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齊读、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等方面阐述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语文;朗读;教学
“书声琅琅”历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特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道出了朗读的重要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更道出了古人治学的宝贵经验。因此,朗读教学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可波及语文教学各个层面,无论是字音、字形等较低的能力层级,还是文学鉴赏、写作等较高的能力层级,以至最终实现语感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朗读。叶圣陶先生说:“吟诵的时候,对于讲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足见朗读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我想谈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
一、教师范读
范读是教师引导学生突破朗读难点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以下几种情况教师要适当安排范读:对难于把握朗读要领、又需要通过朗读达到训练目的的文章,要通过范读把学生引入作品的境界当中,以便于学生克服朗读困难,达到训练目的:对精彩的片段进行研读、却又朗读不好时,要通过范读引导学生达到朗读要求;对难以把握朗读节拍、容易读破句子的文言文,要通过范读带领学生达到朗读要求。当然,可以由教师来范读,也可以由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范读。范读是高水平的朗读,必须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
二、自由朗读
自由朗读训练适用于新课文的初读阶段和学完课文的品读阶段。初学课文,安排学生自由朗读,其作用有二:一是随意性大,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初中生有自己相应的独立认识、思辨能力,让学生自主探索作品,自由空间广阔,符合认识新知、独立感知的要求;二是有利于发现朗读难点,如字音、词义、断句等方面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说:“无论怎样读,起初该用论理的读法,把文句中一个个词切断,读出它们彼此的关系来,这样读了,就好比听作者当面说一番话,大体总能听明白。”初学课文自由朗读,更能体现“听作者当面说一番话”这一特点,而且便于发现问题。学完课文,对重点段落、语句有所侧重,安排自由朗读,重在“揣摩”。其作用:一是理解整体内容把握文章精要内容;二是体会语言特点,研习涵咏经典片段。此时的自由朗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对书中的某段文字感觉兴趣,也不妨读熟,读熟了,不待翻书也可以随时温习,得到新的体会,就是很大的乐趣。”也就是“熟读深思于自知”的境界。
三、齐声朗读
这一训练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督促学生准确读出原文,尊重原文,不丢字,不加字,不倒读,不回读。训练学生眼到、口到的能力,看得要准确,读得更要准确。在朗朗读书声中,促使自己专注于文章,达到准确读出文章的目的。针对初小学语文教材诗文篇目的现状,适当安排齐读,是非常必要的。读得准确,才能熟悉诗文语言习惯,对这种特殊的语言习惯有了把握,才能做到读来“上口”,产生诗句语感。齐读并不一定要求众口一“调”,齐读可以大声地放开来读,专注程度比自由朗读要高,是指名朗读的“预备式”。
四、分角色朗读
针对文学作品中部分体裁——小说、戏剧的学习,分角色朗读可以充分发挥其品味语言艺术;领悟作品内涵的作用。当然,前面谈到的范读也同样适合于分角色朗读。值得注意的是,分角色朗读的表演要求更高,学生扮演特定角色决定了他们必须摆脱自身社会角色的束缚,走进作品,扮演作品中的人物,把握人物形象,演绎作品。这一训练方式是诸多朗读方式中难度最大的一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朗读不提过高的要求。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做示范,引导学生模仿,揣摩、品味人物对话的言外之意,再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分角色朗读。
五、熟读背诵
篇幅较短的诗文,适合采用读背结合的方式教学,尤其是古诗文教学。“熟读名文,就是在不知不觉之中追求语言的完美”“使语言不期然而近于完美”。(叶圣陶)这正是朱熹“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的观点。熟读至此,背诵便水到渠成。初中生处在理解背诵的形成时期,正确引导他们朗读,排除所谓“死记硬背”的负面影响,让他们积极朗读,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背诵大量诗文,为“渡江河”准备“舟楫”,为“登高”准备“梯”。在朗读中,不断品味诗文的韵致,达到背诵时目的,那么对作者的诗文风格的体会就会不待老师“讲”,学生就会自己“悟”出。
六、配乐朗诵
现、当代散文、诗歌教学,选择与作品格调谐调的乐曲进行配乐朗读训练,让学生尝试与乐曲相融合,在审美追求中提升对作品的理解和演绎,陶冶性情,升华思想。可以先范读或采用朗诵录音带,让学生模仿,再朗读。倾听高水平的朗诵,是理解作品的又一种方式,再对照朗诵,则是提高朗读水平的好方法。读朱自清《春》可以选钢琴曲《春江花月夜》,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可配以班得瑞的《寂静山林》……情因境生,音乐与美文相得益彰,创设美的情境,陶冶情操,打造高雅的审美享受。
本文从上几方面粗略地对语文教学中朗读的几点看法,目的就是引起教师和学生对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视,使朗读在语文课上焕发出它应有的风采,通过它来释放出中国语言的音乐美。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先生教育文集》第二辑《朗读教学》
[2]《朱子读书法》
