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层民主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加强我国基层民主建设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要重点推进。但目前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存在一些不足,仍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通过对我国基层民主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进而提出了加强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和谐社会;基层民主;加强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体系庞大且繁杂的工程,而基层民主建设在推进社会和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就一直在强调加强基层民主建设,要求通过不同的民主形式来保证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例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1]党的十六大上提出要“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提出要扩大基层民主。
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说到:“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2]可见,基层民主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然对促进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结合对现实我国基层民主的发展,我想着重从基层民主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联系、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的途径三方面提出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构建和谐社会的优越性与基层民主是否良好发展相关
自古以来,生活在地球上的各个国家的人们都在不断的发展中追求社会平等、稳定、和谐。马克思、恩格斯创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我们实现这种美好的社会指明了方向。而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一直奋斗努力,不断的探索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其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那么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的优越性是怎么表现的呢?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就能充分体现这一点: 社会和谐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保持国内安定的政治局面以沉着冷静的态度应对来自外部的挑战,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最重要的一点是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真正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正是由于认识到了这些优越条件的存在,所以我们的党将其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任务并抓紧落实。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构建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以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分不开的,既然和谐社会存在诸多的优势,自然离不开社会主义的良好发展。而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和核心是民主,列宁也曾说:“无产阶级如果不通过争取民主的斗争为社会主义作好准备,它就不能实现这个革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3]由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关系到我们全国上下人民群众的事业,因此,基层民主的发展和扩大无疑成了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那么,通过社会主义的“中介”作用,就将基层民主的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联系了起来。
基层民主的范围比较广泛,涉及到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以及在群众性自治组织、各类企事业单位或机构中行使民主权力。因此,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才更加重视基层民主建设,促进并保障和谐社会。于是我得出这样的结论:构建和谐社会的好坏可以直接反映出基层民主的发展状况。
二、现阶段我国基层民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内容包括: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等。自90年代初,我国的基层便迅速蓬勃发展,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研究和解决,以下几点是我的个人观点:
(一)政策与制度不完善,容易引发矛盾
在基层民主建设过程中,有许多相关的政策或法律法规并不是以公正、公开的原则出台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知。而这样的政策或制度往往只见上文,不见下文,对于公示后的一系列处理情况,群众虽有权力但没有发表意见的机会。这就使得人民群众在完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动放弃了本应享有的民主权力。作为政府或企事业单位,在发挥宣传基层民主建设的作用时,没有积极围绕基层民主组织展开调查和讨论,甚至对人民群众中出现的问题视而不见、只字不提,单方面的采取强迫命令或强制性的执行他们的“民主责任”,抑制了人民群众民主权力的发挥,掩盖了来自人民群众的真实意愿。这种行为导致的直接后果是逐渐拉大政府或相关组织与人民群众的距离,甚至可能引起同一基层内部上下层之间因为利益而出现的不协调或者矛盾。
除此之外,由于相关政策与的度得不完善,民主监督方面的问题也日渐凸显。我们要通过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那么完善的民主监督机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各级政府或基层组织不能完全做到正确对待监督问题,不让人民群众参与监督与指导,甚至还出现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恶劣现象。最终人民群众的权力就失去了保障,严重阻碍基层民主建设,何谈构建和谐社会呢?
