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职校,一般情况下,学生对德育课比较不感兴趣,德育课的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不少学生认为德育课枯燥、无味,老師的独角戏唱得口干舌燥,学生却没有心思听,要么两眼发呆思绪早就飞得老远,要么呼噜大睡欲做周公之梦,导致教与学严重脱节。要使德育课充满吸引力,就必须要有活力。如果巧用情境化教学,课堂效果会大大改观。在德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能使用情境化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化繁为简、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粗糙为精细,促进学生思维,产生共鸣,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促使课堂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
德育课的情境化教学,就是指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设或制造与德育课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迅速而准确的接受新的德育知识,同时促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和谐全面发展,达到在情境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
下面介绍几种中职德育课巧用情境化教学的案例。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应该想方设法引导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启发学生善于并敢于置疑,既围绕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往往会有新的发现和突破。正如陆九渊指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因此,在德育课教学中,教师必须抓住时机,精心设计问题,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和求知欲望,有利于培養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有机统一,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对某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来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投身于教学活动中,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充满问题的活动过程。
例如,在讲授《职业道德与法律》中的“恪守道德规范,加强道德修养”时,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自习课上,即使没老师在你能否遵守纪律专心学习? 在校园里,你会不会将果皮纸屑等杂物自觉扔到垃圾箱里?当发现水龙头在流水,你会自觉把它关紧吗?等等。通过设计这些问题,学生们能深刻认识到,在自己独处而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然要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照道德准则行事。
二、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故事中感悟
课堂教学过程既是传播知识的过程,又是学习发现知识的过程。德育课的理论一般比较抽象、枯燥,学生理解起来深感困难、乏味,学习兴趣就会匮乏,学习动力就显不足。 在课堂上如果能够巧妙地选用与教学内容衔接自然的故事,创设故事情境,使学生置身其中,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可使枯燥、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形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德育课堂从而达到优化。
例如,在讲授《哲学与人生》中的“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这一内容时,可以联系一则阿拉伯寓言故事创设相关情景,让两位同学分别扮演“船夫”和“哲学家”:一个船夫在湍急的河水中驾驶小船,船上坐着一位哲学家。航行中,哲学家问船夫:“你懂得历史吗?”船夫回答说:“不懂。”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的生命。”过了一会儿哲学家又问:“你研究过数学吗?”船夫回答说:“没有。”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正在这时,一阵巨风将船刮翻了,哲学家与船夫都落入了水中。船夫喊:“你会游泳吗?”哲学家答:“不会。”船夫说:“那你就失去了整个生命。”这个故事情景,不仅诙谐幽默,而且寓意深刻。它告诉我们:青年学生学到一点书本知识后,决不能目空一切,自以为是,而必须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妥善处理学习书本知识和掌握实际生活本领的关系,做到知行统一,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这是实现人生成功的必由之路。
通过与学生一起创设了最佳的故事情景,营造了情景交融的氛围,学生可以在情景中动脑思、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辩、动手做,在情趣中学习,在愉悦中思维,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三、创设合作情境,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 三个和尚没水喝。”“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 这两首童谣,讲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三个和尚”之所以“没水喝”,是因为互相推诿、不讲协作;“三只蚂蚁来搬米”之所以能“轻轻抬着进洞里”,正是团结协作的结果。可见,合作的重要性。个人只有依靠合作的力量,才能把个人的愿望和团队的目标结合起来,超越个体的局限,发挥集体的协作作用,产生1+1>2的效果。
学习贵在知行统一,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并不代表完成了学习任务。学习达到“我学会”,还要“我会学”,更要“我会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教材知识与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创设合作情境,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提高学生合作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中用、用中学”。
