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山界》是陆定一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回忆性叙事散文,当时他20多岁,长征途中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文章以时间为序叙写了长征中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以“我”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思,再现翻越老山界的艰难,表现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乐观精神,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文章叙述、议论、描写交融,叙述平易质朴,描写细腻优美,议论精当深刻,是一篇言之有物、言之有文的佳作,其写作技巧值得学习借鉴。
一、言之有物,内容充实,主旨鲜明
文章以时间为线索,串连起一支长征的红军队伍翻越老山界的活动经历,层次非常清晰。从头一天的下午到第二天的下午两点,写了这支红军队伍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其中选择了七个重要的时间点来叙述和描写,这些时间点的叙述与描写内容是经过作者的用心比较,精心挑选的。这些内容既是叙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艰难经历所需要的,也是突出和强化文章主旨所需要的。
我们展开分析一下,文章所写的第一个时间点“下午”,交代翻越老山界事件的开端,人物是“我”与红军队伍,出发地是山沟。第二个时间点是“天色晚了”,叙述的虽然不是直接的翻山行动,但也是翻山过程中的一个片段插曲。正因为有了这个小插曲,写了在瑶民家与瑶民攀谈的经过与内容,写出了瑶族妇女对这支过路队伍前后不同的态度,尤其是她“拿出仅有的一点米”给战士们煮粥吃,战士们将自己仅有的一袋米送给她,红军宣传队的同志生怕有人将瑶民家房子与篱笆的枯竹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标语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告知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所以,与瑶民攀谈的片段插曲,既丰富了文章内容,也更真实地显示出红军队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民谋福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性质,既表明红军是战斗队、宣传队、传播机,也更真实地显示红军与人民群众亲密的鱼水关系,从一个侧面揭示红军能够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战胜任何艰难困苦,取得革命成功的重要根源。
第三个时间点“天黑了”写红军队伍到达山脚,准备翻山,发现山脚“果然有许多竹林”。这既是照应上文瑶民说的“前面还有竹林,可以砍来作火把”的内容,又为下文为写排成许多“之”字形的火把交代来由,埋下伏笔。这是行文中的巧妙过渡,显示文章结构严谨。
第四个时间点“满天都是星光”,写“我”见到“之”字形火把“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的场景时,涌起这是“生平没见过的奇观”的惊叹兴奋心理,写战士们“前后呼喊起来”的话语,“哈哈地笑起来”的神态,写了在绝壁上行走,“向上看”与“向下看”分别见到的生动情景。这样情景化的叙述与描写,既增强了生活气息,又显示出红军战士们紧张兴奋的神态心理与不甘落后、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
第五个时间点“半夜里”,写红军战士露宿在一尺来宽的山路上,写“我”被冻醒后的所见所闻所思。这里既写出了天气的寒冷,环境的恶劣,气氛的阴森寂静,也写出了“我”欣赏大山夜景时的奇特想象与“冻醒了的同志们的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的场景,显示出红军战士们在艰难困苦面前泰然处之的乐观风貌。
第六个时间点“黎明”,写红军主力队伍翻越了雷公岩,雷公岩的悬崖下面聚集了很多马匹,有马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写后续掩护部队与敌人交火,医务人员照顾伤病员;写“我”一路写着标语贴,一路给战士们做鼓动工作,一路鼓着勇气随队伍继续走后面二十多里很陡的山。这些内容虽然简写,但也是必要的交代,显示雷公岩之陡峭难行,敌人追兵之紧,表现红军战士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与凶险的敌人面前,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气概斗志。
第七个时间点“下午两点”,写“我”到达山顶后,忽然产生“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碑”的想法,长吐一口气坐在山顶上休息的情形,想到“完成了任务”时的喜悦自豪心情,写很倾斜的十五里下山路,我们“一口气儿跑下去”的兴奋轻松之情,写红军战士在下山路上的浓密树木里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粥吃的情形。这是翻越老山界之后的尾声,显示红军战士们以顽强的意志战胜“饥饿、疲劳甚至受傷的痛苦”,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与凶恶的敌人,赞扬红军战士们乐观豪迈的精神。
