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诊疗中病人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b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病人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方法、措施。方法根据相关心理、精神问题的判断依据,通过观察、询问,和病人及陪同亲属交流,了解病人的主观不适和症状,观察病人的心理狀态,结合内镜的诊疗结果,确定病人的心理问题及类型,在诊疗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心理护理。结果消化内镜诊疗中病人的心理问题是普遍的,只是程度的轻重和类型的不同。给予一定的心理护理是必要的。结论针对性的给以一定的心理护理能明显的减轻病人的心理反应,病人的内镜诊疗依从性明显提高,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明显下降。
  【关键词】消化内镜诊疗;心理问题;心理护理
  现代医学模式正向着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病人的心理问题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它在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显得尤为突出。如何提高内镜诊疗的安全和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生理和心理),使患者乐于接受并积极配合,是内镜医护工作的重要环节。作者在2012年10月——12月,随机抽取500例消化内镜诊疗的病人,通过问卷、观察,结合内镜下所见,总结分析此诊疗过程中病人的心理反应,并探讨其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及方法。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全部病人为我院内镜室在2012年10月至12月诊疗的病人,共随机调查500人,年龄在17-91岁。其中上消化道检查的450人,下消化道检查的50人。男274人,女226人。分三组,≤35岁的为青年组,共66人,36-60岁的中年组,共294人,≥61岁的为老年人,共计140人。
  1.2常见的消化内镜诊疗病人的心理问题判断依据。
  1.2.1焦虑反应担心、害怕;有交感神经兴奋表现,即上腹不适,恶心,吞咽障碍,心悸,胸痛、胸紧等;头痛,背痛,手颤,睡眠障碍等。
  1.2.2恐惧心理表见对内检查的恐惧和对癌的恐惧,或并有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
  1.2.3抑郁反应这类患者自认为有不治之病,悲观失望,情绪低落,精神萎靡,对生活失去信心,睡眠障碍。部分为被动检查。
  1.2.4认知问题为猜疑和过于敏感。他们对自身某个不适反应强烈,疑病而要求检查,反复求医,在检查中对医护的言语表情尤为敏感。
  2结果
  依据如上方法,判定病人消化内镜诊疗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本组病人的判断结果,见表1。
  由上表可以看出,恐惧在3个年龄组中均占第一位,与文献报道相近[1],占总年龄组的62.2%,其次是猜疑、敏感。恐惧在不同年龄组中有不同的恐惧内容,青年人多是惧怕内镜检查的痛苦,老年人主要是对癌症的恐惧,中年人多数是兼而有之。过于敏感和抑郁在老年人中较为突出。
  3讨论
  作为医疗服务对象的人,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心理学属性的辩证统一[2],现代医学模式已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着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祖国医学早就认识到“七情”致病的重要性,也强调了调节情绪对疾病的治疗作用。现代医学对有症状的但临床检查无阳性体征的称为功能失调或亚健康状态,但这种状态有可能发展为器质性病变。在物质文明发展的今天,心理和社会因素致病已呈上升趋势,因而日益引起医学界的重视。它不仅与疾病的发生有关,而且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之中。
  3.1心理护理在内镜诊疗中的作用消化内镜检查过程中有一定的不适和并发症,我们通过检查前、中、后的心理护理,证明这些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能明显减轻,发生率下降,并能使内镜检查顺利完成。经过心理护理,不但能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担忧和猜疑心,而且还增加了患者对消化内镜的认识,解除了思想顾虑,积极主动接受诊疗,大大地减轻了患者内镜诊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并能使内镜诊疗过程又好又快的完成。还能使内镜检查成为一种心理治疗手段,消除患者的焦虑、抑郁。
  3.2消化内镜诊疗中的心理护理措施①向病人进行医学知识宣教,使他们认识消化内镜诊疗对人体没有不良影响,不必害怕;有症状不一定就是患了癌,癌是可以防治的,消除他们的惧癌心理,去除紧张情绪,积极配合诊疗。②向就诊者介绍消化内镜检查的适应症,特点,并知道怎样配合,可嘱病人全身放松,不要屏气,深呼吸,必要时注射镇静剂,咽部充分麻醉,对于特别恐惧者可做无痛内镜。实践证明,只要在检查前做好上述工作,一般都无明显的不适和并发症,并顺利完成诊疗过程。同时,通过内镜检查,排除了恶性肿瘤,对患者本身就是一种心理治疗。③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表情自然,语言亲切,避免给病人造成不良的心理暗示。对恶性肿瘤患者,视情况实行保护医疗制。若为非恶性肿瘤患者,应向病人讲明病情,让其放下思想包袱。
  参考文献
  [1]冒雨虹,许春芳.心理指导在肠镜检查中的作用[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1,28:337-339.
