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调以不夺人耳目的方式证明自己的存在,前提条件非常苛刻,艺术而不张扬,退让又彰显深刻细节。由此而命名的低调生活方式,也就一定不是指短缺时期的那种单一的朴素
读过无数描绘上海人生活的文本,但真正让我口服心服的不多。可以这样说,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作家能够像老舍写北京一样写上海。就像上海人讲上海话一样,只有生活在这座城市,融入这座城市的人,才能自如地体昧上海生活的魅力。而靠说、靠表演,似乎都难以把握它的神韵。因为她没有或者说很少有韵,有的只是细节,而且还很低调。
相对于音乐里飞扬的高音、摄影艺术里虚掉所有细节的高调摄影,低调以不夺入耳目的方式证明自己的存在,前提条件非常苛刻,艺术而不张扬,退让又彰显深刻细节。由此而命名的低调生活方式,也就一定不是指短缺时期的那种单一的木愫。那它是什么呢?
早几年彼得·梅尔一本《格调》,让全中国人都作为“时尚生活经”来读。而事实上,里面有些东西,上海人倒是无师自通。
范本
这门厅依目前的标准嫌小了点,不比你曾祖父的书房大,装潢可能也差不多,用黄铜、琉璃、桃花心木做嵌板,地毯、椅子素净的用色,风采随岁月流转而递增,散发出内敛的光华。没有一样东西会扎眼,没有一样东西太明亮。每样东西都泛着蕴藉的幽光……
低调,不俗气
彼得·梅尔这位将贵族秀演绎得无懈可击的英国广告佬,躲在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农舍,给大众描绘了一幅诱人的低调生活图画。但且慢一脚跨入这个圈子,千万别让那些旧的、暗淡的、看似非常随便的物质马虎了眼。低调的东西需要好好端详,旧的是年轮,暗的是传统,套用上海一个家庭妇女常常挂在最上的词,低调就是不俗气。
要区分俗气与不俗气,在当前,就看家居的选择。有人说,选择一种家居风格,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两年前,有北方来的朋友非常兴奋地告诉我,定购了一套整幢大楼带中央空调的公寓,尤其让他得意的是,大楼的大堂挑空六米,并且装潢得金碧辉煌,与这个物业所取的欧洲某王宫的名称很契合。然而,交房一年后,这位朋友非常纳闷地问:“为什么我搬进去后发现,这个楼里上海人不多?”
我说:“恐怕与外地来沪投资的人相比,上海人的钱不算多吧?”
“根本不是。”朋友辩解说,“我的有钱的上海朋友宁愿买比这贵、装修也没有这么豪华的房子。”
于是我告诉他,如果是我,有其他选择的话,也不会选择这房子。原因很简单,这个房子太张扬,不过平民百姓的住宅,哪里就要弄得像王宫。天天进出家门,如入豪华客栈或进迪斯尼仿真乐园,那不是上海人的风格。
再看上海所有过去的豪宅,基本上都一致的宅门低调。无论是衡山路、湖南路还是太原路、兴国路,真正高级住宅的大门都很普通,一般就是黑色铸铁。有些高级公寓,往往将主要出入口开在侧面很不起眼的地方。低调即理性。有人以一种气吞山河之势用财富堆砌一个又一个金光灿灿的场面斗富,就有人开始寻思怎样将自己的财富与别人作区别。有别于大众趣味的低调,成为少数人的选择。你在明处,我就在暗处;你隆重,我随意;你张扬,我矜持;你热闹,门庭若市,我僻静,曲径通幽;你可以忽略所有的细节,我就在细节上做足文章。
