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训练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254567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把教学立足点转移到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上来。将朗读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落实到每个环节,做到学前读,学中读,学后读。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
   如教《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亲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这些明丽的色彩深刻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体会“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同时也认识了“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二、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丽的大兴安岭》《火烧云》《五彩池》《观潮》《草原》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如《火烧云》“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天空着了火。”“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通过朗读,学生脑海出现:晚霞斜照大地的瑰丽的画面。“火烧云的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又像这个……又像那个……”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又如《观潮》,潮来了“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于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教师用绘声绘色的朗读,让学生感到这的确是“天下奇观”啊!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想象、体会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的危急和痛苦。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我”对战友被火烧的极度痛苦焦急的心情。而此时此刻邱少云为了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也不动,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邱少云的意志是何等的坚强,他严守纪律和献身的精神让人钦佩。让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又如《小珊迪》,也是一篇情感浓郁的课文。在教学时,可指导学生在朗读上下工夫。如小珊迪“恳求”、“请求”、“哀求”、“乞求”,“我”买他的火柴的语言,再从事情的结局,深切了解小珊迪的悲惨命运和诚实的品格。学生对邱少云的崇高精神的赞美,对小珊迪的同情,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学生思考时,自然地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判断事物。此时,教师再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益。
   四、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
   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 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正如叶老所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为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廉爱敏,教师,现居山东济宁。
其他文献
《红楼梦》第48回写香菱要学做诗,拜林黛玉为师,黛玉并不给她讲如何去做诗,而是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把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百二十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庚、鲍等人的一看……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香菱按照黛玉的指导,读得很认真。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课堂教学中,在适当时机、适度地补充一些知识,即在教学中加点“外水”,既有助于打破教材的局限,变封闭性课堂为开放性课堂,又能让课堂充满情趣、充满活力。每逢此时,学生都会眼睛一亮,精神一振,听课兴趣陡增,教学效果明显提高。笔者进行了思考和总结,谈几点管窥之见就教于方家。   一、课堂加“外水”符合语文教学实际   1.“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大语文”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人才的必然走向,教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学习需求的内在驱动力。但如今的世界网络盛行,迷恋网络游戏已成了众多学生最大的兴趣所在。家长和教师想了很多办法与网络游戏进行抗争,但大多收效甚微。作为一名教师,我接触过很多迷恋网络的学生。从他们身上我认识到:当学生对网络游戏兴致盎然时,简单的“围追堵截”,只会适得其反,甚至会将学生彻底推向孤
1967年,德国康茨坦斯大学文艺学教授尧斯提出了接受美学这一概念,其核心是从读者出发,从读者的理解、接受出发。在尧斯看来,任何作品如果不经读者阅读,没有了读者的“创造”,那只能算半成品。这里就强调了读者的阅读对于文本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在高中小说阅读教学中,如果要达到通过阅读丰富甚至再造作品的目的,就必须把学生充分地调动起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与文学灵性。  一.让学生在期待中产生兴趣  阅读期待
散文是一种很自由的文体,它讲究“形散而神不散”,学生在阅读时,颇为头疼。教师在进行散文阅读教学时,也常常不知从何处入手让学生掌握阅读散文的方法与技巧。难道散文阅读教学真是“死症”,无法可想了吗?笔者认为,可以把“参与式教学”引进来。  参与式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习者能
当前初中阶段的古诗词教学,大都只重视积累,而忽略了感悟和运用,导致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学得索然无味,更谈不上提升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了。“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所以,倡导古诗词教学的生活化很有必要了。那么如何实验古诗教学的生活化呢?我以为有以下几条经验可以借鉴。   1、演绎古诗词   诗重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没
所谓质疑能力,就是指对事物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的能力。质疑能力是一种高级的思维形式,能够促进思维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文本质疑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并且在课堂上进行落实,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质疑“题眼”,开启文本探究之旅   “题眼”就是指一篇课文的题目,“题眼”在一篇课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小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把握住了“题眼”,就能够
观察作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重头戏”,尤其是第二学段(三四年级)。观察作文以观察为基础搜集写作的原始材料,在课堂写作指导之前学生已经胸有成“米”,然而要做好“有米之炊”也不是易事。   失败案例:   作文主题“保护周围环境”。学生自由结合,分组制定活动计划,利用周末的时间,在家长的陪同下对周围环境展开调查。学生收集的资料五花八门,有网上关于家乡建设的新闻、图片;有自己拍摄的环境污染图片、视频
考场作文常受“写作”和“评价”的特殊性的制约,所以如果能够打造好文章的诸多美点,使之在阅卷老师眼前频频闪现光彩,则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精心打造考场作文的美点,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打造一见倾心的起点美。   首先,当然要打造文章的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拟题时,开口要小,要紧扣文旨。新颖别致的文题,可以让阅卷老师耳目为之一新,顿生不少好感,我们可以大胆发挥,或借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是第一位的,它是写作的基础,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线。怎样让更多的学生“吸取”足够的“营养”,滋养写作的思维土壤,“倾吐”真情实感?我们认为注重读写结合,善于发掘课内外写作的素材,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以前,我校有不少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割裂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结果感到作文教学难以入手,学生也不懂得从阅读中汲取写作养分,写的文章编凑造假,空洞无味,成了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