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专家培训统一化与师本教研个性化的关系,课堂形式与有效课堂的关系,教师导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等,同时展望了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的前景。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新课程实施 问题 前景
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凸显出语文课程积淀已久的内在危机。鉴于此,我们对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辩证分析和理性处理。
一、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
1.专家培训统一化与师本教研个性化的关系
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前,绝大部分省份教育部门对高中语文教师普遍进行了统一的岗前培训,包括宏观的通识培训,中观的学分评价以及排课和选课指导的培训,微观的语文学科课程标准和语文实验教材培训。这些大规模培训,对调动一线教师的热情、更新其课程理念、教学方法和行为,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高中语文教师要真正融入新课改,较之于初中语文教师更有难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角色转换”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提出 “坚持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坚持短期面授与长期跟踪指导相结合,坚持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培训方针。从实际情况来看,高中语文教师也只有以所在学校为基地、以自己课堂为载体的“校本”和“师本”教研,才能更快地实现角色转换。师本教研是指语文教师以课题为载体、以课例为对象、以教学评论为引领的新的教研模式。其价值在于,促使高中语文教师主体切实融入到新课程中去,并使之走向特色化和个性化,弥补新课程统一培训模式的缺陷。具体来说:
⑴师本教研以课题为载体。语文新课程的实施要求高中语文教师从既定课程计划和课程指令的机械执行者转变为开放、生成的个性化课程的创造者。教师在“研究意识”支配下,会从自己教学实践中提炼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转化为深入探究的课题,同时凭借语文教研组这个学习型组织的平台进行合作探究。
⑵师本教研以课例为对象。观摩课、研究课、示范课以注入明确的教学理念而获得研究的价值。对以行动研究为特征、以反思教学为习惯的语文教师,从文本解读到问题生成、从教师引导到师生互动、从口头表达到心理动向,每个教学环节或者细节,都可以纳入研究主体的视野,都可能构成引发教师思考与研究的素材。
⑶师本教研以教学评论为引领。教育理论如何有效指导课堂实践,课堂实践又如何升华到一定的教育理论,这需要教学评论作出贴切稳妥、针对性强的阐释。目前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中,比较薄弱的恰恰是教学评论的匮乏,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教育理论与课堂实践之间的脱节。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有理论修养又熟悉课改实践的教研员、语文学科带头人和高校语文学科教学理论教授做课例评论员,对其所蕴含的理念、教学方法、课堂流程等的得失作出恰当评说,使课例精华能为一线教师所汲取。
2.课堂形式与有效课堂的关系
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以合作探究为特征的“众言堂”取代了“一言堂”。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学校只是在形式上追求花哨,其实质意义不大。有些课堂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可惜直至课堂结束都见不到教师精彩的点拨,也听不到学生出彩的言语;部分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正在走从传统的教条主义教学转换到现在的技术主义教学的路子,这是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中的突出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试探用以下的办法加以解决:
⑴回归文本并进行升华。高中语文教师作为校本课程的自觉开发者和课堂教学的实际主持者,从独立自主的思想立场出发,放弃思维上的盲从,回归文本。教师获得了与文本作者相似的思维高度,就为语文新课程价值的实现创造了基本前提,就能引领学生融入文本并进行升华。
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面对教学内容多,任务重,专题性强的教材特点,我们充分挖掘了教师资源,在全年级通过课前合作——集体备课;课堂合作——合作授课;课后合作——反馈交流和学生评价等环节,展开模块合作教学,一生多师的模块合作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了学生的多元智力,为实现语文有效课堂探索了一条途径。
⑶实现课堂教学的立体化。课堂教学改革可通过讨论、质疑,抵达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催生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这要求突破课堂教学的平面化,实现课堂教学的立体化,让每一位学生能够收获更多的知识。
3.教师导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
