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19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随后,财政部陆续发布《中央部门预算绩效运行监控管理暂行办法》《项目支出績效评价管理办法》等制度和办法,地方也相应出台了实施办法和制度。至此,从中央到地方,我国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也已基本形成,进入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新时代。本文具体分析了事业单位预算在编制、执行、评价等阶段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针对此现状提出相适应的建议,为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全面实施提供借鉴。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预算绩效管理
引言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随之而来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也有了一番重大变革。预算绩效管理作为财政预算管理制度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我国预算制度改革的一个发展方向。事业单位作为财政资金的使用者,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工作效率,可谓势在必行。
一、预算绩效管理的定义和内容
预算绩效管理是以“预算”为对象开展的绩效管理,将绩效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并实施与预算管理有机融合的预算管理模式。
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预算编制工作有目标、预算执行过程有监控、预算完成后有评价和考核、考评结果有及时的反馈、反馈结果有高效的运用。[1]
二、从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五个方面出发,看预算绩效管理现状
(一)预算编制工作目标方面:
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工作目标不明确,难以确定预算绩效管理目标。由于许多事业单位从上至下对预算绩效管理重视程度不够,事业单位领导层认识不到位,只关注基本支出预算安排,忽视项目支出预算安排的是否合理,也没有将预算绩效管理镶嵌到内控中。而事业单位的有些基层部门在提报本部门项目预算支出时,往往预估一个大概数,具体项目不细化,与实际工作结合不紧密。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人员能力素养不全面,在编制预算时只是盲目的汇总基层上报数据,还不能很好的融合预算绩效管理,因而造成预算编制初始安排就不合理,预算绩效管理目标也难以保证落实。
(二)预算执行过程有监控方面:
很多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控基本属于失灵状态,年度工作计划安排不具体,项目负责人工作计划不明确,有些项目负责人对自己负责的预算资金情况不清楚,又与财务缺乏沟通,项目进度缓慢,经常是前松后紧,搞年末突击花钱。有时候上级主管部门拨付项目资金也在临秋末晚,会使事业单位突击都花不出去。还有的事业单位的财务支付人员与预算编制人员是职责分开的,互相不了解具体工作情况,资金使用进度难以把控,给预算执行中的监控也造成了实际工作中的困难。
(三)预算完成后有评价和考核方面:
由于事业单位对预算绩效管理目标不明确,事业单位没有指派专人学习和研究预算绩效管理相关的制度和规范,还没有形成一套相适应本单位特点的具体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考核的操作规范作为指导,那么目前对预算执行完成后的评价和考核只流于形式,就是预算人员完成一项填表任务而已,也没有人去深挖细琢,对于没达标的预算项目,找到各种理由原因便能过关。所以,事业单位对于预算执行完成后的评价和考核,没有实质上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评价与考核。
(四)考评结果有及时的反馈方面:
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完成后的评价和考核阶段是缺失的,根本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绩效评价工作并不深入,考评工作质量更是不高,对于预算绩效考评结果的反馈更是少有问津。
(五)反馈结果有高效的运用方面
事业单位对于预算绩效考评的反馈结果运用,成效不明显,还达不到预算绩效管理的预期目标。并且绩效评价的激励约束机制还没有形成,相关工作人员还没有从过去老的工作观念中摆脱出来,没有将有限的资金管好用好的预算管理目标深入到各个职能要害,那么绩效评价反馈结果就还达不到高效运用。
三、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建议
以“预算”为对象开展的绩效管理,通过预算与绩效管理一体化,将绩效管理的理念和绩效管理的方法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事业单位需要围绕预算绩效管理的五方面内容建立健全有效可行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和相应机制,来控制好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保证事业目标顺利实现。
(一)从预算编制入手,抓住源头,是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最基本保障。
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时,要成立预算编制领导组织,明确预算和预算绩效管理责任,将责任落实到人,共同研究学习相关预算编制方面和绩效管理等制度规定,提高人员专业水平,设定合理的预算目标和预算绩效目标,制定详尽的实施方案。
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前,要做好预算项目的分析论证等前期准备工作。遵循统筹兼顾,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预算项目立项前要对预算绩效进行评估,建立预算绩效目标管理,这是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绩效目标是建设项目库、编制预算、实施绩效监控、开展绩效评价考核等的重要依据。立项依据要充分,不能与其他预算项目重复,要与事业发展相适应。预算资金投入测算标准要合理,全面,符合单位实际,成本和效益要相匹配。设定的预算项目的绩效目标,要符合事业发展规划和部门职责,产出和效果要设置细化、量化的指标,要具备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和可持续性等。
(二)预算的编制执行应当建立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监督机制,加大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管力度。
