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生涯教育;研究;教育规律
良好的生涯教育必然是遵循科学规律的。生涯教育要研究生涯规划的规律,需要教育者具有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方法。科学家卡尔·萨根说:“在我看来,体现迷信特点的不是它对知识体系的主张,而是它寻求真理的方法。我想说迷信很简单,它不过就是没有证据的信念。”生涯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尊重事实,遵循规律,有创造性,讲究方法。其核心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教育的规律。只有把生涯教育作为一门科学,科学地进行生涯教育,才有可能帮助学生规划未来,把握未来,才有可能使教育者保持清醒的头脑而从长计议每一项生涯教育活动,才有可能使生涯教育产生持续的良好效果。这是生涯教育研究首先要遵循的,简单说是三个字:守规矩。如果随心所欲,信马由缰,就可能误入歧途。
启功先生曾说,诗是长出来的;诗是嚷出来的;诗是仿出来的;诗是想出来的。生涯教育的研究也是同样的道理,即:生涯教育是长出来的;生涯教育是嚷出来的;生涯教育是仿出来的;生涯教育是想出来的。
一、生涯教育是长出来的
长就是实践。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可以成为教育研究的课题。实践是研究的基础,生涯教育要有实践性、针对性,就是在中小学教育的实践中自然长出。教育实践是检验生涯教育的标准,中小学生涯教育的成果需要在新的教育实践中推广。
北京西城区的各所中学和朝阳区幸福村学区的11所小学从2009开始进行生涯教育实验,它们坚持不懈地实践总结,团结各方面的力量,区域推进,取得了很好的结果。在2011年9月21日和11月17日,它们分别承办了北京中小学生涯教育现场研讨会,并分别研制出中学和小学生涯教育读本与手册。
北京幸福村学区在学区管委会副主任田光华领导下,用两年时间编写出6本分年级小学生涯教育读本,由于是开创性的工作,编写之艰难恐非局外人所能想象,笔者作为顾问,对大纲和读本进行了多次修改补充。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蔡晓东说:“开展生涯教育是我校‘做真教育,真做教育’教育理念的重要载体。通过生涯教育课程使学生逐步理解生涯的意义,初步掌握生涯规划的知识、技能、方法,进而形成自主独立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形成对自我、家庭乃至社会的责任感,让学生在生活的历练中学会生活,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体验感悟,激发学生发展的内驱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人,为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这个研究过程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质疑反思等七步。
二、生涯教育是嚷出来的
嚷就是说话,包括讲座、研讨、争论、辨析。生涯教育理论通过研讨更加接近真理,研讨是生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过程。在生涯教育中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将进一步强化,在研讨中教育者会注意建立严格的研究范式和操作规范。
头脑风暴的规则是不批评别人,但研究表明:开展头脑风暴得到的想法远远少于同样数量的人独自工作时得到的想法数量。批评和辩论不但不会妨碍创意,反而会激发灵感,因为正义会鼓励人们更充分地了解别人的想法,调整自己的观点。美国西北大学的乌奇教授发现,如果研究团队成员之间很陌生,合作不会太成功;成员之间关系太熟,也不利于创新。最佳的团队成员之间熟悉情况中等,有老朋友,也有新来者,这种混合导致高效互动,他们有熟悉的结构可以利用,也能吸收新想法。
在这些年的教育研究中,实践者通过研讨交流,否定了一些司空见惯的说法:情商比智商重要,情商就是人情练达;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宣泄能够减少攻击性;生涯规划就是找个职业;考试第十名比第一名更有出息;一切为了快乐,表扬比批评有用,能提高自信;考试是万恶之源,高分低能。
