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执行力的大小与多少,执行程度的不同导致实践结果的差异,是现今许多领导者容易忽视的问题。本文从执行问题值得关注;理解执行的内涵;实现执行创新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等三方面,浅要论述了领导者如何将其创新思维转化为创新实践。
关键词执行文化创新思维创新执行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美国学者格斯特纳说,执行才是促成一个战略成功的真正关键因素。长期以来,执行力的大小与多少,执行程度的不同导致实践结果的差异,是许多领导容易忽视的问题。笔者将从执行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对执行内涵的理解、实现执行创新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等三个方面阐述,浅淡如何将领导者的创新思维转化成创新实践。
一、执行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人们常问:中央的一些好的战略决策为什么到了有些地方却会被打折扣?比如,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出台了一系列好的政策与文件,可有的地方就是没有真正地贯彻落实。出现的种种上级精神落实不下来,领导战略无法得到有效实施等问题,就是决策与执行形成了两张皮,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造成的;就是因为对上级精神消化吸收的功能发生了障碍,甚至于失效所造成的;就是对上级精神没有真正理解,从而缺乏创新执行而造成的。
在西方国家也有类似的现象,如企业经营的成败让许多西方专家学者关注执行与执行力的问题。翻阅“财富500强”记载,有些数字令我们触目惊心:1956年的财富500强中的前100名,到1992年能够保持在前100名中的只有29名;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财富500强中有大约230家从中消失了。有些企业能够长盛不衰,而有些却只能昙花一现?答案虽然不是唯一的,但能够确定的是,执行、执行力是关键的因素。
对执行、执行力的研究成为近年来一个热门话题,据西方有关部门的统计,“执行”成为2002年以来企业界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特别是美国人拉里·博西迪和拉姆·查兰合著的《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获得2002年度亚马逊商业图书销量第一,并在中国获得了巨大成功。
二、对执行内涵的理解
领导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将上级精神与自己单位、部门实际相结合,提出组织目标,并带领组织成员通过努力来达到目标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领导者思维创新的过程,也是执行创新的过程。
(一)执行本身就是领导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领导行为或活动,人们往往将目光集中在领导者如何决策,如何用人,如何沟通与协调等方面,习惯的思维模式是,只要领导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安排了合适的人力资源,有了明确的制度安排就可以高枕无忧。
那什么是执行、执行力呢,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比较典型的涵义:其一,执行就是把事情做完;其二,执行是实践组织的目标;其三,执行就是务实运作的细节;其四,执行就是把战略转化为行动计划,并对其结果进行测量;其五,执行应该成为一个组织的战略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目标与结果之间的“不可缺失的一环”等。几个涵义虽然各有侧重点,但其共同的认识是,执行是一种揭示现实并根据现实采取行动的系统化的方式。以上几个概念的界定主要是从企业的角度来定义的,如果从中国本土出发,特别是从强调层级制的组织体系出发,执行就是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完成上级领导目标任务的行为。
(二)创新执行的构成要素。
执行就是将目标变成现实,创新执行就是将创新的思路或战略,创新落实或完成。如何将创新思路和战略落到实处,笔者以为必须把握其中三个最关键的要素。
1、执行者是创新执行的主体要素。
执行的主体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邓小平指出:“政治路线确立了,要由人来具体地贯彻执行。由什么样的人来执行,是由赞成党的政治路线的人来执行,还是由不赞成的人,或者是由持中间态度的人来执行,结果不一样。”这些话既是针对领导干部讲的,也是对全党、对所有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人讲的。
执行者的能力决定着能否实现创新执行。通用电气前CEO韦尔奇认为,能力因素是维持生产力增长的最终动力,也是推动人们积极行为的动力来源。而这里所强调的能力必须是与时俱进的,也就是说每个组织,或是每个人的能力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创新执行,需要改变那些影响创新贯彻的观念和行为,培育符合现代发展需要的执行能力。中央在十一五规划根据新的情况,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等创新思路,需要各级领导改变过去那些理解发展不正确的观念,发展不仅是GDP的增长,也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执行者的心理状态决定着创新执行行为。心态是人的心理活动外化为实践行为的一个动力源。从执行力的角度来解释,态度是对特定执行对象的情感判断。积极心态与消极心态使执行的结果截然不同。卡而基认为,人们的成功程度取决于人们的信念程度。创新执行的心态应该是:现实心态,让信念与原则统一起来;超越心态,让行动与设想统一起来;求真心态,让自信与谨慎统一起来;思索心态,让智慧与坚韧统一起来;发展心态,让时间与空间统一起来。
