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次出现
1971年9月26日18时58分。19时07分,江苏扬州北部邗江槐泗公社的纪翔和扬州南部施桥镇的陶思炎,分别在两地同时惊异地观测到一次奇异的天象。一个满月大小的螺旋状发光物出现在西北夜空,仰角10度~20度。这个发光物静悬在夜空,无声,仿佛在挑战着人类的智慧。同时,在北京大兴黄村的贺增荣也在西边夜空看到波纹状的发光光环。他定睛观察了5分钟,发现该发光物是静止在空中的,没有声音。
作为专业人员,我对这几份目击报告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它们可相互验证,说明这次不明发光物现象是真实的,并不是什么光学幻觉。
当时我也觉得很奇怪。以多年对流星、彗星等天象的观测,我可排除这不是已知的天文现象,也与已知的气象现象不同。但在当时,我还是难以对目击者做出科学的解释,只是初步估计,该发光物高度在数百千米以上,很高。
我的关注
据我的观察,1971年以后在中国上空又出现了13次螺旋状UFO和6次性质相同的扇状或光团状UFO,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尤其是1981年7月24日22时33分一52分出现的螺旋状UFO和1995年7月26日22时0分一25分出现的扇状UFO,中国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都目击了这两次大规模的UFO事件。目击者有上百万人之众,其中就有我们中国科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好几位天文工作者。我台先后收集到一百二十多份目击报告,随后我又对部分目击者做了进一步的科学调查。我认为,这些目击报告大多数是真实可信的,并且可以相互验证。
怎么计算出UFO的参数
对比以上两次UFO事件,我从大量的目击报告和科学调查笔录中分别选取了38份和26份质量较高的报告,分析计算了这两次UFO的飞行高度、速度与其他物理参数。
有的学者希望了解,我是靠什么通天之术计算出这些UFO的高度和速度的。
现在,中国已形成一支人数较多、水平较高的天文爱好者队伍。他们热爱天文,熟悉小型天文望远镜,有较丰富的实测经验,且分布在全国各地,形成一张有效的观测网。因此,一些天文爱好者细心地观测了这两次UFO事件,并标出UFO运动时经过的星座背景上的位置和时间,详细地说明UFO的变化细节,还提供了观测地点、目击者的姓名和通讯方式。
而我本人也有多年的天文实测和野外调查火流星的经验,还多次组织过各地天文爱好者观测小行星,又有在北京大学天体物理专业六年学习的专业基础。
从多个相隔足够距离的地点的较高质量的目击报告,就可以通过球面天文方法计算出UFO的飞行高度、飞行方向、飞行速度和“星下点”位置。由于有不少较高质量的目击报告,因此我所计算的参数可以相互验证。
这些UFO事件的调查分析和计算是在事件发生当年就进行的,因为从1971年以后,我就一直特别留心这一类UFO的再次出现。
令人瞩目的奇异特征
通过对这两次UFO事件的深入调查、分析和计算表明,它们都有令人瞩目的奇异特征。
1981年7月24日晚的螺旋状UFO,它从内蒙古自治区与陕西交界地区上空飞至新疆南部地区上空,飞行距离约2000千米。目击范围北起内蒙古,南至广西、云南,东起山西、河南,西至西藏。
在第一阶段,该UFO呈现为弧状光带,似星云状,亮度与银河密集星区相近,并向西运动。西移过程中,亮度有所增强,光带中心出现强烈闪光。
第二阶段,当该UFO运动到甘肃永昌上空时,曾悬停空中约半分钟,形状已变成耳状——内耳为月牙形、较亮,而外耳较淡。在静止约半分钟后,中间的月牙状亮光开始转动,外耳也随着运动。月牙状亮光随着旋转一明一暗,明亮时特别亮,并转出螺旋状光带,同时向西飞行。在悬停的下方,永昌和其周围不同地区(内蒙古固阳、陕西华县、甘肃陇西、贵州毕节、四川蓬安、云南昆明和大理)都目击到这一奇特的高空悬停现象。
第三阶段,螺旋状UFO整体向西缓慢移动,愈来愈大,令人惊讶。
