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和提倡,教育改革已被中国教育界和教育理论界提上了日程,其中数学教育改革更是重中之重。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学生相比,中国学生的算术能力首屈一指,逻辑思维能力也算出类拔萃,却没有培養出能在国际上拿奖的学生,不可不谓可惜。所以数学教育的改革已刻不容缓,培养数学良才是其终极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作业 批改 教育改革
一、传统数学教学的模式
传统数学教学中,老师采用灌输式教育,乃至于可以称之为强压性灌输教育:老师解释定理、公式和基本原理,教会学生用最快的方式分析、判断、找到答案;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相同或类似的方法进行千篇一律的练习,找到“捷径”从而得分。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学生没有总结能力,只知道一味地“老马识途”。在此,笔者仅抓住数学作业批改这一小的环节进行剖析,试图找到规避这种后果的方法。
二、传统数学教学作业批改中存在的弊端
数学作业的批改,可谓一个萝卜一个坑,盖数学填空式提问和答案使然。因为在数学领域中很难有发散性答案,而在中国数学教育中,往往是重复这一规则并加以扩大化,只允许正确的答案,忽视了独辟蹊径的解题方式,这无疑扼杀了中国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笔者对教师同行的作业批改方式的观察,无一不是对数学作业机械地校对,忽略了学生在另一角度的分析和解题。这种方式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通过课堂作业的布置,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作业上交后,老师往往需要批阅全班同学的作业,所以快速简陋。这样,学生的创造性解题方式就悄悄地溜过了老师的眼神,有时候往往学生希望通过新颖解题方式的尝试来和老师交流,却往往得不到回应。
第二,老师进行重复而繁重的作业批改,耗费时间长,精神压力、身体压力大,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这却是所有老师们通用的方式,无法避免,或者说找不到其他的方式和途径来替代,导致老师不仅浪费了时间,还加重了自己的心理压力。例如,一节课的作业量要乘以全班人数,加上小测验、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等试题的批改,占用了有限的教学时间。
第三,学生完成作业和老师批改作业分开进行,师生之间没有交流的余地,老师们往往在错误的地方画个圈圈打个叉,学生在作业本发还时往往不明就里,不知道是哪里做错了,没有给学生自己总结和归纳的空间。
三、如何摒弃以往教学批改的弊端,提高教学批改质量
为进行数学批改作业改革有效的尝试,笔者认为提高批改作业的质量,实现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互动,加强老师和学生的信息传授和反馈,必须改变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的局限,创建别具一格的方式。老师设计作业不应单纯是对课堂教授信息的简单重复和考察,更应是承前启后关联有关知识点的整个知识链,从而让学生接受和复习知识,搭建一个更高效直观的平台。同时,对课后学生提交的作业加以合理的规划性、建设性的批改修缮工作,辅以师生共同校对的交流合作,才能让课堂课后作业在数学教育活动中起到显著的效果。笔者认为,数学教育活动中,可以采取如下方法提高作业批改的效果和作用:
第一,让老师和学生在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中加强交流,共同成为一个整体。为完成这一教学辅助方式,应重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工作中,并一起探索出有趣、有意义的方式,提高做作业的质量。比如,在课堂上,或者通过老师自身的观察,提出学生们在某一方面知识点的薄弱处,由此制定出有目的的作业内容,重点查缺补漏,修复学生学习上的弱势知识点。
第二,在课堂上由学生集体讨论答案。对于简单的作业、学过的知识点,老师应注重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通过学生自己讨论答案,不仅锻炼了学生自我纠错的能力,还节约了老师的时间和精力,一举两得。
第三,学生组成批改小组,由学生相互批改对方组的作业,并形成对对方组作业批改的心得和发现。这一方式要求老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发掘含金量高的知识点进行测试,否则容易浪费教学时间,因为这种方式可能会花费一节甚至两节课的时间,如果可以压缩又可能起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批改对方组成员的作业后要提交相应的对方组成员作业中存在的错误和认识偏差,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自身的知识缺漏,进而提高全体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四,老师对学生相互批改的作业结果进行抽查,这样有利于老师把握整体教学进度,同时也能够节省老师的精力,不再把过多的时间花费在重复的作业批改过程中。然后再由老师通过抽查结果进行总结,对学生此次作业或测试的质量做一个客观的反映,提高学生对自己学习的检验和认知。