作者这种叙述、议论、描写交融的写法启示读者,叙事过程中,要写清楚事件的开端、发展与结局,其中必要的插曲、伏笔与照应都要有合理的交代,同时要有生动的景物描写与精当的议论。这样,事件叙述完整,内容充实,有利于刻画人物精神风貌,有利于揭示文章鲜明深刻的主旨。
二、言之有文,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是《老山界》写得出彩的成功秘诀。前面所论述的叙事、描写、议论有机交融是文章综合运用表达方式的表现。此外,文章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运用奇特的想象、富有生活气息的群众语言,增强了语言的诗意与文采,使得行文生动活泼而富有情趣,这也是特别值得学习借鉴的写作技巧。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诗意与文采是本文成功的重要方法。文章的第22段尤其描写得富有诗情画意,引人入胜。原文如下: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作者先写半夜里被冻醒后的感受与动作:“觉得”三个分句是冻醒后的感受,第二句“卷”“蜷”是冻醒后的动作。再写冻醒后的所见:先写“天上闪烁的星星”,次写“黑的山峰”,这两句都是点的描写,有一个自上而下的空间顺序,这两句描写都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得非常生动形象。然后写“四围的山”,这是面的描写。先点后面写了所见之后,接着写所闻:既有被冻醒的战士们极小的谈话声,也有周围环境的寂静。写环境的寂静,先写不可捉摸的幻觉——“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再以比喻、排比的修辞句将这种“不可捉摸”的幻觉作具体化、形象化的生动呈现——春蚕咀嚼桑叶之声、山泉呜咽之声,是那样的细切而极远的声响;野马的奔驰之声,波涛的澎湃之声,是那样的洪大而极近的声响。整体地看,这一段由冻醒后的感受写起,再分写冻醒后的所见、所闻;所见中先点后面,自上而下;所闻中,先幻觉,后具体化、形象化描写。这样,行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所见、所闻中对景物的生动细腻描写,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与以声显静技巧的恰当运用,既是作者高明的艺术匠心的表现,更是作者对眼前优美夜景的沉醉迷恋之情自然流露,表现红军战士寒夜露宿悬崖边的小路上那种处之泰然的态度与乐观豪迈的情怀。作者生花妙笔之下的这一段优美夜景,文采斐然,富有诗情画意,令读者心驰神往,迷恋陶醉,寒夜露宿崖边山路的红军战士所表现出来的泰然乐观情怀尤其令读者钦佩赞叹,倍受感动。
大胆奇特的想象也是文章出采的一个因素。快要到山顶的时候,“我”已脱离大部队落得很远了,后面机关枪声很密,远远地还能听见敌人的飞机声。这时候,“我”没有陷入很密的机枪声的恐惧中,而是将敌人的飞机声想象成敌人的“叹息”,仿佛敌人的飞机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到了山顶,“我”已经累得喘粗气了,来不及坐在地上休息,“我”忽然有了大胆的想象“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碑,写上某年某月某日,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长征途中,红军翻越老山界面对的既有恶劣的自然环境,更有紧追的敌人攻击,危机重重,凶险多多,“我”的这些大胆奇特的想象,不仅表现出红军战士克服一切艰难险阻,蔑视凶恶敌人的大无畏精神与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也使行文富有生气与活力,引发读者遐思,增强感染力。
善用群众口语,语言富有生活气息,也是文章的一大特色。天色晚了,大家的肚子都饿了,“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我们宣传队的战士“偷了个空儿,跑到前面去。”“地势渐渐陡起来。我们已经超过自己的纵队,跑到‘红星’纵队的尾巴上”。见到了女主人,战士们就问她:“大嫂,借你这里歇歇脚儿。”这一番叙述中,大量运用鲜活的群众语言,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人亲切平易之感。天黑之后,战士们点起了火把登山,在“之”字形的陡峭山路上,战士们难免浑身紧张,但是大家“前后呼喊起来”互相鼓劲,于是有了“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顶着天啦!”等一番喊话,这番生活气息浓郁的口语不仅让红军战士听了“哈哈地笑起来”,也让读者深受感染,深深地感受到红军战士在艰难困苦中那种顽强的意志与乐观的精神。文章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以声衬静技巧,运用大胆奇特的想象,善用鲜活的群众语言,增强了文章的诗意、文采与感染力,使得行文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总之,《老山界》的写作年代虽然久远了,但依然能够给读者以有益的启发与良好的教益,读者阅读此文不仅可以感受、学习红军的坚定信念、顽强意志与乐观精神,还可以学习和借鉴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文的写作技巧,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作者通联:江苏江阴市徐霞客中学]