不少高中语文教师认为,高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较强,放手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习易见成效。事实是,如果高中语文教师淡化了自己的主导地位,“放手”就会成为“放任”。语文教师应有步骤、有质量地在导入、课中、课末三个阶段进行“导学”。导入导学的任务是语文教师从三维目标出发通过个性化的导言,设置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以主动的姿态获得学习者的角色感,融入到对教学内容的学习状态中去。课中导学的任务是学生自发地生成问题,目的是把“教师问、学生答”转变为“学生问”,以“学生问——教师答”或“学生问——学生答”的方式。教师要求所提出的问题应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为目标,并以这种问题为抓手调节课堂学习的航向,教师通过“预设”,达到“生成”带领学生有效地完成教学内容。课末导学的价值在升华学生课堂学习的内容,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课堂上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总结,基于文本而又超越文本,能够为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增加动力。
二、展望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的前景
随着改革进程的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的前景应该是:
1.高考语文的新方案会在不久的将来出台
高考方案直接影响着师生,高考新方案的即时出台,会使广大高中语文教师走出迟疑观望的状态。
2.小班额教学会成为现实
语文教师面对50人以上的大班,难以落实好自主、合作探究这样的新的高中语文学习模式,进行小班额教学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矛盾。
以上问题既具有高中各学科新课改的共同性,又体现了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中的特殊性。从深层次看,它们涉及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等诸多层面,需要上下协调、多方配合而予以逐步解决。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情,也是整个教育改革乃至社会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单靠教师的努力是很难成功的。尽管新课改之路布满荆棘,但展望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的前景,我们依然充满信心,并尽力融入到高中语文新课改中去。
【参考文献】
1.高洪艳: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J],文史,2010.8.
2.谭文淼:新课程环境下的高中语文教学[J],文学教育,2010.1.
3.王车轮:试谈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民主化[J],语文教研,2010.8.
4.彭霞:新课改下高中生语文学习现状及改进策略[J],科技信息,2010.5.
5.顾旭清: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高中语文的有效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0.8.
6.李森成:高中语文教学实践反思[J],文学教育,2011.3.
7.王坦:现代教育改革引论〔M〕,海洋大学出版,1997.
(作者单位:530031广西南宁市沛鸿民族中学江南校区)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新课程实施 问题 前景
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凸显出语文课程积淀已久的内在危机。鉴于此,我们对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辩证分析和理性处理。
一、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
1.专家培训统一化与师本教研个性化的关系
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前,绝大部分省份教育部门对高中语文教师普遍进行了统一的岗前培训,包括宏观的通识培训,中观的学分评价以及排课和选课指导的培训,微观的语文学科课程标准和语文实验教材培训。这些大规模培训,对调动一线教师的热情、更新其课程理念、教学方法和行为,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高中语文教师要真正融入新课改,较之于初中语文教师更有难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角色转换”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提出 “坚持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坚持短期面授与长期跟踪指导相结合,坚持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培训方针。从实际情况来看,高中语文教师也只有以所在学校为基地、以自己课堂为载体的“校本”和“师本”教研,才能更快地实现角色转换。师本教研是指语文教师以课题为载体、以课例为对象、以教学评论为引领的新的教研模式。其价值在于,促使高中语文教师主体切实融入到新课程中去,并使之走向特色化和个性化,弥补新课程统一培训模式的缺陷。具体来说:
⑴师本教研以课题为载体。语文新课程的实施要求高中语文教师从既定课程计划和课程指令的机械执行者转变为开放、生成的个性化课程的创造者。教师在“研究意识”支配下,会从自己教学实践中提炼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转化为深入探究的课题,同时凭借语文教研组这个学习型组织的平台进行合作探究。
⑵师本教研以课例为对象。观摩课、研究课、示范课以注入明确的教学理念而获得研究的价值。对以行动研究为特征、以反思教学为习惯的语文教师,从文本解读到问题生成、从教师引导到师生互动、从口头表达到心理动向,每个教学环节或者细节,都可以纳入研究主体的视野,都可能构成引发教师思考与研究的素材。
⑶师本教研以教学评论为引领。教育理论如何有效指导课堂实践,课堂实践又如何升华到一定的教育理论,这需要教学评论作出贴切稳妥、针对性强的阐释。目前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中,比较薄弱的恰恰是教学评论的匮乏,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教育理论与课堂实践之间的脱节。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有理论修养又熟悉课改实践的教研员、语文学科带头人和高校语文学科教学理论教授做课例评论员,对其所蕴含的理念、教学方法、课堂流程等的得失作出恰当评说,使课例精华能为一线教师所汲取。
