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探索如何在学术英语写作课程中有效利用优质资源MOOCs的教学研究。笔者通过两轮行动研究,利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测试开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将慕课资源有效融入课堂,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该课程的态度和动机,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但没有证据表明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成绩。
关键词:学术英语写作;慕课;课堂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216-02
一、引言
当前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引起革命。世界各国都试图抓住教育信息化的机会,通过出台一系列的政策促使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从2013年起我国各大知名高校纷纷开展与国际慕课平台的合作,积极将本校的优质数字资源放入国际平台开放。随着优质数字资源的可获得性增强,教育领域一线的实践者——教师面临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将这些资源有效融入课堂教学中呢?
学术英语写作是为我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通识课程,以往的教学历程显示,对于选课学生来说该课程挑战大,难度高,学生普遍分数不高;2010年教育部出台的《2010-2020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因此笔者认为无论是从国家政策方向的角度还是从改进实际学术英语能够课堂教学来看,有效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回顾
1.基于慕课的相关研究。国内很多研究者都对慕课相关做了深入的研究。目前的研究主题归类如下:第一类研究聚焦慕课在教与学层面的有效应用。一些学者(胡杰辉,伍忠杰 2014;李红美等 2014;杨劲松等 2014)针对教学模式,探讨如何有效整合慕课进入课堂。第二类研究从基础设施建设的角度,围绕慕课提供平台和技术环境展开探讨(李明华 2013;王颖等2013);第三类研究围绕学生修得慕课后的课程认证和学分认证展开研究。王颖等(2013)探讨了如何进行慕课质量监控;邓宏钟等(2013)如何开展课程与学分认证方面进行研究。
2.民办高校通识课程相关的研究。目前聚焦于民办高校通识课程的研究大多围绕民办高校在通识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民办高校培养人才定位等方面的研究(孙超 2013;张正君 2009)。基于上述的文献回顾,笔者认为非常有必要在民办高校的通识课程中开展教师有效利用优质网络资源慕课的研究。如果教师能够探索出一套把优质网络资源有效整合进教学实践的方法,那么既可以解决民办学校课程设置受限制的问题,又可以提高优质网络资源的共享。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指由项目执行者本人对自己的项目执行结果进行设计、开展、评估和反思。并针对上一轮的行动提出改进措施或建议。它可以提升研究者的教学实践,增强研究和实践之间的联系,提高教育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行动研究的关键之处在于执行介入措施,并且评估这项介入措施是否有效(Gell 2007)。
1.研究对象。本研究中的实验课程为公选课程学术英语写作,授课对象为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的31名学生,他们是二年级以上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这个班的学术英语写作课由笔者任教,每周2次共4课时,研究时间从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历时两个学期。
2.问题的发现与诊断。笔者常年担任学术英语写作的讲授工作,发现教学中问题突出,如学生期末限时写作成绩普遍偏低,学生课堂活动参与度不高。在学期初笔者通过调查问卷调查学生成绩不理想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1)91.5%的学生认为传统方式讲课很枯燥乏味;2)75%的学生对学术写作有畏难情绪;3)67.3%的学生对学术写作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4)68.3%的学生认为自己写作能力很弱或较弱;5)95.6%的学生希望教授学术写作方法和策略。
3.研究问题的确立。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成绩低和参与度不高的原因在于缺乏写作策略和写作兴趣。因此,笔者拟通过行动研究解决以下3方面的问题:①通过利用优质网络资源,是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术英语成绩?具体哪些写作能力可以得到提高?②通过利用现有优质网络资源,是否可以提升学生的学术英语写作课程的兴趣以及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4.总体行动方案。根据行动研究的定义和特点,笔者开展了利用现有优质网络资源的教学设计方案,具体如下:①把提高学生的学术英语写作成绩和提高他们的兴趣设为问题,并制定第一轮行动计划;②实施第一轮行动;③收集第一轮行动研究的数据并分析评价效果;④反思第一轮行动结果并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⑤提出改进教学方法并制定第二轮行动计划;⑥实施第二轮行动;⑦收集并分析数据,观察结果;⑧反思第二轮行动结果,并改进教学方法。
四、研究过程、结果和反思
1.第一轮行动研究方案、过程、结果和反思。笔者从第一学期的第二周起,要求学生每次课前主动观看果壳网慕课学院中的视频课程English Composition.该课程由杜克大学的教师Denise Comer主讲。该课程为高校学术阅读和写作提供入门和基础。学生将在明确的专业学科背景下学习如何进行批判性阅读,如何开展有效地论证,如何正确理解写作课程。该视频课程一共持续12周,每周观看视频3小时,授课3课时。在课堂上,师生就视频中的议题展开课堂活动和讨论,并要求学生完成教师所设计相关练习。
学生在第三周进行了一次测试作为前测成绩,第16周进行了最后一次测试作为后测成绩。两次测试都是由笔者除外的两位教师打分。并且这两位教师的评分标准进行了信度测试,保证其评分标准的一致性。在学期末笔者发放了调查问卷并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的评价、兴趣和动机影响的评估等等。
