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冠心病;社区护理;社区健康教育;复发率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057-01
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大多数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所致,少数是由于冠状动脉功能改变(冠脉痉挛)引起。流行病学调查认为,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其他如肥胖、体力活动少、遗传、酗酒、饮食也与其有一定关系。通过社区调查表明,社区居民对冠心病的知识了解不够全面,预防措施不到位,家庭及社会的支持不够。为此,冠心病的复发率较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很差。面对我国人口趋于老龄化和冠心病患者不断增多的局面,开展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实施护理干预措施,降低疾病复发率,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树立生活信心,重返工作岗位,是社区护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提高社区人群健康水平的有效方法。现将我站对社区冠心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2 一般资料 2013年5月~2015年1月护理健康教育干预组52例,男38例,女14例,年龄35~72岁。心绞痛30例,心梗后22例。对照组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36~74岁。其中心绞痛35例,心梗后13例。
1.2观察指标 以3个月不出现心绞痛症状、心肌缺血症状为不复发。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χ2检验,P<0.01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2 护理健康教育方法
2.1 评估阶段 对社区需要的评估;对社区居民学习需要的评估。对沧州二百间社区进行评估的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严重,5种慢性病发病率较高。其中,冠心病患病人数占有一定比例。造成这一健康问题的直接原因是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家庭社会对冠心病患者的支持程度、经济收入水平、医疗药报销等问题。对社区居民评估表明,居民对冠心病知识缺乏,认识不够全面,甚至走入误区,对生活失去信心,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2.2 诊断阶段 根据社区存在的健康问题及社区居民的需要做出诊断。诊断的结果:(1)知识缺乏:患者對如何防治发作无所适从或因心绞痛缓解后无其他不适不予重视,仍从事体力活动或不克制情感,易致病情复发。与不了解疾病过程有关。(2)焦虑:因心绞痛发作时的濒死感而紧张,不知所措。与突然发生的剧烈胸痛并惧怕再次发作有关。
2.3 计划阶段 在制订计划时,与社区居民、居委会共同制订学习计划,使学习计划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的。我站的计划是:(1)首先和居委会达成协议,取得居委会的支持;与医保机构协调好关系,取得医保机构的支持,使社区居民就医有保障。(2)采取多种形式向冠心病患者教授健康知识。教授的内容为:①冠心病的危险因素;②冠心病患者的行为特点;③冠心病患者的服药原则及定期复查;④冠心病患者的饮食;⑤冠心病患者的运动种类;⑥心理指导;⑦冠心病患者的睡眠指导;⑧冠心病患者的自我脉搏的监测;⑨冠心病患者的性生活指导;⑩冠心病患者的大便指导;冠心病患者的职业前训练。
2.4 实施阶段 采取多种方式向冠心病患者教授知识,分期教授,个别指导,并通过问卷式检查掌握情况。形式为集体授课、板报、幻灯片。每月的1~10日培训1次,由社区护师主讲。(1)在10日内要掌握好冠心病的基本知识。冠心病的人的高危因素为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生活压力。因此,告诉患者一定做降压、调脂、控制血糖,减轻生活压力。(2)冠心病患者的行为特点为争强好胜,时间紧迫感强。而过多的精神负担会引起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紊乱,对冠心病患者极为不利。所以冠心病患者要以平静的心态对待生活。(3)冠心病患者要长期服药,一定要遵守医嘱,在全科医师的指导下合理用药,不要擅自停药或擅自加药。每隔2周到社区服务中心复查1次身体,有特殊情况的由全科医师上门检查或电话指导。(4)冠心病患者要采取低脂低热量饮食,并根据血脂、血流化验结果指导饮食。胆固醇高者要少食或不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蛋黄、动物内脏等,多食蔬菜和水果。高热量饮食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肌耗氧量,因此冠心病患者要少吃或不吃。(5)冠心病患者要选择适宜的运动,不要长期静卧不动或害怕运动。有些患者认为运动会使心绞痛再发,其实不然。科学证明,适宜的运动可增加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脏每搏输出量,减轻日常心脏的负荷和氧需求,扩张冠状动脉,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改善冠脉循环的供血。适宜的运动还能降低血脂、减轻体重、改善血压,从而减少冠心病进一步发展的危险因素。所以,冠心病患者要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如步行、慢跑、自行车、医疗体操、登山、游泳、太极拳等。(6)冠心病患者的睡眠指导。冠心病患者要有充足的睡眠,睡眠不好可引起再发。睡眠要有一定的规律,要坚持午睡,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2 h左右。晚上就寑不宜过晚,9时睡觉为宜。睡前要避免刺激性的活动,如看有刺激性内容的电视、报纸等,要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以便睡眠。睡前要喝杯牛奶,用温水泡脚,必要时可口服镇静药。(7)冠心病患者要佩戴护心卡,卡上要注明姓名、住址、联系电话,教会冠心病患者学会数脉搏及自救方法。要随身携带硝酸甘油以备急用。要经常检查药品是否过期,以免急救时耽误抢救。 通过指导、问卷式检查,使每个患者都得到有效的健康教育指导。
2.5 评估阶段 根据健康意识是否得到增强、健康观念是否得到更新、健康知识贫乏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以决定是否结束健康教育。
3 结果