2、理念是创新执行的基本要素。
怎么做是执行的关键。“马太效应”的故事可以给我们启示。从执行的角度来看,这个典故是能给人以一定的思考和启示的。这个案例不一定就能充分类比领导工作中的贯彻实践,但执行的关键是要深刻、透彻地理解上级的精神实质,不把握精神实质就不知道如何去做,也就不可能实现创新性的执行。因此,创新执行的基本要素是:理解上级的精神、目标,以及在执行中所必须体现出的这种精神价值。可以说任何一种正确的执行都需要创新。因为执行就是将一般的要求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将一般的精神具体化,将抽象的理论实践化,将未来的远景现实化。执行是在一个具体的环境、情况、对象下的执行。而这个环境、情况及对象又是具有个性的、有其独特性和与其他事物有差异性的。如果普遍的东西未与具体的现实结合,那么普遍的东西在具体的实现中只能表现为泛泛地执行,泛泛地执行是不可能有领导工作成效的。
3、部署是创新执行的重要要素。
执行是具有目的性的,执行层一般要将上级目标转化为具体的目标从而使组织成员一起来完成。上级的精神往往是覆盖整体,这是上级从全局,从整体利益出发的必然要求,有的上级精神是理论性、原则性的和方向性的批示,一旦要落实到基层,就必须加以分解和细化,应根据实际情况经过科学的安排,合理地配置资源,笔者在这里强调三个方面:一是目标设置要遵循SMART原则,即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可达到的、有关联的、时间基点。二是目标要排序,即有先后次序:必须做、应该做、尽力做、分工做、授权做、暂缓做。三是遵循EI原则,即根据工作性质来合理配置资源和力量的投入。
将执行分成不同的层次,是为了把主要精力放在最重要的执行落实上。但是为了创新执行,光有分层是不够的,还必须明确什么是重点问题、如何投入主要力量以及怎样与其他的执行任务统筹兼顾等。
三、实现创新执行的基本方法与途径
执行千差万别,不同层次、不同行业背景、不同执行者在执行过程中的方式方法不可能是雷同的。因此,在一个对执行需求度较高的组织体系中,探索创新执行的方法与途径就显得更为重要。
(一)在发现并解决薄弱环节中实现创新执行。
执行总是在既定条件下进行。组织中的执行同样如此,一个领导者总是在组织的大政方针、制度规则、操作流程下进行,如果在执行中发现了某个环节上有问题,而这个环节又影响了整体,这时发现和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一种执行过程中的创新。在领导学研究中,这一矛盾的发现与化解被称为“短板原理”。短板原理的前提是,在执行中必须存在着许多前后左右相互关联的衔接环节,只有找到制约执行、妨碍有效领导的某一关键环节,并将这一矛盾化解了,其他矛盾才能迎刃而解。“补短”的行为告诉我们,要善于发现并解决短板现象,因为它为领导创新提供了契机。领导干部要发现短板就必须:要有整体观、全局观,并对各要素及相互关系胸有成竹;要善于比较分析,找出各种不利因素;要将危及全局的短板找出来,这时才算抓住了主要矛盾。这样也就为解决薄弱环节,实现全面贯彻执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争取第一”中实现创新执行。
“争取第一”是创新执行的必然要求。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各尽所能日益成为社会进步的主要特征,敢于创新,不懈探索已成为文明社会发展的一个动力。如果再墨守成规,安于现状,那肯定是历史的落伍者,必然被社会淘汰。《22条商规》中提出了“争取第一法则”:第一的榜样力量无穷。从执行的角度来看,“争取第一”就是一般的贯彻典型化,这是执行中能独领风骚的秘密。“争取第一”往往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生存发展之道。心理学的研究中有一个“首因效应理论”:即两个素昧平生的人第一次见面所留下的印象,被称之为第一印象,而这第一印象常常决定性地影响了其后人们对他的评价与判断。因为,这是主体对客体在意识形态空间中的初次格式化。这一心理学理论被成功地借鉴到商业领域中,以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达维多的名字命名的达维多定律指出: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上总是占据主导地位,那么就是要做到第一个开发出新产品,又第一个淘汰自己老产品的成功典型形象。他认为这样才能在市场和人们的心目中始终占据“你是第一”的印象。这一定律的基点是着眼于市场开发和利益分割的成效。因为人们在市场竞争中无时无刻不在抢占先机,只有先入市场才能更容易获得较大份额和较高的利润。
人们对能够创造第一的人总是怀有敬佩的心理,对创造第一的行为和成绩总是赞誉有嘉,给予充分的肯定与欣赏,而对第二、第三的热情与兴趣就有所消退。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追求第一有其内在的利益动力。在政府机关中,完成上级精神,能够获得第一,或者在某一方面获得他人所没有的成绩、取得经验,就是一种突破,一种创新。
(三)在推进优势发展中实现创新执行。
专注优势是创新执行的一个重要条件。每个组织都有其独特的优势,这种优势就是该组织存在的依据。发挥、发展自己的优势,在自己的优势中达到创新,这在领导学理论中叫做“刺猬原理”。执行同样需要发现与培育优势,因为没有优势就没有执行的充足条件和基础。事实上自身的优势有时并不是很明显,但只要善于体察和及时挖掘,那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因为优势具有成长性,是潜在的发展的资源,一旦被开发和利用,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作者单位:洋浦经济开发区管理局)
参考文献:
[1][美]刘易斯·V.格斯特纳.谁说大象不能跳舞?:IBM董事长郭士纳自传.中信出版社.
