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习题改编提升复习效率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f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物理高三一轮复习中,经常会遇到好题,各地的高考题设计思路新颖,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到位,但是拿来就用会遇到一定的问题,比如刚复习安培力的问题,就拿出2010年浙江的高考试题23题的“一矩形轻质柔软反射膜”进行练习,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就不会在安培力的大小、方向的判断,合磁场、有效长度对安培力的影响上,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发散找不到重心.本文试从一道改编题入手,探究习题在不同学习阶段的使用有效性问题.
  原题 A、B两个矩形木块用轻弹簧相连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木块A的质量为m,木块B的质量为2m.将它们竖直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1所示.(1)用力将木块A缓慢地竖直向上提起,木块A向上提起多大高度时,木块B将离开水平地面.(2)如果将另一[TP2GW37.TIF,Y#]块质量为m的物块C从距木块A高H处自由落下,C与A相碰后,立即与A粘在一起,不再分开,再将弹簧压缩,此后,A、C向上弹起,最终能使木块B刚好离开地面.如果木块C的质量减为m/2,要使木块B不离开水平地面,那么木块C自由落下的高度h距A不能超过多少?
  改编后的题目在巩固动能定理,辨析弹簧形变量与位移关系之余,关注到过程选择的重要性及方程组“并联”思维的训练.
  2 改编题在物理教学不同阶段处理
  改编后习题综合性不大,涉及到了胡克定律,动能定理,但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我们对该题的使用及讲题的方法应不同.
  (1)动能定理新课后练习
  不适用.当一个新的定律建立,根据安德森等修订出版了《面向学习、教学和评价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修订》:事实性知识方面注意选择应用定理背景的典型性;概念性知识方面应注重动能定理的描述(动能的概念,动能的变化量为“末-初”,功作为过程量与状态量动能的对应等);方法性知识方面应注意动能定理应用时的注意点(选好初末状态,做好受力分析,求好合力的功,明确正负功等);元认知知识方面应比较牛顿第二定律解题与动能定理解题的处理过程突出动能定理解题的优势(可以处理变力做功,在不涉及时间问题时较简洁,可以不管加速度是否改变,利用全过程处理等),所以在新的定律刚建立时,我们更关注学生对定律内涵与外延的清晰,该题不能很好的完成这一目标,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关注点.
  (2)阶段(期末)复习
  拆开用.根据信息加工原理,为让学生更进一步的熟悉理解知识,我们需要将学生在各节获得的信息,按一定的线索将知识整合,进行加工,从而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体系.例如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学生需要先学会找好过程,列好方程,注重功的正负,那么“若用力F将A缓慢向下压后释放(如图2乙),最终恰好能使木块B离开地面,F力做的功的值为W”仅对该过程进行训练,再告知弹力做的功的值为W′,求k.也综合了平衡条件,胡克定律,动能定律,用胡克定律中的形变量为线索将平衡条件,弹力的大小和方向,动能定理中功对应的位移有机结合,有一定的整合作用,又便于学生以后遇到问题提取信息.
  (3)高三一轮复习
  整题用.一轮复习的目的夯实知识基础,形成知识体系,弥补知识结构中的漏洞,同时形成对小综合问题处理的策略,根据这样的一个目标我们采用学案教学:
  弹簧问题学案1(部分)
  一、目标
  1.知道弹簧伸长量与对象位移的联系
  2.两个对象的多过程处理(抓临界或抓不变)
  二、典型例题
  例1 如图3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连接的物块A、B,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m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C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开始用一平行于斜面的恒力F沿斜面方向拉物块A使之向上运动,求物块B刚要离开C时从开始到此时物块A的位移d.(重力加速度为g)
  例2 如图4所示,轻弹簧下端固定,竖立在水平面上.其正上方A位置有一只小球.小球从静止开始下落,在B位置接触弹簧的上端,在C位置小球所受弹力大小等于重力,在D位置小球速度减小到零.小球下降阶段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在B位置小球动能最大
  B.在C位置小球加速度最大
  C.从A→C位置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小球动能的增加
  D.从B→D位置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少小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
  三、限时练习
  (4)二轮复习
  拓展用.像弹簧弹力这样的变力,在处理时选好过程的意识一旦养成,在处理类似问题时的切入点就有了,在二轮复习时我们以该题作为“引子”进行形散而神不散的问题拓展,让学生体会到所选例子共性处理的点后,对以后该方法的迁移会起到积极的效果.比如选用:
  库仑力在带电粒子运动中也会因为距离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引起物体运动的复杂性,而其处理的方法与弹力类似,牛顿第二定律及动能定理双管齐下,找好过程仍然很重要.经过这样的迁移使学生去关注处理问题思维顺序:确定对象→受力分析→过程确定→列原始式→计算并分析,从而形成处理变力做功问题,变力作用下最大速度、最大加速度的研究策略,达到二轮复习的目标.除此以外如涉及变化的安培力做功处理,洛伦兹力作用加入下的摩擦力做功等都有类似的处理.当一个、两个看似不同的问题用同一方法处理体会后,那这一方法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一旦学生亲身体会到这一方法的重要性后,去研究,理解后产生泛化的经验,对遇到新问题的迁移有着积极的作用.