两组患者再发病情况,见表1。表1 两组患者再发病情况对比 通过以上健康教育措施的实施,经统计学分析,χ2=26.97>6.63,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干预组再发率明显降低。当然这样的队列对照研究方法受到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的影响,但是对社区冠心病患者实施护理健康教育干预,无疑对降低疾病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有效的。
4 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可是生活中不少人对冠心病认识不足,有的谈冠心病而色变,有的听天由命,有的恨病吃药,有的根本不治。这些不正确的认识和做法造成的危害已超过冠心病本身。中岛宏博士曾说:“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他再三告诫人们:“不要死于愚昧,不要死于无知,因为很多病是可以不让它发生死亡的,是可以避免的。”
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增强冠心病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能改变并提高其遵医行为,使其在面临促进健康和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各个层次健康问题时,有能力做出抉择,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树立健康意识,通过健康教育改变患者的不良方式,如高脂高热量饮食、酗酒、长期静卧不动,充分认识到冠心病的高危因素。本研究表明,健康教育组患者冠心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教育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它可以提高冠心病患者的保健意识,从而长期有效地控制诱发因素,降低致残率、死亡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社区护理在我国刚刚起步,健康教育也很年轻,社区护理中的健康教育存在很多问题。(1)缺乏社区护理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的管理体制。(2)缺乏社区护理专门人才。护士的职责要从传统的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转向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少痛苦,要集医疗、预防、护理于一身,实现这个转变任重道远。(3)缺乏相应的护理法规和质量体系。(4)缺乏政府的有效政策、财政及其他方面的支持。(5)社区居民健康观念、经济状况、文化素质与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这些都有待于改变和解决。
参考文献
[1] 王玉环,许冰,刘凡.社区健康教育带教初探.护理学杂志,1999,14(3):48-49.
[2] 金宏义.重点人群保健.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44.
[3] 唐晓凤,李峥.冠心病康复护理的观察.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442-444.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057-01
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大多数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所致,少数是由于冠状动脉功能改变(冠脉痉挛)引起。流行病学调查认为,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其他如肥胖、体力活动少、遗传、酗酒、饮食也与其有一定关系。通过社区调查表明,社区居民对冠心病的知识了解不够全面,预防措施不到位,家庭及社会的支持不够。为此,冠心病的复发率较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很差。面对我国人口趋于老龄化和冠心病患者不断增多的局面,开展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实施护理干预措施,降低疾病复发率,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树立生活信心,重返工作岗位,是社区护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提高社区人群健康水平的有效方法。现将我站对社区冠心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2 一般资料 2013年5月~2015年1月护理健康教育干预组52例,男38例,女14例,年龄35~72岁。心绞痛30例,心梗后22例。对照组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36~74岁。其中心绞痛35例,心梗后13例。
1.2观察指标 以3个月不出现心绞痛症状、心肌缺血症状为不复发。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χ2检验,P<0.01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2 护理健康教育方法
2.1 评估阶段 对社区需要的评估;对社区居民学习需要的评估。对沧州二百间社区进行评估的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严重,5种慢性病发病率较高。其中,冠心病患病人数占有一定比例。造成这一健康问题的直接原因是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家庭社会对冠心病患者的支持程度、经济收入水平、医疗药报销等问题。对社区居民评估表明,居民对冠心病知识缺乏,认识不够全面,甚至走入误区,对生活失去信心,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2.2 诊断阶段 根据社区存在的健康问题及社区居民的需要做出诊断。诊断的结果:(1)知识缺乏:患者對如何防治发作无所适从或因心绞痛缓解后无其他不适不予重视,仍从事体力活动或不克制情感,易致病情复发。与不了解疾病过程有关。(2)焦虑:因心绞痛发作时的濒死感而紧张,不知所措。与突然发生的剧烈胸痛并惧怕再次发作有关。
