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门诊输液室的工作环境,提高护士对职业暴露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 方法 分析门诊输液室护士易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 结果 对静脉输液中护士的职业防护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结论 重视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 教育、 避免发生职业损伤。
关键词:静脉输液; 门诊护士; 职业防护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060-01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静脉输液技术已成为当今临床最常用的技术操作和给药途径。 国内有研究表明: 81%的护士全天75%的工作时间用于静脉输液治疗,90%~95%的患者住院期间接受不同形式的静脉输液治疗,国家发改委统计: 去年一年中国医疗输液用了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每年输了8瓶,远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水平。输液技术的广泛运用大大增加了护士在静脉输液中的职业伤害风险。做为门诊输液室的护士必须每天8小时工作时间面对各种各样的需要输液的给药患者,护士在冲配药液、 静脉穿刺,处理用物。 操作工作频繁而重复,在为患者治疗过程中,护士几乎与患者零距离的接触与
病人及病原微生物接触密切。 使护士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因素中,影响着护士的身心健康。 因此每位静脉输液室护理人员应明确职业危害积极采取综合性职业防护,使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2-3]。
1 静脉输液中,护士的职业防护现状
1.1 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不强
有文献报道: 护士防护意识不足,是导致感染的主要因素,在流感的时期很多医护人员因没有做好个人防护而被感染,同样在特殊时期为患者诊疗和护理过程中,也更应该做好自我防护。 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护士没有按照防护要求去做,自行简化操作流程,比如:在静脉输液中不知该如何避免掰安瓶时被割伤、 扎伤。 被病人血液污染的锐器处理不当,是否该用手直接分离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虽然这些伤害只是对皮肤的完整性有损伤,但同时也增加了被感染的风险。 我院感染科已在全院各临床科室建立了锐器伤登记本,要求发生事故第一时间上报感染科。
1.2 护士缺乏相关职业防护的知识、 防护措施不到位
静脉输液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护士的操作流程不规范,技术不熟
练。 没有掌握好配药技巧、 穿刺技巧、 拔针技巧等进而就会导致被针刺伤或锐器伤。 对职业损伤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还认识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忽视了防护问题。
1.3 医院没有相关制度规范
护士的职业防护行为或职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流于形式,近年来护士的职业防护逐渐被重视起来,但防护器具的作用还是十分有限的,有时为了节约成本,有时为了迎接检查而用。
1.4 护士的工作压力大
在我国从事护理工作的多为女性,既要为家庭锁事分担又要经历生理周期所带来的困惑,同时还要担负面对工作中一切随时遇到的突发事件及医院制度下定岗、 定编的安排,有时会因首次穿刺不成导致护患矛盾激化,甚至患者或家属语出伤人,长期的精神高度集中,工作负荷大,生物钟紊乱,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进而会使在工作中发生针刺的概率增加,同时发生感染的风险也增加。
1.5护士操作技术存在的问题
1.5.1加药与加药针头 护士习惯使用较粗针头加药,空气中异物或切割安瓿的玻璃屑可通过加药过程进入输液内,有人通过9组不同的复方输液检验发现,70%以上输液微粒超标准。
1.5.2止血带 曾有医院对静脉穿刺用的止血带进行细菌培养,调查表明,止血带携带病菌数量是惊人的,无疑是重要的传染源。然而,很多社区输液室很难保证一人一带。
1.5.3护士手的污染 护士双手在治疗操作中与病人频繁、广泛直接接触,工作中既接触无菌物品又接触污染物,手上带有很多细菌,若无消毒观念,即形成接触-污染-携带-传播的过程,给患者带来感染的威胁。曾有医院报道,护士手携带的菌种分为病菌及条件致病菌,甚至在接触患者2~5小时后仍可检查出病原。这个问题在社区应引起高度重视。
