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对素质教育越来越清晰的认识,我们的教育慢慢开始发生了变化,与以前相比,更加注重学习困难的“差生”,更加注重教育的普遍和公平。但是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很严峻的现实问题,即不管是学生的学习还是基本素质,都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并且入学时间越长分化越严重。能考上高中,说明智力都没有问题,并且刚上高中时学生之间的差距并不大,那么为什么随着入学时间越长分化越严重呢?如何减少两极分化呢?
二、对问题的思考
学生为什么上课听不懂,而且越来越听不懂,以至最后放弃?是因为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不同,但我们“一刀切”,讲课内容难易一样,试题难易一样,最后一名跟第一名听的课和做的作业完全一样,所以上课听不懂的越来越听不懂;在老师和家长的压力下,作业和考试经常抄袭;最后连老师也减少了对他们的信心和关心。通过对素质教育的学习和对班级学生具体情况的考察思考,我认识到,学校的教育并不是只针对能够考上大学的学生的精英教育,而是针对所有同学的全面教育、合格教育、成功教育,从而找到了减少学生两级分化的方向和方法,就是自主、合作的分层教学。
三、自主、合作在分层教学中的实践
1.学生分层:学生分层要注意两点,一是分层的依据,二是分层的原则。
首先,分层的依据是学生自己近期内的学习目标。按照学习目标的低、中、高分为A、B、C三层,A层为课标要求的60%,B层为课标要求的100%,C层为课标要求的120%。
其次,分层的原则是自主选择,这是非常重要。就是让学生自己选择是在哪一层,而且随时可以调整,但是既然自己做出了选择就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并且鼓励B层的同学选C层、A层的同学选B层。自由选择层次的结果是避免了对待学生的不公平,而且形成了你追我赶的竞争环境,A层努力学习争取进入B层,B层努力学习争取进入C层,C层具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
2.教学分层:教学分层包含导学案设计、授课过程设计。
以“复习课”为例:
●学案的设计:每个层次设计一个导学案。设计的原则:其一是精挑细选,一定要少而精,不要想着一口吃个胖子,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当堂掌握。其二是知识点要相同。通过讲课发现不能每个层次有各自的知识点,不然讲课会发生混乱。但同时难度要不同,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保证每个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其三,A层注重基础知识,附带一定的模仿训练;B层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一般难度的训练;C层注重基础知识的熟练和深刻理解,与B层比较有对应知识扩展的附加题,附加题上课不讲,学生自主完成,有问题可以单独问。
●授课过程的设计:自主学习——分组讨论——问题讲解——自选作业——达标评价。
3.作业分层:作业分层的依据是作业量、难度和知识面。
作业量和难度从A到C依次增加;知识面,A层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及简单的模仿训练,B层注重基础的熟练掌握和一般难度的训练,C层注重基础知识的熟练和拓展,并在完成一般难度训练的基础上提高试题的深度和综合性。
4.评价分层:关注学生每堂课、每天的表现,每一次小小的进步,比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更重要。
●评价的内容:每堂课的纪律占10%;课堂表现,比如思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占20%;当堂课的目标完成度占70%,主要通过导学案反映出来。
●评价的方式:按评价内容的完成情况分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通过对每堂课跟踪记录的数据,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档案。
●公布的对象:为每位学生建立的成长档案只能给学生和学生的家长公布,供其参考,属于学生个人隐私,学校无权擅自对他人公布。
●分类考核:定期对学生的学习通过考试进行测试,但是试卷也要分层,学生可以选择相应层次的试卷。考核成绩计入学生自己的成长档案。
四、取得的效果和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取得的效果。在学生的总结中,有一个同学是这样写的:“我觉得分层对我们学习不太理想的学生真的很好,也使我们更努力,不再吊儿郎当只知道1分钟抄完。还有就是,一个组里,有不同档次的学生也很好。”
2.注意的问题。在学生分层中注意要让学生自由选择属于哪一层,并且可以随时调整;在教学分层中注意导学案的设计要有公共部分,也要有不同部分;在作业分层中注意要对应课堂知识分层设计作业,目的是对课堂知识起到补充巩固作用,并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做与不做以及做什么;在评价分层中要每堂课或几堂课作为一个小结对学生进行跟踪评价,并使其对学生和家长透明,以促进学生的自我监督和调整。
要给学生和老师调整适应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实践和大家的努力,效果一定会慢慢地显现出来。
最后就是关于班额的问题,我们现在每个班的人数太多,如果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不掉队,老师的工作量将是巨大的,所以班额越小效果越好。
随着对素质教育越来越清晰的认识,我们的教育慢慢开始发生了变化,与以前相比,更加注重学习困难的“差生”,更加注重教育的普遍和公平。但是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很严峻的现实问题,即不管是学生的学习还是基本素质,都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并且入学时间越长分化越严重。能考上高中,说明智力都没有问题,并且刚上高中时学生之间的差距并不大,那么为什么随着入学时间越长分化越严重呢?如何减少两极分化呢?
