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上好第一节课,开启兴趣的大门
有一位老教师说过,上好第一节课,学生会喜欢你半年。虽说有点夸张,但道出了第一节课的重要性。在第一节课上,要尽最大可能吸引学生的目光。上课时首先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学习生物?当然,多数学生会说,因为考试要考啊。我说学习生物有三个原因:第一,古希腊的哲学家们曾经为了“人是什么”持续争论了好几个世纪,并发出了“人啊,认识你自己!”的感慨。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人,学习生物科学是帮助你认识自己的第一步。第二,学习生物,会让你的生活更加美好(谁不想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呢?)。针对学生多数都很疲劳的特点举例子说明。提出问题——你知道为什么每天早上起床之后都很困吗?学生都来了兴趣,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但得不出一个所以然,这时告诉学生人的睡眠是有周期的,大约一个半小时为一个周期,睡满整个周期,比如说四个周期六小时,五个周期七个半小时会使人神清气爽,而不满整个周期会觉得很难受,可以利用这一规律来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因为人是生物,所以这样的例子很多,学生喜欢听这些靠近生活的东西,逐渐地就会喜欢上生物这门学科。第三才是高考中需要你掌握一些生物知识,为继续深造做准备。
二、讲究教学语言艺术
教师在讲授自然科学知识时,不要忽视语言的艺术性,因为它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吸引学生集中精力。语言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①语言要简练,逻辑性强,听起来顺理成章,且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②语言要生动,可运用形象的比喻将难以理解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③语言有节奏,快慢适度,注意语气、语调,并有适当停顿。凡是重点、难点知识的讲授,速度一定要放慢些,语气要加重些,语调要放低些。④教师的语言富有感染力,生物教师以自己对生物科学的热爱、对生物科学家的崇拜、为生物科学成就所激励而产生的激情去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并立志于生物科学的研究。
三、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许多学生正是因为爱实验才爱生物学的。加强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注重演示实验,凡是应该让学生看到的,尽量让他们看到
将学生带进实验室,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时时有兴奋和满足的心理体验,能满怀激情地探索:“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物实验中充满了发现的乐趣和未知的魅力,学生必然会兴趣大增。
2.边讲课边实验,尽量做到先做实验后得结论
例如,讲细胞的化学组成时,用苹果,花生种子,豆浆做颜色反应实验,引导学生观察颜色变化,自己得出结论。课本中大多数的验证性实验,我都将其提前与新课的讲授结合进行。这样的授课方式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交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不会感到疲劳。
四、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引入探究式教学
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高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生物本身的趣味性,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能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而探究成功后的快感又将内化为强大的学习动力,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学生当然会兴趣浓厚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
2.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设计一些情境,尤其是问题情境,能更好地触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也是很好的做法。因为学生在小组中可以通过表达、交流,将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的信息、材料、思维方式、思维成果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还可以通过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与其他小组的同学共享。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消除了过去学习中的紧张、枯燥、厌烦的情绪,体现了学习的“易”、“趣”、“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
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联系社会、生产实践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实际,它不仅可以解释一些现象,还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例如,讲“性别决定”时,讲到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不同,导致男、女在某些性状上的差异,以及生男生女的原因和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的现状,将会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之一。在学生中普及这方面的科学知识,通过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以增强学生对某些社会现象的正确认识和改变这种现状的责任感。
(责任编辑 易志毅)
有一位老教师说过,上好第一节课,学生会喜欢你半年。虽说有点夸张,但道出了第一节课的重要性。在第一节课上,要尽最大可能吸引学生的目光。上课时首先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学习生物?当然,多数学生会说,因为考试要考啊。我说学习生物有三个原因:第一,古希腊的哲学家们曾经为了“人是什么”持续争论了好几个世纪,并发出了“人啊,认识你自己!”的感慨。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人,学习生物科学是帮助你认识自己的第一步。第二,学习生物,会让你的生活更加美好(谁不想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呢?)。针对学生多数都很疲劳的特点举例子说明。提出问题——你知道为什么每天早上起床之后都很困吗?学生都来了兴趣,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但得不出一个所以然,这时告诉学生人的睡眠是有周期的,大约一个半小时为一个周期,睡满整个周期,比如说四个周期六小时,五个周期七个半小时会使人神清气爽,而不满整个周期会觉得很难受,可以利用这一规律来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因为人是生物,所以这样的例子很多,学生喜欢听这些靠近生活的东西,逐渐地就会喜欢上生物这门学科。第三才是高考中需要你掌握一些生物知识,为继续深造做准备。
二、讲究教学语言艺术
教师在讲授自然科学知识时,不要忽视语言的艺术性,因为它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吸引学生集中精力。语言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①语言要简练,逻辑性强,听起来顺理成章,且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②语言要生动,可运用形象的比喻将难以理解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③语言有节奏,快慢适度,注意语气、语调,并有适当停顿。凡是重点、难点知识的讲授,速度一定要放慢些,语气要加重些,语调要放低些。④教师的语言富有感染力,生物教师以自己对生物科学的热爱、对生物科学家的崇拜、为生物科学成就所激励而产生的激情去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并立志于生物科学的研究。
三、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许多学生正是因为爱实验才爱生物学的。加强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注重演示实验,凡是应该让学生看到的,尽量让他们看到
将学生带进实验室,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时时有兴奋和满足的心理体验,能满怀激情地探索:“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物实验中充满了发现的乐趣和未知的魅力,学生必然会兴趣大增。
2.边讲课边实验,尽量做到先做实验后得结论
例如,讲细胞的化学组成时,用苹果,花生种子,豆浆做颜色反应实验,引导学生观察颜色变化,自己得出结论。课本中大多数的验证性实验,我都将其提前与新课的讲授结合进行。这样的授课方式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交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不会感到疲劳。
四、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引入探究式教学
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高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生物本身的趣味性,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能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而探究成功后的快感又将内化为强大的学习动力,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学生当然会兴趣浓厚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
2.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设计一些情境,尤其是问题情境,能更好地触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也是很好的做法。因为学生在小组中可以通过表达、交流,将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的信息、材料、思维方式、思维成果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还可以通过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与其他小组的同学共享。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消除了过去学习中的紧张、枯燥、厌烦的情绪,体现了学习的“易”、“趣”、“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
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联系社会、生产实践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实际,它不仅可以解释一些现象,还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例如,讲“性别决定”时,讲到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不同,导致男、女在某些性状上的差异,以及生男生女的原因和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的现状,将会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之一。在学生中普及这方面的科学知识,通过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以增强学生对某些社会现象的正确认识和改变这种现状的责任感。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