1.5.4室内空气污染 空气中微粒及病原体通过输液器的进气孔造成药液污染。有的社区护士为了方便更换液体,不进行严格消毒,造成药液污染引发医疗安全事故。
2 静脉输液中护士职业防护的措施
2.1 标准防护措施
①标准防护措施—手套。 为了预防经血液传播的病原体,是必须使用的。 但是,使用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②标准防护措施—手卫生。来自皮肤的致病菌是感染的重要来源,经手接触是医院感染的最重要途径。 手卫生是对患者和医护人员双向保护的有效手段。 同时,也是有效控制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护士手上有可见血液、 体液或可疑手被污染,应立即用肥皂液和水进行洗手。 目前,我院规定对每一位患者治疗结束后必须用快速洗手消毒液洗手。 这是一种快速、 有效、 简捷的防止交叉感染最有效的措施。
2.2 建立健全的职业安全管理制度,依法管理医院感染
合理健全的职业安全制度是保护护士及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的法宝,自2006年9月1日卫生部实施的《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规定废弃物分类收集处理、 感染性医疗废物放置于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锐器( 针头、 穿刺针等) 损伤性废弃物用后应放入防漏、 耐刺的容器内无害化处理运送。
2.3 为加强全体护士的培训和实习同学的带教
对护士进行不定期培训,加强对医院感染的认识、 提高自身安全的保护意识,对来院实习同学进行职业防护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同时带教老师在操作过程中反复提醒强化记忆。
2.4 防止针刺伤
首先,要认识到与针刺伤有关的不规范操作。 表现为: 将用过的注射器进行分离、 清洗; 将用过的针头套用针帽; 将针头放在不耐刺的容器里; 用过的注射器未及时处理针头等。 其次,由于注射时针刺伤不仅仅是对皮肤完整性的损坏而是在于刺破后傳播疾病,据美国护士学会提供的数据表明: 每年医护人员遭受60~100万次针刺伤,这些职业暴露可能导致乙肝、 丙肝以及艾滋病。 每年至少有4000位医护人员由于针刺伤和锐器伤受到严重的感染。 我们必须重视职业引起血液性疾病感染的危险的机率是较低的,但不可忽视的是仅被一只病人用过的针头扎伤,就可能引发你被感染。 所以不徒手处理污染的针头,用过的注射器、 输液器分别用锐器盒掰掉,剪掉针头。
2.5 避免锐器伤
每次加药前可选择合适的指套、 戴在食指与拇指上为防止掰安瓿时摇曳、 溅出或伤及手指,起固定作用。 尽量避免徒手处理污染的安瓿和瓶盖,一旦发生刺破皮肤应立即用力挤压伤口,让血液流出,然后用肥皂和清水冲洗,冲洗时间要达15min,再用0.5%碘酊或75%酒精消毒并包扎伤口。 当被传染病污染的锐器刺伤时,要第一时间通知医务科由感染科进行登记: 时间、 损伤锐器的种类、 是否有血液的污染等。 可在24h内去抽血查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于伤后1个月、 3个月、 6个月进行复查,如果被HIV阳性病人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h去查HIV抗体,必须时抽取病人的血液标本进行对比。
2.6避免疲劳工作 工作人员除了有过硬的业务素质要求外,还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矫正一般职业性紧张,预防过久站立及走动产生的危害,注意保持良好的操作姿势和习惯。加强锻炼,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己重视加强心理素质的锻炼,使自己保持精力旺盛、精神集中、心情愉快,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对发挥最佳运转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兵,赵爱平,陈茹.2级医院护士静脉输液中职业防护的现状调查[J].上海护理,2012,12(3):33-36.
[2] 王丽凤,温米琴.护理人员工作中被针刺伤的现状及防护措施[J].宁夏医学杂志,2005,27(9):643-644.
[3] 谢海萍,霍华倩.门诊输液室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7):77-78.
[4] 李 明.临床输液微粒的来源及防范[J].实用护理杂志,1990,6(7):27 .
[5] 翁梅英,杜小倩.止血带带菌调查[J].实用护理杂志,1988,4(5):30.
[6] 王介禄.医院护士手带菌状况调查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1,12(5):173.
[7] 钱荣,丁学易,朱晓平,等.护理差错高危因素的调查分析及防范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02;17(2):100.
