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均衡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理念,中国现实的教育存在着巨大的差别,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公平而言,现实生活中存在区域、民族、城乡、层次、性别等多个方面的差异。而我国的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如何区域教育差距,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一、教育均衡发展的含义与意义
“教育均衡实质上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平等待遇的教育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从个体看,教育均衡指受教育者的权利和机会的均等,指学生能否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衡发展、全面发展;从学校看,教育均衡指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以及各类教育间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均衡;从社会看,教育均衡指教育所培养的劳动力在总量和结构上,是否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达到相对的均衡。当前人们关注的基礎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是指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同一学校不同群体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或者说,它主要涉及的是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权利保障问题,教育的民主与公平问题。”均衡发展决不是教育的平均主义,而是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分区规划、分步实施、分类发展。均衡发展是讲资源配置基本均衡,办学条件基本满足,但并不是办学水平的统一化。百姓对教育的需求,目前也已经升格为上好学,希望孩子能得到更有选择性、更具特色的教育。均衡发展不是限制或削弱发达地区、优质学校和强势群体的发展,而是要在均衡发展思想指导下,以更有力的措施扶持基础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弱势群体,特别是农村教育和农村学校加快发展,进而把基础教育办成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不断实现高位均衡。
二、充分认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国家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不竭动力。纵观中国义务教育,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存在明显差距,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实现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对于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决义务教育深层次矛盾、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提升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在教育迈向现代化的征程中,教育均衡化必须与时俱进。在均衡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应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促进速度慢、办学条件差、办学水平不高的学校加快发展。同时,要坚持教育均衡化的内涵发展方略,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本,提高办学水平,高质量、抓特色、扬优势,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在我国的一些贫困、偏远地区,许多学校的办学条件相当困难。即使是在我国的同一座城市,校与校之间的差距往往有着天壤之别。更让人感到忧虑的是,教育的两极分化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反而有日益严重的趋势。自从示范性高中的方案提出来,一所达标学校所需开支动辄上亿元甚至几亿元。北京某区今年一年的主要教育经费,全都集中投入到一所示范性高中的扩建之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迫切需要落到实处,处理好教育资源存量与增量的关系。教育经费的投向上科学配置,对弱势教育给予经费支撑,使教育资源配置起到引导和调控教育均衡的杠杆作用,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四、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与思路
1.推动优质资源共享。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倡对口帮扶,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推动办学水平较高学校和优秀教师通过共同研讨备课、研修培训、学术交流、开设公共课等方式,共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在教育资源薄弱的地区争取逐步为学校每个班级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提升教育水平。开发丰富优质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重点开发师资短缺课程资源、民族双语教学资源,提高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利用水平。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图书馆、展览馆、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综合实践基地等机构要积极开展面向中小学生的公益性教育活动。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和行业组织要努力创造条件,将适合开展中小学生实践教育的资源开发为社会实践基地。教育部门要统筹安排学校教育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外活动。学校也要积极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实践教育,探索学校教育与校外活动有机衔接的有效方式,使教育更为优质。
2.均衡配置办学资源。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统筹考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义务教育投入,加大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以及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力争为农村中小学配齐图书、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等器材,着力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宿舍、食堂等生活设施,妥善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服务人员配置问题。
3.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改善教师资源的初次配置,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和志愿者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在核准岗位结构比例时高级教师岗位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完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切实维护农村教师社会保障权益。
总之,推动优质资源共享、均衡配置办学资源、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建立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健全制度、采取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 实现教育均衡的有效策略,要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坚持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等措施来加快教育均衡的发展。
一、教育均衡发展的含义与意义
“教育均衡实质上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平等待遇的教育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从个体看,教育均衡指受教育者的权利和机会的均等,指学生能否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衡发展、全面发展;从学校看,教育均衡指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以及各类教育间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均衡;从社会看,教育均衡指教育所培养的劳动力在总量和结构上,是否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达到相对的均衡。当前人们关注的基礎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是指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同一学校不同群体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或者说,它主要涉及的是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权利保障问题,教育的民主与公平问题。”均衡发展决不是教育的平均主义,而是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分区规划、分步实施、分类发展。均衡发展是讲资源配置基本均衡,办学条件基本满足,但并不是办学水平的统一化。百姓对教育的需求,目前也已经升格为上好学,希望孩子能得到更有选择性、更具特色的教育。均衡发展不是限制或削弱发达地区、优质学校和强势群体的发展,而是要在均衡发展思想指导下,以更有力的措施扶持基础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弱势群体,特别是农村教育和农村学校加快发展,进而把基础教育办成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不断实现高位均衡。
二、充分认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国家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不竭动力。纵观中国义务教育,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存在明显差距,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实现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对于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决义务教育深层次矛盾、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提升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在教育迈向现代化的征程中,教育均衡化必须与时俱进。在均衡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应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促进速度慢、办学条件差、办学水平不高的学校加快发展。同时,要坚持教育均衡化的内涵发展方略,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本,提高办学水平,高质量、抓特色、扬优势,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在我国的一些贫困、偏远地区,许多学校的办学条件相当困难。即使是在我国的同一座城市,校与校之间的差距往往有着天壤之别。更让人感到忧虑的是,教育的两极分化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反而有日益严重的趋势。自从示范性高中的方案提出来,一所达标学校所需开支动辄上亿元甚至几亿元。北京某区今年一年的主要教育经费,全都集中投入到一所示范性高中的扩建之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迫切需要落到实处,处理好教育资源存量与增量的关系。教育经费的投向上科学配置,对弱势教育给予经费支撑,使教育资源配置起到引导和调控教育均衡的杠杆作用,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四、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与思路
1.推动优质资源共享。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倡对口帮扶,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推动办学水平较高学校和优秀教师通过共同研讨备课、研修培训、学术交流、开设公共课等方式,共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在教育资源薄弱的地区争取逐步为学校每个班级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提升教育水平。开发丰富优质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重点开发师资短缺课程资源、民族双语教学资源,提高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利用水平。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图书馆、展览馆、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综合实践基地等机构要积极开展面向中小学生的公益性教育活动。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和行业组织要努力创造条件,将适合开展中小学生实践教育的资源开发为社会实践基地。教育部门要统筹安排学校教育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外活动。学校也要积极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实践教育,探索学校教育与校外活动有机衔接的有效方式,使教育更为优质。
2.均衡配置办学资源。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统筹考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义务教育投入,加大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以及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力争为农村中小学配齐图书、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等器材,着力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宿舍、食堂等生活设施,妥善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服务人员配置问题。
3.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改善教师资源的初次配置,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和志愿者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在核准岗位结构比例时高级教师岗位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完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切实维护农村教师社会保障权益。
总之,推动优质资源共享、均衡配置办学资源、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建立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健全制度、采取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 实现教育均衡的有效策略,要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坚持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等措施来加快教育均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