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课巧用情境化教学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vin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职校,一般情况下,学生对德育课比较不感兴趣,德育课的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不少学生认为德育课枯燥、无味,老師的独角戏唱得口干舌燥,学生却没有心思听,要么两眼发呆思绪早就飞得老远,要么呼噜大睡欲做周公之梦,导致教与学严重脱节。要使德育课充满吸引力,就必须要有活力。如果巧用情境化教学,课堂效果会大大改观。在德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能使用情境化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化繁为简、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粗糙为精细,促进学生思维,产生共鸣,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促使课堂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
  德育课的情境化教学,就是指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设或制造与德育课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迅速而准确的接受新的德育知识,同时促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和谐全面发展,达到在情境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
  下面介绍几种中职德育课巧用情境化教学的案例。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应该想方设法引导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启发学生善于并敢于置疑,既围绕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往往会有新的发现和突破。正如陆九渊指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因此,在德育课教学中,教师必须抓住时机,精心设计问题,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和求知欲望,有利于培養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有机统一,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对某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来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投身于教学活动中,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充满问题的活动过程。
  例如,在讲授《职业道德与法律》中的“恪守道德规范,加强道德修养”时,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自习课上,即使没老师在你能否遵守纪律专心学习? 在校园里,你会不会将果皮纸屑等杂物自觉扔到垃圾箱里?当发现水龙头在流水,你会自觉把它关紧吗?等等。通过设计这些问题,学生们能深刻认识到,在自己独处而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然要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照道德准则行事。
  二、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故事中感悟
  课堂教学过程既是传播知识的过程,又是学习发现知识的过程。德育课的理论一般比较抽象、枯燥,学生理解起来深感困难、乏味,学习兴趣就会匮乏,学习动力就显不足。 在课堂上如果能够巧妙地选用与教学内容衔接自然的故事,创设故事情境,使学生置身其中,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可使枯燥、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形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德育课堂从而达到优化。
  例如,在讲授《哲学与人生》中的“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这一内容时,可以联系一则阿拉伯寓言故事创设相关情景,让两位同学分别扮演“船夫”和“哲学家”:一个船夫在湍急的河水中驾驶小船,船上坐着一位哲学家。航行中,哲学家问船夫:“你懂得历史吗?”船夫回答说:“不懂。”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的生命。”过了一会儿哲学家又问:“你研究过数学吗?”船夫回答说:“没有。”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正在这时,一阵巨风将船刮翻了,哲学家与船夫都落入了水中。船夫喊:“你会游泳吗?”哲学家答:“不会。”船夫说:“那你就失去了整个生命。”这个故事情景,不仅诙谐幽默,而且寓意深刻。它告诉我们:青年学生学到一点书本知识后,决不能目空一切,自以为是,而必须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妥善处理学习书本知识和掌握实际生活本领的关系,做到知行统一,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这是实现人生成功的必由之路。
  通过与学生一起创设了最佳的故事情景,营造了情景交融的氛围,学生可以在情景中动脑思、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辩、动手做,在情趣中学习,在愉悦中思维,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三、创设合作情境,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 三个和尚没水喝。”“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 这两首童谣,讲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三个和尚”之所以“没水喝”,是因为互相推诿、不讲协作;“三只蚂蚁来搬米”之所以能“轻轻抬着进洞里”,正是团结协作的结果。可见,合作的重要性。个人只有依靠合作的力量,才能把个人的愿望和团队的目标结合起来,超越个体的局限,发挥集体的协作作用,产生1+1>2的效果。
  学习贵在知行统一,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并不代表完成了学习任务。学习达到“我学会”,还要“我会学”,更要“我会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教材知识与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创设合作情境,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提高学生合作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中用、用中学”。
