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合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重点分析了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策略:从立足于古诗教学,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内容;立足于语文综合活动,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意识;立足于课外经典阅读,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立足于传统节日,融入中华传统文化观念。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华传统文化;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结合,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养成健全的品格,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意识,使中华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与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通过组织多元化的课堂活动,调动小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加教学活动,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
  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含的儒家和道家思想能够充分展现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品质,而这些精神品质刚好是引导并教育现代学生的重要落脚点。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结合,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还能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小学生展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既能够加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又能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使其树立起国家意识。另外,中华传统文化还能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道德品格,体现先贤们伟大品格的历史文化遗存有传递正能量的作用,让学生在敬佩中被慢慢感化。
  二、中华传统文化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策略
  1.立足于古诗教学
  小学生对传统文化并不是十分了解,他们认为文言文、古诗便是传统文化。实际上,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积淀,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既是民族精神的精华,又是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基础。当代中国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印象多半停留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上,传统文化不过是应付考试的工具。教师若想让学生对中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一定要将传统文化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感受联系起来。比如通过粽子可以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在元宵节可以让学生想到美丽的花灯、有趣的灯谜。古代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我国的文明精神,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古诗词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力与审美力,古诗中还包含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其塑造美好的心灵。比如,部编版三年级教材上册的《赠刘景文》,便能够充分彰显出作者苏轼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的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意境高远,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2.立足于综合性教学活动
  单靠课本和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很难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不要说积淀传统文化。并且,长时间以读写为主的训练,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延伸学生的阅读范围,组织多元化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在学习中累积、应用。因此,教师可以进行综合性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经典文化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可以在课上组织多元化的诵读活动;还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发挥自身优势,自排课本剧;甚至可以鼓励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制作关于诗文的网页或课件,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3.立足于经典诵读
  古诗词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诵读是基本的学习方法与教育手段。诵读就是通过抑扬顿挫的声调,将文章的独特神韵有节奏地读出来,诵读有利于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继承,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也具有推动作用。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熟读经典,学生才能领悟其中含义,才可以使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得到发扬与传承。
  4.立足于传统节日
  弘扬民族精神的介质之一是中华传统节日,在节日节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小学生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教师可以立足于传统节日,以语文综合性学习或者是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展开语言实践。如,端午节,引导学生对端午节的由来进行考证,并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如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粽子的发展历史等,让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最终以板报的形式交给老师。把中华传统节日的知识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知识,在浓烈的节日氛围中体验民族风情,文化传承意义深远。教师要基于语文教学内容,为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育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综上,若想实现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结合中华传统文化与语文课堂教学,立足于学情,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才能保证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为学生展示直观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学习中与生活中,实现中华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 姚永峰《小学语文课堂引入传统文化的价值与策略》,《学周刊》2020年第3期。
  [2] 范翠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亚太教育》2019年第3期。
  [3] 杨彩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37期。
  [4] 甘茂娟《浅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与途径》,《才智》2018年第17期。
其他文献
摘要:从培育语文素养的具体方式上看,语文教师与小学生的互动关系是展开培育工作的关键,只有实现良性的关系循环才可以顺利地展开语文素养培育工作。因此,本文主要围绕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文素养  近年来,新课改要求教师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实践,学会自主学习和思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进行情景教学,培育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以下将从课堂主体、师生关系、情景
  
摘 要:主题班会是以班级为单位,围绕特定的主题从实际出发,融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等于一体开展德育的重要活动。本文对以“禁于未发之谓豫”的思想指导主题班会的实践探索进行研究。  关键词:禁于未发之谓豫 主题班会 实践探索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6.099  一、“禁于未发之谓豫”  “禁于未发之谓豫”出自《礼记·学记》:“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
摘 要:如今教学改革的步伐还在继续大步向前,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核心教育观,如何推行德育,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促使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给出了一些教学实施的对策,结合情境教学的思想,打造适合师生互动、交流以及合作探讨的情境。  关键词:情境教学 道德与法治 教学方法  自2016年秋季开始,以《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为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国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是华夏儿女智慧和精华的积淀,是炎黄子孙的骄傲、中华民族的灵魂,更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是一门适合于各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必修课,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更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核心课程。这门课程有着巨大的优势和现实意义,但也面临着严峻挑战,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改革,使课程能够正在符合新时代人才培
荷兰画家蒙德里安喜欢画抽象画。左边这些画中,我们看到了用直线和方格组成的图形。
摘 要: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做好互动模式的应用研究,能大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构建学生的历史素养带来支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互动模式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师生互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得以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让学生有机会更好地认识历史、了解历史,开展互动教学模式很有
摘 要:一部《三国演义》,通过对东汉末至三国间军事、政治、外交事件的描述,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形象,可以说是一曲男性英雄的赞歌。这样的书是以男性为主角的,女性成为了陪衬和点缀。本文系统地分析了《三国演义》中的女性人物,并研究她们的悲剧结局,将结局分为三类:政治工具型、早年守寡型、贤妻良母型。  关键词:三国演义 女性 悲剧  一部《三国演义》,通过对三国之间军事、政治、外交事件的描述,塑造了众多的英雄
摘 要: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科目,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也有着很大的帮助。这门科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去学习和发展。而且在学习小学语文的过程中,学生们会接触到很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且从中吸取很多的知识,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应该让传统文化有效地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从而更好地帮助小学生学习和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 语文课堂 语文教学 有效渗透  
摘 要:德才兼备,语文老师在开展语文诵读教学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本文从“激发诵读兴趣,开展品德教育”“问题引导诵读,思考品德教育”“小组合作诵读,探讨品德教育”以及“诵读联系实际,体会品德教育”四个方面,对小学语文诵读融合品德教育实践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诵读 品德教育 实践探究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传统的知识传输型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的需要,知识融合品德教育的教学理念逐渐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