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倡导下,小学语文教学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一线的教师们常困惑:语文究竟是什么?阅读教学究竟该怎么教?其实,不管是“情智语文”、“深度语文”还是“广度语文”、“简单语文”,不过是倡导者对语文的独特感悟,是对语文个性的理解与追求,是他们对语文教育个性化的主张。如果教者少了自己的“悟”性,自然就会迷了眼,乱了心,在茫茫教海中不知所措。
要知道,语文阅读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是文本解读。成尚荣先生认为:研读文本是语文教师的第一基本功。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只有教师首先与文本进行深入、细致、全面、多维的对话,悟出文本的精髓,把握其度,才能在阅读教学中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对话,从而实现有效的阅读教学的。
一、紧扣文本关键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说话的能力
存在主义大师萨特指出:阅读是一种指导下的创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紧扣文本的关键点,巧妙质疑或生成,一石激起千层浪,诱发学生想象说话,可谓绝也!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更能调动孩子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让他们敢于质疑和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讨论或辩论中轻松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如,在教学《狼和鹿》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狼到底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还是‘祸首’”这一主要争议点展开教学,让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辩论,深刻理解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狼吃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
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是留有“空白”的,即对主要人物的语言或行动描写上的留白。如,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中,凶恶的狼为了吃掉小羊,三次故意找茬,可怜的小羊一次次为自己争辩,最后“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我引导学生关注省略号,并借助课文插图,小组讨论故事的结局。几分钟后,孩子们纷纷举起手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小羊机灵地纵身一跃,结果狼掉到了河里被淹死了;有的说:小羊一边跑一边呼救,结果闻声赶来的猎人一枪打死了狼;还有的说:小羊吃了草地上有毒的蘑菇,狼一口吃了小羊后也被毒死了。五花八门的故事结局,其实表达了孩子们对狡猾贪婪的狼的憎恶和对温和可怜的羊的同情。
二、张扬主体个性——使课堂变得更加灵动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要特别重视对学生阅读个性的培养,真正打破“牵学生鼻子走”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为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真正喜爱语文课,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自主阅读体验,努力营造自主活跃、灵动开放的阅读教学课堂。比如,在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时,我没有让学生逐字逐句地去分析体会,因为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对小骆驼的内心变化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感悟、体会和理解。为了让学生把自己个性化的感悟表达出来,我这样设计:这篇课文中,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的是哪些句子?请找出来读一读。学生读得兴奋,信心十足。然后,我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读,恰当不恰当。最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总结出小骆驼内心感情变化的过程:委屈——担心——自豪。这样的设计有效地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理解了课文思想内容,同时又发展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号准课标脉搏——学生一个主动发展的时空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教给学生基本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知识技能同时,更应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阅读教学应在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前提下,以三维目标为主线,抓住重点词句的研读与品味,还学生主动发展的时空。如,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时,为了点明中心,升华主题,我引导学生先抓住课文的感情线索“惊喜——不情愿——难过——后悔”,走进汤姆的内心,细细品味父亲的话语;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如上学、放学路上遵守交通规则,超市、商场等公共场合讲卫生、爱护公物,从而深刻理解并践行“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这一社会公德。
(责编 韦 雄)
要知道,语文阅读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是文本解读。成尚荣先生认为:研读文本是语文教师的第一基本功。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只有教师首先与文本进行深入、细致、全面、多维的对话,悟出文本的精髓,把握其度,才能在阅读教学中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对话,从而实现有效的阅读教学的。
一、紧扣文本关键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说话的能力
存在主义大师萨特指出:阅读是一种指导下的创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紧扣文本的关键点,巧妙质疑或生成,一石激起千层浪,诱发学生想象说话,可谓绝也!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更能调动孩子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让他们敢于质疑和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讨论或辩论中轻松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如,在教学《狼和鹿》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狼到底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还是‘祸首’”这一主要争议点展开教学,让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辩论,深刻理解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狼吃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
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是留有“空白”的,即对主要人物的语言或行动描写上的留白。如,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中,凶恶的狼为了吃掉小羊,三次故意找茬,可怜的小羊一次次为自己争辩,最后“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我引导学生关注省略号,并借助课文插图,小组讨论故事的结局。几分钟后,孩子们纷纷举起手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小羊机灵地纵身一跃,结果狼掉到了河里被淹死了;有的说:小羊一边跑一边呼救,结果闻声赶来的猎人一枪打死了狼;还有的说:小羊吃了草地上有毒的蘑菇,狼一口吃了小羊后也被毒死了。五花八门的故事结局,其实表达了孩子们对狡猾贪婪的狼的憎恶和对温和可怜的羊的同情。
二、张扬主体个性——使课堂变得更加灵动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要特别重视对学生阅读个性的培养,真正打破“牵学生鼻子走”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为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真正喜爱语文课,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自主阅读体验,努力营造自主活跃、灵动开放的阅读教学课堂。比如,在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时,我没有让学生逐字逐句地去分析体会,因为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对小骆驼的内心变化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感悟、体会和理解。为了让学生把自己个性化的感悟表达出来,我这样设计:这篇课文中,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的是哪些句子?请找出来读一读。学生读得兴奋,信心十足。然后,我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读,恰当不恰当。最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总结出小骆驼内心感情变化的过程:委屈——担心——自豪。这样的设计有效地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理解了课文思想内容,同时又发展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号准课标脉搏——学生一个主动发展的时空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教给学生基本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知识技能同时,更应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阅读教学应在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前提下,以三维目标为主线,抓住重点词句的研读与品味,还学生主动发展的时空。如,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时,为了点明中心,升华主题,我引导学生先抓住课文的感情线索“惊喜——不情愿——难过——后悔”,走进汤姆的内心,细细品味父亲的话语;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如上学、放学路上遵守交通规则,超市、商场等公共场合讲卫生、爱护公物,从而深刻理解并践行“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这一社会公德。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