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言是思维的定型,思维是语言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要想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必须要先发展语言能力,而发展智力的核心基本前提条件是发展思维能力。所以幼儿教学中,要想语言得到良好的效果必须要勤于思考。
关键词:幼儿语言;发展;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7-178
生活环境对语言的学习非常的重要,所以在发展幼儿语言期间,必须要对幼儿的生活环境加以丰富。尤其是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专长,为幼儿的生活环境进行精心的营造,使他们的生活环境丰富多彩,从而使幼儿能够在欢乐环境中学习语言。
1、直接感知,对周围事物加以充分的利用全面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幼儿主要是通过对周围事物的听、看、触等感性的认知,这样一来就会对周围事物扩大认知,增强感知深度,当范围得到有效的扩大和深度得到强化时,幼儿的语言必然会得到丰富。比如在冬季,可以在班上种植一些白菜头、胡萝卜根。在胡萝卜挖空以后,可以在里面种蒜,在洒水以后可以种上一部分小麦,让孩子们对这部分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进行详细的观察。在不用幼儿教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可以对植物说出合理的形容,如嫩绿的叶子、绿油油的麦苗等形容植物的词语。
在下雪的日子里,幼儿教师可以将孩子们带出室外,让他们真切的体会到雪景,孩子们会在欢乐的场景中,不由自主的说出:雪花会有六个瓣,是一片片的从天空中飘落而下,类似这样的语句。然后幼儿教师向孩子提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这白茫茫的一片是什么?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幼儿会发出不同的回答,如将雪花比喻为棉花、将雪花比喻为白糖、将雪花比喻为厚厚的毯子。幼儿在对雪花进行比喻的过程中,大都数情况下,都是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去加以形容,在欣赏雪花的同时,将词汇进行了不断的丰富。
2、对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
在对幼儿进行具体教学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教师都会采取讲故事的模式。教师通过对故事进行生动的讲解、幼儿认真的听讲,然后发出疑问,提出问题,幼儿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对范围内的词汇进行有效的学习,将情节进行深刻的记忆。在对诗歌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部分教师所采取的方式是,对诗歌进行一遍又一遍的机械的读,一直到幼儿能将诗歌背诵为止。这样教条的模式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发散,从而形成思维定势,对幼儿的语言的发展有阻碍性的作用。如在对《好朋友》这首诗歌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所选择的方式是,对幼儿进行一遍又一遍读的教学方式,最终将整首诗歌背诵为止[1]。这样将幼儿束缚在一定的范围以内,使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十分的不利,并且还具有一定的阻碍效果,尤其是对幼儿思维语言的表达能力。其实《好朋友》这首诗歌具体上而言是属于创造性课程,因此,幼儿教师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应用词语的方式对其进行引导,如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小鸟”和谁是朋友呢?幼儿会发出不同的回答,有蓝天、白云、大树等。与此同时幼儿教师还可以应用故事的方式,将小鳥的生活习惯进行生动的描述。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将幼儿语言发展思维模式,由定向性向多向性、变通性方向进行转变,从而为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在进行具体的教学,教师通常会采取竞争的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进行具体的语言教学过程中,会让学生争先恐后回答问题的模式,以此获得表扬,结果得到结果并不是十分的理想,因为回答问题的学生,总是经常发言的孩子,对于表达能力不是很强的同学通常都不会举手,以他们的话说,,老师总是表扬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强。其实每个孩子所具有的接受能力存在差异性,所以在学习方面也会存在一定的不同,因此要承认差异性的存在,而不是逃避,千万不可以以偏概全,来对孩子的语言能力进行衡量,而是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估。如对发展略微迟缓的孩子,需要对他们进行鼓励,同时强调个体之间进行纵向比较,进而对群体之间的横向比较进行淡化,让那些滞后的孩子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这样可以使发展的压力得到相应的减轻[2]。
3、创设情境,锻炼思维中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与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时进步的,幼儿掌握语言的同时,也是思维能力的发展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对幼儿学习语言的构思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发展有促进的效果[3]。由于幼儿群体所具有的特殊性,他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听”,在对所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听以后,进行模仿“说”,幼儿语言在进行具体的教育的过程中,传统模式所应用到方式主要是“注入式”。可是应用这样一种模式,具有一定的弊端,幼儿将诗歌、儿歌进行背诵,在智力方面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基于此,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模式,使幼儿得到全面性发展,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4]。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中,教师要将故事进行生动讲解,在讲解完以后,教师可以应用橡皮泥,对故事中的每一个角色进行塑造,如乌龟、青蛙等。学生在做好以后,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对书中的理解,然后进行生动性讲解,如此一来教室会呈现出其乐融融的状态,这样不仅使幼儿对故事有深刻性的理解与记忆,还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学需要应用特殊的方式进行对待,因为他们还不具备完全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对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获取的方式十分的有限,通常只能通过教师的讲解进行“听”模式。所以幼儿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幼儿的学习特点进行全面性掌握,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并且是有计划的执行。需要做到多听、多看、多说等,培养幼儿养成良好性的语言习惯,以及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语言能力必然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谢巍.浅谈提高幼儿语言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外交流,2018,(34):205.
[2]钱红霞.诗歌朗读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发展策略[J].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17,(11):84.
[3]顾丽娟.促进小班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5,(27):172.