(二)领导垄断权力,民主形同虚设
在基层民主建设中,中央的民主发展政策在某些地方单位总是落实的不到位。例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基层政府没有将民主真正实施到政府工作中,经常出现人民群众上访或者在公开场合指责某某领导在其位不谋其事,搞专权。这种现象就全国范围来看是普遍存在的,集中体现在政府行为侵犯了群众的权利,群众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利与政府抗衡之类的事件。
在全国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建设活动时,各个政府或企事业单位都是积极响应号召,也意识到了民主就是民心所向,于是每次决策前都会征集民意。但是最终领导们总是以群众意见分散为由自作主张。况且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发展趋向或称“潜规则”,致使很多有思想的群众不能发挥自己的民主权力。这样看来,我们的民主似乎形同虚设。我们的群众只有失望而无法去实现自己是实践主体的权利。这无形中也给构建和谐社会增设了前进的阻力。但胡锦涛同志强调:“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的实践主体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关心、支持、参与决定着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效。”[4]我们看到了无限的希望,看到了基层民主建设为社会带来的美好发展。
(三)人民群众太缺乏民主意识
一直以来,我们党对于基层民主发展的宣传力度不大。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不同阶层的人对民主的认识也就不同,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民主意识还是很薄弱的,甚至不理解发展良好的基层民主可以促进和谐社会。所以说在基层民主建设进程中,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薄弱、民主热情不高,都严重阻碍民主建设。再加上现代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嘛”的生活态度,使得被动参与民主建设的群众积极性不高,即使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也是淡然处之。
我国总是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发展基层民主建设,却忽视了提高基层群众的文化水平和政治觉悟问题。在现阶段,在基层民主建设还存在诸多不稳定的因素的情况下,更不利于人民群众正确对待并使用自己的民主权利。
(四)基层民主建设中腐败现象严重
基层民主建设中的腐败现象主要表现在民主选举问题上。要想实现基层民主的良好发展,就需要通过严格缜密的民主选举选拔出一支团结向上、具有先进思想和较高的政治觉悟、能代表人民的利益并切实从群众的角度解决问题的领导队伍。但是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落实情况却差强人意。首先,民主选举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选举背后存在的官官相护、暗箱操作等行为都以“潜规则”的形式贯穿整个选举过程之中,极大地削弱了民主选举在基层民主建设中的作用。所以,人民群众参加的选举几乎成了形式化的过程;其次,民主选举中出现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贿选。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尤其突出的是财物贿选,现在已经由个人贿赂转向了团队,并且贿选手段越来越隐蔽,金额也越来越膨胀。再加之农村监管机制不健全,这种现象不但没有遏制,反而迅速蔓延,严重干扰了选举,极大地破坏了村民自治制度,也严重阻碍了基层民主的建设。
三、和谐社会进程中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的有效措施
(一)完善基层民主建设体制,加强政府与人民群众间的沟通
我们党提出基层民主建设的真正含义是能够通过合理有效的途径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让人民群众参与政治参与,对政府或企事业单位进行有效监督,以保证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是充分反映人民的意志并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机构。但是当发生利益冲突时,人民群众找不到可以提供表达自己利益的渠道,也找不到可以给予足够信任的解决机制。
因此,在基层民主建设的进程中,要不断在实践中进一步修改、细化和充实有关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法律法规,使既要做到符合规范要求,又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首先,对于基层民主的决策程序和政治参与的硬规定作必要的调整,改变与群众沟通不顺畅的渠道;其次,基层政权的政务应当做到公开、公正,有效地吸纳公民进行有序的政治参,让人民群众更好的了解国家政策,进而间接监督政府行为。只有这样,民主建设才能深入群众生活,切实针对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让群众充分发挥民主权利,杜绝领导集权现象发生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要切实保障工人农民个人的民主权力,包括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不但应该使每个车间主任、生产队长对生产负责、想办法,而且一定要使每个工人农民都对生产负责任、想办法。”[5]
由此可见,基层民主的发展主要是让人民群众在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让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生活。像打着民主旗号,不做民主事情的领导,应当给予警告或惩处。我们的政府或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应当结合群众最关心、最普遍的问题,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或法规。在基层民主建设的过程中,让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他们的民主权利,(下转第23页)(上接第9页)对领导或政府的政治行为进行有效地监督,这也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民主监督机制,让领导更加为民办事,让群众更有效发挥自己的民主权利。
(三)增强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鼓励其政治参与
基层民主的建设是以人民群众为核心展开的,人民群众为发展基层民主可以提供强大的内驱力。但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各地人民群众的民主热情不高。所以现阶段发展基层民主,就要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民主意思,鼓励其增强政治参与,发挥民主主体作用。
首先,大力发展民主教育,让人民群众真正了解政治活动,让他们体会到发展基层民主对国家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其次,各级政府或企事业单位能够提供机会让人民感受到民主建设给生活带来的好处,并将基层民主建设的精神发扬光大;再次,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等,所以对于发展较落后的西部地区我们的政府应当增加财政收入加强当地的基础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和政治素养。除此之外,还要增加人民群众民主法律意识的培养,让他们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正确行使国家赋予的民主权利。
(四)严厉打击腐败行为,保障基层民主建设顺利进行
在基层民主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完善民主法律监督机制。但是现在民主监督没有专设机关或机构,在基层民主建设的进程中,民主监督的力度也就不大,没有强制性。单靠法律监督不能对法律实施过程中的活动进行合理的、正确的、公平的监督和督导。而民主监督的建立可以帮助群众对于政府或单位组织的监督。因此,最好的防止腐败现象的措施就是在完善国家法律监督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民主监督机制。这样双向结合的有效监督可以克服官僚主义、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不至于让基层民主建设成为空文。
总之,我国基层民主建设任重道远。在全国范围内不仅要加强机制的完善,还要调动人们的民主热情,只有这样,基层民主的建设才会继续蓬勃发展,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良好构建打下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人民出版社,2007.10.(1)..
