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的建筑工程越来越多,并且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想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就需要特别重视建筑的施工过程,因为建筑实体的形成过程就是建筑的施工过程。只有做好了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工作,才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因素;措施
引言:
建筑工程质量是整个工程建设的核心,是确保工程项目按时按量完工、合理调配原料以及降低工程费用的关键因素,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搞好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只有科学管理,规范施工,坚持“以质取胜”的质量管理文化,满足并超越客户对于建筑质量的要求,才能够切实地推动企业拓宽市场,赢得市场,并以此为基础谋求更大的发展。
一、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特点
1、比较大的质量波动
建筑工程的质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一些偶然的质量变异,都可以对工程质量产生比较大的波动,比如材料的差异,施工方法的选择等等。在施工中,要重视一些偶然因素变异而形成的工程质量问题,将这个问题控制在可预测的范围之内。
2、质量的隐蔽性
建设项目因为其本身的特点,存在着很多的交接分项工程,这样就会出现很多的隐蔽工程,在检查的时候容易漏掉,有时是检查不认真,从而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3、终检的局限性
成建筑工程项目之后,对其进行终检的时候,存在着很多的局限;比如无法对其进行拆卸,这样就无法有效的检验工程的内在质量。
二、建筑施工质量出现问题的因素
1、人的因素
人是建筑施工的决策者、管理者及操作者,是在质量控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第一因素。因此,质量管理首要的是将施工项目的组织、管理、操作者作为控制对象,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尽可能地避免人为失误。因此,建筑行业要严格落实资质管理及专业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尤其是在特殊工种、危险作业工种、重要技术工种的技术人员调度上,应着重从技术素养、心理行为、组织行为等方面加以控制。落实施工前的书面交底工作,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加强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及职业教育;制定严格完备的施工管理制度,规范施工项目队伍的管理活动和作业技术活动;完善施工质量奖罚机制,最大限度激发项目全体人员的工作潜能。
2、施工因素
施工时建筑质量影响的重要时期,施工因素导致建筑质量不达标体现在多个层面。施工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直接影响了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当前很多工程单位在人员采纳上缺少严格的考核制度。多数工程施工人员没有参加专业培训或取得专业技能证书则上岗就业,这对于建筑施工质量是难以保证的。特别是很多没有受到专业训练的农民工参与建筑施工,大大降低而来施工作业队伍的作业水平。另一方面,在建筑工程施工时缺少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施工方法、操作设备、人员安排、操作工艺等各种问题都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前道工序难以达到指标,则后道工序施工者将无法处理问题,影响了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标准。
3、监理因素
施工现场监理工作缺失是导致建筑质量不达标的另一因素,没有专业的监理團队将使得工程施工问题无法及时被发现,给质量检测工作带来不便。少数监理单位为了寻求经济效益超越资质承接监理业务,项目监理机构的人员资格、配备与建筑专业不符。现场监理质量控制体系构建不全面,监理人员对材料、构配件、设备等审查环境把握不当,导致很多质量问题没有被及时发现。
4、材料因素
材料选择不当同样会影响到房屋工程的质量。例:选择防水工程沥青的品种时,很多方面都会给建筑施工质量带来影响,油毡的质量和品种、抹灰用砂含泥量控制等,木门窗木材品种的确定,这些对于工程质量影响甚大。材料检验把关不严对建筑质量带来的影响也很大。
5、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的控制主要指就施工现场环境、质量管理环境及作业环境的复杂多变、不确定性,依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做好充分深入的调查研究,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应控制措施。譬如施工现场应构建文明施工的良好生产环境,有序堆放建筑材料、工件,有条不紊地推进施工程序,为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
三、加强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对策
1、建立完善规章制度
做好质量控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也是十分重要的方面,从制度层面上讲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项目经理要严格按程序文件和质量手册的要求,建立质量分析制度和质量奖罚条例,奖惩分明;建立用户回访制度和质量检查制度,最大限度的发现建筑存在的问题。消灭质量通病措施等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全面实行分项工程质量控制和优质优价的规定,追求实际效果,把功夫下在落实上。项目经理部本着旨在严密对人的控制目的,建立一整套质量控制规章制度,通过提高人的工作质量和工作能力最终提高工程的实体质量。
2、要重视质量意识,增强建筑施工人员整体素质
要提高建筑施工质量,就必须加强施工人员的岗位培训,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质量知识、施工技术、安全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提高质量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提高所有参与工程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原理并结合建筑施工行业的特点,施工人员必须树立“质量为主、预控第一”的观念,强化质量意识。其次,进一步提高建设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应具有较强的拓展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与项目管理能力,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以及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能力;生产人员则应当具有精湛的技术、精确的操作和精心的服务,打造施工质量过硬的建筑工程。