第四阶段,我台天文工作者韩兴荣在青海德令哈观测到该UFO在头顶偏北约15。上空飞过,在西北方向仰角约30度上空突然自行消失(不是被高山或建筑物遮挡的)。
该UFO的飞行高度为(650±10)千米,后半段(甘肃中西部上空至新疆南部上空)的运动速度为(1.6±0.3)千米/秒,远低于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秒)。
1995年7月26日晚的扇状UFO也有一些奇异特征,在此简单介绍一下要点。这次“7·26”UFO首先出现在陕西东北部上空,向西飞行距离为430千米,飞行高度为(1460±60)千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次“7·26”UFO的飞行速度很低,仅为(0.29±0.05)千米/秒,远远低于第一宇宙速度。
我的判断
从这两次UFO的基本特征可以判断,这可能是特殊的空间飞行器。它一面飞行,一面喷射大量的细小颗粒和气体物质。当它旋转时,就形成螺旋状UFO。这种飞行器可能有反引力的奇异特性,否则难以解释“7·24”UFO的悬停和“7·26”UFO在一千多千米高空的极低飞行速度。人类所能看见的物质和难以看到的暗物质,都是受万有引力控制的。直升机空中悬停只能在高度为十几千米以下的对流层,这里空气较稠密,直升机的螺旋桨旋转时,将空气往下喷射,向下喷射的喷流给直升机以反作用力,使之与重力(地球引力)平衡,从而能使直升机悬停在半空。而这两个不明飞行物飞行在650千米和1460千米的空间,那里大气十分稀薄,而且观测表明它们也没有向下喷射物质。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很难悬停或以极低速度持续平飞而不坠落。因此,我认为,这种飞行器可能有反引力的奇异特性。但是,人类现在尚未掌握反引力的高科技。
关于反引力的问题,我2006年还与我台的理论天体物理院士讨论过。他认为,现在人类连屏蔽引力都做不到。所以,我认为它们有可能是与外星智慧生命有关系的特殊空间飞行器。这里需要再次说明的一点是,外星的飞行器与外星人驾驶的飞行器访问地球并不能等同,就像人类的飞行器探测火星与人类登,上火星并不能等同一样。“可能有关系”与“确定有关系”也是不同的,前者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
如果我们通过进一步的观测和分析,找到了外星飞行器来访地球的确凿证据,那就能改写人类的历史,其意义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要进行这项重大的探索目标,需要设计与制造新型的灵活的专用望远镜。因为我们与不明飞行物不期而遇,持续时间较短,多数仅在几分钟至二十 几分钟。这种专用望远镜口径可相对小一些,与大型天文望远镜相比,可降低费用。我们可多制造几台,合理布置在不同的观测站,形成观测网。观测站尽量使用已有的天文观测站,以降低费用。一旦不明飞行物出现,中心立即发出观测指令联网观测,使观测的精度、深度和质量有质的飞跃。同时,研究者在观测的基础上,进行精度更高的定量科学分析,逐步实现这项重大的探索目标。
螺旋状或扇状不明飞行物,有没有可能是具有反引力特性的自然物质呢?现在人类所能看见的物质和难以看到的暗物质,都是受万有引力控制的。如果真能发现反引力的自然物质,这也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不同类型的UFO
实际上,在37年来对中国UFO事件的调查分析中,我已将一百多次典型的UFO事件分类为十多种,其中重点分析了那些有两个以上不同地点同时观测到的UFO事件。在这十几种UFO中,有五类是能够用已知的自然现象或人为现象解释的,这包括火流星状、光斑状、亮星群状、飞棒状和飞棍状UFO;有七种UFO现在还难以用已知的自然现象或人为现象解释,这包括螺旋状、扇状、光团状UFO;球状闪电UFO;球壳状UFO;悬停中的纺锤状UFO;V形UFO;空中怪车UFO;飞碟状UFO。其中,螺旋状、扇状、光团状和飞碟状UFO可能是与外星智慧生命有关的飞行器,而并非全部七种UFO都是。中国曾多次出现空军飞行员与UFO相遇的事件,例如1998年10月19日23时30分的河北沧州上空的飞碟状UFO事件。