2.3 计划阶段 在制订计划时,与社区居民、居委会共同制订学习计划,使学习计划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的。我站的计划是:(1)首先和居委会达成协议,取得居委会的支持;与医保机构协调好关系,取得医保机构的支持,使社区居民就医有保障。(2)采取多种形式向冠心病患者教授健康知识。教授的内容为:①冠心病的危险因素;②冠心病患者的行为特点;③冠心病患者的服药原则及定期复查;④冠心病患者的饮食;⑤冠心病患者的运动种类;⑥心理指导;⑦冠心病患者的睡眠指导;⑧冠心病患者的自我脉搏的监测;⑨冠心病患者的性生活指导;⑩冠心病患者的大便指导;冠心病患者的职业前训练。
2.4 实施阶段 采取多种方式向冠心病患者教授知识,分期教授,个别指导,并通过问卷式检查掌握情况。形式为集体授课、板报、幻灯片。每月的1~10日培训1次,由社区护师主讲。(1)在10日内要掌握好冠心病的基本知识。冠心病的人的高危因素为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生活压力。因此,告诉患者一定做降压、调脂、控制血糖,减轻生活压力。(2)冠心病患者的行为特点为争强好胜,时间紧迫感强。而过多的精神负担会引起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紊乱,对冠心病患者极为不利。所以冠心病患者要以平静的心态对待生活。(3)冠心病患者要长期服药,一定要遵守医嘱,在全科医师的指导下合理用药,不要擅自停药或擅自加药。每隔2周到社区服务中心复查1次身体,有特殊情况的由全科医师上门检查或电话指导。(4)冠心病患者要采取低脂低热量饮食,并根据血脂、血流化验结果指导饮食。胆固醇高者要少食或不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蛋黄、动物内脏等,多食蔬菜和水果。高热量饮食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肌耗氧量,因此冠心病患者要少吃或不吃。(5)冠心病患者要选择适宜的运动,不要长期静卧不动或害怕运动。有些患者认为运动会使心绞痛再发,其实不然。科学证明,适宜的运动可增加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脏每搏输出量,减轻日常心脏的负荷和氧需求,扩张冠状动脉,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改善冠脉循环的供血。适宜的运动还能降低血脂、减轻体重、改善血压,从而减少冠心病进一步发展的危险因素。所以,冠心病患者要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如步行、慢跑、自行车、医疗体操、登山、游泳、太极拳等。(6)冠心病患者的睡眠指导。冠心病患者要有充足的睡眠,睡眠不好可引起再发。睡眠要有一定的规律,要坚持午睡,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2 h左右。晚上就寑不宜过晚,9时睡觉为宜。睡前要避免刺激性的活动,如看有刺激性内容的电视、报纸等,要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以便睡眠。睡前要喝杯牛奶,用温水泡脚,必要时可口服镇静药。(7)冠心病患者要佩戴护心卡,卡上要注明姓名、住址、联系电话,教会冠心病患者学会数脉搏及自救方法。要随身携带硝酸甘油以备急用。要经常检查药品是否过期,以免急救时耽误抢救。 通过指导、问卷式检查,使每个患者都得到有效的健康教育指导。
2.5 评估阶段 根据健康意识是否得到增强、健康观念是否得到更新、健康知识贫乏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以决定是否结束健康教育。
3 结果
两组患者再发病情况,见表1。表1 两组患者再发病情况对比 通过以上健康教育措施的实施,经统计学分析,χ2=26.97>6.63,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干预组再发率明显降低。当然这样的队列对照研究方法受到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的影响,但是对社区冠心病患者实施护理健康教育干预,无疑对降低疾病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有效的。
4 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可是生活中不少人对冠心病认识不足,有的谈冠心病而色变,有的听天由命,有的恨病吃药,有的根本不治。这些不正确的认识和做法造成的危害已超过冠心病本身。中岛宏博士曾说:“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他再三告诫人们:“不要死于愚昧,不要死于无知,因为很多病是可以不让它发生死亡的,是可以避免的。”
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增强冠心病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能改变并提高其遵医行为,使其在面临促进健康和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各个层次健康问题时,有能力做出抉择,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树立健康意识,通过健康教育改变患者的不良方式,如高脂高热量饮食、酗酒、长期静卧不动,充分认识到冠心病的高危因素。本研究表明,健康教育组患者冠心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教育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它可以提高冠心病患者的保健意识,从而长期有效地控制诱发因素,降低致残率、死亡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社区护理在我国刚刚起步,健康教育也很年轻,社区护理中的健康教育存在很多问题。(1)缺乏社区护理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的管理体制。(2)缺乏社区护理专门人才。护士的职责要从传统的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转向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少痛苦,要集医疗、预防、护理于一身,实现这个转变任重道远。(3)缺乏相应的护理法规和质量体系。(4)缺乏政府的有效政策、财政及其他方面的支持。(5)社区居民健康观念、经济状况、文化素质与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这些都有待于改变和解决。
参考文献
[1] 王玉环,许冰,刘凡.社区健康教育带教初探.护理学杂志,1999,14(3):48-49.
[2] 金宏义.重点人群保健.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44.
[3] 唐晓凤,李峥.冠心病康复护理的观察.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442-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