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逐渐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大领域,而网络舆情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问题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它代表着民众意见的集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政府的公共社会管理和信息管控。本文主要针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发展现状和政府的引导的重要意义进行探究 ,提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政府引导策略 ,保障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政府引导策略;网络舆情;突发事件
一、突发事件需要政府引导舆情
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 ,网络舆情越来越复杂 ,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对社会和政府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 ,政府及时采取有效的引导策略 ,对突发事件的妥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能够消除或减少网络舆情对社会的影响。
不谋全局,难谋一域。”对重大突发事件进行舆论引导须对时势与时局有清醒的认识,否则会事与愿违。从社会维度看,当代中国社会不仅步入全球化进程,还恰逢“社会转型加速期”。党的十八大提出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表明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观念,与富强、文明、和谐、爱国等一起被倡导,上述观点也必然成为当代中国公众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准则。从技术维度看,当下互联网已颠覆了由传统媒体主宰的传播格局。曾经通行的舆论引导策略,有的已“失效”,有的产生“反效”。而“议程设置全民化”“社群传播”“网络动员”等新的传播规律正深刻影响舆情的生成与演化。从传播效果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中各有作用,须善待善用,不可偏废。
互联网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网络媒体利用自身的公开性、便捷性、广泛性等特点,让每个网民都可以成为一个信息发布源,之后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士便可以通过网络社交公共平台参与此突发事件的评论和讨论,真实、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保障社情民意的畅通。可以说,互联网不仅对传统媒体和生活方式进行了补充,而且已成为充分表达民情民意的凸显地带,为基层群众与各级党和政府之间的良好互动架设了一座桥梁。
传媒的初期报道直接受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影响 ,政府引导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效果一旦出现问题 ,有可能将地方性的小事件发展成全国性的大事件 ,而双方的矛盾冲突依靠网络自身是无法解决的 ,双方发表的舆论言语是基于各自的立场 ,如果政府不加以有效引导只会增大矛盾。而面对突发事件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发展现状 ,政府正确、理性的引导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是必然选择 ,政府高效的引导有利于解决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 ,也是根除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危机的重要途径。
二、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政府引导策略
(一)回归事件本体
舆情均因事而生,重大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首先须遵循“事源论流”的原则,回归事件本体。其次,还应遵循“事论协同”的原则,即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对舆论的有效引导。
重大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需要讲究技巧与策略,但对“时度效”的理解决不能仅停留于此层面,而是须回归唯实本色。如果各级党政官员平时工作作风更踏实,为群众多做实事,则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会大为降低。即使面对不可避免的天灾,如果科学处置事件,如实报告灾情,群众也定会理解与支持。反之,则会陷入“塔西佗陷阱”——当政府失去公信力,无论政府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公众都不相信。
互联网时代信息互通互联,公众获悉信息更为便捷,在信息对称的条件下公众会变得更加“耳聪目明”。面对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需要讲究策略与方法,靠隐瞒与谎言是“混不过去的”;过度追求所谓的策略与方法,也往往弄巧成拙。因此,坚持“实事求是”的唯实态度,既是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根本原则,也是最佳策略。
(二)政府科学合理使用公权利
网络舆情能够使政府及时的发现社会问题和了解民意 ,政府处理网络舆情的态度反应了政府对民意的态度 ,因此要求政府在处理突发事件的时候做出正确的指导 ,这就需要科学合理使用公权利,依法行政,在阳关下进行政府的政务活动,接受社会民众和网民的监督 ,政府工作人员在依法办事的过程中若是出现违法违纪等行为,应作出严肃处理,做到秉公办事,提高政府形象,为广大人民服务。
(三)健全网络舆情的预警机制
在目前社会发展态势下,网络技术的快速传播能力很容易造成社会矛盾地迅速传播,从而产生网络舆情,如果政府不能够做出有效的指导,没有充分的应对准备,就会造成网络舆情发展成网民的群体性事件,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因此,政府需要健全网络舆情的预警机制,及时监督、控制网络舆情的发展,采用相关技术设备,对网络舆情发生的势态做出有效的数据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处理对策,减少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对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多渠道的收集民意,将事情真相及时还原公平、公正、公开的处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达到化解社会矛盾的目的。
(四)政府及时的进行信息公开