  可见,情景化教学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形象逼真,给学生以真实感;情深意长,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学习的情绪和感情的体验,通过教师的语言,把情感寓于教材内容之中,在课堂上形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学生的心理。情境化教学倡导“情趣”和“意象”,为学生创设和开拓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情境化教学所具有的广远性,能促进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教材,激发学生的想像力。情境化教学运用生活显示情境,实物演示情境,角色扮演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方法,把学生引入一定的情境之中,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体验,把知、情、意、行融成一个整体。总而言之,情境化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寓教于乐,从传统教辅工具的“静态学习到动态学习”的飞跃,让学生消除学习疲劳,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其他文献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其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德育的主渠道,是一个塑造小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过程。新课标指出,小学品德学科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小学品德学课的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到小学生德育水平。因此,学生德育与基础知识学习同等重要。  一、彰显学生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标规定,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
期刊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之一。学生的课外阅读既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加强课外阅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比课内阅读更重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的课外阅读总量应140万字以上。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爱好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有了爱好,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
期刊
引言:  本文根据不同类别的古诗文内容、学生的文化差异做到因文而异、因生而异,采取不同形式的诵读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诵读,激发学生读古诗文的热情,读出古诗文的情味来,引领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魅力。如何指导学生读出古诗文的味道来呢?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诵读:  一、示范诵读法  语文老师的示范诵读,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信息暗示,当老师绘声绘色地进行诵读时,学生们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模仿借鉴,这就自
期刊
一、目的意义(即问題提出)  (一)研究的背景、现状分析、碰到的问题  1.课改要求  课堂改革引发教育管理改革。教育是傳承人类文化的主要渠道,也是创新文化,推动人类文化不断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校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需要不断发展和创新,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建设的重要方面,在育人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
期刊
国家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教学过程及方法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其中提出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要求,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是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广大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适应新课程发展的需要。新课程中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有助于加快学校发展,提高办学效益;有助于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有助于满足
期刊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在教学方式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某些领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纵观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数学教学似乎总走不出“重复做题,强化训练,耗时多,收效微”的怪圈。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无论是传统的教育模式还是新的教育方式都有利也有弊。因此,要真正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就要养成理性反思的良好习惯。  每次在进行教学成绩分析时,总有老师这样说:所有的题型不仅讲了,而且
期刊
一年一度的中考早已结束,成绩、分数线、试题也早已公布,似乎一切早已尘埃落定,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来讲,我们又已开始新的一轮工作。接下来,我们应认真好好研究今年以及往年的中考试题,以便为新学年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方法与指导。  下面就联系全国部分城市的中考试题来谈谈自己对文言文学习的一点看法。  一、立足课内,夯实基础  根据新制定的课程标准规定,至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学生要熟习的古诗文共有136篇。这些
期刊
所谓深度阅读就是阅读者通过较多的时间和空间,在思想自由且占有较多相关材料的前提下,透过文本文字符号的表层意义,与文本、作者以及自己等展开多重对话,从而获得深度情感体验、受到深刻人生启迪的阅读过程。  但是,多年来,在高考应试的巨大压力下,我们唯考是教,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阅读文本,尤其是古诗文阅读文本的反复咀嚼,缺乏对文章情感的细细品味,阅读教学中没有思考的深度,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为此
期刊
桌游作为一种娱乐益智活动在欧美已有五六十年的发展历史,它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传入中国,逐渐成为小学校园游戏的重要形式之一,对小学生的思维、人际交往、道德品质等方面均有影响。其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小学阶段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随着桌游进入小学生群体的视野里,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也日益显现。既然桌游这么受小学生喜爱,如何将桌游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发扬其利,而不仅仅是限于娱乐玩
期刊
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难发现,语文成绩好的学生他们的语文感悟能力比较强,课堂上,老师稍微点拨一下,他们马上就能领会感悟到,这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一般又都比较感兴趣,所以学起语文来就显得相对轻松,不用老师费力而語文成绩稳定且优秀。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感悟能力对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教学完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九册第一单元中《走遍天下书为侣》这篇散文,更加深了我的体会:“我”一个人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