神秘的球状UFO
球状闪电就像一个火球,直径约30厘米,颜色较暗,有红色、黄色。初步统计显示,这种火球大约每100万次闪电才出现一次,它会散发出一种难闻的臭氧或二氧化氮气味。它飘浮在空气中,有时缓慢移动,有时跳跃行走,有时会嗡嗡作响,似乎还能穿透玻璃。它通常在持续十多秒后消失在剧烈的爆炸中,但有时却悄然而逝。它至今还是神秘的不解之谜,世界顶级的学术刊物《自然》已多次刊登球状闪电不明飞行物的文章。
1971年,天体物理学家爱德华·阿吉勒在《自然》撰文,将球状闪电定性为普通的光学错觉。我认为,这种判断实在是过于武断。因为,球状闪电的现象早在1869年出版的法国科学家阿拉戈的专著《雷鸣和闪电》中,就有专门论述。而近十几年来,目击球状闪电UFO的人数已超过一万人。现在大多数科学家都承认,这一现象确实存在。2001年,英国皇家学会的《自然科学学报》还发表了新的球状闪电UFO的目击报告。
1991年,日本科学家在《自然》杂志的报告中公布了他们的球状闪电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他们的人造等离子体火球也显示了球状闪电的少见特点,比如可沿着与主气流相反的方向运动,并可穿越固体物质而不受影响;但他们的实验参数(电磁场强度、亮度)与真正的球状闪电相差甚远。
前不久,以色列两位科学家用微波聚焦法也制造出与球状闪电相似的火球,但持续时间相差甚远。
2000年,新西兰两位科学家阿布拉翰森和戴尼斯在《自然》杂志上撰文,提出了球状闪电的理论解释。现在有关球状闪电的理论虽然相当多,但都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现在不少科学家认为,揭开球状闪电之谜,不仅是十分重要的创新,而且有助于找到高效、清洁的新能源。
我认为,我们完全有能力用新的思路探索这个世界未解的球状闪电之谜。
太空茫茫,宇宙神秘,宇宙中至少还有96%的部分人类尚不清楚。我们应以开放的心态,科学地探索未知事物。在重大的原始创新领域中,我们不必事事跟在外国人的后面,我们为什么不能敢为天下先呢?
1971年9月26日18时58分。19时07分,江苏扬州北部邗江槐泗公社的纪翔和扬州南部施桥镇的陶思炎,分别在两地同时惊异地观测到一次奇异的天象。一个满月大小的螺旋状发光物出现在西北夜空,仰角10度~20度。这个发光物静悬在夜空,无声,仿佛在挑战着人类的智慧。同时,在北京大兴黄村的贺增荣也在西边夜空看到波纹状的发光光环。他定睛观察了5分钟,发现该发光物是静止在空中的,没有声音。
作为专业人员,我对这几份目击报告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它们可相互验证,说明这次不明发光物现象是真实的,并不是什么光学幻觉。
当时我也觉得很奇怪。以多年对流星、彗星等天象的观测,我可排除这不是已知的天文现象,也与已知的气象现象不同。但在当时,我还是难以对目击者做出科学的解释,只是初步估计,该发光物高度在数百千米以上,很高。
我的关注
据我的观察,1971年以后在中国上空又出现了13次螺旋状UFO和6次性质相同的扇状或光团状UFO,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尤其是1981年7月24日22时33分一52分出现的螺旋状UFO和1995年7月26日22时0分一25分出现的扇状UFO,中国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都目击了这两次大规模的UFO事件。目击者有上百万人之众,其中就有我们中国科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好几位天文工作者。我台先后收集到一百二十多份目击报告,随后我又对部分目击者做了进一步的科学调查。我认为,这些目击报告大多数是真实可信的,并且可以相互验证。
怎么计算出UFO的参数
对比以上两次UFO事件,我从大量的目击报告和科学调查笔录中分别选取了38份和26份质量较高的报告,分析计算了这两次UFO的飞行高度、速度与其他物理参数。
有的学者希望了解,我是靠什么通天之术计算出这些UFO的高度和速度的。