  总而言之,对不同的复习阶段,采用不同功能的习题是提高课堂效率必须思考的!
其他文献
摘要依托北京教育学院发起的“协同创新学校计划”,带领“课程建设及管理”项目组在京郊两所农村中学进行学校改进行动研究,摸索出促进农村中学持续发展的“内省式”改进工作机制。一是通过全体教师参与式研讨,唤醒教师的“问题”意识,凝聚学校改进共识;二是通过递进式培训设计,激励学校改进信心,增强学校改进动力;三是制定“链条式”行动计划,规划学校改进路线,促使改进行动有效落实。  关键词学校改进;内省式改进;学
当前的高中作文仍然是语文学习的一大难点,虽然近几年来,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一直在改革,但是,依然没有显著的进展。如何能结合高中语文作文的多元化评价,使得高中语文作文取得
当下的初中物理课堂,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教学的理念深入人心,那么如何以此理念来指导我们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实现课堂效率的提升?本文以压强的概念教学为例,谈谈笔者在这一方面的思考.  1 立足于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提出问题  基于意义建构的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活动的展开必须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让学生得到充分思考和自主表达的机会,让学生的原有基础和经验成为新授认知构建活动的先行者,成为新思维、新知
物理概念是构成物理知识大厦的基石,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物理素养、物理学习情感和物理知识应用的有效发展.那么如何有效开展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呢?笔者以新课程教育理念为依托,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在概念教学中尝试运用“双线式”教学模式.本文就该话题进行探讨,望能助力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  1 “双线式”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模式与价值  1.1 “双线式”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模式  概念教学应该包含
科学探究是学生自己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从中可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并且感受科学的魅力.  类比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维.它常用具体的、有形的、人们所熟知的事物来类比要说明的那些抽象的,无形的、陌生的事物.  《探究弹性势能表达式》一节是在学习了重力势能之后,引导学生通过类比的方法经历在变力情景下进行功和能关系的探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通过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立足于教学重难点所设计出的问题称为“核心问题”.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将核心问题呈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的探究和思考,从而帮助他们实现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提升.核心问题与实际教学的无缝对接需要教师策略化的操作.本文从问题设计和问答过程的教师行为这两个层面对相关策略进行了探讨.  1 核心问题的设计策略  教材结构特点、学生认知特点、核
现阶段,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仍存在学生解题张冠李戴、生搬硬套的现象,高中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逻辑思维较为混乱.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不合理的教学方式.物理教师多将学生作为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并不考虑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消化了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由此导致学生听不懂、不会做,陷入恶性循环.而构建问题教学模式有利于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深入教材巧设问题,培养学
在初中教学中,物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也是初中阶段的难点,为了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就需要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物理课堂.想要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物理课堂,就需要对教学设计以及合作的方式等进行研究.因此,本文结合《光的折射》一节的教学,对初中物理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构建进行了研究.  1 物理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构建的教学过程  在初中物理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构建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分为新课导入、自主合作、归纳总结与当
除夕之夜,我和爸爸、妈妈跟往年一样,准时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春节联欢晚会。  一个个精彩的节目让我看得入了迷,小品《扶不扶》更是发人深省:它上演了一出扶老太太的故事--青年“
自主发展能力是指一个人不靠外力推动而靠内在自觉促进自身发展的能力,它不仅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动力,而且能让人自我超越、自我实现,“活出自己”,为生命找到意义(参见本专栏2018年第6期文章《活出自己:自主发展能力为何重要》)。  教育最重要的价值就是“煽风点火”,点燃学生的生命之火,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获得不竭动力,让生命之火一生熊熊燃烧,不用扬鞭自奋蹄,不断超越自我、点燃他人。  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