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注意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习习惯、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计算能力的形成得到同步发展,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培养学生练习口算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心理成分之一,它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当学生对口算练习产生兴趣时,他就会心情愉快、积极主动地学习,不会觉得口算练习是一种负担。有兴趣的练习能使学生集中注意、积极思考,从而迅速掌握口算的规律和方法,提高口算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对口算的兴趣,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认识口算在数学学习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在数学学习中,口算不仅是笔算的基础,而且在简算、速算、估算、珠算等各种数学计算中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无论是购物,生活活动的时间安排,以及各类物品的尺寸丈量,等等,都离不开口算。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种种有趣味的实例说明这个道理,从而使学生对口算练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口算练习的形式应当多样化,以免学生感到单调乏味。例如可以采用听算、视算、口算、卡片图表、口算游戏等。特别是运用竞赛方法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赛一赛速度和正确率,赛一赛运算方法的灵活性和合理性。比赛的形式也可以有抢答、个人赛、小组赛、接力赛等。
二、重视口算是培养计算能力的关键
口算也称心算,是一种不借助任何计算工具,仅依靠记忆与思维,直接算出结果的计算方式。口算在计算能力的培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能力是在口算准确、熟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口算基础,笔算就无从谈起。培养计算能力,要从加强口算着手。
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在不同年级,根据教材的不同,口算要求也不同。要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一二年级,作为关键的起始阶段,加、减、乘、除的入门学习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及表内的乘除法,要加强训练,要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中高年级,除了熟练记忆表内乘除法以外,还要熟记常用数据,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任何复杂的题都是由一个简单的问题组合而成的。无论是两位数乘除两位还是两位数乘除三位数,或其他更复杂的计算题,它们的基础都是“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如果“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没有熟练掌握,那么到了中高年级必然算不快、算不准。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数学教师一定要将口算练习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要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有目的地练习。
三、重视错题的分析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刚刚学习的知识比较容易遗忘。例如,退位减,前一位退了1,可计算时忘了减1。同样,做进位加时,又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写的错误较多,这些都与儿童记忆不完整有关。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计算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可借鉴语文教师批改作文的方法——写评语。在学生出错处加上评语导出错因,让学生知道错的原因,是由于马虎大意,还是哪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好,知错的基础一把错题重做一遍,对正确的知识再次加深认识。教师要因人、因题地重点分析错题原因,大部分学生都做错了的题,教师要集中进行讲解,分析错误的原因;对基础较差、常做错题的学生,教师要多花时间在课后进行辅导。学生对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进行自我反思,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本子,把每天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记在本子上,并写出错误和改正方法。改错题型的练习对学生是有要求: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课堂采取小医生找病因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弄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而且要达到预防效果,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四、有效练习是培养计算能力的手段
为了促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的技巧,形成计算能力,加强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练习分为基本练习和综合练习,前者是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后者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练习并不是要学生无休止地做一些重复、单调的题目。要想提高练习效率,练习的内容要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有一定的坡度。练习的形式要灵活多样,有趣的数据、新奇的题型、巧妙的算法,都会使学生对枯燥的计算产生一种吸引力,激发学生做计算题的兴趣。如“送小动物回家”、“送信”等变式匹配题,都是一二年级同学喜欢的练习形式。总之,多样化的练习不仅丰富了练习的内容与形式,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
五、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许多学生对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1.使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做到不错不漏。2.使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3.使学生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书写格式要规范。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认真笔算,培养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列竖式计算时,数位要对齐,数字间要有适当间隔,进位的确数字要写在适当的位置上,退位点不能少。4.使学生养成估算和自觉验算的习惯。教师要教给学生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提倡用估算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一、培养学生练习口算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心理成分之一,它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当学生对口算练习产生兴趣时,他就会心情愉快、积极主动地学习,不会觉得口算练习是一种负担。有兴趣的练习能使学生集中注意、积极思考,从而迅速掌握口算的规律和方法,提高口算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对口算的兴趣,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认识口算在数学学习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在数学学习中,口算不仅是笔算的基础,而且在简算、速算、估算、珠算等各种数学计算中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无论是购物,生活活动的时间安排,以及各类物品的尺寸丈量,等等,都离不开口算。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种种有趣味的实例说明这个道理,从而使学生对口算练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口算练习的形式应当多样化,以免学生感到单调乏味。例如可以采用听算、视算、口算、卡片图表、口算游戏等。特别是运用竞赛方法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赛一赛速度和正确率,赛一赛运算方法的灵活性和合理性。比赛的形式也可以有抢答、个人赛、小组赛、接力赛等。
二、重视口算是培养计算能力的关键
口算也称心算,是一种不借助任何计算工具,仅依靠记忆与思维,直接算出结果的计算方式。口算在计算能力的培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能力是在口算准确、熟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口算基础,笔算就无从谈起。培养计算能力,要从加强口算着手。
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在不同年级,根据教材的不同,口算要求也不同。要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一二年级,作为关键的起始阶段,加、减、乘、除的入门学习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及表内的乘除法,要加强训练,要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中高年级,除了熟练记忆表内乘除法以外,还要熟记常用数据,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任何复杂的题都是由一个简单的问题组合而成的。无论是两位数乘除两位还是两位数乘除三位数,或其他更复杂的计算题,它们的基础都是“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如果“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没有熟练掌握,那么到了中高年级必然算不快、算不准。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数学教师一定要将口算练习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要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有目的地练习。
三、重视错题的分析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刚刚学习的知识比较容易遗忘。例如,退位减,前一位退了1,可计算时忘了减1。同样,做进位加时,又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写的错误较多,这些都与儿童记忆不完整有关。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计算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可借鉴语文教师批改作文的方法——写评语。在学生出错处加上评语导出错因,让学生知道错的原因,是由于马虎大意,还是哪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好,知错的基础一把错题重做一遍,对正确的知识再次加深认识。教师要因人、因题地重点分析错题原因,大部分学生都做错了的题,教师要集中进行讲解,分析错误的原因;对基础较差、常做错题的学生,教师要多花时间在课后进行辅导。学生对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进行自我反思,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本子,把每天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记在本子上,并写出错误和改正方法。改错题型的练习对学生是有要求: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课堂采取小医生找病因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弄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而且要达到预防效果,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四、有效练习是培养计算能力的手段
为了促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的技巧,形成计算能力,加强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练习分为基本练习和综合练习,前者是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后者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练习并不是要学生无休止地做一些重复、单调的题目。要想提高练习效率,练习的内容要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有一定的坡度。练习的形式要灵活多样,有趣的数据、新奇的题型、巧妙的算法,都会使学生对枯燥的计算产生一种吸引力,激发学生做计算题的兴趣。如“送小动物回家”、“送信”等变式匹配题,都是一二年级同学喜欢的练习形式。总之,多样化的练习不仅丰富了练习的内容与形式,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
五、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许多学生对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1.使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做到不错不漏。2.使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3.使学生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书写格式要规范。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认真笔算,培养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列竖式计算时,数位要对齐,数字间要有适当间隔,进位的确数字要写在适当的位置上,退位点不能少。4.使学生养成估算和自觉验算的习惯。教师要教给学生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提倡用估算检验答案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