2.课堂形式与有效课堂的关系
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以合作探究为特征的“众言堂”取代了“一言堂”。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学校只是在形式上追求花哨,其实质意义不大。有些课堂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可惜直至课堂结束都见不到教师精彩的点拨,也听不到学生出彩的言语;部分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正在走从传统的教条主义教学转换到现在的技术主义教学的路子,这是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中的突出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试探用以下的办法加以解决:
⑴回归文本并进行升华。高中语文教师作为校本课程的自觉开发者和课堂教学的实际主持者,从独立自主的思想立场出发,放弃思维上的盲从,回归文本。教师获得了与文本作者相似的思维高度,就为语文新课程价值的实现创造了基本前提,就能引领学生融入文本并进行升华。
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面对教学内容多,任务重,专题性强的教材特点,我们充分挖掘了教师资源,在全年级通过课前合作——集体备课;课堂合作——合作授课;课后合作——反馈交流和学生评价等环节,展开模块合作教学,一生多师的模块合作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了学生的多元智力,为实现语文有效课堂探索了一条途径。
⑶实现课堂教学的立体化。课堂教学改革可通过讨论、质疑,抵达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催生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这要求突破课堂教学的平面化,实现课堂教学的立体化,让每一位学生能够收获更多的知识。
3.教师导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
不少高中语文教师认为,高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较强,放手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习易见成效。事实是,如果高中语文教师淡化了自己的主导地位,“放手”就会成为“放任”。语文教师应有步骤、有质量地在导入、课中、课末三个阶段进行“导学”。导入导学的任务是语文教师从三维目标出发通过个性化的导言,设置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以主动的姿态获得学习者的角色感,融入到对教学内容的学习状态中去。课中导学的任务是学生自发地生成问题,目的是把“教师问、学生答”转变为“学生问”,以“学生问——教师答”或“学生问——学生答”的方式。教师要求所提出的问题应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为目标,并以这种问题为抓手调节课堂学习的航向,教师通过“预设”,达到“生成”带领学生有效地完成教学内容。课末导学的价值在升华学生课堂学习的内容,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课堂上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总结,基于文本而又超越文本,能够为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增加动力。
二、展望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的前景
随着改革进程的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的前景应该是:
1.高考语文的新方案会在不久的将来出台
高考方案直接影响着师生,高考新方案的即时出台,会使广大高中语文教师走出迟疑观望的状态。
2.小班额教学会成为现实
语文教师面对50人以上的大班,难以落实好自主、合作探究这样的新的高中语文学习模式,进行小班额教学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矛盾。
以上问题既具有高中各学科新课改的共同性,又体现了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中的特殊性。从深层次看,它们涉及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等诸多层面,需要上下协调、多方配合而予以逐步解决。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情,也是整个教育改革乃至社会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单靠教师的努力是很难成功的。尽管新课改之路布满荆棘,但展望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的前景,我们依然充满信心,并尽力融入到高中语文新课改中去。
【参考文献】
1.高洪艳: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J],文史,2010.8.
2.谭文淼:新课程环境下的高中语文教学[J],文学教育,2010.1.
3.王车轮:试谈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民主化[J],语文教研,2010.8.
4.彭霞:新课改下高中生语文学习现状及改进策略[J],科技信息,2010.5.
5.顾旭清: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高中语文的有效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0.8.
6.李森成:高中语文教学实践反思[J],文学教育,2011.3.
7.王坦:现代教育改革引论〔M〕,海洋大学出版,1997.
(作者单位:530031广西南宁市沛鸿民族中学江南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