3、发挥质量检人员的积极作用,加强质量检查控制
质检人员在工程质量管理中担负着重要职责,发挥质检人员的积极作用要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到防检结合,积极推行科学合理的质量检查方法,同施工人员一道共同对下道施工工序和业主负责。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和质量检查人员和目标是一致,用户、质检人员、施工人员要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本着向用户提供满意高质量的建筑产品为目的。在质量与工程施工进度发生矛盾的时候,一般应把质量管理放在首位,但一旦在施工生产忙起来时,为抢工程进度而逐渐放松了对质量的控制,这导致了被检查与工程质量检查之间产生矛盾。实践中树立质量检查人员的权威性,是十分必要的。
4、合理策划施工质量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策划是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它直接关系到质量体系在项目上运行的成败,另一方面,质量策划包括了制定并实现项目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计划等等工作内容,所以应该高度重视项目施工的贡量策划工作。首先要落实责任,明确质量目标。房建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策划的目的就是要确保工程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项目经理部要对质量策划的工程总体质量目标,实施分解,确定工序质量目标,并落实到班组和个人。其次要重视采购工作,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工程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房建工程的质量,如果没有高品质的原材料,就不可能建造出优质工程,从材料计划的编制、采购到进场后的验收、复检等,每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规定和控制。项目部必须严格按采购程序的要求执行,最好从指定合格物资供应厂商名册中选择厂家进行采购,并做好进货检验记录。
四、结束语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是有着较强复杂性、系统性的一项工程,往往会难以避免的受到多种多样因素的影响,如果相关人员控制及管理不当,必然会导致施工质量问题乃至事故的发生,所以,必须加强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从根本上将管理的重点及其影响因素把握好,以便于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阎文焕.浅析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5期.
[2]尚永进.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J].华章,2011年22期.
【关键词】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因素;措施
引言:
建筑工程质量是整个工程建设的核心,是确保工程项目按时按量完工、合理调配原料以及降低工程费用的关键因素,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搞好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只有科学管理,规范施工,坚持“以质取胜”的质量管理文化,满足并超越客户对于建筑质量的要求,才能够切实地推动企业拓宽市场,赢得市场,并以此为基础谋求更大的发展。
一、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特点
1、比较大的质量波动
建筑工程的质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一些偶然的质量变异,都可以对工程质量产生比较大的波动,比如材料的差异,施工方法的选择等等。在施工中,要重视一些偶然因素变异而形成的工程质量问题,将这个问题控制在可预测的范围之内。
2、质量的隐蔽性
建设项目因为其本身的特点,存在着很多的交接分项工程,这样就会出现很多的隐蔽工程,在检查的时候容易漏掉,有时是检查不认真,从而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3、终检的局限性
成建筑工程项目之后,对其进行终检的时候,存在着很多的局限;比如无法对其进行拆卸,这样就无法有效的检验工程的内在质量。
二、建筑施工质量出现问题的因素
1、人的因素
人是建筑施工的决策者、管理者及操作者,是在质量控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第一因素。因此,质量管理首要的是将施工项目的组织、管理、操作者作为控制对象,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尽可能地避免人为失误。因此,建筑行业要严格落实资质管理及专业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尤其是在特殊工种、危险作业工种、重要技术工种的技术人员调度上,应着重从技术素养、心理行为、组织行为等方面加以控制。落实施工前的书面交底工作,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加强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及职业教育;制定严格完备的施工管理制度,规范施工项目队伍的管理活动和作业技术活动;完善施工质量奖罚机制,最大限度激发项目全体人员的工作潜能。
2、施工因素
施工时建筑质量影响的重要时期,施工因素导致建筑质量不达标体现在多个层面。施工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直接影响了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当前很多工程单位在人员采纳上缺少严格的考核制度。多数工程施工人员没有参加专业培训或取得专业技能证书则上岗就业,这对于建筑施工质量是难以保证的。特别是很多没有受到专业训练的农民工参与建筑施工,大大降低而来施工作业队伍的作业水平。另一方面,在建筑工程施工时缺少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施工方法、操作设备、人员安排、操作工艺等各种问题都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前道工序难以达到指标,则后道工序施工者将无法处理问题,影响了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标准。