现在,中国已形成一支人数较多、水平较高的天文爱好者队伍。他们热爱天文,熟悉小型天文望远镜,有较丰富的实测经验,且分布在全国各地,形成一张有效的观测网。因此,一些天文爱好者细心地观测了这两次UFO事件,并标出UFO运动时经过的星座背景上的位置和时间,详细地说明UFO的变化细节,还提供了观测地点、目击者的姓名和通讯方式。
而我本人也有多年的天文实测和野外调查火流星的经验,还多次组织过各地天文爱好者观测小行星,又有在北京大学天体物理专业六年学习的专业基础。
从多个相隔足够距离的地点的较高质量的目击报告,就可以通过球面天文方法计算出UFO的飞行高度、飞行方向、飞行速度和“星下点”位置。由于有不少较高质量的目击报告,因此我所计算的参数可以相互验证。
这些UFO事件的调查分析和计算是在事件发生当年就进行的,因为从1971年以后,我就一直特别留心这一类UFO的再次出现。
令人瞩目的奇异特征
通过对这两次UFO事件的深入调查、分析和计算表明,它们都有令人瞩目的奇异特征。
1981年7月24日晚的螺旋状UFO,它从内蒙古自治区与陕西交界地区上空飞至新疆南部地区上空,飞行距离约2000千米。目击范围北起内蒙古,南至广西、云南,东起山西、河南,西至西藏。
在第一阶段,该UFO呈现为弧状光带,似星云状,亮度与银河密集星区相近,并向西运动。西移过程中,亮度有所增强,光带中心出现强烈闪光。
第二阶段,当该UFO运动到甘肃永昌上空时,曾悬停空中约半分钟,形状已变成耳状——内耳为月牙形、较亮,而外耳较淡。在静止约半分钟后,中间的月牙状亮光开始转动,外耳也随着运动。月牙状亮光随着旋转一明一暗,明亮时特别亮,并转出螺旋状光带,同时向西飞行。在悬停的下方,永昌和其周围不同地区(内蒙古固阳、陕西华县、甘肃陇西、贵州毕节、四川蓬安、云南昆明和大理)都目击到这一奇特的高空悬停现象。
第三阶段,螺旋状UFO整体向西缓慢移动,愈来愈大,令人惊讶。
第四阶段,我台天文工作者韩兴荣在青海德令哈观测到该UFO在头顶偏北约15。上空飞过,在西北方向仰角约30度上空突然自行消失(不是被高山或建筑物遮挡的)。
该UFO的飞行高度为(650±10)千米,后半段(甘肃中西部上空至新疆南部上空)的运动速度为(1.6±0.3)千米/秒,远低于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秒)。
1995年7月26日晚的扇状UFO也有一些奇异特征,在此简单介绍一下要点。这次“7·26”UFO首先出现在陕西东北部上空,向西飞行距离为430千米,飞行高度为(1460±60)千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次“7·26”UFO的飞行速度很低,仅为(0.29±0.05)千米/秒,远远低于第一宇宙速度。
我的判断
从这两次UFO的基本特征可以判断,这可能是特殊的空间飞行器。它一面飞行,一面喷射大量的细小颗粒和气体物质。当它旋转时,就形成螺旋状UFO。这种飞行器可能有反引力的奇异特性,否则难以解释“7·24”UFO的悬停和“7·26”UFO在一千多千米高空的极低飞行速度。人类所能看见的物质和难以看到的暗物质,都是受万有引力控制的。直升机空中悬停只能在高度为十几千米以下的对流层,这里空气较稠密,直升机的螺旋桨旋转时,将空气往下喷射,向下喷射的喷流给直升机以反作用力,使之与重力(地球引力)平衡,从而能使直升机悬停在半空。而这两个不明飞行物飞行在650千米和1460千米的空间,那里大气十分稀薄,而且观测表明它们也没有向下喷射物质。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很难悬停或以极低速度持续平飞而不坠落。因此,我认为,这种飞行器可能有反引力的奇异特性。但是,人类现在尚未掌握反引力的高科技。
关于反引力的问题,我2006年还与我台的理论天体物理院士讨论过。他认为,现在人类连屏蔽引力都做不到。所以,我认为它们有可能是与外星智慧生命有关系的特殊空间飞行器。这里需要再次说明的一点是,外星的飞行器与外星人驾驶的飞行器访问地球并不能等同,就像人类的飞行器探测火星与人类登,上火星并不能等同一样。“可能有关系”与“确定有关系”也是不同的,前者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