可见,情景化教学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形象逼真,给学生以真实感;情深意长,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学习的情绪和感情的体验,通过教师的语言,把情感寓于教材内容之中,在课堂上形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学生的心理。情境化教学倡导“情趣”和“意象”,为学生创设和开拓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情境化教学所具有的广远性,能促进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教材,激发学生的想像力。情境化教学运用生活显示情境,实物演示情境,角色扮演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方法,把学生引入一定的情境之中,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体验,把知、情、意、行融成一个整体。总而言之,情境化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寓教于乐,从传统教辅工具的“静态学习到动态学习”的飞跃,让学生消除学习疲劳,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德育课的情境化教学,就是指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设或制造与德育课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迅速而准确的接受新的德育知识,同时促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和谐全面发展,达到在情境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
下面介绍几种中职德育课巧用情境化教学的案例。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应该想方设法引导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启发学生善于并敢于置疑,既围绕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往往会有新的发现和突破。正如陆九渊指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因此,在德育课教学中,教师必须抓住时机,精心设计问题,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和求知欲望,有利于培養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有机统一,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对某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来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投身于教学活动中,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充满问题的活动过程。
例如,在讲授《职业道德与法律》中的“恪守道德规范,加强道德修养”时,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自习课上,即使没老师在你能否遵守纪律专心学习? 在校园里,你会不会将果皮纸屑等杂物自觉扔到垃圾箱里?当发现水龙头在流水,你会自觉把它关紧吗?等等。通过设计这些问题,学生们能深刻认识到,在自己独处而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然要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照道德准则行事。
二、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故事中感悟
课堂教学过程既是传播知识的过程,又是学习发现知识的过程。德育课的理论一般比较抽象、枯燥,学生理解起来深感困难、乏味,学习兴趣就会匮乏,学习动力就显不足。 在课堂上如果能够巧妙地选用与教学内容衔接自然的故事,创设故事情境,使学生置身其中,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可使枯燥、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形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德育课堂从而达到优化。
例如,在讲授《哲学与人生》中的“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这一内容时,可以联系一则阿拉伯寓言故事创设相关情景,让两位同学分别扮演“船夫”和“哲学家”:一个船夫在湍急的河水中驾驶小船,船上坐着一位哲学家。航行中,哲学家问船夫:“你懂得历史吗?”船夫回答说:“不懂。”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的生命。”过了一会儿哲学家又问:“你研究过数学吗?”船夫回答说:“没有。”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正在这时,一阵巨风将船刮翻了,哲学家与船夫都落入了水中。船夫喊:“你会游泳吗?”哲学家答:“不会。”船夫说:“那你就失去了整个生命。”这个故事情景,不仅诙谐幽默,而且寓意深刻。它告诉我们:青年学生学到一点书本知识后,决不能目空一切,自以为是,而必须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妥善处理学习书本知识和掌握实际生活本领的关系,做到知行统一,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这是实现人生成功的必由之路。
通过与学生一起创设了最佳的故事情景,营造了情景交融的氛围,学生可以在情景中动脑思、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辩、动手做,在情趣中学习,在愉悦中思维,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三、创设合作情境,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 三个和尚没水喝。”“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 这两首童谣,讲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三个和尚”之所以“没水喝”,是因为互相推诿、不讲协作;“三只蚂蚁来搬米”之所以能“轻轻抬着进洞里”,正是团结协作的结果。可见,合作的重要性。个人只有依靠合作的力量,才能把个人的愿望和团队的目标结合起来,超越个体的局限,发挥集体的协作作用,产生1+1>2的效果。
学习贵在知行统一,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并不代表完成了学习任务。学习达到“我学会”,还要“我会学”,更要“我会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教材知识与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创设合作情境,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提高学生合作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中用、用中学”。
可见,情景化教学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形象逼真,给学生以真实感;情深意长,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学习的情绪和感情的体验,通过教师的语言,把情感寓于教材内容之中,在课堂上形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学生的心理。情境化教学倡导“情趣”和“意象”,为学生创设和开拓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情境化教学所具有的广远性,能促进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教材,激发学生的想像力。情境化教学运用生活显示情境,实物演示情境,角色扮演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方法,把学生引入一定的情境之中,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体验,把知、情、意、行融成一个整体。总而言之,情境化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寓教于乐,从传统教辅工具的“静态学习到动态学习”的飞跃,让学生消除学习疲劳,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