[2]周永亮主持.国富执行力课题组”:本土化执行力模式.中国发展出版社.
[3][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上海三联书店.
[4] [美]凯普.没有任何借口Ⅱ:提升执行力.中国工人出版社.
[5] [美]吉姆·柯林斯.从优秀到卓越.中信出版社.
关键词执行文化创新思维创新执行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美国学者格斯特纳说,执行才是促成一个战略成功的真正关键因素。长期以来,执行力的大小与多少,执行程度的不同导致实践结果的差异,是许多领导容易忽视的问题。笔者将从执行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对执行内涵的理解、实现执行创新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等三个方面阐述,浅淡如何将领导者的创新思维转化成创新实践。
一、执行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人们常问:中央的一些好的战略决策为什么到了有些地方却会被打折扣?比如,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出台了一系列好的政策与文件,可有的地方就是没有真正地贯彻落实。出现的种种上级精神落实不下来,领导战略无法得到有效实施等问题,就是决策与执行形成了两张皮,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造成的;就是因为对上级精神消化吸收的功能发生了障碍,甚至于失效所造成的;就是对上级精神没有真正理解,从而缺乏创新执行而造成的。
在西方国家也有类似的现象,如企业经营的成败让许多西方专家学者关注执行与执行力的问题。翻阅“财富500强”记载,有些数字令我们触目惊心:1956年的财富500强中的前100名,到1992年能够保持在前100名中的只有29名;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财富500强中有大约230家从中消失了。有些企业能够长盛不衰,而有些却只能昙花一现?答案虽然不是唯一的,但能够确定的是,执行、执行力是关键的因素。
对执行、执行力的研究成为近年来一个热门话题,据西方有关部门的统计,“执行”成为2002年以来企业界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特别是美国人拉里·博西迪和拉姆·查兰合著的《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获得2002年度亚马逊商业图书销量第一,并在中国获得了巨大成功。
二、对执行内涵的理解
领导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将上级精神与自己单位、部门实际相结合,提出组织目标,并带领组织成员通过努力来达到目标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领导者思维创新的过程,也是执行创新的过程。
(一)执行本身就是领导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领导行为或活动,人们往往将目光集中在领导者如何决策,如何用人,如何沟通与协调等方面,习惯的思维模式是,只要领导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安排了合适的人力资源,有了明确的制度安排就可以高枕无忧。
那什么是执行、执行力呢,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比较典型的涵义:其一,执行就是把事情做完;其二,执行是实践组织的目标;其三,执行就是务实运作的细节;其四,执行就是把战略转化为行动计划,并对其结果进行测量;其五,执行应该成为一个组织的战略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目标与结果之间的“不可缺失的一环”等。几个涵义虽然各有侧重点,但其共同的认识是,执行是一种揭示现实并根据现实采取行动的系统化的方式。以上几个概念的界定主要是从企业的角度来定义的,如果从中国本土出发,特别是从强调层级制的组织体系出发,执行就是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完成上级领导目标任务的行为。
(二)创新执行的构成要素。
执行就是将目标变成现实,创新执行就是将创新的思路或战略,创新落实或完成。如何将创新思路和战略落到实处,笔者以为必须把握其中三个最关键的要素。
1、执行者是创新执行的主体要素。
执行的主体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邓小平指出:“政治路线确立了,要由人来具体地贯彻执行。由什么样的人来执行,是由赞成党的政治路线的人来执行,还是由不赞成的人,或者是由持中间态度的人来执行,结果不一样。”这些话既是针对领导干部讲的,也是对全党、对所有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人讲的。
