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使语文课堂绽放光彩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科目,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也有着很大的帮助。这门科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去学习和发展。而且在学习小学语文的过程中,学生们会接触到很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且从中吸取很多的知识,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应该让传统文化有效地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从而更好地帮助小学生学习和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 语文课堂 语文教学 有效渗透
  如果让学生从小去了解和接触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进而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会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教师在促进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时,应该根据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情况来确定新的教学方法,这不仅让学生们可以很好地去学习语文这门学科,也可以帮助学生们了解和学习到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一、立足教材内容,从中发现传统文化的内涵
  在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时,最重要的是立足于小学语文课本。课本是根据小学生们的接受水平、认知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而编写的,所以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充分利用课本,从课本中去发现传统优秀文化的内容,从而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
  例如:在部编版二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中,介绍了1916年傣族人民在过泼水节时候的场景,并且也详细地介绍了周总理的到来当地人民的热情欢迎和激动的心情,以及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一些美好祝愿。这篇课文不仅介绍了傣族的传统习俗,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56个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和和睦相处。老师在讲解此篇课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在课下去收集一些与传统节日建立背景和节日内涵相关的资料,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分享自己的收集成果,也可以让学生们去讲台上讲解一下自己了解的传统文化节日。老师也可以举办小组竞赛,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回答,回答的问题是说出一个传统文化节日,并介绍节日的时间背景和蕴含的文化内涵,最后可以请所有的任课老师来评比和观看,选出课堂上比较优秀的小组进行鼓励和奖赏。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们去增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
  二、重视古诗词讲解,从中汲取传统文化的知识
  在现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词的数量在逐步增加。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代表和载体,许多著名的古诗词流传至今,受到了很高的评价,被编入教材中,让学生们去学习和感受其中的优秀文化内涵。这些经典优秀的古诗词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思想文化,可以让学生们从中受益。所以小学语文老师应该重视小学课本中古诗词的讲解,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在课下提前多读几遍所讲的古诗词,通过多次朗读,学生们会慢慢地去感受作者在写诗时候的情感,去理解诗歌的内涵。通过去学习和了解这些诗词,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们感受传统文化。
  例如:在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材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古诗三首》中,《元日》《清明》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三首诗分别提到了不同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深深地体现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内涵。在第1篇古诗中,提到了“爆竹声”“入屠苏”以及“新桃换旧符”,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可以向学生们解释一下,这其实是过春节的常见现象,意思就是放鞭炮、喝屠苏酒和贴春联。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试着根据课下注释和自己的理解来翻译一下古诗。比如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老师可以试着让学生们去赏析一下“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两句诗,让学生们自己去体会一下这两句话的思想感情,学生们可能会回答:“这两句诗体现了作者此时的孤独凄苦之感,自己身处异乡,没有家人和朋友的陪伴,每次重阳节自己的其他兄弟们都去与亲人团聚,而自己却不能回归故乡,不能随兄弟们一起去探望亲人的遗憾。”如果学生们能够理解到这种程度的话,那么对这篇古诗就能够基本掌握了。老师也可以问学生们“自己家乡的春节、清明节和重阳节有哪些不一样的活动?”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增长见识,也可以很好地活跃语文课堂的氛围,丰富语文课堂的内容。
  三、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学习传统优秀文化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阅读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开展小学语文阅读,不仅能够让学生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增长学生们的见识,在很大程度上,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自身的阅读能力也会逐渐提升,语文成绩也会有较大进步。为了能够让学生们去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们多读一些课外书,让学生们尽早地接触一些比较著名的书籍,比如四大名著等,不断去拓展学生们的阅读范围,让学生们学习和了解优秀传统文化。老师在扩展学生们的阅读范围的同时,也可以有针对性地開展阅读训练。
  例如:在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材下册第二单元中的4篇课文分别是四大名著里的情节。第五课《草船借箭》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面的情节;第六课《景阳冈》是施耐庵的《水浒传》里面的情节;第七课《猴王出世》是吴承恩的《西游记》里面的情节;第八课《红楼春趣》是曹雪芹的《红楼梦》里面的情节。老师在讲解这4篇课文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们在课下去了解一下四大名著的内容,可以让学生们去看一下这4本书籍的影视作品。四大名著中体现了许多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比如《西游记》中,师徒4人在取经之路上,遭遇了种种困难,但却一直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坚持勇敢地前行,这样的精神是值得提倡的;《水浒传》中体现了梁山好汉的侠义精神;《红楼梦》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和向往;《三国演义》对一些人物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写,弘扬和赞赏了许多有谋有智有勇的英雄人物。鼓励学生们去阅读四大名著,对于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是有很大积极意义的。