第一轮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写作成绩由前测的75.6上升到了后测的78.5。使用SPSS19.0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成绩的提高不具有显著性。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访谈的结果表明,学生非常喜欢观看视频。然而他们认为课堂活动与课后写作练习的设计与视频内容的关联不密切。视频观看成了一种运用信息技术的形式。此外74%的同学反映视频观看时网速受限制,极大地挫败了其观看视频的兴趣。 根据调查结果,笔者进行了反思和改进措施。虽然两次的写作成绩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但是问卷和访谈的结果表明,78.3%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提高了他们的兴趣,67.8%的学生认为他们更乐意参与课堂参与度提高。
2.第二轮行动方案、过程、结果和反思。针对第一轮研究中出现的问题,笔者经过反思总结改进了第二轮行动研究的方案设计。首先为了确保每位同学都能在课前观看视频,笔者对每次的视频内容进行了作业设计,要求学生观看完视频后必须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第二为了使得视频讲解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笔者针对每次视频讲解的内容要点设计了探究式任务。在课上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任务活动,并要求每位同学就其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进行深度反思,以书面形式呈现,计入最后成绩。
第二轮研究结果表明学生成绩由前测的75.6上升到了78.4,但是依然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但是学生对教师和课程的评价提高如下:
从表中可见,经过改进后的第二轮行动研究中,学生对教师和课程的评价均大幅度提高。这其中的关键因素就在于笔者开展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活动。
五、结论
本研究主要探讨如何在通识课程学术英语写作课程中利用优质网络资源慕课的教学实践。笔者经过两轮行动研究,初步得出以下结论:通过将慕课资源有效融入课堂,开展探究式活动,可以改善学生对学习该课程的态度和动机,提高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以及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以下问题比较突出:第一,学校必须保证信息技术工具的好用。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改进基础设施建设,但有些政策并未实现。第二,信息技术本身不是目的,成功的课堂教学在于教师能够将技术融入教学活动,设计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活动。第三,改变教师教学模式的关键是有效的教师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明华.MOOCs革命:独立课程市场形成和高等教育世界市场新格局[J].开放教育研究,2013,(3).
[2]杨劲松,谢双媛,朱伟文,方小楠.MOOC:高校知识资源整合于共享新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
[3]胡杰辉,伍忠杰.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4,(2).
[4]王颖,张金磊,张宝辉.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5]李红美,陆国栋,张剑平.后MOOC时期高等学校教学新模式探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6).
[6]孙超.民办高校通识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研究,2014,(3).
[7]张正君.浅谈民办高校加强通识教育之必要性[J].科学教育,2009,(1).
关键词:学术英语写作;慕课;课堂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216-02
一、引言
当前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引起革命。世界各国都试图抓住教育信息化的机会,通过出台一系列的政策促使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从2013年起我国各大知名高校纷纷开展与国际慕课平台的合作,积极将本校的优质数字资源放入国际平台开放。随着优质数字资源的可获得性增强,教育领域一线的实践者——教师面临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将这些资源有效融入课堂教学中呢?
学术英语写作是为我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通识课程,以往的教学历程显示,对于选课学生来说该课程挑战大,难度高,学生普遍分数不高;2010年教育部出台的《2010-2020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因此笔者认为无论是从国家政策方向的角度还是从改进实际学术英语能够课堂教学来看,有效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回顾
1.基于慕课的相关研究。国内很多研究者都对慕课相关做了深入的研究。目前的研究主题归类如下:第一类研究聚焦慕课在教与学层面的有效应用。一些学者(胡杰辉,伍忠杰 2014;李红美等 2014;杨劲松等 2014)针对教学模式,探讨如何有效整合慕课进入课堂。第二类研究从基础设施建设的角度,围绕慕课提供平台和技术环境展开探讨(李明华 2013;王颖等2013);第三类研究围绕学生修得慕课后的课程认证和学分认证展开研究。王颖等(2013)探讨了如何进行慕课质量监控;邓宏钟等(2013)如何开展课程与学分认证方面进行研究。
2.民办高校通识课程相关的研究。目前聚焦于民办高校通识课程的研究大多围绕民办高校在通识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民办高校培养人才定位等方面的研究(孙超 2013;张正君 2009)。基于上述的文献回顾,笔者认为非常有必要在民办高校的通识课程中开展教师有效利用优质网络资源慕课的研究。如果教师能够探索出一套把优质网络资源有效整合进教学实践的方法,那么既可以解决民办学校课程设置受限制的问题,又可以提高优质网络资源的共享。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指由项目执行者本人对自己的项目执行结果进行设计、开展、评估和反思。并针对上一轮的行动提出改进措施或建议。它可以提升研究者的教学实践,增强研究和实践之间的联系,提高教育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行动研究的关键之处在于执行介入措施,并且评估这项介入措施是否有效(Gell 2007)。
1.研究对象。本研究中的实验课程为公选课程学术英语写作,授课对象为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的31名学生,他们是二年级以上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这个班的学术英语写作课由笔者任教,每周2次共4课时,研究时间从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历时两个学期。
