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语感落实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6051990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未能将语文知识的传授与语文能力的培养紧密联系起来,过分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传道、授业、解惑”,语文教学存在形式与内容脱节,过于注重考试分数,知识唯上而使学生知识面狭窄,忽略了学生的语感培养,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语文课堂有效性是否落到实处已经引起不少专家的关注与思考。
  王尚文先生指出:“语感是语言能力的‘纲’,其他都是‘目’,纲举目张,否则,纲既不举,目亦难张。”由此可见,培养语感是极为重要的。语感的强调,就是要注重对语言的直观感受和直接把握,亦即表现为一种对语言知识的活学活用,融会贯通,一种在阅读实践中锤炼出来的对语言的真切领会和深刻理解,甚至表现为一种对语言的默契和灵悟。语文教学中,应该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敢说、会说、能说、巧说,全面提高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授之以渔,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以提高,真正把语文课堂盘活,兼顾人文性与工具性,培养一个真正会学习的学生,以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一、重知识积累,为语感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语言承载着历史兴衰的信息,随着时代的进步,其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也不断扩大,积累知识也是丰富思想的过程,有利于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积累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课前让学生介绍一个成语、一句名言,进而可以让学生介绍一篇文章,并作简短的赏析,也可以让学生推荐自己看到过的美文。当然,这些知识的来源都要靠学生平时的积累,这就要求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语言的积累——收集优美的词句、语段乃至有感召力的时文、美文等,同时促使他们对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古诗文等大感兴趣;也会格外留心生活,注意收集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再也不是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其实,只要他们关注生活,就能为他们的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提供“米”源,也就不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特别是古诗文的积累,我国拥有五千年的辉煌历史,文化的精髓集中体现在古诗文中,引导他们去接触并积累,会在他们心中撒播下文化的种子,日后定会开出娇艳的花朵并散发出迷人的芬芳。
  积累确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只要能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作为教师则应该引导他们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这样既能激活学生思维能力,又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还可以通过必要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并通过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言为心声”,教师对他们的见解要以鼓励为主,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二、重诵读技巧,强化学生语感
  语感是“一个人在社会交际过程中对言语形象的理解、储存、模拟和创造的心智能力”。文学作品的美,不仅美在语言,美在思想,而且重要的是美在意蕴。对于潜藏于作品里的美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这种韵味只靠教师支离破碎的讲解也只能是让学生欣赏一种残缺的美,而美只有依靠自身的体会与感受才是最为真切的。最好的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让学生诵读,俗语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引导学生用心灵去品味,用情感去朗读,移情于文,让文学作品中蕴涵的情感通过朗读加以表现。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注意语气、语调,注意抑扬顿挫,更重要的是要读出自己的感悟。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阅读习惯对形成良好的语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谈不上自觉学习,也就谈不上语感的培养。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汇集人类文明的宝库,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阅读使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在这里他们可以自在地漫游童话王国,参观未来世界,可以随时与伟人见面,和英雄交谈……从而唤起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丑恶的憎恨,悟到人生的真谛,插上理想的翅膀,获取奋斗的力量。阅读是语感的运用和体现,没有阅读也就谈不上语感,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博览精读,犹如蜜蜂采蜜。他们与书中的主人公同欢乐,共忧思,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同时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奥妙,认识语言的情趣,把握语言的精髓,初步形成自己的语言文字观。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大量浏览和精研各种文体的优秀范文,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强化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
  三、重文本教学,抓好课堂教学中语感训练的主阵地
  当代一些研究者认为,语感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悟性,是一种理性的直觉性,或者说是一种直接的理解”。语感论者对语感这一概念从不同角度作了界定,不同程度地揭示了语感的内涵。
