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衔接好初高中数学教学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feng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高中以后,往往有不少学生不能适应数学学习,进而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成绩一落千丈.高中数学与初中數学相比,高中数学在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思维层次以及学习方法上都发生了许多变化,作为高中教师,如何做好衔接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我就解决初高中衔接问题的做法谈谈自己一些看法.
  
  一、衔接好教材内容
  
  注重初、高中数学教材中相关知识点的衔接.如初中乘法公式只有两个(即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没有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的要求不高,只要求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而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新课标不作要求,高中经常要用到这两种方法;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函数图像的上、下,左、右平移,两个函数关于原点、轴、直线的对称问题也是重点;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不作要求,只做定量研究.
  因此必须加强初高中教师的学术交流,了解哪些知识初中已经删节或初中不作要求,只作定量研究,而高中这部分内容视为重难点等.教学中不但要复习旧知识,而且也要讲清新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适时补充、铺垫一些内容,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
  
  二、衔接好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要求低,教学进度慢.初中学生处于形象思维或者经验型抽象思维阶段.进入高中以后,教材内容丰富,教学要求高,进度快,题目难.而高中学生处于理论型抽象思维,是思维活动的成熟时期,并开始向辩论思维过渡.因此在高中数学中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类比、分析、归纳、综合建立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知识.我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使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
  1.放慢起始教学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
  初中课程内容少,浅显易懂.而高中知识的整体数量剧增,教材内容多,时间少,题目难度大,而且题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复杂.因此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初中学生喜欢慢的学习节奏,高一的学生也讲慢点,以便于他们消化、吸收,等到学生逐步适应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后再逐步加快教学的节奏.
  2.创设问题情境,揭示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
  在新知识的讲授过程中,要让学生知道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教师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概念形成过程,公式、定理等的推导过程,习题解法的探求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创设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的问题情境,能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可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欲望,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断调整教学方法、调节课堂气氛,结合学生实际创设适当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视知识归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要指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使其形成系统.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将知识点连成线,由线连成面,最后形成知识网络.学生学习要从“由薄到厚”到“由厚到薄”这样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在复习中要找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梳理知识结构,形成框架图表,从而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三、衔接好学习方法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练得多,学生依赖性强,缺乏自学能力.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只能讲些典型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因此,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应做到以下两点:
  1.重视学生良好习惯培养
  高中学生学习数学应该:多质疑,多思考,多动手,多归纳.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动脑思考,课后养成巩固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
  2.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勤于动脑,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因此,在教学中不让学生死记简单的结论,反复、机械地模仿例题、难题,不搞题海战术.而是抓住同类问题解题要点的概括,寻求解题规律和思路特点,创设问题情境,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时间去练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责任编辑 金 铃)
其他文献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数学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維过程中的创新火花,并予以关注、指导、表扬,从而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以下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的一些尝试.  一、营造氛围,唤起创新意识  1.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把学生当做教育的主体,鼓励和支持那些用不平常方式来观察、思考理解事物的学生,让他们有充分
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互相协调、制衡与补充。分析国家教育权与社会教育权之关系,重新反思和定位民办教育权,对正视民办教育立法中的缺失和
阅读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设疑、启发、引导等具体方式把阅读和思考的主动权和空间还给学生,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结合自己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谈阅读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语文教材蕴涵着大量的情感因素    中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决定着中学语文教材必须蕴涵着各方面的情感因素。这些情感因素是激起学生对“善良事物的钦佩感情和对邪恶势力的不可容忍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语)的催化剂,是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因子。  1.爱国之情  这种情感因素蕴涵在三类课文中。其一是描绘祖国山河壮丽的课文。写祖国的江山如此多娇,充满着作者对祖国的无限热
今天是我校为毕业生颁发毕业证的日子。“戴雅芝”,随着我的一声轻呼,一位女生神采奕奕地走来,她双手接过毕业证,深深地向我鞠了一躬。看到她那灿烂的笑容,我真是既欣慰又庆幸:欣慰的是,她终于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并考入重点高中;庆幸的是,这个命运多舛的女孩终于站起来了。  思绪一下子回到了三年前,第一次见到她的那天。那是新生报到的最后一天。下午快结束的时候,一位留着短发,身穿红白相间T恤的胖乎乎的女孩急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