上世纪90年代初见识过上海一幢三层楼老洋房,里面住着四户人家。亭子间隔壁的卫生间是公用的,瓷面盆被当成倒脏水盆,坐便器用而不坐。最尴尬的是里边有一铸铁浴缸。因为没有热水 再加上是几家合用,上海人普遍爱清洁,洗澡宁愿在自家的木盆里,所以这浴缸平日里就成了一个碍手碍脚的摆设。起先不知哪家将没有用的金鱼缸、水仙花盆放在里面,接着便有人在浴缸上面搁一块木板,冬天排队买来舍不得吃的大白菜、年糕,夏天晚上到天井里乘凉坐的小竹椅,雨天的套鞋和晴天戴过的草帽都往上搁,浴缸电就再难现尊容了。久而久之,似乎忘了这个十多平米的卫生间里,还有一只长1.70米的大浴缸。直到有一天,据说一个叫安东尼奥尼的意大利人拍了一部对中国人不怀好意的片子,居委会要求里弄各楼各户大扫除,特别强调要将卫生间扫扫干净,因为这个安东在片子里有一个镜头就是拍了中国人排队上一个肮脏厕所。这样,浴缸里外的东西才得以清除,但与其原来的样子比,仿佛一个多年不见女人突然出现在面前,有一种说不出的苍老。记忆有点泛光的搪瓷变得斑驳,水龙头锈蚀得放不出水,但又始终会有一滴两滴的漏下来,将浴缸底锈成一片惨兮兮的黄。楼上的老房东说水龙头患了前列腺炎,找来一块布将出水口包起来。但不几日,包龙头的布也变成了锈黄,这会儿,真有点像尿布了。
直到上世纪90年代,老房东的儿子征求各家意见说有一画家想要这只浴缸,交换的条件是在原来放浴缸的地方重新安装一个新的冲淋龙头再砌一个水槽。结果当然同意。大家都觉得这画家有点傻,一只破旧浴缸要来有什么用。直到画家派人来搬浴缸的那天,楼上楼下的人才觉得有点上当。据指挥搬浴缸的画家助手说,这只带四只脚的浴缸是一种非常经典的法式浴缸,画家将把它安置在自己的画室中,当然不是在里边洗澡,而是冼画笔。
“浴缸看看老,但是漂亮的东西即使徐娘半老也有人要。”画家助手一边用手护着浴缸底部一只弯脚一边说,“阿拉不再跟龌龊扒拉厕所为伍,要登大雅之堂了。”好像这浴缸就是位隔世美人。已经老态龙钟的老房东跑出来看热闹,听了这话对自己的儿子说:“讲讲是只浴缸,侬不拿伊当浴缸而当花瓶,跟拿原本传种接代的儿子送到宫里当太监有啥两样?”
这件事从表面看,是画家的个性审美与“老洋房72家房客”的大众审美的冲突。但细想想,两者都在自己的生活方式上做出了最哈当的选择。从道理上讲,老房东应该对浴缸最有感情,它曾经是他家的财产,可能还记录了他人生最为辉煌的时刻。要不然他不会那么在意浴缸龙头的状况。但就像当年浴缸刚刚被安装的时候一样,在老房东的眼里,浴缸最美的时候,就是被当作浴缸使用。而画家是将浴缸当作一段老上海的猎奇,浴缸的沧桑就是它的美。但无论是使用还是摆设,都很低调。使用者将它安在少人光顾的浴室,一旦使用价值失去,决不留恋。而摆设是在它斑驳陈旧之后。
这种极具理性主义色彩的个性表现,尽管有脱离大众、模仿彼得·梅尔之流的嫌疑,但它所代表的生活格调进化的方向,不应该为正在富起来的我们所抛弃。
低调即世故
在上海,你很可能会与低调主义者不期而遇。参照系依然是本文开头所列的范本:看上去应该够旧,够随意,够不起眼,却还同样地够昂贵。你会在一条弄堂尽头,见到一扇旧橡木大门,是酒吧,却不一定会有Bar的标记。或者会见到一个终日关着门的中装店,里面没有人,却挂满了每一件你都想试穿的漂亮衣裳,电可能是一家小画廊,开在老旧的小洋房里。不用广告,更没有欢迎光临的姿态,它们冷冷地考验着每一个试图进入的陌生人的胆识和眼光。囊中羞涩的人会被所有精致的细节吓退,没有眼光的人根本不会发现这些场所。遭遇这样的低调主义,你的耳畔会响起一个很熟悉的声音:“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不久前曾经被一部电视纪录片迷住了。这部片子的主人公蒋先生,是一个保持着上海“老克勒”生活方式、并且从未结过婚的60岁老头。他经历过 1949年父亲离开大陆、1960年母亲带着弟妹出走香港的亲人别离。虽然他独自拥有一座上海市中心的花园洋房,但他也必须忍受别人没有的孤独和寂寞。“文革”期间他被扫地出门,洋房被别人占有。整整18年,他没有回到原来的家,即使路过,他也是绕着走,怕看到老房子伤心。改革开放后落实政策,他又回到原来的老洋房里。虽然他有很好的社交能力,交际舞跳得很好,但他怕别人为了住进他的洋房而嫁给他,所以一直孑然。他每天跟花园里的—棵白玉兰树为伴,等着花开花落,这样的生活也算宁静。但在 2002年,这所房子面临动迁。女摄影师梁子正是在这个时候住进了他的家。
