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师肢体语言的运用

来源 :启迪·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caocao7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动,主要是通过口头语言及书面语言为媒体。但有的时候,知识的传播光是依靠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如果教师眼神呆滞、冷漠,在课堂中身体僵硬,甚至一堂课下来也没有什么动作,像是侃侃而谈的在解说,那么,孩子的积极性、学习的氛围是很难被调动起来的。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的现象由此而生,教师课堂缺乏了魅力。人们常说,有较高艺术休养的教师长了一双“会说话的眼睛”。高明的教师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来流露出所要表达的情感,所要传递的信息。肢体语言的合理运用,有时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胜似千言万语。因此,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充分调动肢体语言的魅力,使我们的教学成为一门艺术,下面我谈谈肢体语言在教学中运用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教师;肢体;动作
  一、眼神的变化、面部表情的运用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传递信息和情感的工具,与孩子们相处久了,慢慢你就会发现,孩子很会看到老师的脸色,于是我充分利用这一点,把褒贬扬抑通过不同的感情色彩、表情表现出来传递给孩子,用亲切自然的眼神表达出对孩子的期望、信任,你能行。缩短与孩子们的心灵距离,当孩子回答对了一个问题的时候,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微微的点头会给孩子充分的鼓励与肯定,这时的孩子心里充满了自豪感,能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当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用眼神直直的盯着他看,当孩子看到你注视他时,做出生气的样子,他什么都会明白的。当孩子们注意力有所分散时,放松你的语速,做出一种倾听的姿态,孩子们的心思就会被你引回来。当孩子回答不出问题时,给他鼓励的微笑激励他努力。通过在教学中合理的运用,可以缩短我们与孩子的心理距离。
  二、举止动作与手势
  老师做手势不仅有强调、示范的功用,更能比言语更清楚的表达鼓励及制止孩子的行为,课堂上手势运用也反映教师在工作上的投入程度。教师手势动作自然,不夸大,不做作。手势应多变化、但也不要太过频繁,让孩子眼花缭乱。不做手势时,双手可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教师更应避免自己习惯性的小动作。
  我们在教学中,点头是一种最直观的肯定。教师真诚的点头所传达出来的是赞赏、是期待、是肯定,能激发孩子探索新知、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欲望与冲动,给他们勇气与力量,是一种欣赏,更充分地爆发潜力,再辅以口头语言,向孩子表达赞许的原因,会使点头的作用锦上添花。常言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点头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孩子每一个点点滴滴的进步的“夸”。为了表示对孩子回答给以肯定,常用点头,为了表示非常满意,常深深连续点头或轻轻鼓掌或竖起大拇指,为了表示不满意孩子的回答常用摇头等。这种用头动作和手势来表示情感的方式很委婉,比用语言表达更直接,易于孩子的接受,更富于表现力。
  在教学中,我们老师也会利用一些手势辅助我们的教学,手掌向上抬,示意孩子可以起立并大胆发言;指着板书勾画圈点,能帮助孩子从中捕获信息、抓住重点。总之,随着教师手势的一起一落、一挥一晃,带动的是整个课堂的气氛,让课堂不显得呆板单一,使孩子不因索然无味而情绪低落。 不过手势的运用要能够让孩子接受、理解、掌握。只有这样,才能显现其美的价值。
  三、触摸的运用
  触摸也应是一种必须重视的肢体语言,它往往表示支持、抚慰和激励。拍头、拍肩和拍背,这是教师表示一种赞美、关心、理解、支持的常用动作。在课堂上,对待一个后进的孩子,教师要经常主动接近他,甚至亲切地拍拍他的肩膀,这孩子感受到老师同样爱他,同样关心他,给他鼓励。每当孩子做对了一件事或是表演出色时,老师轻轻拍拍孩子的肩,同样可以起到教学语言的赞扬作用,而且会显得更加亲切自然,并能起到激励孩子再接再厉的效果。如果犯了错误的孩子时,批评的同时,老师同样也要以拍拍孩子的头,则表示一种鼓励、安慰孩子,下次不要再犯错了。而拍后背,除了提醒“放松一点”的安抚含义外,还可以暗含“轮到你了,你肯定行”的潜在激励。
  拍头、拍肩和拍背,这是教师表示一种赞美、关心、理解、支持的常用动作。每当孩子回答正确或上台表演出色时,老师轻拍一下学生的头,同样可以起到教学语言的赞扬作用,而且会显得更加亲切自然,并能起到激励学生再接再厉的效果。
  以上各种肢体语言的综合运用得当,必将增强课堂魅力,提高教学效果。当然,肢体语言在课堂上的运用也并非越多越好,要注意适量适度。如果过于频繁夸张地运用肢体语言,反而与我们运用肢体语言的初衷背道而驰。教師在使用肢体语言时,应该注意使用的场合、分寸、力度、对象的年龄、性别等,只有运用得恰当得体,才能保证所要传递的情感能够转变成一种向上的力量。只有给予所有有益的尝试以赞赏的点头,真诚的微笑,才能更易于孩子的接受。
其他文献
摘要:Holiday Fun讨论的是国庆假日,Mike和Liu Tao以对话的形式讲述他们是如何度过自己的假日。下面,笔者将从课堂导入、整体阅读、逐图细读和情感升华等方面,浅谈如何上好这一课。  关键词:课堂导入;整体阅读;逐图细读;情感升华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 up and lead in 导入  1、Read and guess  T invites all Ss t
期刊
【摘要】 一个班级体内,介乎优秀学生和后进学生的中层学生占班级学生的大多数,他们人数多,影响大,中层学生素质的普遍提高,就是班集体的大幅度的进步,重视中层学生学习技巧指导,做好中层学生的组织教育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中层生 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 学习技巧 指导  “抓两头,带中间”是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这既要求班主任积极抓好优秀学生和后进学生,也要突出“带”字,带