如第一条,情绪智力其实也是智力的一部分,说情商比智商重要,恰如说白菜比蔬菜重要一样不知所云。人情练达也不能代表情绪智力高,许多大科学家、大作家、大诗人,有时恰恰不善言辞,不会交际,钟南山、陈景润、钱钟书、袁隆平都是性情中人,而非人情练达者。人情练达的冯道是三朝元老,人情练达的王熙凤只会“一夜北风紧”一句打油诗。
如倒数第二条“表扬比批评有用”,表扬和批评都是评价手段,用好了都有效,用不好都是反效果。前几年“赏识教育”甚嚣尘上,“你真棒”“我能行”满天飞,弄得教育部发文说教师可以用适当的方式批评学生。张燮林是乒乓球世界冠军,还是培养世界冠军最多的教练员。国际乒联授予他“优秀教练员特别荣誉奖”,这个奖至今尚未颁发过第二次。听听张燮林是怎么说的:“哄人恐怕是世界上最容易做的事情,但批评却需要动脑子,批评者得一一列出理由,这样才能服人,批评就是为了让被批评的人明白其中的道理。”“被批评的确痛苦,但世界还会有什么事情比输掉比赛更痛苦?训练时的痛苦,是为了比赛时的不痛苦。”学生是受批评更痛苦,还是中考、高考失败更痛苦?不言而喻。
再如最后一条,《北京晚报》资深评论员苏文洋说:“只要开了口子,再要堵住是很难的。现在一些人拼命地扒口子,唯恐公平考试的大堤塌得还不够快。那真是有钱的出钱,有权的使权,还有一帮马屁学者帮忙或帮闲,论证公平考试的种种弊端。我就想不通,不管怎么说,在当今社会风气下,考试比其他方式更能体现社会公平。”考试没那么大罪过,高分低能是伪命题。
《教育研究》2006年第6期刊有郭华的文章《恰当定位:明确专家的职责》,他说道:“某些以专职的教育思想生产者自居的学者则根本就不具备成为专家的基本资格,实际上他们经常是在说大话、说空话、说假话。这些大话、空话、假话,不能提高中国教育研究的理论水平,也难以真正推动教育实践的发展。如果这些学者不去充当专家,其害处大不了是做了些无意义、无价值的研究,至多也只是浪费些科研经费、赚取些稿费。但是,一旦他们成为专家去指导实践,其危害就会波及教学实践:干扰教师的正常教学活动,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那些有关教育的歪论胡说,在现实面前成了黑色幽默。春晚小品中,本山大叔把健康的范伟很快就给忽悠瘸了。经济生活中的忽悠固然可恨,教育领域中的忽悠更加可怕。这些年所谓“教育专家”南辕北辙的言论人们听得多了,不过只要人们自身稍具常识,一般不会随风起舞。
三、生涯教育是仿出来的
仿就是模仿。国外和港台实践了几十年生涯教育,有许多成熟的理论可以借鉴。我们应该学习那些成功者的榜样,并总结自己的经验。要掌握理论,了解信息。北京德育科研网上有关生涯教育的信息很多。诺姆斯达、北森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测试和咨询也可以提供借鉴。
目前出版的中小学生涯教育书籍有如下一些可以参考:
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黄天中:《生涯规划》,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黄天中:《体验生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杨忠健:《生涯教育(高一)》,同心出版社,2009年;
杨忠健:《生涯教育(高二)》,同心出版社,2009年;
黄天中:《生涯规划》,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王曦:《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北京教育出版社,2010年;
黄天中、吴先红:《生涯规划》,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杨忠健:《家长是孩子的人生规划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
朱永哲、田光华:《生涯教育》(小学1-6年级),新世纪出版社,2011年;
杨忠健:《贵州省初中学生实用技能生涯规划与就业常识》,同心出版社、贵州民族出版社,2011年;
蔡晓东:《生涯教育(高中)》,商务印书馆,2011年。
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是仿的时候要注意的。在生涯教育的进展中,重视科学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重视教育的技术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做到“学我者生”。
四、生涯教育是想出来的
