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过程 精教实学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kxxmv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就需要优化教学过程,精教实学。
  一、让学生启动课堂
  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课前自学,或者把课堂教学时间让出一些先让学生自学。要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如画出课文的精彩处,标出对课文的疑问点,记下自己的感悟和发现;或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预习题,督促学生完成预习任务,达到以教促学的目的。教师更要重视对学生预习的检查。课堂教学可以从预习入手,让学生把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提出,进行交流、探讨、辩论,让学生把课前自学中对文本的兴趣点、关注点、发现点等集中起来进行汇报交流、相互学习,教师借此就能真实准确的了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从而以学定教。在学生自学的前提下进行课堂交流互学,然后教师加以助学,就会产生大量意外和陌生的生成现象,从而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激发。
  二、用有价值的问题来引领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创造性地学习。为了提高课堂效率,避免课堂提问的零碎性和随意性,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构建优质“问题群”,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用来引领学生阅读的问题要有核心价值。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问题应紧扣文本中呈现的知识点、能力点、学习的重难点、学生学习过程中思维方法的激活点、情感和价值观的提升点;问题要难度适中,要兼顾学生多方面的语文素养;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开放度,要注意对象的层次化,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拥有思考的兴趣,均有所收获。
  问题不宜过多,不宜琐碎,要注重以主问题统领文本,贯串教学。教师既要能用自己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还要能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筛选和加工,生发出有价值的教学问题。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思考,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大胆质疑、挑战权威。
  三、学为主体,活教活学
  教师的教是针对具体教学情境的教,而不是拘泥于既定方案的教;是针对具体学生的教,而不是不顾对象的教;是针对具体问题的教,而不是从经验出发的教。学生的活学,不是表面上的热闹,形式上的花哨,而要看学生思维的碰撞与融合,要以学生的思维提升为中心。要立足学生的阅读实际,采用适当的阅读方式。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文本内容,学情特点,灵活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不同,教学方法也应不拘一格。根据教学内容、学习目标,可以让学生美读品析,也可以说说议议;可以自主、合作、探究,也可以读读写写;可以对话交流,也可以情境表演等。另外,读、背、写等语文传统教学法精粹,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好的效果,在语文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创新的今天,我们也应继往开来,在继承传统优秀教法学法的同时,探寻更适合新时代的教法学法。
  四、精讲实练,注重学生的语言体验和语言训练
  语文课堂中教师要“精讲”,学生要“实练”。要通过充分的语言体验和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能力的培养中渗透人文性。真正的精讲点拨应该是通过教师的引领,促成学生的顿悟,实现思维的提升。在文本理解有难度或是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时,教师要及时进行点拨。讲要把握时机,讲在疑难处,讲在困惑处,讲在当教处。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好重难点、讲好规律、讲好方法、讲好易错点,讲学生质疑后仍解决不了的问题。
  对学生的训练要落到实处,要能够促进知识的内化。训练要目标明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明确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要求。训练要有时间保证;训练内容要科学,难度适当,练习适量,既有针对性、又有典型性;训练应形式多样,基础与能力并重;训练应明确要求,引导监督,独立思考,教师巡查,及时评价。
  五、留足思维空间
  保障学生的阅读权利,保证学生的阅读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把文本读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后切不可急于求取答案或是告知因果,充分“留白”,善于“停顿”,智慧等待,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的独立思考,大胆的进行思维碰撞,主动参与学习。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分析、思考、咀嚼、品味,增强了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内在的创造力也得到了发挥。
  六、多元评价,鼓励激发
  恰当的评价能促进学生的发展。阅读教学评价具有检查、诊断、激励、反馈、发展等多种功能,正确的评价能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过程,准确地判断学生的学业水平与发展需求,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
  评价不但要科学,还要多元化。不仅评价学业表现,还评价学习态度和习惯,评价人格发展、学习技能等。引导学生参与自我评价,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成熟和主体精神的觉醒;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评价要着眼发展,重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和发展能力。要正视差异,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要鼓励创新,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质疑,允许他们表达个性化的观点,积极、真诚、负责任的进行评价,从而不断激励学生独立学习,挖掘发展潜力。
  〔此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路径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4]GHB0987)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靖远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血清NAG同工酶的比色测定,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血清混合液在pH4.6和55度 15min下,冷却离心后,检测NAGB;而AG A可通过计算得出,结果:该法线性为0-160U/L,平均回收率为97.8%,批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持类数字产品越来越普及,所以微课程也将会随之越来越普及。研究探讨什么是微课程,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使用微课程、应用微课程的教学方法,微课程与传统课堂的结合以及微课程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微课程;高中体育;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7-0171-02  DOI:10.16657/j.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TMS320F2812DSP的电能质量监测分析装置,借助TMS320F2812DSP的高速数据处理能力,采用改进的FFT算法,通过采样滤波电路的设计达到实时交流采样。通过测量电
如果说,阅读是一种习惯,读好书是学生的必修课的话,那么,教师把读书作为一种自身的需要就更是一种毕生的必修课。边读边思,让好书中的精华慢慢渗入思想,让好书潜移默化地改变行为,对教育产生独特的领悟和理解,那必将成为我们教学的丰厚土壤。因为,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普遍的“感情缺失”现象。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我觉得,还是得从师生的积极阅读,培养丰厚的人文情感说起。  语文教学,缺少了情感的因素是绝对逊色
1、2010年5月,省水利厅委托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编制完成《湖北省农村水电增效扩容减排工程规划》。
时光倒回战国时代,群雄逐鹿、烽烟四起。乱世造就了武功,也造就了文明、思想的蜕变。就是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就是那个思想纷呈的时期,屈原携其173个问题横空出世。其问天地之玄黄、宇宙之洪荒、历史之更迭,而最终归结于问自己的本心。纵然时间的流水涤荡了一切,这些问题至今仍熠熠生辉。  问,即自己有疑问而发问。读罢这173个问题,我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屈原为何而问?”王逸在《天问序》中提到屈原是因在楚国的
文化传承与理解作为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组成之一,成为语文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其实无论是"教学大纲"时代还是"课程标准"时代,"理解并传承中华文化"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一直
目的应用酶免疫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诊断试剂来做定量,看其是否能简便、快速、准确地定量检测HBsAg.方法按试剂说明书严格操作的同时做标准曲线.结果低浓度HBsAg(<150 ng/
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新课程标准环境下,高中语文阅读课的指导思想是: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语言能力。在具体的课程实践中,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培养阅读能力实施人文教育的主要途径。它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还能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和品格、影响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