作者简介:
黄葵,女,1968年6月,职称:小教一级,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关键词: 语文;朗读;教学
“书声琅琅”历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特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道出了朗读的重要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更道出了古人治学的宝贵经验。因此,朗读教学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可波及语文教学各个层面,无论是字音、字形等较低的能力层级,还是文学鉴赏、写作等较高的能力层级,以至最终实现语感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朗读。叶圣陶先生说:“吟诵的时候,对于讲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足见朗读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我想谈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
一、教师范读
范读是教师引导学生突破朗读难点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以下几种情况教师要适当安排范读:对难于把握朗读要领、又需要通过朗读达到训练目的的文章,要通过范读把学生引入作品的境界当中,以便于学生克服朗读困难,达到训练目的:对精彩的片段进行研读、却又朗读不好时,要通过范读引导学生达到朗读要求;对难以把握朗读节拍、容易读破句子的文言文,要通过范读带领学生达到朗读要求。当然,可以由教师来范读,也可以由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范读。范读是高水平的朗读,必须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
二、自由朗读
自由朗读训练适用于新课文的初读阶段和学完课文的品读阶段。初学课文,安排学生自由朗读,其作用有二:一是随意性大,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初中生有自己相应的独立认识、思辨能力,让学生自主探索作品,自由空间广阔,符合认识新知、独立感知的要求;二是有利于发现朗读难点,如字音、词义、断句等方面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说:“无论怎样读,起初该用论理的读法,把文句中一个个词切断,读出它们彼此的关系来,这样读了,就好比听作者当面说一番话,大体总能听明白。”初学课文自由朗读,更能体现“听作者当面说一番话”这一特点,而且便于发现问题。学完课文,对重点段落、语句有所侧重,安排自由朗读,重在“揣摩”。其作用:一是理解整体内容把握文章精要内容;二是体会语言特点,研习涵咏经典片段。此时的自由朗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对书中的某段文字感觉兴趣,也不妨读熟,读熟了,不待翻书也可以随时温习,得到新的体会,就是很大的乐趣。”也就是“熟读深思于自知”的境界。
三、齐声朗读
这一训练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督促学生准确读出原文,尊重原文,不丢字,不加字,不倒读,不回读。训练学生眼到、口到的能力,看得要准确,读得更要准确。在朗朗读书声中,促使自己专注于文章,达到准确读出文章的目的。针对初小学语文教材诗文篇目的现状,适当安排齐读,是非常必要的。读得准确,才能熟悉诗文语言习惯,对这种特殊的语言习惯有了把握,才能做到读来“上口”,产生诗句语感。齐读并不一定要求众口一“调”,齐读可以大声地放开来读,专注程度比自由朗读要高,是指名朗读的“预备式”。
四、分角色朗读
针对文学作品中部分体裁——小说、戏剧的学习,分角色朗读可以充分发挥其品味语言艺术;领悟作品内涵的作用。当然,前面谈到的范读也同样适合于分角色朗读。值得注意的是,分角色朗读的表演要求更高,学生扮演特定角色决定了他们必须摆脱自身社会角色的束缚,走进作品,扮演作品中的人物,把握人物形象,演绎作品。这一训练方式是诸多朗读方式中难度最大的一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朗读不提过高的要求。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做示范,引导学生模仿,揣摩、品味人物对话的言外之意,再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分角色朗读。
五、熟读背诵
篇幅较短的诗文,适合采用读背结合的方式教学,尤其是古诗文教学。“熟读名文,就是在不知不觉之中追求语言的完美”“使语言不期然而近于完美”。(叶圣陶)这正是朱熹“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的观点。熟读至此,背诵便水到渠成。初中生处在理解背诵的形成时期,正确引导他们朗读,排除所谓“死记硬背”的负面影响,让他们积极朗读,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背诵大量诗文,为“渡江河”准备“舟楫”,为“登高”准备“梯”。在朗读中,不断品味诗文的韵致,达到背诵时目的,那么对作者的诗文风格的体会就会不待老师“讲”,学生就会自己“悟”出。
六、配乐朗诵
现、当代散文、诗歌教学,选择与作品格调谐调的乐曲进行配乐朗读训练,让学生尝试与乐曲相融合,在审美追求中提升对作品的理解和演绎,陶冶性情,升华思想。可以先范读或采用朗诵录音带,让学生模仿,再朗读。倾听高水平的朗诵,是理解作品的又一种方式,再对照朗诵,则是提高朗读水平的好方法。读朱自清《春》可以选钢琴曲《春江花月夜》,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可配以班得瑞的《寂静山林》……情因境生,音乐与美文相得益彰,创设美的情境,陶冶情操,打造高雅的审美享受。
本文从上几方面粗略地对语文教学中朗读的几点看法,目的就是引起教师和学生对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视,使朗读在语文课上焕发出它应有的风采,通过它来释放出中国语言的音乐美。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先生教育文集》第二辑《朗读教学》
[2]《朱子读书法》
作者简介:
黄葵,女,1968年6月,职称:小教一级,研究方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