想就是思考。在信息激增的今天,教育研究者如果缺乏冷静的思考就难有新发现。心之官则思,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必然是深层次理性思维的产物。只有经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艰辛探索,方可能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丰硕收获。创新是生涯教育的关键。教育是复杂的,生涯教育是新生事物,但并非错综得超出了教育者的认识能力。教育的复杂,有可能源于简单的原理。
验证或建立生涯教育理论时,应尽量避免:取样上把特殊当作正常,年龄、性别、经历、背景和能力个性不一的学生差异很大;推论时以偏概全,某个群体的情况外推时需要慎重;观察时不求精确,需要历史地、全面地、客观地了解情况;实验时产生实验者效应,或缺乏控制比较,这样实验结果就难说有意义;研究者认知上固执己见,就容易偏颇。
2011、2012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委托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研究“生涯规划专题辅导课程开发与实验”项目,项目研究的目标是:
1.调查国内外及北京青少年生涯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
2.总结北京中小学生涯教育先进经验并表彰;
3.制定北京中小学生涯教育指导纲要;
4.编写北京中小学生涯教育手册;
5.学习理论,进行北京中小学生涯教育实验研究;
6.召开现场会推广中小学生涯教育先进经验;
7.完成北京中小学生涯教育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
以期通过以上目标提出相应的生涯教育行动计划或指导意见,提供给政府,使学生受益。
生涯教育中的发现创新与其他科学与艺术一样,主要来自被美感发动的好奇心,很少是来自实用的意图。一个人最快乐的状态,是沉浸在一项活动之中,全力以赴,尽情发挥。在忘我的投入中感受到满足和愉悦,这是一种有意义的生活方式。一个教师之所以要做研究,首先不应该出于谋生,谋生不一定要做研究,做研究是因为有种种困惑。因此研究应该以解疑惑为初衷,以明事理为动力,才能保持内心纯净,坚定自己的行为,最终有所收获。(生涯教育12疑难问题系列到此结束。)
(作者单位: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45)
编辑/于 洪 黄才玲 终校/杨 怡
良好的生涯教育必然是遵循科学规律的。生涯教育要研究生涯规划的规律,需要教育者具有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方法。科学家卡尔·萨根说:“在我看来,体现迷信特点的不是它对知识体系的主张,而是它寻求真理的方法。我想说迷信很简单,它不过就是没有证据的信念。”生涯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尊重事实,遵循规律,有创造性,讲究方法。其核心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教育的规律。只有把生涯教育作为一门科学,科学地进行生涯教育,才有可能帮助学生规划未来,把握未来,才有可能使教育者保持清醒的头脑而从长计议每一项生涯教育活动,才有可能使生涯教育产生持续的良好效果。这是生涯教育研究首先要遵循的,简单说是三个字:守规矩。如果随心所欲,信马由缰,就可能误入歧途。
启功先生曾说,诗是长出来的;诗是嚷出来的;诗是仿出来的;诗是想出来的。生涯教育的研究也是同样的道理,即:生涯教育是长出来的;生涯教育是嚷出来的;生涯教育是仿出来的;生涯教育是想出来的。
一、生涯教育是长出来的
长就是实践。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可以成为教育研究的课题。实践是研究的基础,生涯教育要有实践性、针对性,就是在中小学教育的实践中自然长出。教育实践是检验生涯教育的标准,中小学生涯教育的成果需要在新的教育实践中推广。
北京西城区的各所中学和朝阳区幸福村学区的11所小学从2009开始进行生涯教育实验,它们坚持不懈地实践总结,团结各方面的力量,区域推进,取得了很好的结果。在2011年9月21日和11月17日,它们分别承办了北京中小学生涯教育现场研讨会,并分别研制出中学和小学生涯教育读本与手册。