政府在进行办公的过程中及时将政务信息公开,有利于实现对公民的监督权、表达权、参与权、知情权的保障,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产生与政府政务信息的不透明和不公开联系密切 ,当政府政务信息没有及时进行公开时就会造成网民利用网络进行错误信息的传播,导致小问题复杂化等情况的发生,因此,政府应保证相关政务信息的透明、公开。首先面对及时公开对社会敏感问题的处理,这类事件常涉及社会性群体,具有较大的影响面,如果不及时公开信息就会导致网络谣言的兴起 ,产生不利影响。其次是对热点问题作出及时的回应 ,能够有效彰显政府对待问题的处理和反映能力,从而提高政府的形象,保障公民的权利。
(五)加强政府人员的网络意识
政府在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进行指导的过程中,首先要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网络意识 ,加大对网络的重视,认清网络可能对社会产生的破坏力和影响力,促使政府工作人员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网络舆情中,通过互联网技术体察民情、化解民怨、汇聚民智、了解民意 ,在社会治理活动中充分发挥网络的效用;其次培养政府相关工作人员的网络文化素养,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网络技能和知识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利用网络技术及时正确掌握社会舆情的能力。同时,培养专业型的网络舆情代言人,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能够站在理性的角度进行评判,及时化解网民与政府的矛盾。
网络突发事件热度下降是把双刃剑,在社会矛盾凸显期非理性网络行为受到约束的同时正常网络发声也受到制约,这并非积极的信号,因此相关职能部门应重视网络突发事件热度急剧下降所带来的正负效应。建立完善的社会安全阀制度有助于释放负性社会情绪,使政府获得全方位的舆情信息,避免冲突的大规模爆发对整个社会结构产生破坏性影响。在社会矛盾凸顯期,追求绝对的平静局面是脱离现实的,网络治理的出发点是打击网络谣言,改善网络环境,而非抑制正常的网络活力,如果以消灭网络舆情为目标,就是本末倒置。社会冲突是促进社会整合与形成社会合力的机遇,构建社会安全阀机制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平稳运行和发展,社会变迁是改良性的局部的社会调整而非社会革命,因此妥善应对和有效化解社会冲突,需要重新认识网络突发事件的发生机制。
基于社会冲突理论化解网络突发事件风险网络突发事件虽然发生在网络空间,却是现实问题的深刻反映,在互联网上形成舆论焦点并产生负面社会影响。网络突发事件是关注共同议题的群体性聚集,但是议题成为焦点之后,却不会长时间停留在事件本身,事件舆论会呈指数型扩散。总之,社会矛盾的凸显是其形成的主要因素,网络的聚集性和扩散性是助力,分析网络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提出相应的社会治理对策,是防范与化解网络时代社会冲突和社会风险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王来华主编.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2002:33.
[2]姜建成.社会冲突的发生机理、深层原因及治理对策[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2) : 44 ~ 48.
[3]郭俊杰.公共突发事件中县级政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11.
[4]孙维谱.地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络舆情监控与引导[D].苏州大学,2014.
[5]吴云才.社会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原则和应对策略[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4):217-218.
【关键词】:政府引导策略;网络舆情;突发事件
一、突发事件需要政府引导舆情
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 ,网络舆情越来越复杂 ,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对社会和政府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 ,政府及时采取有效的引导策略 ,对突发事件的妥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能够消除或减少网络舆情对社会的影响。
不谋全局,难谋一域。”对重大突发事件进行舆论引导须对时势与时局有清醒的认识,否则会事与愿违。从社会维度看,当代中国社会不仅步入全球化进程,还恰逢“社会转型加速期”。党的十八大提出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表明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观念,与富强、文明、和谐、爱国等一起被倡导,上述观点也必然成为当代中国公众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准则。从技术维度看,当下互联网已颠覆了由传统媒体主宰的传播格局。曾经通行的舆论引导策略,有的已“失效”,有的产生“反效”。而“议程设置全民化”“社群传播”“网络动员”等新的传播规律正深刻影响舆情的生成与演化。从传播效果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中各有作用,须善待善用,不可偏废。
互联网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网络媒体利用自身的公开性、便捷性、广泛性等特点,让每个网民都可以成为一个信息发布源,之后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士便可以通过网络社交公共平台参与此突发事件的评论和讨论,真实、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保障社情民意的畅通。可以说,互联网不仅对传统媒体和生活方式进行了补充,而且已成为充分表达民情民意的凸显地带,为基层群众与各级党和政府之间的良好互动架设了一座桥梁。
传媒的初期报道直接受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影响 ,政府引导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效果一旦出现问题 ,有可能将地方性的小事件发展成全国性的大事件 ,而双方的矛盾冲突依靠网络自身是无法解决的 ,双方发表的舆论言语是基于各自的立场 ,如果政府不加以有效引导只会增大矛盾。而面对突发事件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发展现状 ,政府正确、理性的引导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是必然选择 ,政府高效的引导有利于解决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 ,也是根除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危机的重要途径。
