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的朗读教学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kns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齊读、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等方面阐述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语文;朗读;教学
  “书声琅琅”历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特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道出了朗读的重要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更道出了古人治学的宝贵经验。因此,朗读教学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可波及语文教学各个层面,无论是字音、字形等较低的能力层级,还是文学鉴赏、写作等较高的能力层级,以至最终实现语感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朗读。叶圣陶先生说:“吟诵的时候,对于讲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足见朗读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我想谈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
  一、教师范读
  范读是教师引导学生突破朗读难点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以下几种情况教师要适当安排范读:对难于把握朗读要领、又需要通过朗读达到训练目的的文章,要通过范读把学生引入作品的境界当中,以便于学生克服朗读困难,达到训练目的:对精彩的片段进行研读、却又朗读不好时,要通过范读引导学生达到朗读要求;对难以把握朗读节拍、容易读破句子的文言文,要通过范读带领学生达到朗读要求。当然,可以由教师来范读,也可以由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范读。范读是高水平的朗读,必须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
  二、自由朗读
  自由朗读训练适用于新课文的初读阶段和学完课文的品读阶段。初学课文,安排学生自由朗读,其作用有二:一是随意性大,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初中生有自己相应的独立认识、思辨能力,让学生自主探索作品,自由空间广阔,符合认识新知、独立感知的要求;二是有利于发现朗读难点,如字音、词义、断句等方面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说:“无论怎样读,起初该用论理的读法,把文句中一个个词切断,读出它们彼此的关系来,这样读了,就好比听作者当面说一番话,大体总能听明白。”初学课文自由朗读,更能体现“听作者当面说一番话”这一特点,而且便于发现问题。学完课文,对重点段落、语句有所侧重,安排自由朗读,重在“揣摩”。其作用:一是理解整体内容把握文章精要内容;二是体会语言特点,研习涵咏经典片段。此时的自由朗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对书中的某段文字感觉兴趣,也不妨读熟,读熟了,不待翻书也可以随时温习,得到新的体会,就是很大的乐趣。”也就是“熟读深思于自知”的境界。
  三、齐声朗读
  这一训练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督促学生准确读出原文,尊重原文,不丢字,不加字,不倒读,不回读。训练学生眼到、口到的能力,看得要准确,读得更要准确。在朗朗读书声中,促使自己专注于文章,达到准确读出文章的目的。针对初小学语文教材诗文篇目的现状,适当安排齐读,是非常必要的。读得准确,才能熟悉诗文语言习惯,对这种特殊的语言习惯有了把握,才能做到读来“上口”,产生诗句语感。齐读并不一定要求众口一“调”,齐读可以大声地放开来读,专注程度比自由朗读要高,是指名朗读的“预备式”。
  四、分角色朗读
  针对文学作品中部分体裁——小说、戏剧的学习,分角色朗读可以充分发挥其品味语言艺术;领悟作品内涵的作用。当然,前面谈到的范读也同样适合于分角色朗读。值得注意的是,分角色朗读的表演要求更高,学生扮演特定角色决定了他们必须摆脱自身社会角色的束缚,走进作品,扮演作品中的人物,把握人物形象,演绎作品。这一训练方式是诸多朗读方式中难度最大的一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朗读不提过高的要求。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做示范,引导学生模仿,揣摩、品味人物对话的言外之意,再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分角色朗读。
  五、熟读背诵
  篇幅较短的诗文,适合采用读背结合的方式教学,尤其是古诗文教学。“熟读名文,就是在不知不觉之中追求语言的完美”“使语言不期然而近于完美”。(叶圣陶)这正是朱熹“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的观点。熟读至此,背诵便水到渠成。初中生处在理解背诵的形成时期,正确引导他们朗读,排除所谓“死记硬背”的负面影响,让他们积极朗读,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背诵大量诗文,为“渡江河”准备“舟楫”,为“登高”准备“梯”。在朗读中,不断品味诗文的韵致,达到背诵时目的,那么对作者的诗文风格的体会就会不待老师“讲”,学生就会自己“悟”出。
  六、配乐朗诵
  现、当代散文、诗歌教学,选择与作品格调谐调的乐曲进行配乐朗读训练,让学生尝试与乐曲相融合,在审美追求中提升对作品的理解和演绎,陶冶性情,升华思想。可以先范读或采用朗诵录音带,让学生模仿,再朗读。倾听高水平的朗诵,是理解作品的又一种方式,再对照朗诵,则是提高朗读水平的好方法。读朱自清《春》可以选钢琴曲《春江花月夜》,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可配以班得瑞的《寂静山林》……情因境生,音乐与美文相得益彰,创设美的情境,陶冶情操,打造高雅的审美享受。
  本文从上几方面粗略地对语文教学中朗读的几点看法,目的就是引起教师和学生对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视,使朗读在语文课上焕发出它应有的风采,通过它来释放出中国语言的音乐美。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先生教育文集》第二辑《朗读教学》
  [2]《朱子读书法》
  作者简介:
  黄葵,女,1968年6月,职称:小教一级,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其他文献