预算执行阶段做好绩效运行监控,预 算 绩 效 运 行 监 控 是 预 算 绩 效 管 理的关键。要有效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重大政策、项目绩效跟踪机制,日常监控和定期监控相结合,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向监控,跟踪监控项目进度和绩效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绩效监控过程中要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将绩效实现情况与预期绩效目标进行比较,对目标完成、预算执行、组织实施、资金管理等情况进行实际分析。对于绩效监控中发现的严重问题,如预算执行与绩效目标偏离较大、已经或预计造成较大损失浪费或风险等情况,应立即停止项目实施,调查问题产生的实际情况,相应按照有关程序调减预算或停止支付预算资金,及时纠偏。
对绩效监控结果进行分析,对发现的问题和风险进行研判,具体分析预算执行进度慢、绩效水平不高的原因,对分析出来产生的绩效目标执行偏差和管理漏洞,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纠正。要督促预算项目负责人改进管理,确保预算资金安全有效,保障事业发展目标如期实现。对于因政策变化、突发事件等客观因素导致预算执行进度缓慢或预计无法实现绩效目标的,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与财政相关部门沟通,及时按照正常程序调减相关预算,同时调整绩效目标。
(三)事业单位要建立预算完成后的评价和考核制度,深入推进评价考核体系,重视预算绩效评价考核。
考核标准要合理规范,目标要定的科学实际,能够达到预期效果。考评周期的也要合理,不能在项目完成后进行绩效评价,要加强项目实施中的日常考评,公布评价结果,提高员工参与度。要完善绩效考核系统,考核内容要与单位整体任务目标相结合,细化考核指标。要融合定性、定量分析,规范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评价考核工作,将考核指標落实到位。考核指标要细化,对不同岗位,不同职级的员工要区分,要采用不同的考核指标,要有考核的具体内容,目标要达成的效果。要将绩效评价考核和员工绩效考核制度挂钩,与奖惩激励机制挂钩,要有效利用考核结果。
(四)要对考评结果有及时的反馈。
事业单位的考评反馈工作要在事业单位绩效考评之后,领导和员工双方应依据结果相互反馈,对结果进行探讨分析,分析影响目标完成的因素,寻根思源,反复充分沟通,达成一致,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反馈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反馈工作做的好,可以使考评结果得到充分的利用。
(五)要注重结果导向,高效运用反馈结果。
经过反馈后的绩效评价考评结果要形成报告,以供使用。事业单位领导要重视绩效考评反馈的结果应用,反馈的结果为以后年度预算安排、绩效目标管理和有关政策的科学制定都具有参考价值。反馈的结果也可以方便领导提拔选用合适的人员到合适的岗位上。
结语:
本文以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五方面内容为中心,通过对几个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了解,论述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目前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完善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提升事业单位治理能力,推动事业单位各项事业良性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参考文献
[1]李雪芹.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管理文摘,2020(16):129-130
[2]盛豪杰.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J].知识经济2020(03):64+66
[3]徐婧英.事业单位绩效评价体系的缺陷与改进措施探讨[J].现代商业,2018,000(035):133-134
作者简介:
奚瑞红,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硕士,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内控等管理方面。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预算绩效管理
引言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随之而来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也有了一番重大变革。预算绩效管理作为财政预算管理制度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我国预算制度改革的一个发展方向。事业单位作为财政资金的使用者,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工作效率,可谓势在必行。
一、预算绩效管理的定义和内容
预算绩效管理是以“预算”为对象开展的绩效管理,将绩效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并实施与预算管理有机融合的预算管理模式。
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预算编制工作有目标、预算执行过程有监控、预算完成后有评价和考核、考评结果有及时的反馈、反馈结果有高效的运用。[1]
二、从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五个方面出发,看预算绩效管理现状
(一)预算编制工作目标方面:
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工作目标不明确,难以确定预算绩效管理目标。由于许多事业单位从上至下对预算绩效管理重视程度不够,事业单位领导层认识不到位,只关注基本支出预算安排,忽视项目支出预算安排的是否合理,也没有将预算绩效管理镶嵌到内控中。而事业单位的有些基层部门在提报本部门项目预算支出时,往往预估一个大概数,具体项目不细化,与实际工作结合不紧密。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人员能力素养不全面,在编制预算时只是盲目的汇总基层上报数据,还不能很好的融合预算绩效管理,因而造成预算编制初始安排就不合理,预算绩效管理目标也难以保证落实。
(二)预算执行过程有监控方面:
很多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控基本属于失灵状态,年度工作计划安排不具体,项目负责人工作计划不明确,有些项目负责人对自己负责的预算资金情况不清楚,又与财务缺乏沟通,项目进度缓慢,经常是前松后紧,搞年末突击花钱。有时候上级主管部门拨付项目资金也在临秋末晚,会使事业单位突击都花不出去。还有的事业单位的财务支付人员与预算编制人员是职责分开的,互相不了解具体工作情况,资金使用进度难以把控,给预算执行中的监控也造成了实际工作中的困难。
(三)预算完成后有评价和考核方面:
由于事业单位对预算绩效管理目标不明确,事业单位没有指派专人学习和研究预算绩效管理相关的制度和规范,还没有形成一套相适应本单位特点的具体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考核的操作规范作为指导,那么目前对预算执行完成后的评价和考核只流于形式,就是预算人员完成一项填表任务而已,也没有人去深挖细琢,对于没达标的预算项目,找到各种理由原因便能过关。所以,事业单位对于预算执行完成后的评价和考核,没有实质上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评价与考核。
(四)考评结果有及时的反馈方面:
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完成后的评价和考核阶段是缺失的,根本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绩效评价工作并不深入,考评工作质量更是不高,对于预算绩效考评结果的反馈更是少有问津。
(五)反馈结果有高效的运用方面
事业单位对于预算绩效考评的反馈结果运用,成效不明显,还达不到预算绩效管理的预期目标。并且绩效评价的激励约束机制还没有形成,相关工作人员还没有从过去老的工作观念中摆脱出来,没有将有限的资金管好用好的预算管理目标深入到各个职能要害,那么绩效评价反馈结果就还达不到高效运用。
三、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建议
以“预算”为对象开展的绩效管理,通过预算与绩效管理一体化,将绩效管理的理念和绩效管理的方法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事业单位需要围绕预算绩效管理的五方面内容建立健全有效可行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和相应机制,来控制好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保证事业目标顺利实现。
(一)从预算编制入手,抓住源头,是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最基本保障。
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时,要成立预算编制领导组织,明确预算和预算绩效管理责任,将责任落实到人,共同研究学习相关预算编制方面和绩效管理等制度规定,提高人员专业水平,设定合理的预算目标和预算绩效目标,制定详尽的实施方案。
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前,要做好预算项目的分析论证等前期准备工作。遵循统筹兼顾,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预算项目立项前要对预算绩效进行评估,建立预算绩效目标管理,这是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绩效目标是建设项目库、编制预算、实施绩效监控、开展绩效评价考核等的重要依据。立项依据要充分,不能与其他预算项目重复,要与事业发展相适应。预算资金投入测算标准要合理,全面,符合单位实际,成本和效益要相匹配。设定的预算项目的绩效目标,要符合事业发展规划和部门职责,产出和效果要设置细化、量化的指标,要具备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和可持续性等。
(二)预算的编制执行应当建立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监督机制,加大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管力度。
预算执行阶段做好绩效运行监控,预 算 绩 效 运 行 监 控 是 预 算 绩 效 管 理的关键。要有效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重大政策、项目绩效跟踪机制,日常监控和定期监控相结合,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向监控,跟踪监控项目进度和绩效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绩效监控过程中要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将绩效实现情况与预期绩效目标进行比较,对目标完成、预算执行、组织实施、资金管理等情况进行实际分析。对于绩效监控中发现的严重问题,如预算执行与绩效目标偏离较大、已经或预计造成较大损失浪费或风险等情况,应立即停止项目实施,调查问题产生的实际情况,相应按照有关程序调减预算或停止支付预算资金,及时纠偏。
对绩效监控结果进行分析,对发现的问题和风险进行研判,具体分析预算执行进度慢、绩效水平不高的原因,对分析出来产生的绩效目标执行偏差和管理漏洞,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纠正。要督促预算项目负责人改进管理,确保预算资金安全有效,保障事业发展目标如期实现。对于因政策变化、突发事件等客观因素导致预算执行进度缓慢或预计无法实现绩效目标的,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与财政相关部门沟通,及时按照正常程序调减相关预算,同时调整绩效目标。
(三)事业单位要建立预算完成后的评价和考核制度,深入推进评价考核体系,重视预算绩效评价考核。
考核标准要合理规范,目标要定的科学实际,能够达到预期效果。考评周期的也要合理,不能在项目完成后进行绩效评价,要加强项目实施中的日常考评,公布评价结果,提高员工参与度。要完善绩效考核系统,考核内容要与单位整体任务目标相结合,细化考核指标。要融合定性、定量分析,规范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评价考核工作,将考核指標落实到位。考核指标要细化,对不同岗位,不同职级的员工要区分,要采用不同的考核指标,要有考核的具体内容,目标要达成的效果。要将绩效评价考核和员工绩效考核制度挂钩,与奖惩激励机制挂钩,要有效利用考核结果。
(四)要对考评结果有及时的反馈。
事业单位的考评反馈工作要在事业单位绩效考评之后,领导和员工双方应依据结果相互反馈,对结果进行探讨分析,分析影响目标完成的因素,寻根思源,反复充分沟通,达成一致,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反馈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反馈工作做的好,可以使考评结果得到充分的利用。
(五)要注重结果导向,高效运用反馈结果。
经过反馈后的绩效评价考评结果要形成报告,以供使用。事业单位领导要重视绩效考评反馈的结果应用,反馈的结果为以后年度预算安排、绩效目标管理和有关政策的科学制定都具有参考价值。反馈的结果也可以方便领导提拔选用合适的人员到合适的岗位上。
结语:
本文以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五方面内容为中心,通过对几个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了解,论述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目前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完善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提升事业单位治理能力,推动事业单位各项事业良性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参考文献
[1]李雪芹.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管理文摘,2020(16):129-130
[2]盛豪杰.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J].知识经济2020(03):64+66
[3]徐婧英.事业单位绩效评价体系的缺陷与改进措施探讨[J].现代商业,2018,000(035):133-134
作者简介:
奚瑞红,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硕士,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内控等管理方面。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