总而言之,在数学作业的批改中应不断探索新颖实用的方式,一改以往老马识途的弊端。这样,学生才能在有趣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学到新的知识,而且还能体会到将来可能犯错误的陷阱和误区,由此加深对学过的知识点的记忆及合理的运用。但总的一点不能突破,那就是无论采取以上何种方式批改作业,最终都应由老师统一抽查批改的效果,总结学生没有学会的知识,了解学生基本学会的知识,为下一步的教学计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作业 批改 教育改革
一、传统数学教学的模式
传统数学教学中,老师采用灌输式教育,乃至于可以称之为强压性灌输教育:老师解释定理、公式和基本原理,教会学生用最快的方式分析、判断、找到答案;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相同或类似的方法进行千篇一律的练习,找到“捷径”从而得分。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学生没有总结能力,只知道一味地“老马识途”。在此,笔者仅抓住数学作业批改这一小的环节进行剖析,试图找到规避这种后果的方法。
二、传统数学教学作业批改中存在的弊端
数学作业的批改,可谓一个萝卜一个坑,盖数学填空式提问和答案使然。因为在数学领域中很难有发散性答案,而在中国数学教育中,往往是重复这一规则并加以扩大化,只允许正确的答案,忽视了独辟蹊径的解题方式,这无疑扼杀了中国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笔者对教师同行的作业批改方式的观察,无一不是对数学作业机械地校对,忽略了学生在另一角度的分析和解题。这种方式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通过课堂作业的布置,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作业上交后,老师往往需要批阅全班同学的作业,所以快速简陋。这样,学生的创造性解题方式就悄悄地溜过了老师的眼神,有时候往往学生希望通过新颖解题方式的尝试来和老师交流,却往往得不到回应。
第二,老师进行重复而繁重的作业批改,耗费时间长,精神压力、身体压力大,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这却是所有老师们通用的方式,无法避免,或者说找不到其他的方式和途径来替代,导致老师不仅浪费了时间,还加重了自己的心理压力。例如,一节课的作业量要乘以全班人数,加上小测验、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等试题的批改,占用了有限的教学时间。
第三,学生完成作业和老师批改作业分开进行,师生之间没有交流的余地,老师们往往在错误的地方画个圈圈打个叉,学生在作业本发还时往往不明就里,不知道是哪里做错了,没有给学生自己总结和归纳的空间。
三、如何摒弃以往教学批改的弊端,提高教学批改质量
为进行数学批改作业改革有效的尝试,笔者认为提高批改作业的质量,实现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互动,加强老师和学生的信息传授和反馈,必须改变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的局限,创建别具一格的方式。老师设计作业不应单纯是对课堂教授信息的简单重复和考察,更应是承前启后关联有关知识点的整个知识链,从而让学生接受和复习知识,搭建一个更高效直观的平台。同时,对课后学生提交的作业加以合理的规划性、建设性的批改修缮工作,辅以师生共同校对的交流合作,才能让课堂课后作业在数学教育活动中起到显著的效果。笔者认为,数学教育活动中,可以采取如下方法提高作业批改的效果和作用:
第一,让老师和学生在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中加强交流,共同成为一个整体。为完成这一教学辅助方式,应重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工作中,并一起探索出有趣、有意义的方式,提高做作业的质量。比如,在课堂上,或者通过老师自身的观察,提出学生们在某一方面知识点的薄弱处,由此制定出有目的的作业内容,重点查缺补漏,修复学生学习上的弱势知识点。
第二,在课堂上由学生集体讨论答案。对于简单的作业、学过的知识点,老师应注重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通过学生自己讨论答案,不仅锻炼了学生自我纠错的能力,还节约了老师的时间和精力,一举两得。
第三,学生组成批改小组,由学生相互批改对方组的作业,并形成对对方组作业批改的心得和发现。这一方式要求老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发掘含金量高的知识点进行测试,否则容易浪费教学时间,因为这种方式可能会花费一节甚至两节课的时间,如果可以压缩又可能起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批改对方组成员的作业后要提交相应的对方组成员作业中存在的错误和认识偏差,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自身的知识缺漏,进而提高全体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四,老师对学生相互批改的作业结果进行抽查,这样有利于老师把握整体教学进度,同时也能够节省老师的精力,不再把过多的时间花费在重复的作业批改过程中。然后再由老师通过抽查结果进行总结,对学生此次作业或测试的质量做一个客观的反映,提高学生对自己学习的检验和认知。
总而言之,在数学作业的批改中应不断探索新颖实用的方式,一改以往老马识途的弊端。这样,学生才能在有趣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学到新的知识,而且还能体会到将来可能犯错误的陷阱和误区,由此加深对学过的知识点的记忆及合理的运用。但总的一点不能突破,那就是无论采取以上何种方式批改作业,最终都应由老师统一抽查批改的效果,总结学生没有学会的知识,了解学生基本学会的知识,为下一步的教学计划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