初中数学是中学数学的基础,初中数学对今后继续学习和参加生产实践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初中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已不再是以学科为本,而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包括一般发展与个性发展。初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如何才能大面积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呢?笔者通过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认为需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当前,中学语文界面临诸多困惑,如:语言积累中,学生都能背诵名言佳句,但结合意思填空时,却不知是哪一句;仿写(拓展)句子时,“下笔千言”,结果却“离题万里”。“教无定法”的理念大家都烂熟于胸,但若想有良好的教学效果的话,从情感“破”课,即进行愉快教学,定会有事半功倍之功效。笔者结合教学中积累下来的经验谈谈实施愉快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创造一个让学生愉快学习的优美环境  环境对学生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
——心爱的茶碗或水杯缺了口或出现裂痕,用之碍眼,弃之可惜,成了“鸡肋”……——家中有不少东西,一时半会儿派不上用场,放着又占地……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种器具,如果把它们当
摘 要: “厌学”顾名思义就是讨厌学习,对孩子来说厌学主要表现为:或把学习看成负担,被动地应付学习;或责任心不强、马虎草率;或行为散漫,经常旷课、迟到,甚至逃学。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儿童情绪上的失调状态。近年来,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中多种不良因素影响,使得学生中包括小学生的厌学情绪有所增长。儿童厌学症作为一种社会病理心理状态的产物,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关键词: 学困生;心理;转化  
摘 要: 在初中阶段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如何使阅读教学得法、高效?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语文阅读教学应充分形成师生互动的局面;其次,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要有梯度;最后,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强阅读方法指导:如框架阅读法、比较阅读法。  关键词:语文;阅读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越来越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也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必须具有
摘 要: 作为班主任,我们不能用世俗的眼光来评价个性学生,而应该不断发现所有学生特别是个性生的优点,并用爱心来鼓励他们,让他们树立自信心,改正缺点,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乐于学习,积极进步。  关键词: 个性生;感化  “学生难管,教师难当”是当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切身感受。特别是那些被人们称之为“个性生”的学生,尤为难管。若能把个性生教育好和管理好,使之转化为好学生,那么班上的事务起码可以说已经做
《数学课程课标》指出:数学是人们在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而日常生活经验也告诉我们,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衣食住行更是时时离不开数学。但是数学很抽象,这往往使一些学生难以理解,不知道如何学习数学。基于此,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想方设法把抽象变形象,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我个人认为,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好习惯是学好数学的根本保证。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引导学生
摘 要: 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德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更加健康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帮助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  关键词: 生物教学;德育;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自然科学,生物学的教学目标中已经规定了德育目标的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
小学英语是为以后打下基础的阶段,小学生们的语言学习能力是很强的。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强调学生在校学习主要是“学会如何学习”,为真正实现终身学习创造条件。学生如果能在这个阶段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并继续保持英语学习的信心和热情,那他们以后的英语学习将会变得很顺利,反之
摘 要: 落实新课标精神, 在小学语文教学上更新教师的教学观、人才观,积级主动地探索,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的创新兴趣;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授之以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努力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创造性人才。  关键词: 语文课程;创新兴趣;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时代呼唤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那么,怎样激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