北京幸福村学区在学区管委会副主任田光华领导下,用两年时间编写出6本分年级小学生涯教育读本,由于是开创性的工作,编写之艰难恐非局外人所能想象,笔者作为顾问,对大纲和读本进行了多次修改补充。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蔡晓东说:“开展生涯教育是我校‘做真教育,真做教育’教育理念的重要载体。通过生涯教育课程使学生逐步理解生涯的意义,初步掌握生涯规划的知识、技能、方法,进而形成自主独立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形成对自我、家庭乃至社会的责任感,让学生在生活的历练中学会生活,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体验感悟,激发学生发展的内驱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人,为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这个研究过程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质疑反思等七步。
二、生涯教育是嚷出来的
嚷就是说话,包括讲座、研讨、争论、辨析。生涯教育理论通过研讨更加接近真理,研讨是生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过程。在生涯教育中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将进一步强化,在研讨中教育者会注意建立严格的研究范式和操作规范。
头脑风暴的规则是不批评别人,但研究表明:开展头脑风暴得到的想法远远少于同样数量的人独自工作时得到的想法数量。批评和辩论不但不会妨碍创意,反而会激发灵感,因为正义会鼓励人们更充分地了解别人的想法,调整自己的观点。美国西北大学的乌奇教授发现,如果研究团队成员之间很陌生,合作不会太成功;成员之间关系太熟,也不利于创新。最佳的团队成员之间熟悉情况中等,有老朋友,也有新来者,这种混合导致高效互动,他们有熟悉的结构可以利用,也能吸收新想法。
在这些年的教育研究中,实践者通过研讨交流,否定了一些司空见惯的说法:情商比智商重要,情商就是人情练达;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宣泄能够减少攻击性;生涯规划就是找个职业;考试第十名比第一名更有出息;一切为了快乐,表扬比批评有用,能提高自信;考试是万恶之源,高分低能。
如第一条,情绪智力其实也是智力的一部分,说情商比智商重要,恰如说白菜比蔬菜重要一样不知所云。人情练达也不能代表情绪智力高,许多大科学家、大作家、大诗人,有时恰恰不善言辞,不会交际,钟南山、陈景润、钱钟书、袁隆平都是性情中人,而非人情练达者。人情练达的冯道是三朝元老,人情练达的王熙凤只会“一夜北风紧”一句打油诗。
如倒数第二条“表扬比批评有用”,表扬和批评都是评价手段,用好了都有效,用不好都是反效果。前几年“赏识教育”甚嚣尘上,“你真棒”“我能行”满天飞,弄得教育部发文说教师可以用适当的方式批评学生。张燮林是乒乓球世界冠军,还是培养世界冠军最多的教练员。国际乒联授予他“优秀教练员特别荣誉奖”,这个奖至今尚未颁发过第二次。听听张燮林是怎么说的:“哄人恐怕是世界上最容易做的事情,但批评却需要动脑子,批评者得一一列出理由,这样才能服人,批评就是为了让被批评的人明白其中的道理。”“被批评的确痛苦,但世界还会有什么事情比输掉比赛更痛苦?训练时的痛苦,是为了比赛时的不痛苦。”学生是受批评更痛苦,还是中考、高考失败更痛苦?不言而喻。
再如最后一条,《北京晚报》资深评论员苏文洋说:“只要开了口子,再要堵住是很难的。现在一些人拼命地扒口子,唯恐公平考试的大堤塌得还不够快。那真是有钱的出钱,有权的使权,还有一帮马屁学者帮忙或帮闲,论证公平考试的种种弊端。我就想不通,不管怎么说,在当今社会风气下,考试比其他方式更能体现社会公平。”考试没那么大罪过,高分低能是伪命题。
《教育研究》2006年第6期刊有郭华的文章《恰当定位:明确专家的职责》,他说道:“某些以专职的教育思想生产者自居的学者则根本就不具备成为专家的基本资格,实际上他们经常是在说大话、说空话、说假话。这些大话、空话、假话,不能提高中国教育研究的理论水平,也难以真正推动教育实践的发展。如果这些学者不去充当专家,其害处大不了是做了些无意义、无价值的研究,至多也只是浪费些科研经费、赚取些稿费。但是,一旦他们成为专家去指导实践,其危害就会波及教学实践:干扰教师的正常教学活动,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那些有关教育的歪论胡说,在现实面前成了黑色幽默。春晚小品中,本山大叔把健康的范伟很快就给忽悠瘸了。经济生活中的忽悠固然可恨,教育领域中的忽悠更加可怕。这些年所谓“教育专家”南辕北辙的言论人们听得多了,不过只要人们自身稍具常识,一般不会随风起舞。
三、生涯教育是仿出来的
仿就是模仿。国外和港台实践了几十年生涯教育,有许多成熟的理论可以借鉴。我们应该学习那些成功者的榜样,并总结自己的经验。要掌握理论,了解信息。北京德育科研网上有关生涯教育的信息很多。诺姆斯达、北森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测试和咨询也可以提供借鉴。
