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深度提问 启发学生思维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ky_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然而,在课堂上,许多教师提问的指向性太明显,过于单一,学生缺乏了深度思考的机会。具有一定深度的提问有利于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促进教学的最优化,帮助学生形成有效思维。
  那么,该如何设计有深度的问题呢?我认为细读文本很重要。现在一线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直接展示自己所谓的设计,导致教师在课堂上过于强势。因此,只有教师做到细读文本,才能进行深度问题的设计。下面,结合统编本教材,笔者试着谈一谈如何通过深度提问启发学生思维。
  一、借力接力,显现学生隐性思维
  当下的课堂,期望学生在学习中有思考、有收获。实质上,就是让教师把课堂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将以教师提问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发问为主,形成“想提问”“能提问”“会提问”,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会学习”的目的。
  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于是,第二单元的课文也无时无刻不在凸显这个教学重点。如:《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中的“明朗”一词,教师让学生小组内交流,通过自主学习总结方法:(1)“天开始放晴了”,可以联系上文知道“明朗”的意思。(2)“明朗”的近义词是晴朗,这样也可以知道它的意思。(3)“明朗”可以拆开解释,“明”是明亮,“朗”是晴朗。紧接着,教师提问:“课文中还有哪些词语可以用上这些方法来理解?”“熨帖、平展、凌乱、潮湿”,一个个词语从学生的嘴里蹦出来,同样,他们运用自己的方法理解了一个个词语。
  当学生习得了方法,他们就会尝试运用。教学《秋天的雨》一课时,教师提问:“课文中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请你们找一找,并想一想办法解决。”很多小组就找到了“五彩缤纷”,学生能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五彩缤纷”,也很容易找到这些颜色,明白了“五彩缤纷”的意思是颜色很多。还有一个小组继续补充:“我们觉得除了颜色很多,还有鲜艳。因为天空正下着秋雨,这些景物都沾上了雨滴,湿漉漉,会有些色泽,很鲜艳,十分好看。”虽然学生提的问题有局限,但是能通过交流、讨论、思考,养成会提问的好习惯,使得内容的理解更高效。
  二、想象引路,开放学生“小巷思维”
  “小巷思维”是指一个人容易把自己的思维局限在一个狭窄的空间里,形成思维定式,固执往前走。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把握学习的要点,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以及进行教学信息的互动反馈。而要达成这些学习的要点,教师就必须设计更加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
  统编本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中《望洞庭》这首诗最大的魅力就是多处运用了比喻,如“潭面无风镜未磨”“白银盘里一青螺”。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理解诗中的比喻句,体会诗的意境美是教学的难点。一般教学比喻句,教师可能提问:“同学们,这句诗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教师急于想知道答案,引导学生的回答也很直接,没有等待学生通过更多的想象思考回答比喻句的真正内涵。但是特级教师武凤霞在对比喻句进行教学时,她是这样提问的:“知道了不同的词指同一样事物,那这里有什么秘密呢?”(比喻)“湖水一般是什么颜色呀?”(绿色)“为什么不比作“翡翠盘”,而是比作“白银盘”?”(月光)“之所以比作白银盘,是谁在起作用?”(月亮)武老师顺着学生不断进行追问,让学生通过反例、旁例去思考洞庭湖为什么会变成白色,原来是因为月亮在起作用。这就是武老师提问的深度,让学生有了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关注的点不只是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来理解天空中有一轮皎洁的月亮,月亮太亮了,把清澈的湖水照得像白银盘。学生在思考中,在想象中,体会到了诗中比喻的精妙之处。
  统编本二年级上册《玲玲的画》也是如此,在第一次试教《玲玲的画》时,从整体感知课文时,我提的问题是填空式练习:“玲玲在(
其他文献
学生的身心发展既有骨骼的生长,也有心灵的滋养丰盈。雨果说过:“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阅读养料”肥沃而滋润,不仅能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在领略文字中得到提升,更是让学生的情感世界发生着向善向美的变化。阅读打开了学生的心扉,让真、善、美的种子有了一块心灵的栖息地。  绘本《我有友情要出租》讲述了一个情感转折的故事:主人公大猩猩因为孤单寂寞想
今年我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就业率逾96%    11月26日,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工作研讨会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三周年成果展示会在京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协作委员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装备专业委员会和中国青年报社联合主办。大会吸引了包括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内的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特别突出强调了语文学科的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建构主义认为,儿童对外界环境的知识架构,不能够缺少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这样才能够真正促进认知结构的建立与发展。小学语文的单元主题教学正是立足于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阅读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有效整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采取的是单元主题的编排方式,所以单元内的相关课文不管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统编本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写字情况,在低年级教材中以语文要素的形式对如何写字进行了具体的说明,汉字书写整体呈现出渐进的规律,并以组块的形式把书写规则、要领呈现给学生,或偏旁相同,或结构相同,或书写规则相同,抑或是相同笔画、部件在不同的字中呈现……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掌握书写的基本要领,提升学生的书写质量呢?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曾在《书谱》中说道:“察之者尚精,拟
统编本低年级教材中有几篇比较特殊的课文,这些课文有的是部分注音,有的完全没有注音,课后习题中要求学生认读的生字也没有注音,并且对学生提出了猜认生字的要求。这些特殊的课文分别是《小蜗牛》《咕咚》《小壁虎借尾巴》《纸船和风筝》《风娃娃》,其中《小蜗牛》《咕咚》《小壁虎借尾巴》这三篇课文属于部分生字注音课文,《纸船和风筝》《风娃娃》则是全文无注音。这样的编排正是统编本教材的创新亮点之一,旨在让学生从认知
童话是“照亮人类童年的阿拉丁神灯”,儿童对童话具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统编本教材中选编了不少童话故事,这些童话故事生动、有趣,深受学生喜爱。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亲近童话,走进童话,在童话的世界中尽情徜徉,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让学生的天性在童话阅读中得到充分绽放。那么,在教学童话时,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策略呢?  一、有滋有味读童话  在
中职学生是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他们毕业后将源源不断地充实到我国各条战线的生产、服务第一线,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突破2000万人,其中,广东省为153.6万人。  在中等职业教育优先发展、规模发展、强力推进的今天,特别要注重其内涵的提升;在强化中职学生技能培养和能力提升的同时,特别要注重加强其思想道德教育。这样
《大自然的声音》(统编本三年级上册)是结构分明、语言活泼但又不失细腻的一篇优美散文。所处单元的语文要素也与这篇文本的特点相得益彰——“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这一训练点与课标提出的“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完全契合。因此,教师需要着力围绕这一训练要素,努力培养学生围绕文本语言进行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从三年级学生的基本学情来看,对语文要素中提出的“感受生动语言”
《司马光》《伯牙绝弦》《王戎不取道旁李》《杨氏之子》《学弈》《两小儿辩日》等小古文,遣词造句凝练,富有音韵节奏与气势,有独特的辞采之美、音乐之美、意境之美。但小古文却因年代久远,给学生阅读、理解等带来一定难度。学习小古文难就难在“古”字上,学生不容易理解其中的字词、韵味、妙趣等。因此,利用小古文教学,能有效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  一、在小古文教学中,捕捉发展学生思维的点  小古文中有一些不常用的字
对话人  刘合群(右):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院长  陈昭庆(左):广东教育杂志社副社长,《广东教育·职教》杂志执行主编    近年来,广东积极响应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号召,准确把握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推动了我省职业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不断有创新,不断出亮点,在全国处于突出的位置。  如何处理好职业技术教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抓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五业”—— 事业、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