[3]列宁.列宁选集(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发展基层民主 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J].《求是》.2007.
[5]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关键词:和谐社会;基层民主;加强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体系庞大且繁杂的工程,而基层民主建设在推进社会和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就一直在强调加强基层民主建设,要求通过不同的民主形式来保证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例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1]党的十六大上提出要“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提出要扩大基层民主。
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说到:“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2]可见,基层民主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然对促进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结合对现实我国基层民主的发展,我想着重从基层民主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联系、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的途径三方面提出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构建和谐社会的优越性与基层民主是否良好发展相关
自古以来,生活在地球上的各个国家的人们都在不断的发展中追求社会平等、稳定、和谐。马克思、恩格斯创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我们实现这种美好的社会指明了方向。而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一直奋斗努力,不断的探索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其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那么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的优越性是怎么表现的呢?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就能充分体现这一点: 社会和谐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保持国内安定的政治局面以沉着冷静的态度应对来自外部的挑战,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最重要的一点是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真正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正是由于认识到了这些优越条件的存在,所以我们的党将其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任务并抓紧落实。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构建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以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分不开的,既然和谐社会存在诸多的优势,自然离不开社会主义的良好发展。而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和核心是民主,列宁也曾说:“无产阶级如果不通过争取民主的斗争为社会主义作好准备,它就不能实现这个革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3]由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关系到我们全国上下人民群众的事业,因此,基层民主的发展和扩大无疑成了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那么,通过社会主义的“中介”作用,就将基层民主的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联系了起来。
基层民主的范围比较广泛,涉及到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以及在群众性自治组织、各类企事业单位或机构中行使民主权力。因此,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才更加重视基层民主建设,促进并保障和谐社会。于是我得出这样的结论:构建和谐社会的好坏可以直接反映出基层民主的发展状况。
二、现阶段我国基层民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内容包括: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等。自90年代初,我国的基层便迅速蓬勃发展,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研究和解决,以下几点是我的个人观点:
(一)政策与制度不完善,容易引发矛盾
在基层民主建设过程中,有许多相关的政策或法律法规并不是以公正、公开的原则出台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知。而这样的政策或制度往往只见上文,不见下文,对于公示后的一系列处理情况,群众虽有权力但没有发表意见的机会。这就使得人民群众在完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动放弃了本应享有的民主权力。作为政府或企事业单位,在发挥宣传基层民主建设的作用时,没有积极围绕基层民主组织展开调查和讨论,甚至对人民群众中出现的问题视而不见、只字不提,单方面的采取强迫命令或强制性的执行他们的“民主责任”,抑制了人民群众民主权力的发挥,掩盖了来自人民群众的真实意愿。这种行为导致的直接后果是逐渐拉大政府或相关组织与人民群众的距离,甚至可能引起同一基层内部上下层之间因为利益而出现的不协调或者矛盾。
除此之外,由于相关政策与的度得不完善,民主监督方面的问题也日渐凸显。我们要通过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那么完善的民主监督机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各级政府或基层组织不能完全做到正确对待监督问题,不让人民群众参与监督与指导,甚至还出现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恶劣现象。最终人民群众的权力就失去了保障,严重阻碍基层民主建设,何谈构建和谐社会呢?
(二)领导垄断权力,民主形同虚设
在基层民主建设中,中央的民主发展政策在某些地方单位总是落实的不到位。例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基层政府没有将民主真正实施到政府工作中,经常出现人民群众上访或者在公开场合指责某某领导在其位不谋其事,搞专权。这种现象就全国范围来看是普遍存在的,集中体现在政府行为侵犯了群众的权利,群众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利与政府抗衡之类的事件。
在全国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建设活动时,各个政府或企事业单位都是积极响应号召,也意识到了民主就是民心所向,于是每次决策前都会征集民意。但是最终领导们总是以群众意见分散为由自作主张。况且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发展趋向或称“潜规则”,致使很多有思想的群众不能发挥自己的民主权力。这样看来,我们的民主似乎形同虚设。我们的群众只有失望而无法去实现自己是实践主体的权利。这无形中也给构建和谐社会增设了前进的阻力。但胡锦涛同志强调:“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的实践主体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关心、支持、参与决定着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效。”[4]我们看到了无限的希望,看到了基层民主建设为社会带来的美好发展。
