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2-000-02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唐代的角抵活动进行梳理,试图唐代角抵盛行的原因,并结合盛唐出现的思想平庸现象,对唐代角抵兴盛的原因做出进一步的阐释。
关键词 唐代 角抵 原因 思想平庸
一、前言
唐代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空前的繁荣的重要历史时期,社会的经济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然而,相关学者指出七世纪中叶到八世纪中叶的中国,正处于“盛世平庸”之中[1]。这个时期,社会的思想出现了一定的“平庸”的现象,即主流思想失去了对社会问题的诊断和治疗的能力。社会知识分子不在关心与社会生产密切相关的思想文化,转而对取悦统治阶级的诗词歌赋方面登峰造极,使得主流社会思想失去针砭时弊的能力。作为与文化联系密切的武术必然要受到主流社会思想的影响,角抵在唐代得到了数位皇帝的喜爱,甚至是痴迷。无疑角抵活动的发展与当时的人们的想和社会环境分不开,角抵活动为什么能在当时的社会中得到很好的发展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内容之一。
二、角抵的起源和发展
角抵是秦汉时期人们对摔跤的一种称呼,在先秦时期,人们多称角抵为觳抵或者是角力,角抵源于上古时期的蚩尤戏[2]。据文献记载,它最早出现在秦末,到汉代武帝时大盛[3]。角抵最早出现在秦末,在汉代盛行,在唐代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据《古今图书集成·军礼部》称:“秦并天下,罢讲武之礼,为角抵。”另外在《史记·李斯列传》中,也有“是时二世在甘泉,方做觳抵优徘之观”。这都证明在秦代角抵已经形成并且得到了作为当时统治者的支持。在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中对荆轲刺秦王的描述中也有对卫兵没有兵器的描写中“以手共搏之[4]”的描写,这些就说明角抵已经存在于当时的军队和宫廷娱乐的活动中,可见角抵之术在秦朝已经形成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秦朝以后汉朝出现了角抵之术的大发展时期,汉画石像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另外在如《汉书·武帝纪》、《汉书·哀帝纪》、《角力记》、《汉书·西域记》等资料中都有关于角抵内容的记录。值得一提的是角力不仅仅是作为一种武术项目,而且作为一种娱乐消遣项目在汉代也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同时汉代也被看作是角抵发展的鼎盛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角抵也延续了汉代的风气,尤其是在军队中既有强壮身体、激励斗志的作用,同时兼有观赏娱乐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角抵的内容和形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角抵”作为古代社会文化的一种反映是我们研究古代戏剧、舞蹈体育等各类专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唐代角抵运动的发展
(一)角抵在统治阶级的发展
就跟葛兆光先生在中国思想史中所描述的一样,在唐朝盛世的背景下,思想出现了“平庸”的现象。当时的主流思想不能针砭时弊,只是一味的陶醉于华丽的辞藻借以取悦当朝的统治者。而那些不会舞文弄墨的官员则拼命涉奇猎新的讨好统治者。导致统治者的思想不再以社会事业的成功为最高理想[5]。
唐玄宗每赐宴常有百戏表演,角抵则被安排为压轴出场[6]。唐宪宗也喜欢角抵,唐穆宗喜欢看角抵戏,对角抵的喜爱程度都到了几乎痴迷的程度。后期敬宗、文宗、庄宗都对角抵有独特的热爱。俨然,武术的角抵之术成为了当朝统治者们的娱乐消遣工具之一。统治者的热爱也改变了角抵运动的形式和内容,使得角抵衍生出另一些大功能,如娱乐、竞技功能。以至于后期的史料中,角抵一词的出现就带有了戏剧的色彩,使得很多研究武术的学者产生了误读。周伟良教授在《八条唐代角抵史料的考辨》[7]一文中就指出,“角抵”作为古代社会文化的一种反映,是我们研究古代戏剧、舞蹈、体育等各类专史的一个重要内容。另外,唐代军队也将角抵列为军训项目。
(二)唐代角抵在民间的发展
为发展角抵事业,唐代统治者还成立了专门的“皇帝摔跤队”取名“相扑朋”[8]。这种专门队伍的设立,极大的刺激了民间角抵的发展,也出现了专门的教授角抵之术的老师。《角力记》中就有“武陵年少、幽燕任侠,相从指教者数百[9]”的记载。在政府的推动下,角抵活动在民间广泛的开展起来。出现了角抵擂台,据当时资料记载当时在民间就有很多关于角抵高手的记载。更让人称奇的是唐代妇女也有角抵高手。由于当时角抵活动的盛行,在后来的五代末期宋初,调露子就著有专门对当时的角抵活动的《角力记》。《角力记》是有关这方面目前所能见到的第一部著作[10]。在此书中有关对角抵活动的记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角抵活动在民间流行的状况,给后人提供了丰富详实的研究资料。随着角抵运动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演变,很多在角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运动也蓬勃发展起来。其中包括弄丸、扛鼎、履索、缘杆等百戏项目,只是因为角抵在其中居有突出的位置,故统称为角抵之戏[11]。
四、唐代角抵发展的动因分析
总结唐代角抵活动在统治阶层和民间盛行的原因,应该着眼于当时时代的需要。
首先,盛世繁荣使得社会主流思想呈现了一定程度的“平庸化”,让统治阶级失去了政治理想的报复,舞武的娱乐消遣形式,使得统治者选择了角抵这一独特的既带有技击性质、又带有娱乐性质,还带有观赏性质的活动形式。唐朝安逸的盛世环境都使得统治者有精力去做一些消遣娱乐活动,出现如此君王都会一种运动项目情有独钟的现象,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这种现象的出现必定是与社会的安逸、当时思想的平庸有莫大的关系。
