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之一。新形势下,坚持以学生为本应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校园文化体现了一所学校的风气与传统、办学理念及学校精神。校园文化的内涵体现在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等三个方面。它是学校隐性德育的主渠道,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和谐校园的构建
(一)校内成员的管理
任何一个组织或者一个团队,要想达到融洽和谐,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都必须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程序和运行规范,即组织内部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标准;同时,组织内部还应该形成一种共同遵守、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也可以理解为一种长期积淀、约定俗成的文化氛围。对于学校而言,其主体是管理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学校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集中反映在教师和学生的日常行为之中。因此,要动员广大教职工和青年学生踊跃投身到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中,充分发挥和引导他们的积极作用,努力在师生中形成牢固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从而使学校内部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能够得以顺利形成和实施。
(二)齐心协力,同进步与共发展
作为学校,大的目标是培养人。管理层要本着这个目标从事自己的管理活动。首先,对教学科研的管理而言,管理者的管理目标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让老师能够有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创新的理念、丰硕的成果,使学生道德水准较高、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创新意识增强,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其次,对学生群体的管理而言,管理者的目标就是能够教育学生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坚定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校风。最后,作为学生这个群体,上大学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自己,使自己能够成为对社会发挥更大作用的人,对家庭能够成为实现家庭期望的人,对自己能够达到实现个人理想、完善自身素质、丰富自身知识、提高个人能力的目的。
(三)人际关系和谐,校风、学风良好
学校有了科学的管理制度、明确的行为、道德规范作前提和保障,学校成员又能够自觉主动地遵守这些制度和规范,为了共同的奋斗目标,要达到人际关系和谐,校风学风良好就只是实现程度高低的问题了。这要求学校的全体师生要做到博大、厚重、睿智,人与人之间能够宽容谅解,经常沟通交流。因为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工作强度不断加强、人们承受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加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交流、做到宽容谅解、达到和谐相处就显得更
加必要了。
二、校园文化内涵的建设
(一)校园的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可分为:基础设施文化、自然人文环境文化等,看得见摸得着,包括学校的建筑物及其布局风格,学校的绿化与美化以及能够表现在直观层面的师生行为作风、礼仪形象、精神状态等,也就是所谓的环境文化。如果这些物质因素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就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群体成员的观念和行为。
(二)学校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也是制度文化,其深刻地体现了学校领导层的治学理念,体现了学校的管理哲学,包括人文管理和学术自由。民主的管理体制,开放、包容、合作、竞争的教研气氛,允许创造的治学环境,悦纳异己、容忍学生独具个性的发展都构成学校制度文化的重要部分。从某种程度讲,制度文化就是管理文化,它讲究重在治理、疏导,讲究公平、公正、创新、自主,重在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远离等级森严、压抑冷漠的框框约束和武断的“人治”。
(三)校园精神文化
一是学校的教育思想和主导教学理念是校园文化的“主心骨”,反映学校的文化追求和教育价值观;二是战略定位和品牌策略是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学校发展的方法论。三是校训或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灵魂,是最具持久影响力的因素,也是社会评价校园的第一印象。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不论物质财富如何积淀,人类社会的进步必须社会有法治,个人有道德。“立德”是教育永恒的主题。“立德”应是所有学校文化的核心。
学校核心竞争力是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的“积累性学识”,并可以为学校赢得相对优势的一系列能力的整合。学校核心竞争力主要有价值性、稀缺性、知识性与创新性等特征。而和谐校园的建设,促进校园文化内涵的发展可以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谐校园可促进和谐的、健康向上的、协同进步的校园文化内涵的发展。当然校园文化也是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和谐校园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是指校内各种要素的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内涵发展,就是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等子系统与诸要素之间的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就是眼睛向内,苦练内功,重在固本,夯实基础,就是力求教育教学质量、队伍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同步推进。和谐是千百年来人类追求的一种理想。理想是人生的设计师。追求铸就拓荒者的辉煌。我们全体教育战线的工作人员,一定要以坚定不移的步伐,沿着科学发展的金光大道,追求建设和谐的校园,促进校园文化内涵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志平.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持续发展[J].科教论坛.2008(6).