[8] 何茗芳,黄琴红,陈凤鸣,等.无家属陪护老年输液患者的需求调查分析与对策.临床护理杂志,2006;5(6):12.
关键词:静脉输液; 门诊护士; 职业防护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060-01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静脉输液技术已成为当今临床最常用的技术操作和给药途径。 国内有研究表明: 81%的护士全天75%的工作时间用于静脉输液治疗,90%~95%的患者住院期间接受不同形式的静脉输液治疗,国家发改委统计: 去年一年中国医疗输液用了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每年输了8瓶,远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水平。输液技术的广泛运用大大增加了护士在静脉输液中的职业伤害风险。做为门诊输液室的护士必须每天8小时工作时间面对各种各样的需要输液的给药患者,护士在冲配药液、 静脉穿刺,处理用物。 操作工作频繁而重复,在为患者治疗过程中,护士几乎与患者零距离的接触与
病人及病原微生物接触密切。 使护士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因素中,影响着护士的身心健康。 因此每位静脉输液室护理人员应明确职业危害积极采取综合性职业防护,使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2-3]。
1 静脉输液中,护士的职业防护现状
1.1 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不强
有文献报道: 护士防护意识不足,是导致感染的主要因素,在流感的时期很多医护人员因没有做好个人防护而被感染,同样在特殊时期为患者诊疗和护理过程中,也更应该做好自我防护。 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护士没有按照防护要求去做,自行简化操作流程,比如:在静脉输液中不知该如何避免掰安瓶时被割伤、 扎伤。 被病人血液污染的锐器处理不当,是否该用手直接分离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虽然这些伤害只是对皮肤的完整性有损伤,但同时也增加了被感染的风险。 我院感染科已在全院各临床科室建立了锐器伤登记本,要求发生事故第一时间上报感染科。
1.2 护士缺乏相关职业防护的知识、 防护措施不到位
静脉输液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护士的操作流程不规范,技术不熟
练。 没有掌握好配药技巧、 穿刺技巧、 拔针技巧等进而就会导致被针刺伤或锐器伤。 对职业损伤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还认识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忽视了防护问题。
1.3 医院没有相关制度规范
护士的职业防护行为或职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流于形式,近年来护士的职业防护逐渐被重视起来,但防护器具的作用还是十分有限的,有时为了节约成本,有时为了迎接检查而用。
1.4 护士的工作压力大
在我国从事护理工作的多为女性,既要为家庭锁事分担又要经历生理周期所带来的困惑,同时还要担负面对工作中一切随时遇到的突发事件及医院制度下定岗、 定编的安排,有时会因首次穿刺不成导致护患矛盾激化,甚至患者或家属语出伤人,长期的精神高度集中,工作负荷大,生物钟紊乱,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进而会使在工作中发生针刺的概率增加,同时发生感染的风险也增加。
1.5护士操作技术存在的问题
1.5.1加药与加药针头 护士习惯使用较粗针头加药,空气中异物或切割安瓿的玻璃屑可通过加药过程进入输液内,有人通过9组不同的复方输液检验发现,70%以上输液微粒超标准。
1.5.2止血带 曾有医院对静脉穿刺用的止血带进行细菌培养,调查表明,止血带携带病菌数量是惊人的,无疑是重要的传染源。然而,很多社区输液室很难保证一人一带。
1.5.3护士手的污染 护士双手在治疗操作中与病人频繁、广泛直接接触,工作中既接触无菌物品又接触污染物,手上带有很多细菌,若无消毒观念,即形成接触-污染-携带-传播的过程,给患者带来感染的威胁。曾有医院报道,护士手携带的菌种分为病菌及条件致病菌,甚至在接触患者2~5小时后仍可检查出病原。这个问题在社区应引起高度重视。
1.5.4室内空气污染 空气中微粒及病原体通过输液器的进气孔造成药液污染。有的社区护士为了方便更换液体,不进行严格消毒,造成药液污染引发医疗安全事故。
2 静脉输液中护士职业防护的措施
2.1 标准防护措施