说这部片子有趣,是因为在片子中看到了不同角度的多个镜像:比如钱,据电视台工作人员说,自那位60多岁、拥有530万元人民币动迁费的单身男人蒋先生出镜后,电视台不断接到希望联络蒋先生的电话,一律女声,或暗哑苍老,或婉转莺啼;比如那栋如今已不存在的老花园洋房,占地500多平米,上下三层17间房,宽大的木楼梯扶手有雕花纹饰,而且地处上海黄金地段——巨鹿路近茂名路附近;还比如难以演说的暧昧,一个年轻的现代女人住进一个富有的单身老男人的空荡荡的大房子里,称呼从先生到那个老头,最后变成蒋叔。而女人在那个男人的嘴里,则变成了我的姑奶奶;更有意思的是那些细节,蒋先生说话慢条斯理,一块小毛巾也要在洗衣机里冼半天,连拿毛巾电不用手而用一根棒。而梁子则快人快语,不断与蒋先生抬杠,说他是“资产阶级”。这一切正好可以提供给在网络上不厌其烦参与北京人上海人论争的“好战分子”当论据——一个谨小慎微、不放弃精致的上海老派男人,一个粗大马哈、大大咧咧的北方女人。
为了这些有趣,我还专门与梁子沟通,梁子讲了很多蒋先生的细节。她说,蒋先生有许多抹布,但是他决不会混用,虽然诺大的房子因为没有人收拾,显得很乱。另外,蒋先生西装革履,却不一定是名牌。作为房东,蒋先生会为房客做非常好的可口的菜,并且还会在晚间给房客递上上杯鲜榨果汁。甚至不会忘记给房客买上一套睡衣。尤其令梁子感叹的是,他会婉转地告诉梁子,女孩子应该学会使用香水。
梁子说,“尽管他提供的以及他婉转告诉我的,我平时在家里的时候都已经享用。但是,蒋先生一定是观察到我出差的状况,看上去像比较粗大马哈。我真的没有想到,一个外表看上去如此普通的人,生活的质地是那么讲究。要是没有一种长期的生活习惯,一时装也是装不像的。”
所以,上海的细节生活,是一种工于心计而不落痕迹的世故,深谙此道者才会与之亲密接触。但如果一种形态的成熟,都难免带上一.些世故的话,那么,在到处都浮动着个性的躁动与欲望的白光时,这样低调的世故所渗透出的一点点傲慢与心有灵犀般空灵,依然会让欣赏它的人怦然心动。这是生活的艺术。
读过无数描绘上海人生活的文本,但真正让我口服心服的不多。可以这样说,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作家能够像老舍写北京一样写上海。就像上海人讲上海话一样,只有生活在这座城市,融入这座城市的人,才能自如地体昧上海生活的魅力。而靠说、靠表演,似乎都难以把握它的神韵。因为她没有或者说很少有韵,有的只是细节,而且还很低调。
相对于音乐里飞扬的高音、摄影艺术里虚掉所有细节的高调摄影,低调以不夺入耳目的方式证明自己的存在,前提条件非常苛刻,艺术而不张扬,退让又彰显深刻细节。由此而命名的低调生活方式,也就一定不是指短缺时期的那种单一的木愫。那它是什么呢?
早几年彼得·梅尔一本《格调》,让全中国人都作为“时尚生活经”来读。而事实上,里面有些东西,上海人倒是无师自通。
范本
这门厅依目前的标准嫌小了点,不比你曾祖父的书房大,装潢可能也差不多,用黄铜、琉璃、桃花心木做嵌板,地毯、椅子素净的用色,风采随岁月流转而递增,散发出内敛的光华。没有一样东西会扎眼,没有一样东西太明亮。每样东西都泛着蕴藉的幽光……
低调,不俗气
彼得·梅尔这位将贵族秀演绎得无懈可击的英国广告佬,躲在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农舍,给大众描绘了一幅诱人的低调生活图画。但且慢一脚跨入这个圈子,千万别让那些旧的、暗淡的、看似非常随便的物质马虎了眼。低调的东西需要好好端详,旧的是年轮,暗的是传统,套用上海一个家庭妇女常常挂在最上的词,低调就是不俗气。
要区分俗气与不俗气,在当前,就看家居的选择。有人说,选择一种家居风格,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两年前,有北方来的朋友非常兴奋地告诉我,定购了一套整幢大楼带中央空调的公寓,尤其让他得意的是,大楼的大堂挑空六米,并且装潢得金碧辉煌,与这个物业所取的欧洲某王宫的名称很契合。然而,交房一年后,这位朋友非常纳闷地问:“为什么我搬进去后发现,这个楼里上海人不多?”