一、言之有物,内容充实,主旨鲜明
文章以时间为线索,串连起一支长征的红军队伍翻越老山界的活动经历,层次非常清晰。从头一天的下午到第二天的下午两点,写了这支红军队伍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其中选择了七个重要的时间点来叙述和描写,这些时间点的叙述与描写内容是经过作者的用心比较,精心挑选的。这些内容既是叙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艰难经历所需要的,也是突出和强化文章主旨所需要的。
我们展开分析一下,文章所写的第一个时间点“下午”,交代翻越老山界事件的开端,人物是“我”与红军队伍,出发地是山沟。第二个时间点是“天色晚了”,叙述的虽然不是直接的翻山行动,但也是翻山过程中的一个片段插曲。正因为有了这个小插曲,写了在瑶民家与瑶民攀谈的经过与内容,写出了瑶族妇女对这支过路队伍前后不同的态度,尤其是她“拿出仅有的一点米”给战士们煮粥吃,战士们将自己仅有的一袋米送给她,红军宣传队的同志生怕有人将瑶民家房子与篱笆的枯竹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标语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告知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所以,与瑶民攀谈的片段插曲,既丰富了文章内容,也更真实地显示出红军队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民谋福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性质,既表明红军是战斗队、宣传队、传播机,也更真实地显示红军与人民群众亲密的鱼水关系,从一个侧面揭示红军能够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战胜任何艰难困苦,取得革命成功的重要根源。
第三个时间点“天黑了”写红军队伍到达山脚,准备翻山,发现山脚“果然有许多竹林”。这既是照应上文瑶民说的“前面还有竹林,可以砍来作火把”的内容,又为下文为写排成许多“之”字形的火把交代来由,埋下伏笔。这是行文中的巧妙过渡,显示文章结构严谨。
第四个时间点“满天都是星光”,写“我”见到“之”字形火把“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的场景时,涌起这是“生平没见过的奇观”的惊叹兴奋心理,写战士们“前后呼喊起来”的话语,“哈哈地笑起来”的神态,写了在绝壁上行走,“向上看”与“向下看”分别见到的生动情景。这样情景化的叙述与描写,既增强了生活气息,又显示出红军战士们紧张兴奋的神态心理与不甘落后、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
第五个时间点“半夜里”,写红军战士露宿在一尺来宽的山路上,写“我”被冻醒后的所见所闻所思。这里既写出了天气的寒冷,环境的恶劣,气氛的阴森寂静,也写出了“我”欣赏大山夜景时的奇特想象与“冻醒了的同志们的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的场景,显示出红军战士们在艰难困苦面前泰然处之的乐观风貌。
第六个时间点“黎明”,写红军主力队伍翻越了雷公岩,雷公岩的悬崖下面聚集了很多马匹,有马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写后续掩护部队与敌人交火,医务人员照顾伤病员;写“我”一路写着标语贴,一路给战士们做鼓动工作,一路鼓着勇气随队伍继续走后面二十多里很陡的山。这些内容虽然简写,但也是必要的交代,显示雷公岩之陡峭难行,敌人追兵之紧,表现红军战士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与凶险的敌人面前,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气概斗志。
第七个时间点“下午两点”,写“我”到达山顶后,忽然产生“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碑”的想法,长吐一口气坐在山顶上休息的情形,想到“完成了任务”时的喜悦自豪心情,写很倾斜的十五里下山路,我们“一口气儿跑下去”的兴奋轻松之情,写红军战士在下山路上的浓密树木里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粥吃的情形。这是翻越老山界之后的尾声,显示红军战士们以顽强的意志战胜“饥饿、疲劳甚至受傷的痛苦”,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与凶恶的敌人,赞扬红军战士们乐观豪迈的精神。
作者这种叙述、议论、描写交融的写法启示读者,叙事过程中,要写清楚事件的开端、发展与结局,其中必要的插曲、伏笔与照应都要有合理的交代,同时要有生动的景物描写与精当的议论。这样,事件叙述完整,内容充实,有利于刻画人物精神风貌,有利于揭示文章鲜明深刻的主旨。