(三)人民群众太缺乏民主意识
一直以来,我们党对于基层民主发展的宣传力度不大。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不同阶层的人对民主的认识也就不同,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民主意识还是很薄弱的,甚至不理解发展良好的基层民主可以促进和谐社会。所以说在基层民主建设进程中,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薄弱、民主热情不高,都严重阻碍民主建设。再加上现代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嘛”的生活态度,使得被动参与民主建设的群众积极性不高,即使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也是淡然处之。
我国总是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发展基层民主建设,却忽视了提高基层群众的文化水平和政治觉悟问题。在现阶段,在基层民主建设还存在诸多不稳定的因素的情况下,更不利于人民群众正确对待并使用自己的民主权利。
(四)基层民主建设中腐败现象严重
基层民主建设中的腐败现象主要表现在民主选举问题上。要想实现基层民主的良好发展,就需要通过严格缜密的民主选举选拔出一支团结向上、具有先进思想和较高的政治觉悟、能代表人民的利益并切实从群众的角度解决问题的领导队伍。但是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落实情况却差强人意。首先,民主选举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选举背后存在的官官相护、暗箱操作等行为都以“潜规则”的形式贯穿整个选举过程之中,极大地削弱了民主选举在基层民主建设中的作用。所以,人民群众参加的选举几乎成了形式化的过程;其次,民主选举中出现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贿选。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尤其突出的是财物贿选,现在已经由个人贿赂转向了团队,并且贿选手段越来越隐蔽,金额也越来越膨胀。再加之农村监管机制不健全,这种现象不但没有遏制,反而迅速蔓延,严重干扰了选举,极大地破坏了村民自治制度,也严重阻碍了基层民主的建设。
三、和谐社会进程中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的有效措施
(一)完善基层民主建设体制,加强政府与人民群众间的沟通
我们党提出基层民主建设的真正含义是能够通过合理有效的途径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让人民群众参与政治参与,对政府或企事业单位进行有效监督,以保证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是充分反映人民的意志并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机构。但是当发生利益冲突时,人民群众找不到可以提供表达自己利益的渠道,也找不到可以给予足够信任的解决机制。
因此,在基层民主建设的进程中,要不断在实践中进一步修改、细化和充实有关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法律法规,使既要做到符合规范要求,又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首先,对于基层民主的决策程序和政治参与的硬规定作必要的调整,改变与群众沟通不顺畅的渠道;其次,基层政权的政务应当做到公开、公正,有效地吸纳公民进行有序的政治参,让人民群众更好的了解国家政策,进而间接监督政府行为。只有这样,民主建设才能深入群众生活,切实针对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让群众充分发挥民主权利,杜绝领导集权现象发生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要切实保障工人农民个人的民主权力,包括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不但应该使每个车间主任、生产队长对生产负责、想办法,而且一定要使每个工人农民都对生产负责任、想办法。”[5]
由此可见,基层民主的发展主要是让人民群众在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让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生活。像打着民主旗号,不做民主事情的领导,应当给予警告或惩处。我们的政府或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应当结合群众最关心、最普遍的问题,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或法规。在基层民主建设的过程中,让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他们的民主权利,(下转第23页)(上接第9页)对领导或政府的政治行为进行有效地监督,这也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民主监督机制,让领导更加为民办事,让群众更有效发挥自己的民主权利。
(三)增强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鼓励其政治参与
基层民主的建设是以人民群众为核心展开的,人民群众为发展基层民主可以提供强大的内驱力。但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各地人民群众的民主热情不高。所以现阶段发展基层民主,就要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民主意思,鼓励其增强政治参与,发挥民主主体作用。
首先,大力发展民主教育,让人民群众真正了解政治活动,让他们体会到发展基层民主对国家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其次,各级政府或企事业单位能够提供机会让人民感受到民主建设给生活带来的好处,并将基层民主建设的精神发扬光大;再次,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等,所以对于发展较落后的西部地区我们的政府应当增加财政收入加强当地的基础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和政治素养。除此之外,还要增加人民群众民主法律意识的培养,让他们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正确行使国家赋予的民主权利。
(四)严厉打击腐败行为,保障基层民主建设顺利进行
在基层民主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完善民主法律监督机制。但是现在民主监督没有专设机关或机构,在基层民主建设的进程中,民主监督的力度也就不大,没有强制性。单靠法律监督不能对法律实施过程中的活动进行合理的、正确的、公平的监督和督导。而民主监督的建立可以帮助群众对于政府或单位组织的监督。因此,最好的防止腐败现象的措施就是在完善国家法律监督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民主监督机制。这样双向结合的有效监督可以克服官僚主义、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不至于让基层民主建设成为空文。
总之,我国基层民主建设任重道远。在全国范围内不仅要加强机制的完善,还要调动人们的民主热情,只有这样,基层民主的建设才会继续蓬勃发展,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良好构建打下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人民出版社,2007.10.(1)..
[3]列宁.列宁选集(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发展基层民主 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J].《求是》.2007.
[5]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