第二,唐代的尚武思想对角抵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唐代社会习武风气盛行,社会的整体习武风气对角抵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角抵涌动形式容易开展,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对角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第三,角抵运动的本身的竞技性、娱乐性、观赏性是角抵运动发展的又一有力因素。角抵不管是在宫廷、军队或是民间的表演都能吸引人们去关注,这与角抵本身的竞技性、娱乐观赏性有很大关系。
第四,唐代角抵的盛行很大程度上是受汉代角抵盛行的影响。汉代角抵之盛行,尤其是在宫廷,更是一种经常性的表演活动。汉代角抵活动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这无疑对后来朝代角抵运动的发展产生一定推动作用。
五、结语
唐代出现的思想平庸期成为推动角抵在唐代大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角抵的发展与诸多因素都有密切的联系如唐代的尚武之风的盛行、武举制度的确立等因素有关,但本研究认为是思想平庸时期的出现也给了角抵的发展提供了最主要的内在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3.
[2] 冯国超.中国传统体育[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2.
[3] 孙世文.汉代角抵戏初探[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哲学版).1984(4).
[4] 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99.
[5]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36.
[6] 郑师渠.中国文化通史(隋唐五代)[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03.
[7] 周伟良.八条唐代角抵史料的考辨[J].体育文史.1986.10.28.
[8] [宋]调露子.角力记[M].
[9] 周伟良.中国武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3.
[10] 冯国超.中国传统体育[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7.
[11] 冯国超.中国传统体育[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5.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唐代的角抵活动进行梳理,试图唐代角抵盛行的原因,并结合盛唐出现的思想平庸现象,对唐代角抵兴盛的原因做出进一步的阐释。
关键词 唐代 角抵 原因 思想平庸
一、前言
唐代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空前的繁荣的重要历史时期,社会的经济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然而,相关学者指出七世纪中叶到八世纪中叶的中国,正处于“盛世平庸”之中[1]。这个时期,社会的思想出现了一定的“平庸”的现象,即主流思想失去了对社会问题的诊断和治疗的能力。社会知识分子不在关心与社会生产密切相关的思想文化,转而对取悦统治阶级的诗词歌赋方面登峰造极,使得主流社会思想失去针砭时弊的能力。作为与文化联系密切的武术必然要受到主流社会思想的影响,角抵在唐代得到了数位皇帝的喜爱,甚至是痴迷。无疑角抵活动的发展与当时的人们的想和社会环境分不开,角抵活动为什么能在当时的社会中得到很好的发展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内容之一。
二、角抵的起源和发展
角抵是秦汉时期人们对摔跤的一种称呼,在先秦时期,人们多称角抵为觳抵或者是角力,角抵源于上古时期的蚩尤戏[2]。据文献记载,它最早出现在秦末,到汉代武帝时大盛[3]。角抵最早出现在秦末,在汉代盛行,在唐代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据《古今图书集成·军礼部》称:“秦并天下,罢讲武之礼,为角抵。”另外在《史记·李斯列传》中,也有“是时二世在甘泉,方做觳抵优徘之观”。这都证明在秦代角抵已经形成并且得到了作为当时统治者的支持。在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中对荆轲刺秦王的描述中也有对卫兵没有兵器的描写中“以手共搏之[4]”的描写,这些就说明角抵已经存在于当时的军队和宫廷娱乐的活动中,可见角抵之术在秦朝已经形成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秦朝以后汉朝出现了角抵之术的大发展时期,汉画石像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另外在如《汉书·武帝纪》、《汉书·哀帝纪》、《角力记》、《汉书·西域记》等资料中都有关于角抵内容的记录。值得一提的是角力不仅仅是作为一种武术项目,而且作为一种娱乐消遣项目在汉代也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同时汉代也被看作是角抵发展的鼎盛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角抵也延续了汉代的风气,尤其是在军队中既有强壮身体、激励斗志的作用,同时兼有观赏娱乐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角抵的内容和形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角抵”作为古代社会文化的一种反映是我们研究古代戏剧、舞蹈体育等各类专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唐代角抵运动的发展