[4]姚晓玲.运用有效教学策略,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J].文理导航(中旬),2014,(9):79-79.
关键词:幼儿语言;发展;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7-178
生活环境对语言的学习非常的重要,所以在发展幼儿语言期间,必须要对幼儿的生活环境加以丰富。尤其是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专长,为幼儿的生活环境进行精心的营造,使他们的生活环境丰富多彩,从而使幼儿能够在欢乐环境中学习语言。
1、直接感知,对周围事物加以充分的利用全面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幼儿主要是通过对周围事物的听、看、触等感性的认知,这样一来就会对周围事物扩大认知,增强感知深度,当范围得到有效的扩大和深度得到强化时,幼儿的语言必然会得到丰富。比如在冬季,可以在班上种植一些白菜头、胡萝卜根。在胡萝卜挖空以后,可以在里面种蒜,在洒水以后可以种上一部分小麦,让孩子们对这部分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进行详细的观察。在不用幼儿教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可以对植物说出合理的形容,如嫩绿的叶子、绿油油的麦苗等形容植物的词语。
在下雪的日子里,幼儿教师可以将孩子们带出室外,让他们真切的体会到雪景,孩子们会在欢乐的场景中,不由自主的说出:雪花会有六个瓣,是一片片的从天空中飘落而下,类似这样的语句。然后幼儿教师向孩子提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这白茫茫的一片是什么?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幼儿会发出不同的回答,如将雪花比喻为棉花、将雪花比喻为白糖、将雪花比喻为厚厚的毯子。幼儿在对雪花进行比喻的过程中,大都数情况下,都是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去加以形容,在欣赏雪花的同时,将词汇进行了不断的丰富。
2、对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
在对幼儿进行具体教学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教师都会采取讲故事的模式。教师通过对故事进行生动的讲解、幼儿认真的听讲,然后发出疑问,提出问题,幼儿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对范围内的词汇进行有效的学习,将情节进行深刻的记忆。在对诗歌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部分教师所采取的方式是,对诗歌进行一遍又一遍的机械的读,一直到幼儿能将诗歌背诵为止。这样教条的模式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发散,从而形成思维定势,对幼儿的语言的发展有阻碍性的作用。如在对《好朋友》这首诗歌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所选择的方式是,对幼儿进行一遍又一遍读的教学方式,最终将整首诗歌背诵为止[1]。这样将幼儿束缚在一定的范围以内,使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十分的不利,并且还具有一定的阻碍效果,尤其是对幼儿思维语言的表达能力。其实《好朋友》这首诗歌具体上而言是属于创造性课程,因此,幼儿教师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应用词语的方式对其进行引导,如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小鸟”和谁是朋友呢?幼儿会发出不同的回答,有蓝天、白云、大树等。与此同时幼儿教师还可以应用故事的方式,将小鳥的生活习惯进行生动的描述。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将幼儿语言发展思维模式,由定向性向多向性、变通性方向进行转变,从而为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在进行具体的教学,教师通常会采取竞争的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进行具体的语言教学过程中,会让学生争先恐后回答问题的模式,以此获得表扬,结果得到结果并不是十分的理想,因为回答问题的学生,总是经常发言的孩子,对于表达能力不是很强的同学通常都不会举手,以他们的话说,,老师总是表扬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强。其实每个孩子所具有的接受能力存在差异性,所以在学习方面也会存在一定的不同,因此要承认差异性的存在,而不是逃避,千万不可以以偏概全,来对孩子的语言能力进行衡量,而是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估。如对发展略微迟缓的孩子,需要对他们进行鼓励,同时强调个体之间进行纵向比较,进而对群体之间的横向比较进行淡化,让那些滞后的孩子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这样可以使发展的压力得到相应的减轻[2]。
3、创设情境,锻炼思维中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与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时进步的,幼儿掌握语言的同时,也是思维能力的发展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对幼儿学习语言的构思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发展有促进的效果[3]。由于幼儿群体所具有的特殊性,他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听”,在对所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听以后,进行模仿“说”,幼儿语言在进行具体的教育的过程中,传统模式所应用到方式主要是“注入式”。可是应用这样一种模式,具有一定的弊端,幼儿将诗歌、儿歌进行背诵,在智力方面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基于此,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模式,使幼儿得到全面性发展,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4]。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中,教师要将故事进行生动讲解,在讲解完以后,教师可以应用橡皮泥,对故事中的每一个角色进行塑造,如乌龟、青蛙等。学生在做好以后,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对书中的理解,然后进行生动性讲解,如此一来教室会呈现出其乐融融的状态,这样不仅使幼儿对故事有深刻性的理解与记忆,还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学需要应用特殊的方式进行对待,因为他们还不具备完全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对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获取的方式十分的有限,通常只能通过教师的讲解进行“听”模式。所以幼儿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幼儿的学习特点进行全面性掌握,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并且是有计划的执行。需要做到多听、多看、多说等,培养幼儿养成良好性的语言习惯,以及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语言能力必然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谢巍.浅谈提高幼儿语言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外交流,2018,(34):205.
[2]钱红霞.诗歌朗读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发展策略[J].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17,(11):84.
[3]顾丽娟.促进小班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5,(27):172.
[4]姚晓玲.运用有效教学策略,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J].文理导航(中旬),2014,(9):7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