  [2]贾玉萍.医学生必须学好哲学[J].医学与哲学,1998,19(1):5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共60例,随机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于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循证护理,而对照组患者则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与复发率,并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以了解其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肝胆外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的经验体会,探究优质护理的实质效果。方法随机分析我院开展优质护理前和开展优质护理后的各100例肝胆外科患者,将其命为一般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度、疼痛度、睡眠情况,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优质护理组患者的焦虑度和疼痛度低于对一般护理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一般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胆外科应用实施优质护理有助于减轻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骨盆骨折护理中所存在的潜在性不安全因素,探讨相关的防范措施。方法将我院所收治的120例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护理和研究,对护理中所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同时进行总结并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结果经过研究和分析,在护理中所存在的潜在性不安全因素主要有:护理人员存在责任心不强和对骨盆骨折的评估风险能力较差以及业务水平差、患者发生并发症等。结论在对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护理时,由于患者发生并发
期刊
【关键词】乳腺癌;皮瓣坏死;湿性愈合  当前,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手段仍然是手术,但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却成为临床常见的并发症。究其原因,多与术中电刀烧伤、皮瓣贴合不佳、皮下积液和术后局部感染有关。皮瓣坏死,将导致切口延期愈合,给患者的精神和肉体造成极大的痛苦。2013年2月我院收治1例乳房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患者,根据伤口的不同阶段,使用湿性愈合理论治疗和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在对消化内科老年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研究应对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08——2012年收治消化内科患者102例,男52例,女50例;年龄35-74岁,平均54岁,通过分析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探讨存在的安全隐患。结果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之后,消化内科老年病人的护理安全隐患可以减少,同时,护理效果大大提升。结论消化内科老年患者护理过程确实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应该加强护理过
期刊
【摘要】目的对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进行探讨。方法对2011年12月——2012年11月于本院治疗的64例小儿腹泻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对64例患儿进行输液护理、饮食护理、发热护理、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并进行控制感染。结果64例小儿腹泻患者的平均病程为(6.2±1.4)d,64例满意临床护理,有64例患儿治愈出院,其中有15例为臀红患儿,占23.4%。结论在进行小儿腹泻患者的治疗时,应加强严密监护,对其病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43例进行分析讨论,密切病情观察,做好病情记录,实施急救护理措施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此组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显效率为79.0%,有效率为18.6%,无效率为2.4%。结论对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密切病情观察及急救护理措施,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的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期刊
【摘要】针刺伤是血站采血护士最危险的锐器伤害。有报道因职业引起的感染中针刺伤可达80%。[1]采血护士直接接触献血员的血液,随着各种经血液传播疾病发生趋势的大幅度上升,举世瞩目的艾滋病(AIDS)病例的增多[2],针刺伤所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采血护士必须提高防护意识,加强管理,减少锐器刺伤及血传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采血护士;锐器伤害;防护措施  采血护士经常接触采血针、注射器、剪刀等锐利器械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在药物积极控制的基础上正确的饮食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提高生活质量和回归社会的能力。方法回顾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的88例糖尿病患者通过观察与护理,分析如何正确进行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饮食护理。结果88例患者在精心护理下,治愈率有所提高,生活质量得到保证,通过分析遇到的相关护理问题,丰富了工作经验,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结论在药物积极控制的基础上正确的饮食护理
期刊
【摘要】精神病患者随时可能产生各种冲动行为。护理人员在执行各项护理操作中,会不时遭遇到患者的冲动伤人行为,而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为了加强护士对患者的各种冲动行为的防范,应制定有效的预防和自我保护措施。  【关键词】精神科;冲动;攻击;暴力;侵犯异性;威吓;自我保护  精神科面对的是特殊群体,是思维、情感行为发生了严重的紊乱,导致精神症状产生及行为改变。精神病患者随时可能产生各种冲动行为。护理人员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