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想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首先必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呢?近几年来,我在数学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注重开放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所谓开放性思维能力,是指培养学生解答那些思维开放,解答答案不唯一的题目的能力,在解题过程中,可根据现实生活实际选取尽可能多的答案。设计开放题的目的,在于促进数学教育的开放化和个体化,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设计有启发的许多小问题,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回答,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如:题目要求是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如果知道哪些条件你就有办法了?你能否从已知条件中找到你需要的条件?等等。对于那些独立思考并获得成功的学生,教师还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你还有其他的解法吗?有什么规律吗?你不这样做可以吗?等等。并及时督促学生进行解题后的反思和总结。提问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及时得到教学的反馈,可以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提供学生参与教学、互相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有一些学生就因为一次出色的回答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功感受,从而爱上了数学。
二、精心设计好每一节数学课。
设计的巧妙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的简与繁,易与难,生动与枯燥以及学生的兴趣。当前新课程下的数学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教师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做”和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中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究中学习,并提倡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讨论、启发,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例如,我在高一下册“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那一节,我先问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是怎样的?学生们开始讨论纷纷,各抒己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然后我要同学们先看书第53—55页,接下来我叫了两个同学把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画在我事先准备好的平面坐标系上(只画0至2∏之间的图象),其他同学在下面画,尽管画得不很标准,但同学们已经很认真了。我特意表扬了他们,并和同学们一起将所画图象进行了修改,然后放出多媒体将整个作图的过程演示了一遍,接着我趁热打铁,给他们仔细讲评,指出他们画的好的地方和不足之处,最后我抽了三个同学进行总结,要他们说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要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只要答了,我就给他们加分,不管回答得正确与否。于是,同学们逐渐养成了积极回答问题的好习惯。有语言回答,必定要用大脑思考,去组织语言,这样,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就充分体现出来了,他们的潜能就慢慢被挖掘出来了。
三、努力创建平等、民主的课堂,促进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任何一堂课,教师和学生要始终站在相互平等的位置上,要相互尊重,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独立个人权利的社会人来对待,要努力创建民主、平等和促进个性发展的师生伦理关系,真正使师生关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记得有一堂课,轮到一个女同学回答我的问题了,她基础比较差,而且爱贪玩,我便设计了一个相当简单的问题让她回答,她漫不经心地说:“我不知道。”若是以前,我对她这种态度会大发脾气,然而这次我却微笑着问她:“你为什么会不知道呢?”她说:“昨晚没复习。”我又问她:“昨晚为什么没复习呢?”她回答我说出去玩了。我又问:“玩得开心吗?”她说不开心,我又追问,“为什么不开心呢?”’因为老师要求我们预习和复习,可是我没有那样做,担心老师批评我。我马上说:“与其不开心的玩,何不把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完成了再安心去玩,岂不是更好吗?”我看她满脸通红,同学们也都鸦雀无声地盯着她,她很不自在,我便叫她坐下來,还给她加了0.5分,因为她的回答诚实坦白,知道自己错了。她看着我,眼神中满是感激和愧疚。自那以后,每堂数学课她都认真听课,回答问题也积极多了,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的目的达到了。去年的教师节,我意外地收到了近50名学生自制的贺卡,大大出乎我的意料,那时我真的很感动,我的真情投入终于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了。
四、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尽力控制消极情绪,努力营造和美教育气氛。
情绪是“情感因素的一大类,分积极和消极两种性质,它们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无论遇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都应该把自己的不快和烦恼留在教室外,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学生的情绪。如果教师经常带着情绪进入课堂,教师的坏情绪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会变得萎靡不振,无精打采,听课的效果自然就不理想了。而教师饱满的教学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则能感染学生,使他们兴趣盎然,所以教师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面带微笑,这样的课堂必定是“未成曲调先有情”。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举不胜举,学生的兴趣是引导学生学好知识的指路明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不失时机地鼓励并引导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数学的大海里快乐遨游。
参考文献:
[1]李士锜 数学教育个案学习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7.
[2]欧小松 刘洪宇.魏志耕.创新教育学.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90.