2.问题的发现与诊断。笔者常年担任学术英语写作的讲授工作,发现教学中问题突出,如学生期末限时写作成绩普遍偏低,学生课堂活动参与度不高。在学期初笔者通过调查问卷调查学生成绩不理想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1)91.5%的学生认为传统方式讲课很枯燥乏味;2)75%的学生对学术写作有畏难情绪;3)67.3%的学生对学术写作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4)68.3%的学生认为自己写作能力很弱或较弱;5)95.6%的学生希望教授学术写作方法和策略。
3.研究问题的确立。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成绩低和参与度不高的原因在于缺乏写作策略和写作兴趣。因此,笔者拟通过行动研究解决以下3方面的问题:①通过利用优质网络资源,是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术英语成绩?具体哪些写作能力可以得到提高?②通过利用现有优质网络资源,是否可以提升学生的学术英语写作课程的兴趣以及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4.总体行动方案。根据行动研究的定义和特点,笔者开展了利用现有优质网络资源的教学设计方案,具体如下:①把提高学生的学术英语写作成绩和提高他们的兴趣设为问题,并制定第一轮行动计划;②实施第一轮行动;③收集第一轮行动研究的数据并分析评价效果;④反思第一轮行动结果并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⑤提出改进教学方法并制定第二轮行动计划;⑥实施第二轮行动;⑦收集并分析数据,观察结果;⑧反思第二轮行动结果,并改进教学方法。
四、研究过程、结果和反思
1.第一轮行动研究方案、过程、结果和反思。笔者从第一学期的第二周起,要求学生每次课前主动观看果壳网慕课学院中的视频课程English Composition.该课程由杜克大学的教师Denise Comer主讲。该课程为高校学术阅读和写作提供入门和基础。学生将在明确的专业学科背景下学习如何进行批判性阅读,如何开展有效地论证,如何正确理解写作课程。该视频课程一共持续12周,每周观看视频3小时,授课3课时。在课堂上,师生就视频中的议题展开课堂活动和讨论,并要求学生完成教师所设计相关练习。
学生在第三周进行了一次测试作为前测成绩,第16周进行了最后一次测试作为后测成绩。两次测试都是由笔者除外的两位教师打分。并且这两位教师的评分标准进行了信度测试,保证其评分标准的一致性。在学期末笔者发放了调查问卷并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的评价、兴趣和动机影响的评估等等。
第一轮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写作成绩由前测的75.6上升到了后测的78.5。使用SPSS19.0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成绩的提高不具有显著性。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访谈的结果表明,学生非常喜欢观看视频。然而他们认为课堂活动与课后写作练习的设计与视频内容的关联不密切。视频观看成了一种运用信息技术的形式。此外74%的同学反映视频观看时网速受限制,极大地挫败了其观看视频的兴趣。 根据调查结果,笔者进行了反思和改进措施。虽然两次的写作成绩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但是问卷和访谈的结果表明,78.3%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提高了他们的兴趣,67.8%的学生认为他们更乐意参与课堂参与度提高。
2.第二轮行动方案、过程、结果和反思。针对第一轮研究中出现的问题,笔者经过反思总结改进了第二轮行动研究的方案设计。首先为了确保每位同学都能在课前观看视频,笔者对每次的视频内容进行了作业设计,要求学生观看完视频后必须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第二为了使得视频讲解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笔者针对每次视频讲解的内容要点设计了探究式任务。在课上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任务活动,并要求每位同学就其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进行深度反思,以书面形式呈现,计入最后成绩。
第二轮研究结果表明学生成绩由前测的75.6上升到了78.4,但是依然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但是学生对教师和课程的评价提高如下:
从表中可见,经过改进后的第二轮行动研究中,学生对教师和课程的评价均大幅度提高。这其中的关键因素就在于笔者开展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活动。
五、结论
本研究主要探讨如何在通识课程学术英语写作课程中利用优质网络资源慕课的教学实践。笔者经过两轮行动研究,初步得出以下结论:通过将慕课资源有效融入课堂,开展探究式活动,可以改善学生对学习该课程的态度和动机,提高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以及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以下问题比较突出:第一,学校必须保证信息技术工具的好用。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改进基础设施建设,但有些政策并未实现。第二,信息技术本身不是目的,成功的课堂教学在于教师能够将技术融入教学活动,设计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活动。第三,改变教师教学模式的关键是有效的教师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明华.MOOCs革命:独立课程市场形成和高等教育世界市场新格局[J].开放教育研究,2013,(3).
[2]杨劲松,谢双媛,朱伟文,方小楠.MOOC:高校知识资源整合于共享新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
[3]胡杰辉,伍忠杰.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4,(2).
[4]王颖,张金磊,张宝辉.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5]李红美,陆国栋,张剑平.后MOOC时期高等学校教学新模式探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6).
[6]孙超.民办高校通识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研究,2014,(3).
[7]张正君.浅谈民办高校加强通识教育之必要性[J].科学教育,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