期刊
摘要:经济全球化使我們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就显得格外的重要。我们常说不应输在起跑线上,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对于少儿英语专业的教学,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但是很多老师对如何进行少儿英语教学感到束手无策。对此笔者结合高等教育学原理,对如何提高英语教学能力,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参考。  关键词:少儿英语;教育学原理;教学能力  如今随着经济全球
期刊
摘要:再创造课堂指的是任課的教师在日常进行教学的时候,不应该把教学当成是一种现有的体系,而是应该在此基础之上开展新的教学活动,主要对学生起到启发和引导的作用。这样一来,不知不觉的情况之下,学生就能够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之中逐渐地有意识的参与进来,并且配合着教师共同完成新的课堂的创造。通过教师合理的创设情境,能够更好地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并且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反思,从而达到再创造的目的。  关键词:小
期刊
初中学生在进入高中以后,多数会有一个感觉,初中数学多好的学生,突然就不行了,而家长们往往会说这样一句:“我娃娃初中总是考100多分,到了高中怎么往往不及格呢?”这就牵涉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了,要会学才能少走弯路,才能更好学习高中数学。  考试大纲指出数学要考查学生的能力,而对数学能力的研究,许多的数学家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不同的答案,但主要的意思是要用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去解决实际问题,体现数学的社
期刊
摘要:目前新课程都在不断的改革和深入,这也就使得小学数学教学成为小学阶段基础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小学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不再过分依靠老师,而是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来提高学习效率。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作为主要角色参与到学习中。通过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意识,和自发的一些讨论,能够使学生对数学更加的感兴趣,使他们的思维变得活跃,久而久之就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期刊
摘要:在新高考模式的推进与实施的背景下,教育逐渐由以分数高低为主的评价模式转向以素养水平高低为主的评价机制,也就是说分数不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才是当前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而综合思维素养是地理核心素养的基础,是学生学好地理的关键,所以成为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将从立足基础知识、典型案例分析与联系生活现象三方面出发,系统分析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
期刊
摘要:智能手机、电脑、互联网已经走进老百姓家庭,教育现代化已成必然。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使用新媒体教学手段,让小学美术课示范教学走进现代化,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现代性示范教学;探讨  在美术课程改革过程中,曾有一些美术教师提出“上美术课老师要不要做示范?”这个问题。有的老师认为,学生有较强的模仿能力,老师堂上做示范,学生会一模一样地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標内容的进一步落实,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得到了与时代相符合的增删与进一步的对改。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对孩子语文文学素养的提升,本篇文章将基于小学生语文学习现状出发,在阅读能力的提升上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教学方法与策略;  语文是一门具有人文性的学科,在小学的教学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其他学科进行语言性文字理解的必要内容,对整个小学的学科教育也起
期刊
摘要:现代教学中,問题意识的培养日益引起了广大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并逐渐成为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一个带有前瞻性的研究内容。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中,个体善于发现问题,并驱动其运用已有知识积极探究问题的心理状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能动性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更是新时期下历史教学的应有之义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初中历史;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