二、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政府引导策略
(一)回归事件本体
舆情均因事而生,重大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首先须遵循“事源论流”的原则,回归事件本体。其次,还应遵循“事论协同”的原则,即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对舆论的有效引导。
重大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需要讲究技巧与策略,但对“时度效”的理解决不能仅停留于此层面,而是须回归唯实本色。如果各级党政官员平时工作作风更踏实,为群众多做实事,则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会大为降低。即使面对不可避免的天灾,如果科学处置事件,如实报告灾情,群众也定会理解与支持。反之,则会陷入“塔西佗陷阱”——当政府失去公信力,无论政府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公众都不相信。
互联网时代信息互通互联,公众获悉信息更为便捷,在信息对称的条件下公众会变得更加“耳聪目明”。面对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需要讲究策略与方法,靠隐瞒与谎言是“混不过去的”;过度追求所谓的策略与方法,也往往弄巧成拙。因此,坚持“实事求是”的唯实态度,既是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根本原则,也是最佳策略。
(二)政府科学合理使用公权利
网络舆情能够使政府及时的发现社会问题和了解民意 ,政府处理网络舆情的态度反应了政府对民意的态度 ,因此要求政府在处理突发事件的时候做出正确的指导 ,这就需要科学合理使用公权利,依法行政,在阳关下进行政府的政务活动,接受社会民众和网民的监督 ,政府工作人员在依法办事的过程中若是出现违法违纪等行为,应作出严肃处理,做到秉公办事,提高政府形象,为广大人民服务。
(三)健全网络舆情的预警机制
在目前社会发展态势下,网络技术的快速传播能力很容易造成社会矛盾地迅速传播,从而产生网络舆情,如果政府不能够做出有效的指导,没有充分的应对准备,就会造成网络舆情发展成网民的群体性事件,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因此,政府需要健全网络舆情的预警机制,及时监督、控制网络舆情的发展,采用相关技术设备,对网络舆情发生的势态做出有效的数据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处理对策,减少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对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多渠道的收集民意,将事情真相及时还原公平、公正、公开的处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达到化解社会矛盾的目的。
(四)政府及时的进行信息公开
政府在进行办公的过程中及时将政务信息公开,有利于实现对公民的监督权、表达权、参与权、知情权的保障,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产生与政府政务信息的不透明和不公开联系密切 ,当政府政务信息没有及时进行公开时就会造成网民利用网络进行错误信息的传播,导致小问题复杂化等情况的发生,因此,政府应保证相关政务信息的透明、公开。首先面对及时公开对社会敏感问题的处理,这类事件常涉及社会性群体,具有较大的影响面,如果不及时公开信息就会导致网络谣言的兴起 ,产生不利影响。其次是对热点问题作出及时的回应 ,能够有效彰显政府对待问题的处理和反映能力,从而提高政府的形象,保障公民的权利。
(五)加强政府人员的网络意识
政府在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进行指导的过程中,首先要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网络意识 ,加大对网络的重视,认清网络可能对社会产生的破坏力和影响力,促使政府工作人员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网络舆情中,通过互联网技术体察民情、化解民怨、汇聚民智、了解民意 ,在社会治理活动中充分发挥网络的效用;其次培养政府相关工作人员的网络文化素养,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网络技能和知识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利用网络技术及时正确掌握社会舆情的能力。同时,培养专业型的网络舆情代言人,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能够站在理性的角度进行评判,及时化解网民与政府的矛盾。
网络突发事件热度下降是把双刃剑,在社会矛盾凸显期非理性网络行为受到约束的同时正常网络发声也受到制约,这并非积极的信号,因此相关职能部门应重视网络突发事件热度急剧下降所带来的正负效应。建立完善的社会安全阀制度有助于释放负性社会情绪,使政府获得全方位的舆情信息,避免冲突的大规模爆发对整个社会结构产生破坏性影响。在社会矛盾凸顯期,追求绝对的平静局面是脱离现实的,网络治理的出发点是打击网络谣言,改善网络环境,而非抑制正常的网络活力,如果以消灭网络舆情为目标,就是本末倒置。社会冲突是促进社会整合与形成社会合力的机遇,构建社会安全阀机制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平稳运行和发展,社会变迁是改良性的局部的社会调整而非社会革命,因此妥善应对和有效化解社会冲突,需要重新认识网络突发事件的发生机制。
基于社会冲突理论化解网络突发事件风险网络突发事件虽然发生在网络空间,却是现实问题的深刻反映,在互联网上形成舆论焦点并产生负面社会影响。网络突发事件是关注共同议题的群体性聚集,但是议题成为焦点之后,却不会长时间停留在事件本身,事件舆论会呈指数型扩散。总之,社会矛盾的凸显是其形成的主要因素,网络的聚集性和扩散性是助力,分析网络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提出相应的社会治理对策,是防范与化解网络时代社会冲突和社会风险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王来华主编.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2002:33.
[2]姜建成.社会冲突的发生机理、深层原因及治理对策[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2) : 44 ~ 48.
[3]郭俊杰.公共突发事件中县级政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11.
[4]孙维谱.地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络舆情监控与引导[D].苏州大学,2014.
[5]吴云才.社会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原则和应对策略[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4):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