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注高氧液对脑梗死患者的应用及护理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zhongxia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注高氧液对脑梗塞患者的应用及护理。
  方法:对脑梗塞病人应用高氧液前后的临床观察。
  结果:经静脉输注高氧液后症状改善,疗程缩短4天以上。总有效率92.3%。
  结论:静脉输注高氧液对脑梗塞患者安全有效。
  关键词:脑梗塞高氧液护理静脉输注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190-01
  高氧液静脉给氧是一种用具有高氧分压(PaO2=80~100kPa))并且含有高浓度溶解氧的液体通过静脉向人体组织细胞直接供氧的治疗方法。高氧液中有一定浓度的活性氧,它也能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小板凝聚力,增加纤维蛋白溶解度;它能调节细胞Ca++浓度,对器官缺血损伤有一定防治作用,活性氧能有效杀灭多种细菌和病毒,具有很强抗感染能力,可同时提高机体免疫能力[1]。该疗法对纠正脑缺氧,增加血氧含量,提高氧分压,促进昏迷病人清醒,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疗程,减少后遗症有很大益处。我科于2007年8月-2008年6月在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156例,在纠正患者缺血却氧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操作方法和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依据临床症状与体征、头颅CT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塞的患者156例。分为:男103例,女53例,年龄54±12岁;分别有不同程度头晕、头痛、四肢活动受限等症状。经静脉输注高氧液后症状改善比未用高氧液治疗病人疗程缩短4天以上。
  1.2高氧液的材料和制备方法。
  1.2.1材料。基液为生理盐水、5%-10%葡萄糖、平衡盐;一次性硅胶管2根:一次性长、短针各1根:医用氧气;220V交流电;CY-1型高氧医用液体治疗仪1台。
  1.2.2制备方法。①接通电源;②无菌操作下连接溶氧管道;③接通电源后预热3min,按语音提示操作,启动治疗仪进入溶氧活化程序。如果基液为500ml溶氧时间为20min,氧流量为3L/min;如果基液为250m溶氧时间为10min;④基液活化完毕后即为高氧液,溶氧完毕后关闭氧气阀门,尽快拔出气针,再插进气针,溶解后的液体尽快使用,再按语音提示关机。
  1.3结果。所有病人静脉输入高氧液后2小时,检测血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结果血氧分压PaO2(11.9±3.1)血氧饱和度SaO2(96±0.25)%均较输液前的血氧分压PaO2(11±1.3)血氧饱和度SaO2(95±0.15)%显著升高。其中144例病人输入高氧液后头晕、头痛四肢麻木等症状明显改善,12例无明显改善。整个治疗过程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无输液反应及其它副作用。
  2护理
  2.1一般护理。患者首次输入高氧液对其治疗效果有疑问顾虑时,责任护士及时深入病房耐心讲解高氧液的治疗原理,做好解释,消除顾虑。
  2.2严格无菌操作。治疗仪工作室须通风良好,每次紫外线消毒1小时,操作者须衣帽、口罩穿戴整齐,洗手,剪指甲,一次性溶氧针头须每日更换,静脉输注高氧液体瓶口消毒处理[2]。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操作规程,检查氧气流量计是否垂直安装、溶氧管道有无打折等现象。进气针、排气针是否通畅,防止溶氧管道内压力升高,量子溶氧发生器开裂。最好使用侧开孔溶氧针的进出气针。
  2.3治疗仪操作间严禁明火,不得在手术室内使用,治疗仪工作过程中或氧气流量开关打开情况下不得打开右舱门,防止量子溶氧发生器开裂时伤人,不得用眼直视紫外线灯,以防紫外线对眼的伤害。
  2.4高氧液应现配现用,溶氧完成后的高氧液应标签上注明制备日期、时间,以防护理差错的发生。高氧液的稳定性差,在操作过程中,若先加入药物再溶氧会产生大量泡沫或液体浑浊致使溶氧活化不能进行,所以应严格按照先溶氧后加入药物的顺序操作。一些特殊液体如甘露醇、脂肪乳、氨基酸等,不作溶氧活化处理。
  2.5每位患者输入高氧液量最多不超过1500ml/d,可根据病情、年龄调节滴速,一般为30—50/min,10天为一疗程[3]。
  2.6超温报警:先关闭氧流量开关,3分钟后治疗仪重新进入工作状态,重新启动治疗仪。超压报警:先关闭氧流量开关,检查溶氧管连接是否正常,3分钟后治疗仪重新进入工作状态。
  通过静脉输注高氧液在脑梗塞病人的应用及护理,表明高氧液不仅能有效改善缺氧和临床症状,促进昏迷病人早日苏醒和康复,而且与高压氧相比更加安全,无毒副作用,易操作,有效率为92.3%,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胡双妹,曾丽霞.高氧液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作用方法和护理.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5(5):23-24
  [2]杨丽霞.高氧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的护理60例.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259(11):30-31
  [3]经屏,张临洪.高氧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4,1(4):35-3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儿科护理采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效果。  方法:以2011年9月~2012年11月我院儿科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风险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风险发生率和家属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采用风险护理后,发生风险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家属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且符合方差
期刊