我说:“恐怕与外地来沪投资的人相比,上海人的钱不算多吧?”
“根本不是。”朋友辩解说,“我的有钱的上海朋友宁愿买比这贵、装修也没有这么豪华的房子。”
于是我告诉他,如果是我,有其他选择的话,也不会选择这房子。原因很简单,这个房子太张扬,不过平民百姓的住宅,哪里就要弄得像王宫。天天进出家门,如入豪华客栈或进迪斯尼仿真乐园,那不是上海人的风格。
再看上海所有过去的豪宅,基本上都一致的宅门低调。无论是衡山路、湖南路还是太原路、兴国路,真正高级住宅的大门都很普通,一般就是黑色铸铁。有些高级公寓,往往将主要出入口开在侧面很不起眼的地方。低调即理性。有人以一种气吞山河之势用财富堆砌一个又一个金光灿灿的场面斗富,就有人开始寻思怎样将自己的财富与别人作区别。有别于大众趣味的低调,成为少数人的选择。你在明处,我就在暗处;你隆重,我随意;你张扬,我矜持;你热闹,门庭若市,我僻静,曲径通幽;你可以忽略所有的细节,我就在细节上做足文章。
上世纪90年代初见识过上海一幢三层楼老洋房,里面住着四户人家。亭子间隔壁的卫生间是公用的,瓷面盆被当成倒脏水盆,坐便器用而不坐。最尴尬的是里边有一铸铁浴缸。因为没有热水 再加上是几家合用,上海人普遍爱清洁,洗澡宁愿在自家的木盆里,所以这浴缸平日里就成了一个碍手碍脚的摆设。起先不知哪家将没有用的金鱼缸、水仙花盆放在里面,接着便有人在浴缸上面搁一块木板,冬天排队买来舍不得吃的大白菜、年糕,夏天晚上到天井里乘凉坐的小竹椅,雨天的套鞋和晴天戴过的草帽都往上搁,浴缸电就再难现尊容了。久而久之,似乎忘了这个十多平米的卫生间里,还有一只长1.70米的大浴缸。直到有一天,据说一个叫安东尼奥尼的意大利人拍了一部对中国人不怀好意的片子,居委会要求里弄各楼各户大扫除,特别强调要将卫生间扫扫干净,因为这个安东在片子里有一个镜头就是拍了中国人排队上一个肮脏厕所。这样,浴缸里外的东西才得以清除,但与其原来的样子比,仿佛一个多年不见女人突然出现在面前,有一种说不出的苍老。记忆有点泛光的搪瓷变得斑驳,水龙头锈蚀得放不出水,但又始终会有一滴两滴的漏下来,将浴缸底锈成一片惨兮兮的黄。楼上的老房东说水龙头患了前列腺炎,找来一块布将出水口包起来。但不几日,包龙头的布也变成了锈黄,这会儿,真有点像尿布了。
直到上世纪90年代,老房东的儿子征求各家意见说有一画家想要这只浴缸,交换的条件是在原来放浴缸的地方重新安装一个新的冲淋龙头再砌一个水槽。结果当然同意。大家都觉得这画家有点傻,一只破旧浴缸要来有什么用。直到画家派人来搬浴缸的那天,楼上楼下的人才觉得有点上当。据指挥搬浴缸的画家助手说,这只带四只脚的浴缸是一种非常经典的法式浴缸,画家将把它安置在自己的画室中,当然不是在里边洗澡,而是冼画笔。
“浴缸看看老,但是漂亮的东西即使徐娘半老也有人要。”画家助手一边用手护着浴缸底部一只弯脚一边说,“阿拉不再跟龌龊扒拉厕所为伍,要登大雅之堂了。”好像这浴缸就是位隔世美人。已经老态龙钟的老房东跑出来看热闹,听了这话对自己的儿子说:“讲讲是只浴缸,侬不拿伊当浴缸而当花瓶,跟拿原本传种接代的儿子送到宫里当太监有啥两样?”