二、对问题的思考
学生为什么上课听不懂,而且越来越听不懂,以至最后放弃?是因为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不同,但我们“一刀切”,讲课内容难易一样,试题难易一样,最后一名跟第一名听的课和做的作业完全一样,所以上课听不懂的越来越听不懂;在老师和家长的压力下,作业和考试经常抄袭;最后连老师也减少了对他们的信心和关心。通过对素质教育的学习和对班级学生具体情况的考察思考,我认识到,学校的教育并不是只针对能够考上大学的学生的精英教育,而是针对所有同学的全面教育、合格教育、成功教育,从而找到了减少学生两级分化的方向和方法,就是自主、合作的分层教学。
三、自主、合作在分层教学中的实践
1.学生分层:学生分层要注意两点,一是分层的依据,二是分层的原则。
首先,分层的依据是学生自己近期内的学习目标。按照学习目标的低、中、高分为A、B、C三层,A层为课标要求的60%,B层为课标要求的100%,C层为课标要求的120%。
其次,分层的原则是自主选择,这是非常重要。就是让学生自己选择是在哪一层,而且随时可以调整,但是既然自己做出了选择就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并且鼓励B层的同学选C层、A层的同学选B层。自由选择层次的结果是避免了对待学生的不公平,而且形成了你追我赶的竞争环境,A层努力学习争取进入B层,B层努力学习争取进入C层,C层具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
2.教学分层:教学分层包含导学案设计、授课过程设计。
以“复习课”为例:
●学案的设计:每个层次设计一个导学案。设计的原则:其一是精挑细选,一定要少而精,不要想着一口吃个胖子,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当堂掌握。其二是知识点要相同。通过讲课发现不能每个层次有各自的知识点,不然讲课会发生混乱。但同时难度要不同,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保证每个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其三,A层注重基础知识,附带一定的模仿训练;B层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一般难度的训练;C层注重基础知识的熟练和深刻理解,与B层比较有对应知识扩展的附加题,附加题上课不讲,学生自主完成,有问题可以单独问。
●授课过程的设计:自主学习——分组讨论——问题讲解——自选作业——达标评价。
3.作业分层:作业分层的依据是作业量、难度和知识面。
作业量和难度从A到C依次增加;知识面,A层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及简单的模仿训练,B层注重基础的熟练掌握和一般难度的训练,C层注重基础知识的熟练和拓展,并在完成一般难度训练的基础上提高试题的深度和综合性。
4.评价分层:关注学生每堂课、每天的表现,每一次小小的进步,比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更重要。
●评价的内容:每堂课的纪律占10%;课堂表现,比如思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占20%;当堂课的目标完成度占70%,主要通过导学案反映出来。
●评价的方式:按评价内容的完成情况分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通过对每堂课跟踪记录的数据,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档案。
●公布的对象:为每位学生建立的成长档案只能给学生和学生的家长公布,供其参考,属于学生个人隐私,学校无权擅自对他人公布。
●分类考核:定期对学生的学习通过考试进行测试,但是试卷也要分层,学生可以选择相应层次的试卷。考核成绩计入学生自己的成长档案。
四、取得的效果和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取得的效果。在学生的总结中,有一个同学是这样写的:“我觉得分层对我们学习不太理想的学生真的很好,也使我们更努力,不再吊儿郎当只知道1分钟抄完。还有就是,一个组里,有不同档次的学生也很好。”
2.注意的问题。在学生分层中注意要让学生自由选择属于哪一层,并且可以随时调整;在教学分层中注意导学案的设计要有公共部分,也要有不同部分;在作业分层中注意要对应课堂知识分层设计作业,目的是对课堂知识起到补充巩固作用,并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做与不做以及做什么;在评价分层中要每堂课或几堂课作为一个小结对学生进行跟踪评价,并使其对学生和家长透明,以促进学生的自我监督和调整。
要给学生和老师调整适应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实践和大家的努力,效果一定会慢慢地显现出来。
最后就是关于班额的问题,我们现在每个班的人数太多,如果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不掉队,老师的工作量将是巨大的,所以班额越小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