[3]李士锜 PME:数学教育心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62.
一、注重开放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所谓开放性思维能力,是指培养学生解答那些思维开放,解答答案不唯一的题目的能力,在解题过程中,可根据现实生活实际选取尽可能多的答案。设计开放题的目的,在于促进数学教育的开放化和个体化,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设计有启发的许多小问题,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回答,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如:题目要求是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如果知道哪些条件你就有办法了?你能否从已知条件中找到你需要的条件?等等。对于那些独立思考并获得成功的学生,教师还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你还有其他的解法吗?有什么规律吗?你不这样做可以吗?等等。并及时督促学生进行解题后的反思和总结。提问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及时得到教学的反馈,可以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提供学生参与教学、互相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有一些学生就因为一次出色的回答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功感受,从而爱上了数学。
二、精心设计好每一节数学课。
设计的巧妙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的简与繁,易与难,生动与枯燥以及学生的兴趣。当前新课程下的数学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教师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做”和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中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究中学习,并提倡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讨论、启发,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例如,我在高一下册“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那一节,我先问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是怎样的?学生们开始讨论纷纷,各抒己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然后我要同学们先看书第53—55页,接下来我叫了两个同学把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画在我事先准备好的平面坐标系上(只画0至2∏之间的图象),其他同学在下面画,尽管画得不很标准,但同学们已经很认真了。我特意表扬了他们,并和同学们一起将所画图象进行了修改,然后放出多媒体将整个作图的过程演示了一遍,接着我趁热打铁,给他们仔细讲评,指出他们画的好的地方和不足之处,最后我抽了三个同学进行总结,要他们说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要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只要答了,我就给他们加分,不管回答得正确与否。于是,同学们逐渐养成了积极回答问题的好习惯。有语言回答,必定要用大脑思考,去组织语言,这样,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就充分体现出来了,他们的潜能就慢慢被挖掘出来了。
三、努力创建平等、民主的课堂,促进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任何一堂课,教师和学生要始终站在相互平等的位置上,要相互尊重,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独立个人权利的社会人来对待,要努力创建民主、平等和促进个性发展的师生伦理关系,真正使师生关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记得有一堂课,轮到一个女同学回答我的问题了,她基础比较差,而且爱贪玩,我便设计了一个相当简单的问题让她回答,她漫不经心地说:“我不知道。”若是以前,我对她这种态度会大发脾气,然而这次我却微笑着问她:“你为什么会不知道呢?”她说:“昨晚没复习。”我又问她:“昨晚为什么没复习呢?”她回答我说出去玩了。我又问:“玩得开心吗?”她说不开心,我又追问,“为什么不开心呢?”’因为老师要求我们预习和复习,可是我没有那样做,担心老师批评我。我马上说:“与其不开心的玩,何不把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完成了再安心去玩,岂不是更好吗?”我看她满脸通红,同学们也都鸦雀无声地盯着她,她很不自在,我便叫她坐下來,还给她加了0.5分,因为她的回答诚实坦白,知道自己错了。她看着我,眼神中满是感激和愧疚。自那以后,每堂数学课她都认真听课,回答问题也积极多了,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的目的达到了。去年的教师节,我意外地收到了近50名学生自制的贺卡,大大出乎我的意料,那时我真的很感动,我的真情投入终于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了。
四、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尽力控制消极情绪,努力营造和美教育气氛。
情绪是“情感因素的一大类,分积极和消极两种性质,它们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无论遇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都应该把自己的不快和烦恼留在教室外,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学生的情绪。如果教师经常带着情绪进入课堂,教师的坏情绪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会变得萎靡不振,无精打采,听课的效果自然就不理想了。而教师饱满的教学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则能感染学生,使他们兴趣盎然,所以教师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面带微笑,这样的课堂必定是“未成曲调先有情”。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举不胜举,学生的兴趣是引导学生学好知识的指路明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不失时机地鼓励并引导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数学的大海里快乐遨游。
参考文献:
[1]李士锜 数学教育个案学习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7.
[2]欧小松 刘洪宇.魏志耕.创新教育学.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90.
[3]李士锜 PME:数学教育心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