二、言之有文,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是《老山界》写得出彩的成功秘诀。前面所论述的叙事、描写、议论有机交融是文章综合运用表达方式的表现。此外,文章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运用奇特的想象、富有生活气息的群众语言,增强了语言的诗意与文采,使得行文生动活泼而富有情趣,这也是特别值得学习借鉴的写作技巧。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诗意与文采是本文成功的重要方法。文章的第22段尤其描写得富有诗情画意,引人入胜。原文如下: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作者先写半夜里被冻醒后的感受与动作:“觉得”三个分句是冻醒后的感受,第二句“卷”“蜷”是冻醒后的动作。再写冻醒后的所见:先写“天上闪烁的星星”,次写“黑的山峰”,这两句都是点的描写,有一个自上而下的空间顺序,这两句描写都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得非常生动形象。然后写“四围的山”,这是面的描写。先点后面写了所见之后,接着写所闻:既有被冻醒的战士们极小的谈话声,也有周围环境的寂静。写环境的寂静,先写不可捉摸的幻觉——“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再以比喻、排比的修辞句将这种“不可捉摸”的幻觉作具体化、形象化的生动呈现——春蚕咀嚼桑叶之声、山泉呜咽之声,是那样的细切而极远的声响;野马的奔驰之声,波涛的澎湃之声,是那样的洪大而极近的声响。整体地看,这一段由冻醒后的感受写起,再分写冻醒后的所见、所闻;所见中先点后面,自上而下;所闻中,先幻觉,后具体化、形象化描写。这样,行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所见、所闻中对景物的生动细腻描写,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与以声显静技巧的恰当运用,既是作者高明的艺术匠心的表现,更是作者对眼前优美夜景的沉醉迷恋之情自然流露,表现红军战士寒夜露宿悬崖边的小路上那种处之泰然的态度与乐观豪迈的情怀。作者生花妙笔之下的这一段优美夜景,文采斐然,富有诗情画意,令读者心驰神往,迷恋陶醉,寒夜露宿崖边山路的红军战士所表现出来的泰然乐观情怀尤其令读者钦佩赞叹,倍受感动。
大胆奇特的想象也是文章出采的一个因素。快要到山顶的时候,“我”已脱离大部队落得很远了,后面机关枪声很密,远远地还能听见敌人的飞机声。这时候,“我”没有陷入很密的机枪声的恐惧中,而是将敌人的飞机声想象成敌人的“叹息”,仿佛敌人的飞机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到了山顶,“我”已经累得喘粗气了,来不及坐在地上休息,“我”忽然有了大胆的想象“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碑,写上某年某月某日,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长征途中,红军翻越老山界面对的既有恶劣的自然环境,更有紧追的敌人攻击,危机重重,凶险多多,“我”的这些大胆奇特的想象,不仅表现出红军战士克服一切艰难险阻,蔑视凶恶敌人的大无畏精神与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也使行文富有生气与活力,引发读者遐思,增强感染力。
善用群众口语,语言富有生活气息,也是文章的一大特色。天色晚了,大家的肚子都饿了,“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我们宣传队的战士“偷了个空儿,跑到前面去。”“地势渐渐陡起来。我们已经超过自己的纵队,跑到‘红星’纵队的尾巴上”。见到了女主人,战士们就问她:“大嫂,借你这里歇歇脚儿。”这一番叙述中,大量运用鲜活的群众语言,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人亲切平易之感。天黑之后,战士们点起了火把登山,在“之”字形的陡峭山路上,战士们难免浑身紧张,但是大家“前后呼喊起来”互相鼓劲,于是有了“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顶着天啦!”等一番喊话,这番生活气息浓郁的口语不仅让红军战士听了“哈哈地笑起来”,也让读者深受感染,深深地感受到红军战士在艰难困苦中那种顽强的意志与乐观的精神。文章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以声衬静技巧,运用大胆奇特的想象,善用鲜活的群众语言,增强了文章的诗意、文采与感染力,使得行文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总之,《老山界》的写作年代虽然久远了,但依然能够给读者以有益的启发与良好的教益,读者阅读此文不仅可以感受、学习红军的坚定信念、顽强意志与乐观精神,还可以学习和借鉴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文的写作技巧,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作者通联:江苏江阴市徐霞客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