摘要:集束干预策略(Bundle of Care)是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用来处理某种难治的临床疾患,这些循证指南若同时施行较单独执行有着更好的效果[1]。我院尝试将集束干预策略应用于压疮的预防,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汇报如下。  关键词:卧床患者压疮危险因素集束化护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188-02  集束干预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影响。  方法:选取2009年-2012年期间,我院内科收治的7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以随机法对以上患者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5例患者,两组均给予降压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期对两组患者的降压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经相应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与对照组,明显改善情况较好,对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3岁以下癫痫患儿在进行综合镇静护理的有效性。  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2012年12月的80例患者随机的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采取了综合镇静护理方式,而对照组则只采取了一般护理方式。  结果:实验组患儿从服用镇静剂到入睡所需的时间比对照组明显较短,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实验组的患者一次性定位检查成功机率也比对照组大,产生的效率较为明显。  结论:在对于3岁以下癫痫患儿进行
期刊
摘要:目的:考察在骨科的临床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对患者恢复效果的作用。  方法:将本院收治的350例骨科患者(时间区间:2011.1.1-2013.1.1),采用随机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75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和人性化化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并对护理后的患者恢复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在经过三个疗程的人性化护理后,患者的症状显著好转,病程也得到缩短,恢复效果明显好于常规护理的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产后大出血的预防、监测、急救、护理对策和方法,护理体会的经验,找出降低产后大出血发生率的方法。  方法:对我院4年中接待的1000位孕产妇,其中所发生的12例产后大出血病人的临床分析和护理体会进行总结。  结果:本组发生产后大出血的病人均成功渡过危险期。  结论:做好孕产妇产前产时的预防和监测,急救护理和健康宣教,是降低其产后大出血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产后大出血急救护理体会  
期刊
摘要:骨科患者健康和心理教育问题是21世纪人类关注的焦点,是人类追求永恒的目标。骨科患者由于突然发病,由一个正常人突然变成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人,这个现实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接受的。所以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消除其急躁、悲观失望等不良心理,同时取得家属及亲友的支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因此骨科健康和心理教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心理学骨科护理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目的:讨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护理配合。  方法:选择41例行急诊PCI术患者进行分析,了解护理配合在急诊PCI术实施过程中的作用。  结果:所有病人均成功进行PCI术,术中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熟练的护理配合是急诊PCI术顺利实行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1
期刊
摘要:目的: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接受的内科护理措施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某医院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来观察如何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  结果:当治疗与护理结束后,38例患者的治疗均有效,获得康复出院,预后效果也非常理想。  结论:在积极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过程中,还要以包括在内的全面性护理措施为辅助,由此能够使康复过程有效加快,促进治疗效果的增强和致死率降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妇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72例妇科肿瘤患者,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36例,分析两组差异,指导临床妇科肿瘤患者的护理实践。  结果:综合护理干预的患者在临床症状改善、并发症、存活率方面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上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概述。妇科肿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