目前出版的中小学生涯教育书籍有如下一些可以参考:
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黄天中:《生涯规划》,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黄天中:《体验生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杨忠健:《生涯教育(高一)》,同心出版社,2009年;
杨忠健:《生涯教育(高二)》,同心出版社,2009年;
黄天中:《生涯规划》,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王曦:《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北京教育出版社,2010年;
黄天中、吴先红:《生涯规划》,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杨忠健:《家长是孩子的人生规划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
朱永哲、田光华:《生涯教育》(小学1-6年级),新世纪出版社,2011年;
杨忠健:《贵州省初中学生实用技能生涯规划与就业常识》,同心出版社、贵州民族出版社,2011年;
蔡晓东:《生涯教育(高中)》,商务印书馆,2011年。
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是仿的时候要注意的。在生涯教育的进展中,重视科学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重视教育的技术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做到“学我者生”。
四、生涯教育是想出来的
想就是思考。在信息激增的今天,教育研究者如果缺乏冷静的思考就难有新发现。心之官则思,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必然是深层次理性思维的产物。只有经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艰辛探索,方可能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丰硕收获。创新是生涯教育的关键。教育是复杂的,生涯教育是新生事物,但并非错综得超出了教育者的认识能力。教育的复杂,有可能源于简单的原理。
验证或建立生涯教育理论时,应尽量避免:取样上把特殊当作正常,年龄、性别、经历、背景和能力个性不一的学生差异很大;推论时以偏概全,某个群体的情况外推时需要慎重;观察时不求精确,需要历史地、全面地、客观地了解情况;实验时产生实验者效应,或缺乏控制比较,这样实验结果就难说有意义;研究者认知上固执己见,就容易偏颇。
2011、2012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委托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研究“生涯规划专题辅导课程开发与实验”项目,项目研究的目标是:
1.调查国内外及北京青少年生涯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
2.总结北京中小学生涯教育先进经验并表彰;
3.制定北京中小学生涯教育指导纲要;
4.编写北京中小学生涯教育手册;
5.学习理论,进行北京中小学生涯教育实验研究;
6.召开现场会推广中小学生涯教育先进经验;
7.完成北京中小学生涯教育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
以期通过以上目标提出相应的生涯教育行动计划或指导意见,提供给政府,使学生受益。
生涯教育中的发现创新与其他科学与艺术一样,主要来自被美感发动的好奇心,很少是来自实用的意图。一个人最快乐的状态,是沉浸在一项活动之中,全力以赴,尽情发挥。在忘我的投入中感受到满足和愉悦,这是一种有意义的生活方式。一个教师之所以要做研究,首先不应该出于谋生,谋生不一定要做研究,做研究是因为有种种困惑。因此研究应该以解疑惑为初衷,以明事理为动力,才能保持内心纯净,坚定自己的行为,最终有所收获。(生涯教育12疑难问题系列到此结束。)
(作者单位: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45)
编辑/于 洪 黄才玲 终校/杨 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