3、监理因素
施工现场监理工作缺失是导致建筑质量不达标的另一因素,没有专业的监理團队将使得工程施工问题无法及时被发现,给质量检测工作带来不便。少数监理单位为了寻求经济效益超越资质承接监理业务,项目监理机构的人员资格、配备与建筑专业不符。现场监理质量控制体系构建不全面,监理人员对材料、构配件、设备等审查环境把握不当,导致很多质量问题没有被及时发现。
4、材料因素
材料选择不当同样会影响到房屋工程的质量。例:选择防水工程沥青的品种时,很多方面都会给建筑施工质量带来影响,油毡的质量和品种、抹灰用砂含泥量控制等,木门窗木材品种的确定,这些对于工程质量影响甚大。材料检验把关不严对建筑质量带来的影响也很大。
5、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的控制主要指就施工现场环境、质量管理环境及作业环境的复杂多变、不确定性,依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做好充分深入的调查研究,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应控制措施。譬如施工现场应构建文明施工的良好生产环境,有序堆放建筑材料、工件,有条不紊地推进施工程序,为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
三、加强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对策
1、建立完善规章制度
做好质量控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也是十分重要的方面,从制度层面上讲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项目经理要严格按程序文件和质量手册的要求,建立质量分析制度和质量奖罚条例,奖惩分明;建立用户回访制度和质量检查制度,最大限度的发现建筑存在的问题。消灭质量通病措施等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全面实行分项工程质量控制和优质优价的规定,追求实际效果,把功夫下在落实上。项目经理部本着旨在严密对人的控制目的,建立一整套质量控制规章制度,通过提高人的工作质量和工作能力最终提高工程的实体质量。
2、要重视质量意识,增强建筑施工人员整体素质
要提高建筑施工质量,就必须加强施工人员的岗位培训,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质量知识、施工技术、安全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提高质量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提高所有参与工程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原理并结合建筑施工行业的特点,施工人员必须树立“质量为主、预控第一”的观念,强化质量意识。其次,进一步提高建设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应具有较强的拓展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与项目管理能力,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以及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能力;生产人员则应当具有精湛的技术、精确的操作和精心的服务,打造施工质量过硬的建筑工程。
3、发挥质量检人员的积极作用,加强质量检查控制
质检人员在工程质量管理中担负着重要职责,发挥质检人员的积极作用要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到防检结合,积极推行科学合理的质量检查方法,同施工人员一道共同对下道施工工序和业主负责。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和质量检查人员和目标是一致,用户、质检人员、施工人员要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本着向用户提供满意高质量的建筑产品为目的。在质量与工程施工进度发生矛盾的时候,一般应把质量管理放在首位,但一旦在施工生产忙起来时,为抢工程进度而逐渐放松了对质量的控制,这导致了被检查与工程质量检查之间产生矛盾。实践中树立质量检查人员的权威性,是十分必要的。
4、合理策划施工质量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策划是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它直接关系到质量体系在项目上运行的成败,另一方面,质量策划包括了制定并实现项目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计划等等工作内容,所以应该高度重视项目施工的贡量策划工作。首先要落实责任,明确质量目标。房建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策划的目的就是要确保工程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项目经理部要对质量策划的工程总体质量目标,实施分解,确定工序质量目标,并落实到班组和个人。其次要重视采购工作,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工程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房建工程的质量,如果没有高品质的原材料,就不可能建造出优质工程,从材料计划的编制、采购到进场后的验收、复检等,每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规定和控制。项目部必须严格按采购程序的要求执行,最好从指定合格物资供应厂商名册中选择厂家进行采购,并做好进货检验记录。
四、结束语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是有着较强复杂性、系统性的一项工程,往往会难以避免的受到多种多样因素的影响,如果相关人员控制及管理不当,必然会导致施工质量问题乃至事故的发生,所以,必须加强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从根本上将管理的重点及其影响因素把握好,以便于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阎文焕.浅析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5期.
[2]尚永进.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J].华章,2011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