[2]魏国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J].科学咨询.2008(2).
(作者简介:何德友,男,湖北省利川市第一中学教师。)
一、和谐校园的构建
(一)校内成员的管理
任何一个组织或者一个团队,要想达到融洽和谐,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都必须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程序和运行规范,即组织内部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标准;同时,组织内部还应该形成一种共同遵守、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也可以理解为一种长期积淀、约定俗成的文化氛围。对于学校而言,其主体是管理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学校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集中反映在教师和学生的日常行为之中。因此,要动员广大教职工和青年学生踊跃投身到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中,充分发挥和引导他们的积极作用,努力在师生中形成牢固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从而使学校内部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能够得以顺利形成和实施。
(二)齐心协力,同进步与共发展
作为学校,大的目标是培养人。管理层要本着这个目标从事自己的管理活动。首先,对教学科研的管理而言,管理者的管理目标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让老师能够有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创新的理念、丰硕的成果,使学生道德水准较高、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创新意识增强,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其次,对学生群体的管理而言,管理者的目标就是能够教育学生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坚定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校风。最后,作为学生这个群体,上大学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自己,使自己能够成为对社会发挥更大作用的人,对家庭能够成为实现家庭期望的人,对自己能够达到实现个人理想、完善自身素质、丰富自身知识、提高个人能力的目的。
(三)人际关系和谐,校风、学风良好
学校有了科学的管理制度、明确的行为、道德规范作前提和保障,学校成员又能够自觉主动地遵守这些制度和规范,为了共同的奋斗目标,要达到人际关系和谐,校风学风良好就只是实现程度高低的问题了。这要求学校的全体师生要做到博大、厚重、睿智,人与人之间能够宽容谅解,经常沟通交流。因为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工作强度不断加强、人们承受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加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交流、做到宽容谅解、达到和谐相处就显得更
加必要了。
二、校园文化内涵的建设
(一)校园的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可分为:基础设施文化、自然人文环境文化等,看得见摸得着,包括学校的建筑物及其布局风格,学校的绿化与美化以及能够表现在直观层面的师生行为作风、礼仪形象、精神状态等,也就是所谓的环境文化。如果这些物质因素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就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群体成员的观念和行为。
(二)学校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也是制度文化,其深刻地体现了学校领导层的治学理念,体现了学校的管理哲学,包括人文管理和学术自由。民主的管理体制,开放、包容、合作、竞争的教研气氛,允许创造的治学环境,悦纳异己、容忍学生独具个性的发展都构成学校制度文化的重要部分。从某种程度讲,制度文化就是管理文化,它讲究重在治理、疏导,讲究公平、公正、创新、自主,重在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远离等级森严、压抑冷漠的框框约束和武断的“人治”。
(三)校园精神文化
一是学校的教育思想和主导教学理念是校园文化的“主心骨”,反映学校的文化追求和教育价值观;二是战略定位和品牌策略是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学校发展的方法论。三是校训或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灵魂,是最具持久影响力的因素,也是社会评价校园的第一印象。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不论物质财富如何积淀,人类社会的进步必须社会有法治,个人有道德。“立德”是教育永恒的主题。“立德”应是所有学校文化的核心。
学校核心竞争力是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的“积累性学识”,并可以为学校赢得相对优势的一系列能力的整合。学校核心竞争力主要有价值性、稀缺性、知识性与创新性等特征。而和谐校园的建设,促进校园文化内涵的发展可以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谐校园可促进和谐的、健康向上的、协同进步的校园文化内涵的发展。当然校园文化也是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和谐校园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是指校内各种要素的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内涵发展,就是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等子系统与诸要素之间的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就是眼睛向内,苦练内功,重在固本,夯实基础,就是力求教育教学质量、队伍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同步推进。和谐是千百年来人类追求的一种理想。理想是人生的设计师。追求铸就拓荒者的辉煌。我们全体教育战线的工作人员,一定要以坚定不移的步伐,沿着科学发展的金光大道,追求建设和谐的校园,促进校园文化内涵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志平.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持续发展[J].科教论坛.2008(6).
[2]魏国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J].科学咨询.2008(2).
(作者简介:何德友,男,湖北省利川市第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