这件事从表面看,是画家的个性审美与“老洋房72家房客”的大众审美的冲突。但细想想,两者都在自己的生活方式上做出了最哈当的选择。从道理上讲,老房东应该对浴缸最有感情,它曾经是他家的财产,可能还记录了他人生最为辉煌的时刻。要不然他不会那么在意浴缸龙头的状况。但就像当年浴缸刚刚被安装的时候一样,在老房东的眼里,浴缸最美的时候,就是被当作浴缸使用。而画家是将浴缸当作一段老上海的猎奇,浴缸的沧桑就是它的美。但无论是使用还是摆设,都很低调。使用者将它安在少人光顾的浴室,一旦使用价值失去,决不留恋。而摆设是在它斑驳陈旧之后。
这种极具理性主义色彩的个性表现,尽管有脱离大众、模仿彼得·梅尔之流的嫌疑,但它所代表的生活格调进化的方向,不应该为正在富起来的我们所抛弃。
低调即世故
在上海,你很可能会与低调主义者不期而遇。参照系依然是本文开头所列的范本:看上去应该够旧,够随意,够不起眼,却还同样地够昂贵。你会在一条弄堂尽头,见到一扇旧橡木大门,是酒吧,却不一定会有Bar的标记。或者会见到一个终日关着门的中装店,里面没有人,却挂满了每一件你都想试穿的漂亮衣裳,电可能是一家小画廊,开在老旧的小洋房里。不用广告,更没有欢迎光临的姿态,它们冷冷地考验着每一个试图进入的陌生人的胆识和眼光。囊中羞涩的人会被所有精致的细节吓退,没有眼光的人根本不会发现这些场所。遭遇这样的低调主义,你的耳畔会响起一个很熟悉的声音:“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不久前曾经被一部电视纪录片迷住了。这部片子的主人公蒋先生,是一个保持着上海“老克勒”生活方式、并且从未结过婚的60岁老头。他经历过 1949年父亲离开大陆、1960年母亲带着弟妹出走香港的亲人别离。虽然他独自拥有一座上海市中心的花园洋房,但他也必须忍受别人没有的孤独和寂寞。“文革”期间他被扫地出门,洋房被别人占有。整整18年,他没有回到原来的家,即使路过,他也是绕着走,怕看到老房子伤心。改革开放后落实政策,他又回到原来的老洋房里。虽然他有很好的社交能力,交际舞跳得很好,但他怕别人为了住进他的洋房而嫁给他,所以一直孑然。他每天跟花园里的—棵白玉兰树为伴,等着花开花落,这样的生活也算宁静。但在 2002年,这所房子面临动迁。女摄影师梁子正是在这个时候住进了他的家。
说这部片子有趣,是因为在片子中看到了不同角度的多个镜像:比如钱,据电视台工作人员说,自那位60多岁、拥有530万元人民币动迁费的单身男人蒋先生出镜后,电视台不断接到希望联络蒋先生的电话,一律女声,或暗哑苍老,或婉转莺啼;比如那栋如今已不存在的老花园洋房,占地500多平米,上下三层17间房,宽大的木楼梯扶手有雕花纹饰,而且地处上海黄金地段——巨鹿路近茂名路附近;还比如难以演说的暧昧,一个年轻的现代女人住进一个富有的单身老男人的空荡荡的大房子里,称呼从先生到那个老头,最后变成蒋叔。而女人在那个男人的嘴里,则变成了我的姑奶奶;更有意思的是那些细节,蒋先生说话慢条斯理,一块小毛巾也要在洗衣机里冼半天,连拿毛巾电不用手而用一根棒。而梁子则快人快语,不断与蒋先生抬杠,说他是“资产阶级”。这一切正好可以提供给在网络上不厌其烦参与北京人上海人论争的“好战分子”当论据——一个谨小慎微、不放弃精致的上海老派男人,一个粗大马哈、大大咧咧的北方女人。
为了这些有趣,我还专门与梁子沟通,梁子讲了很多蒋先生的细节。她说,蒋先生有许多抹布,但是他决不会混用,虽然诺大的房子因为没有人收拾,显得很乱。另外,蒋先生西装革履,却不一定是名牌。作为房东,蒋先生会为房客做非常好的可口的菜,并且还会在晚间给房客递上上杯鲜榨果汁。甚至不会忘记给房客买上一套睡衣。尤其令梁子感叹的是,他会婉转地告诉梁子,女孩子应该学会使用香水。
梁子说,“尽管他提供的以及他婉转告诉我的,我平时在家里的时候都已经享用。但是,蒋先生一定是观察到我出差的状况,看上去像比较粗大马哈。我真的没有想到,一个外表看上去如此普通的人,生活的质地是那么讲究。要是没有一种长期的生活习惯,一时装也是装不像的。”
所以,上海的细节生活,是一种工于心计而不落痕迹的世故,深谙此道者才会与之亲密接触。但如果一种形态的成熟,都难免带上一.些世故的话,那么,在到处都浮动着个性的躁动与欲望的白光时,这样低调的世故所渗透出的一点点傲慢与心有灵犀般空灵,依然会让欣赏它的人怦然心动。这是生活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