①标准防护措施—手套。 为了预防经血液传播的病原体,是必须使用的。 但是,使用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②标准防护措施—手卫生。来自皮肤的致病菌是感染的重要来源,经手接触是医院感染的最重要途径。 手卫生是对患者和医护人员双向保护的有效手段。 同时,也是有效控制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护士手上有可见血液、 体液或可疑手被污染,应立即用肥皂液和水进行洗手。 目前,我院规定对每一位患者治疗结束后必须用快速洗手消毒液洗手。 这是一种快速、 有效、 简捷的防止交叉感染最有效的措施。
2.2 建立健全的职业安全管理制度,依法管理医院感染
合理健全的职业安全制度是保护护士及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的法宝,自2006年9月1日卫生部实施的《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规定废弃物分类收集处理、 感染性医疗废物放置于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锐器( 针头、 穿刺针等) 损伤性废弃物用后应放入防漏、 耐刺的容器内无害化处理运送。
2.3 为加强全体护士的培训和实习同学的带教
对护士进行不定期培训,加强对医院感染的认识、 提高自身安全的保护意识,对来院实习同学进行职业防护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同时带教老师在操作过程中反复提醒强化记忆。
2.4 防止针刺伤
首先,要认识到与针刺伤有关的不规范操作。 表现为: 将用过的注射器进行分离、 清洗; 将用过的针头套用针帽; 将针头放在不耐刺的容器里; 用过的注射器未及时处理针头等。 其次,由于注射时针刺伤不仅仅是对皮肤完整性的损坏而是在于刺破后傳播疾病,据美国护士学会提供的数据表明: 每年医护人员遭受60~100万次针刺伤,这些职业暴露可能导致乙肝、 丙肝以及艾滋病。 每年至少有4000位医护人员由于针刺伤和锐器伤受到严重的感染。 我们必须重视职业引起血液性疾病感染的危险的机率是较低的,但不可忽视的是仅被一只病人用过的针头扎伤,就可能引发你被感染。 所以不徒手处理污染的针头,用过的注射器、 输液器分别用锐器盒掰掉,剪掉针头。
2.5 避免锐器伤
每次加药前可选择合适的指套、 戴在食指与拇指上为防止掰安瓿时摇曳、 溅出或伤及手指,起固定作用。 尽量避免徒手处理污染的安瓿和瓶盖,一旦发生刺破皮肤应立即用力挤压伤口,让血液流出,然后用肥皂和清水冲洗,冲洗时间要达15min,再用0.5%碘酊或75%酒精消毒并包扎伤口。 当被传染病污染的锐器刺伤时,要第一时间通知医务科由感染科进行登记: 时间、 损伤锐器的种类、 是否有血液的污染等。 可在24h内去抽血查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于伤后1个月、 3个月、 6个月进行复查,如果被HIV阳性病人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h去查HIV抗体,必须时抽取病人的血液标本进行对比。
2.6避免疲劳工作 工作人员除了有过硬的业务素质要求外,还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矫正一般职业性紧张,预防过久站立及走动产生的危害,注意保持良好的操作姿势和习惯。加强锻炼,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己重视加强心理素质的锻炼,使自己保持精力旺盛、精神集中、心情愉快,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对发挥最佳运转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兵,赵爱平,陈茹.2级医院护士静脉输液中职业防护的现状调查[J].上海护理,2012,12(3):33-36.
[2] 王丽凤,温米琴.护理人员工作中被针刺伤的现状及防护措施[J].宁夏医学杂志,2005,27(9):643-644.
[3] 谢海萍,霍华倩.门诊输液室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7):77-78.
[4] 李 明.临床输液微粒的来源及防范[J].实用护理杂志,1990,6(7):27 .
[5] 翁梅英,杜小倩.止血带带菌调查[J].实用护理杂志,1988,4(5):30.
[6] 王介禄.医院护士手带菌状况调查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1,12(5):173.
[7] 钱荣,丁学易,朱晓平,等.护理差错高危因素的调查分析及防范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02;17(2):100.
[8] 何茗芳,黄琴红,陈凤鸣,等.无家属陪护老年输液患者的需求调查分析与对策.临床护理杂志,2006;5(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