  四、借助民族特色,渗透传统文化
  语文老师在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个人情况、兴趣爱好和个人特点,确保学习内容的科学性与时效性,应该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
  比如,老师可以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开展一些活动。可以针对所学的民族习俗,开展演讲比赛、角色扮演、讲故事大赛等,对学生们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地讲述一些民间流传的文化故事,也可以给学生们介绍一些民间的工艺以及表演,还可以对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文章进行朗读和欣赏。这些活动都能够帮助学生们认识到很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以及掌握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能让学生们对于传统文化更加感兴趣,能够感悟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从而全方位地提升学生们的语文学科素养以及相应的文化素养,更有助于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五千年的丰富历史和人文情怀,体现了许多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被大力弘扬。为了从小让学生们去接触和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大力提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小学语文教学相融合,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候,能够努力地去培养自身的综合素养,并且能够主动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童一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思考》,《求知导刊》2015年第23期。
  [2] 孙小波《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中国校外教育》2015年第8期。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学生在初接触文言文时,由于时代的隔阂,他们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它,从而影响了学习效果和效率。因此,语文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打破这一障碍。本文提出了以几点策略,以提升文言文教学效率,希望對读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文言文相对于现代文而言比较简洁凝练,学生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以有效地培养语言能力。然而,由于文言文和学生有着时空之隔,学生对文言文有抵触情绪,影响了他们的学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应当今的教学。而看图写话对于刚开始练习写作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过程。观看图片和写话中涉及的词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社交经验。因此,教师应有效利用图片来读写词语,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为其综合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 看图写话 教学难点  图片阅读和写作是强化写作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准确
摘要:从培育语文素养的具体方式上看,语文教师与小学生的互动关系是展开培育工作的关键,只有实现良性的关系循环才可以顺利地展开语文素养培育工作。因此,本文主要围绕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文素养  近年来,新课改要求教师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实践,学会自主学习和思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进行情景教学,培育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以下将从课堂主体、师生关系、情景
  
摘 要:主题班会是以班级为单位,围绕特定的主题从实际出发,融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等于一体开展德育的重要活动。本文对以“禁于未发之谓豫”的思想指导主题班会的实践探索进行研究。  关键词:禁于未发之谓豫 主题班会 实践探索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6.099  一、“禁于未发之谓豫”  “禁于未发之谓豫”出自《礼记·学记》:“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
摘 要:如今教学改革的步伐还在继续大步向前,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核心教育观,如何推行德育,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促使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给出了一些教学实施的对策,结合情境教学的思想,打造适合师生互动、交流以及合作探讨的情境。  关键词:情境教学 道德与法治 教学方法  自2016年秋季开始,以《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为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国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是华夏儿女智慧和精华的积淀,是炎黄子孙的骄傲、中华民族的灵魂,更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是一门适合于各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必修课,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更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核心课程。这门课程有着巨大的优势和现实意义,但也面临着严峻挑战,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改革,使课程能够正在符合新时代人才培
荷兰画家蒙德里安喜欢画抽象画。左边这些画中,我们看到了用直线和方格组成的图形。
摘 要: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做好互动模式的应用研究,能大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构建学生的历史素养带来支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互动模式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师生互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得以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让学生有机会更好地认识历史、了解历史,开展互动教学模式很有
摘 要:一部《三国演义》,通过对东汉末至三国间军事、政治、外交事件的描述,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形象,可以说是一曲男性英雄的赞歌。这样的书是以男性为主角的,女性成为了陪衬和点缀。本文系统地分析了《三国演义》中的女性人物,并研究她们的悲剧结局,将结局分为三类:政治工具型、早年守寡型、贤妻良母型。  关键词:三国演义 女性 悲剧  一部《三国演义》,通过对三国之间军事、政治、外交事件的描述,塑造了众多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