(一)角抵在统治阶级的发展
就跟葛兆光先生在中国思想史中所描述的一样,在唐朝盛世的背景下,思想出现了“平庸”的现象。当时的主流思想不能针砭时弊,只是一味的陶醉于华丽的辞藻借以取悦当朝的统治者。而那些不会舞文弄墨的官员则拼命涉奇猎新的讨好统治者。导致统治者的思想不再以社会事业的成功为最高理想[5]。
唐玄宗每赐宴常有百戏表演,角抵则被安排为压轴出场[6]。唐宪宗也喜欢角抵,唐穆宗喜欢看角抵戏,对角抵的喜爱程度都到了几乎痴迷的程度。后期敬宗、文宗、庄宗都对角抵有独特的热爱。俨然,武术的角抵之术成为了当朝统治者们的娱乐消遣工具之一。统治者的热爱也改变了角抵运动的形式和内容,使得角抵衍生出另一些大功能,如娱乐、竞技功能。以至于后期的史料中,角抵一词的出现就带有了戏剧的色彩,使得很多研究武术的学者产生了误读。周伟良教授在《八条唐代角抵史料的考辨》[7]一文中就指出,“角抵”作为古代社会文化的一种反映,是我们研究古代戏剧、舞蹈、体育等各类专史的一个重要内容。另外,唐代军队也将角抵列为军训项目。
(二)唐代角抵在民间的发展
为发展角抵事业,唐代统治者还成立了专门的“皇帝摔跤队”取名“相扑朋”[8]。这种专门队伍的设立,极大的刺激了民间角抵的发展,也出现了专门的教授角抵之术的老师。《角力记》中就有“武陵年少、幽燕任侠,相从指教者数百[9]”的记载。在政府的推动下,角抵活动在民间广泛的开展起来。出现了角抵擂台,据当时资料记载当时在民间就有很多关于角抵高手的记载。更让人称奇的是唐代妇女也有角抵高手。由于当时角抵活动的盛行,在后来的五代末期宋初,调露子就著有专门对当时的角抵活动的《角力记》。《角力记》是有关这方面目前所能见到的第一部著作[10]。在此书中有关对角抵活动的记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角抵活动在民间流行的状况,给后人提供了丰富详实的研究资料。随着角抵运动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演变,很多在角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运动也蓬勃发展起来。其中包括弄丸、扛鼎、履索、缘杆等百戏项目,只是因为角抵在其中居有突出的位置,故统称为角抵之戏[11]。
四、唐代角抵发展的动因分析
总结唐代角抵活动在统治阶层和民间盛行的原因,应该着眼于当时时代的需要。
首先,盛世繁荣使得社会主流思想呈现了一定程度的“平庸化”,让统治阶级失去了政治理想的报复,舞武的娱乐消遣形式,使得统治者选择了角抵这一独特的既带有技击性质、又带有娱乐性质,还带有观赏性质的活动形式。唐朝安逸的盛世环境都使得统治者有精力去做一些消遣娱乐活动,出现如此君王都会一种运动项目情有独钟的现象,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这种现象的出现必定是与社会的安逸、当时思想的平庸有莫大的关系。
第二,唐代的尚武思想对角抵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唐代社会习武风气盛行,社会的整体习武风气对角抵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角抵涌动形式容易开展,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对角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第三,角抵运动的本身的竞技性、娱乐性、观赏性是角抵运动发展的又一有力因素。角抵不管是在宫廷、军队或是民间的表演都能吸引人们去关注,这与角抵本身的竞技性、娱乐观赏性有很大关系。
第四,唐代角抵的盛行很大程度上是受汉代角抵盛行的影响。汉代角抵之盛行,尤其是在宫廷,更是一种经常性的表演活动。汉代角抵活动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这无疑对后来朝代角抵运动的发展产生一定推动作用。
五、结语
唐代出现的思想平庸期成为推动角抵在唐代大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角抵的发展与诸多因素都有密切的联系如唐代的尚武之风的盛行、武举制度的确立等因素有关,但本研究认为是思想平庸时期的出现也给了角抵的发展提供了最主要的内在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3.
[2] 冯国超.中国传统体育[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2.
[3] 孙世文.汉代角抵戏初探[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哲学版).1984(4).
[4] 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99.
[5]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36.
[6] 郑师渠.中国文化通史(隋唐五代)[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03.
[7] 周伟良.八条唐代角抵史料的考辨[J].体育文史.1986.10.28.
[8] [宋]调露子.角力记[M].
[9] 周伟良.中国武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3.
[10] 冯国超.中国传统体育[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7.
[11] 冯国超.中国传统体育[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