如果我们通过进一步的观测和分析,找到了外星飞行器来访地球的确凿证据,那就能改写人类的历史,其意义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要进行这项重大的探索目标,需要设计与制造新型的灵活的专用望远镜。因为我们与不明飞行物不期而遇,持续时间较短,多数仅在几分钟至二十 几分钟。这种专用望远镜口径可相对小一些,与大型天文望远镜相比,可降低费用。我们可多制造几台,合理布置在不同的观测站,形成观测网。观测站尽量使用已有的天文观测站,以降低费用。一旦不明飞行物出现,中心立即发出观测指令联网观测,使观测的精度、深度和质量有质的飞跃。同时,研究者在观测的基础上,进行精度更高的定量科学分析,逐步实现这项重大的探索目标。
螺旋状或扇状不明飞行物,有没有可能是具有反引力特性的自然物质呢?现在人类所能看见的物质和难以看到的暗物质,都是受万有引力控制的。如果真能发现反引力的自然物质,这也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不同类型的UFO
实际上,在37年来对中国UFO事件的调查分析中,我已将一百多次典型的UFO事件分类为十多种,其中重点分析了那些有两个以上不同地点同时观测到的UFO事件。在这十几种UFO中,有五类是能够用已知的自然现象或人为现象解释的,这包括火流星状、光斑状、亮星群状、飞棒状和飞棍状UFO;有七种UFO现在还难以用已知的自然现象或人为现象解释,这包括螺旋状、扇状、光团状UFO;球状闪电UFO;球壳状UFO;悬停中的纺锤状UFO;V形UFO;空中怪车UFO;飞碟状UFO。其中,螺旋状、扇状、光团状和飞碟状UFO可能是与外星智慧生命有关的飞行器,而并非全部七种UFO都是。中国曾多次出现空军飞行员与UFO相遇的事件,例如1998年10月19日23时30分的河北沧州上空的飞碟状UFO事件。
神秘的球状UFO
球状闪电就像一个火球,直径约30厘米,颜色较暗,有红色、黄色。初步统计显示,这种火球大约每100万次闪电才出现一次,它会散发出一种难闻的臭氧或二氧化氮气味。它飘浮在空气中,有时缓慢移动,有时跳跃行走,有时会嗡嗡作响,似乎还能穿透玻璃。它通常在持续十多秒后消失在剧烈的爆炸中,但有时却悄然而逝。它至今还是神秘的不解之谜,世界顶级的学术刊物《自然》已多次刊登球状闪电不明飞行物的文章。
1971年,天体物理学家爱德华·阿吉勒在《自然》撰文,将球状闪电定性为普通的光学错觉。我认为,这种判断实在是过于武断。因为,球状闪电的现象早在1869年出版的法国科学家阿拉戈的专著《雷鸣和闪电》中,就有专门论述。而近十几年来,目击球状闪电UFO的人数已超过一万人。现在大多数科学家都承认,这一现象确实存在。2001年,英国皇家学会的《自然科学学报》还发表了新的球状闪电UFO的目击报告。
1991年,日本科学家在《自然》杂志的报告中公布了他们的球状闪电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他们的人造等离子体火球也显示了球状闪电的少见特点,比如可沿着与主气流相反的方向运动,并可穿越固体物质而不受影响;但他们的实验参数(电磁场强度、亮度)与真正的球状闪电相差甚远。
前不久,以色列两位科学家用微波聚焦法也制造出与球状闪电相似的火球,但持续时间相差甚远。
2000年,新西兰两位科学家阿布拉翰森和戴尼斯在《自然》杂志上撰文,提出了球状闪电的理论解释。现在有关球状闪电的理论虽然相当多,但都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现在不少科学家认为,揭开球状闪电之谜,不仅是十分重要的创新,而且有助于找到高效、清洁的新能源。
我认为,我们完全有能力用新的思路探索这个世界未解的球状闪电之谜。
太空茫茫,宇宙神秘,宇宙中至少还有96%的部分人类尚不清楚。我们应以开放的心态,科学地探索未知事物。在重大的原始创新领域中,我们不必事事跟在外国人的后面,我们为什么不能敢为天下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