  平时的文本教学要求我们不仅仅关注学生的语文知识,更要重视语感的培养,能力的提高,而教师可以直接利用的媒介就是文本,每一部具体的作品都离不开特定的语言环境,就像世上不存在没有形貌的人一样,不存在没有语言的文章。语感的培养也防止了一种偏向,即将文本教学课上成政治課、历史课或者音乐课,过分强调知识因素而忽视了言语材料,忽略了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长此以往,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大大降低,这种现象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语言是用来表情达意的,很多语言文字的背后具有丰富的意象、情感或理念。我在教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就很好地抓住人物的眼泪,人间最美的、最动人的莫过于诚挚的感情和纯真的心了,“四次落泪”,原因各异,情感丰富,语言是波澜跌宕的。我们体会到了作者的语言功底是非常深厚的,语言的内蕴是丰富多彩的,作品丰富的意蕴,皆在字里行间,皆在文字背后,在空白处留下巨大的审美空间。阅读教学对于学生从不自觉地掌握语言提高到自觉掌握语言极为重要,良好的语感不是单靠学生自己就能形成的,它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训练密切相关,学生能否具备良好的语感,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意识地引导和训练学生。
  叶圣陶老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中对语感作了描述:“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注重知识积累,深谙阅读技巧,巧用教材文本,扩大语文课堂的外延,增强语感迁移表达能力,使语文课堂变得有效、有用、有趣。当然学生语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教者的悉心呵护,只要我们用心钻研,认真研究策略,一定会使语文课堂百花齐放。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国家一期、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出台,融合教育成为各类特殊儿童接受教育的主体。本文从作者所在学校的实际出发,构建校本化融合教学模式,并以一年级语文教学为例,从创设支持性的语文教学环境,促进特殊儿童融入课堂;提供支持性教学策略,帮助特殊儿童掌握语文知识以及课内课外有机结合,保障学科融合教育质量三个方面着手,使融合教育真正落地,让特殊学生接受有质量的教育服务,从而为他们走向社会并最终融入社
期刊
一、课堂启发  师:同学们,《张衡传》这篇课文篇幅虽然不长,但是难度比较大,原因之一就是较多地使用了官职变迁方面的词语,这些词语概括了张衡一生的官场变化脉络,也表现了他的为人品质和情操。  师:在我国现代官场上,显示职务变化方面的词语十分简单,无非是任命、免职、调离、辞职等,但是在古代,这种词语非常丰富,仅就本文就达17个之多。这是因为古代官场职务的变化要比现在复杂得多,用词自然也就丰富很多。  
期刊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如是写道。由此可见,语文课堂教学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可是,在农村高中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弱化甚至无视这一教学内容,缺少这方面的教学设计,以至于我们的孩子一旦走上讲台,甚至无法自如地介绍自己。语言交际能力的薄弱也是我们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在语文素养上最大的差异。  这样的现状让人心痛。如何缩小这一差异,提升农村
期刊
2001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同时,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进一步加强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我们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和对新课程改革方案的解读,从自身实际出发,在评估学生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立足学校优势,充分
期刊
秋千,古代多写作“鞦韆”,既是名词,即一种大型玩具、运动器械;也是动词,指戏秋千活动。秋千起源于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是在狩猎、采集等生产劳动过程中创造出的一种嬉戏活动,后传入中原。隋杜公赡为《荆楚岁时记》“秋千”作注曰:“《古今艺术图》云:‘秋千,本北方山戎之戏,以习轻鞒者。’后中国女子学之,乃以彩绳悬木立架,士女袨服,坐立其上,推引之,名曰‘秋千’。”(宗懔《荆楚岁时记》,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
期刊
鲁迅先生在谈到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可是,在《记念刘和珍君》中,无论词语、句式、段落、事件、情感,还是意义、修辞、文法等,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唠叨”的特征,初读不免有重复、废话之感。但细细咀嚼、品味,“唠叨”深处却有珍奇。作者在寫人叙事中表达真挚情感,激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此种“唠叨”是有用的“唠叨”。因此,
期刊
作业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或积累知识,或深化思考,或拓展应用,或探究发现,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可以以作业训练为载体。设计高质量的作业练习,对完成教学任务至关重要。古诗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任,在教学过程中更要重视作业练习的多层次多样化设计,在积累中传承,在鉴赏中汲取,在探究中发现,在应用中内化,提高古诗文教学的实效。  具体说来
期刊
新《课标》对现代文阅读教学有这样一句描述: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可见从文章中筛选并提取重要信息,是阅读现代文的重要能力。所谓信息,就是作者要传达给读者的概念知识、思想及解释与阐述。它可以是事实理论,也可以是观点设想;它可以是概括句、过渡句,也可以是文章标题等等。这类题型在近几年中考中受到命题者的青睐,这类题看似容易,因此好多同学并不当作重点来复习,而且疏于归纳梳理和思考,因此屡屡失分
期刊
崇尚自然、天人合一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之一,台湾当代著名散文家颜元叔的《荷塘风起》就是一篇此类主题的散文。在俯首间,作者写尽与荷塘的“神会”,也让读者与作者、与文本有了“神会”。  文中的荷塘历经二十年的风雨洗礼,见证了对岸“日式的木质建筑”被“钢筋水泥”的建筑所取代的变迁,仍在城市喧嚣的步步紧逼中卓然傲立,幽幽弥散缕缕清香。  作者采取了移步换景的写法,多角度、多层次地描摹了荷叶荷花的静谧之美、
期刊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是顺利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必要手段,是语文教学设计的核心,更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备课时围绕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形成教案并加以运行,这个过程具有预测性和假设性。而生成则是灵动的,是学生随着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的一种动态的思想碰撞,它往往会突破教师事先的预设,奇峰突起,波澜跌宕,致使教学流程发生新的转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随机应变,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