生动。”我表扬他们评得好,然后说:“你觉得应该怎样读?你来试试看?”这样,让孩子通过评议,发现朗读中的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无论对读者还是听者都有促进作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6.要让学生尽量多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经常举行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校开展的活动有很多:早读、国旗下演讲、课本剧表演、演讲比赛、辩论比赛、普通话朗诵比赛等。
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表达文中的情感,也有助于发展思维,丰富想象,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杜绝唱读,教师及时正确的引导,从低年级抓起,把朗读训练落到实处。与此同时,要让学生养成感悟语言、品析语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体会语言的内涵。我们在克服学生朗读弊病的同时,也加强了教师朗读的基本功。把“有感情朗读”真正落实到每一课的教学之中时,学生们就可以读出情趣、读出思想、读出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