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核心素养之“人地观念”培养策略探究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ra_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地理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初步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能力的重要使命。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地关系案例,用恰当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地理;人地观念;教学策略;人教版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2008602
  一、“人地观念”的内涵
  笔者根据《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以及地理学家对于有关人地关系的描述与研究,结合初中生地理认知能力的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尝试构建了义务教育阶段应主要培养的学生人地观念内涵表:
  需把握的基本方向主要阐述的基本内容
  阐明“地对人”的影响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
  地理要素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主要指气候、水体、土壤、生物、地貌对人类衣、食、住、行的影响)
  阐明“人对地”的影响负面影响: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浪费自然资源(技术的负面作用)
  正面影响:恢复、建设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技术的正面作用)
  阐明“人地和谐发展”的观念以人类与自然环境共生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要遵循三个原则:人类的发展必须与自然环境的容量相适应;确定一个地区的经济结构,必须同自然环境与资源结构大体上相吻合;利用地理环境既要遵循生态平衡规律,又要遵循社会经济规律
  强调技术的媒介作用正负面作用;
  科学技术发展的阶段性导致人地关系的阶段性变化
  二、初中生人地观念培养策略分析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地关系案例进行有效教学
  旨在为初中地理教师在人地观念教学中的案例选择与阐释方向提供一个参考框架。比如,教师在准备第八章第一节“世界石油宝库”(P46)的教学中,发现这一内容反映了“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一“地对人”的人地观念,就可以进行有效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相应的人地观。下面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八年级(下)活动“认识青藏高原的独特风光”(P86)这部分内容很好地反映出“气候要素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这一“地对人”影响的人地观念。笔者的教学设计如下:
  2.使学生认识高原山地气候对人类衣食住行的影响,得出事物的因果关系
  旅行总结
  简单总结青藏地区独特的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畅谈旅程收获使学生从气候对人类生活影响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在上述案例中,首先让学生学习青藏高原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特点,并通过角色扮演引导学生了解雪域高原之旅必备的物品,使学生关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接着通过直观体验藏民生活以及教师的启发式设问渗透,使学生迅速掌握高原山地气候对藏民生活方式的影响。最后,教师的理论总结使“高原山地气候要素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这一人地观上升到学生的理性认识,今后学生再面对有关气候要素对人类影响的题时有利于知识与能力的正迁移。
  2.使用恰当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加强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学以致用的能力,故教师应充分开发课内、课外资源,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笔者上述关于“认识青藏高原的独特风光”的教学设计包括创设情境、启发式设问、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思考,做到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除了上述教学模式,地理课外實践亦是使学生形成正确人地观的重要手段之一。下面以八年级(上)第三节“水资源”中“家乡水资源利用调查与节水建议与计划”活动为例进行教学设计(节选)。
  上述以“家乡水资源利用现状”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与学生平时生活紧密相关,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人地关系的关注与思考。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从地理视角感悟淡水资源稀缺的人为原因。教学设计力图强调学生主体性作用,调查表的设计、调查方式的选择、小组分工、汇报形式、宣传手段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
  综上,人教版初中地理教科书在许多素材中都体现了人地关系,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显性或隐性的人地关系素材,采取有效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念。
  [参考文献]
  詹秀娣,袁孝亭.高中地理教科书“正确阐明人地关系”的视角及其运用[J] .课程·教材·教法,2012(4).
  (责任编辑周侯辰)
其他文献
[摘 要]自从我国开始推行新课程改革以后,思想道德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们的关注,并且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思想道德教育建设成果颇丰。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就要做到:构建有效机制,制定课程标准;紧抓心理教育,倡导个性发展;家长密切配合,学校重视师德建设。  [关键词]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初中;道德与法治课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高中政治课教师要善于从教学实际出发,精心创设情境,设计出高质量、富于技巧性的提问,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通过阐述问题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对有效设问进行反思,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 情境创设 问题设计 思维 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60074
[摘 要]课题组采集兰州市某高中2016级高一年级学生的相关数据信息作为样本,其中包括中考成绩、性别、班主任学科属性(文科或理科)、教学类别、生源类别以及高一阶段四次重要的地理考试成绩的平均值作为研究的原始数据,利用统计软件SPSS对样本数据进行多元回归的建模与分析,结果表明中考成绩、教学类别、班主任学科属性对高一阶段地理成绩有较大影响,学生性别等因素对高一阶段地理成绩影响较小,而生源类别影响不明
[摘要]高中英语读写课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课型。在高中英语读写教学中渗透思维品质培养,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以话题导入为背景,激发学生的有效思维;以文本分析为依托,挖掘学生的有效思维;以任务写作为驱动,强化学生的有效思维。同时要注重提升教师的自身素养并优化考试评价方式。  [关键词]高中英语;读写教学;学科核心素养;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
[摘 要]按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是中学生的必读篇目,其他的古代小说也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典范。但由于时代差距和文字障碍的影响,学生对这些古典小说的阅读兴趣并不高。如何激发中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以《范进中举》为例,分别从介绍时代背景、运用对比手法、分析具体场景、观看影视等四个方面入手,探究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兴趣的策略。  [关键词]激发;古典小说;阅读兴趣  中国
[摘要]历史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吃透学生,广泛涉猎,才能上好课。历史课堂,不能材料堆积,不能为设计而设计,也不能过度奢华,更不能上成粗放式的练习课。只有不断提升历史教师自身的高度,才能彰显历史课堂的魅力和历史教师的自身价值。  [关键词]历史;误区;知识;宽度;能力;高度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31007102  当今历史课堂教学
[摘要]以梭伦改革为例,探讨中学历史教学如何与地理知识相融合,在学科交叉教学中培养学生共同的核心素養,这是本文重点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融合;地理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7008902  近年来,我国一直以课程改革的方式来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体现了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摘要]柳宗元的著作《小石潭记》被安排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助于学生学习景物描写及感悟生活等。这篇文章展示了优美的景色,加之悲凉的情感,可促使中学生对小石潭的优美景色进行品味观察,积极关注自然和思考人生,体会当时背景下作者的那份寂寥凄楚,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文人内心世界的体悟。  [关键词]生活情感语文写作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
[摘要]随着“学讲计划”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针对小组乱象,历史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设置,对于小组的编排、讨论的内容及时间的设定等应该依据不同的课型和不同的内容而做出改变,不能拘泥于一种方法。  [关键词]历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讨论题;导学案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5008001  小组合作学
[摘 要]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游戏、辩论、故事、视频中获得体验,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达到认知和情感体验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动起来”的同时又“学进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思想品德课堂;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8-0049-02  体验式教学,是以培养自立、自主、创新等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