执行者的能力决定着能否实现创新执行。通用电气前CEO韦尔奇认为,能力因素是维持生产力增长的最终动力,也是推动人们积极行为的动力来源。而这里所强调的能力必须是与时俱进的,也就是说每个组织,或是每个人的能力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创新执行,需要改变那些影响创新贯彻的观念和行为,培育符合现代发展需要的执行能力。中央在十一五规划根据新的情况,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等创新思路,需要各级领导改变过去那些理解发展不正确的观念,发展不仅是GDP的增长,也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执行者的心理状态决定着创新执行行为。心态是人的心理活动外化为实践行为的一个动力源。从执行力的角度来解释,态度是对特定执行对象的情感判断。积极心态与消极心态使执行的结果截然不同。卡而基认为,人们的成功程度取决于人们的信念程度。创新执行的心态应该是:现实心态,让信念与原则统一起来;超越心态,让行动与设想统一起来;求真心态,让自信与谨慎统一起来;思索心态,让智慧与坚韧统一起来;发展心态,让时间与空间统一起来。
2、理念是创新执行的基本要素。
怎么做是执行的关键。“马太效应”的故事可以给我们启示。从执行的角度来看,这个典故是能给人以一定的思考和启示的。这个案例不一定就能充分类比领导工作中的贯彻实践,但执行的关键是要深刻、透彻地理解上级的精神实质,不把握精神实质就不知道如何去做,也就不可能实现创新性的执行。因此,创新执行的基本要素是:理解上级的精神、目标,以及在执行中所必须体现出的这种精神价值。可以说任何一种正确的执行都需要创新。因为执行就是将一般的要求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将一般的精神具体化,将抽象的理论实践化,将未来的远景现实化。执行是在一个具体的环境、情况、对象下的执行。而这个环境、情况及对象又是具有个性的、有其独特性和与其他事物有差异性的。如果普遍的东西未与具体的现实结合,那么普遍的东西在具体的实现中只能表现为泛泛地执行,泛泛地执行是不可能有领导工作成效的。
3、部署是创新执行的重要要素。
执行是具有目的性的,执行层一般要将上级目标转化为具体的目标从而使组织成员一起来完成。上级的精神往往是覆盖整体,这是上级从全局,从整体利益出发的必然要求,有的上级精神是理论性、原则性的和方向性的批示,一旦要落实到基层,就必须加以分解和细化,应根据实际情况经过科学的安排,合理地配置资源,笔者在这里强调三个方面:一是目标设置要遵循SMART原则,即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可达到的、有关联的、时间基点。二是目标要排序,即有先后次序:必须做、应该做、尽力做、分工做、授权做、暂缓做。三是遵循EI原则,即根据工作性质来合理配置资源和力量的投入。
将执行分成不同的层次,是为了把主要精力放在最重要的执行落实上。但是为了创新执行,光有分层是不够的,还必须明确什么是重点问题、如何投入主要力量以及怎样与其他的执行任务统筹兼顾等。
三、实现创新执行的基本方法与途径
执行千差万别,不同层次、不同行业背景、不同执行者在执行过程中的方式方法不可能是雷同的。因此,在一个对执行需求度较高的组织体系中,探索创新执行的方法与途径就显得更为重要。
(一)在发现并解决薄弱环节中实现创新执行。
执行总是在既定条件下进行。组织中的执行同样如此,一个领导者总是在组织的大政方针、制度规则、操作流程下进行,如果在执行中发现了某个环节上有问题,而这个环节又影响了整体,这时发现和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一种执行过程中的创新。在领导学研究中,这一矛盾的发现与化解被称为“短板原理”。短板原理的前提是,在执行中必须存在着许多前后左右相互关联的衔接环节,只有找到制约执行、妨碍有效领导的某一关键环节,并将这一矛盾化解了,其他矛盾才能迎刃而解。“补短”的行为告诉我们,要善于发现并解决短板现象,因为它为领导创新提供了契机。领导干部要发现短板就必须:要有整体观、全局观,并对各要素及相互关系胸有成竹;要善于比较分析,找出各种不利因素;要将危及全局的短板找出来,这时才算抓住了主要矛盾。这样也就为解决薄弱环节,实现全面贯彻执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争取第一”中实现创新执行。
“争取第一”是创新执行的必然要求。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各尽所能日益成为社会进步的主要特征,敢于创新,不懈探索已成为文明社会发展的一个动力。如果再墨守成规,安于现状,那肯定是历史的落伍者,必然被社会淘汰。《22条商规》中提出了“争取第一法则”:第一的榜样力量无穷。从执行的角度来看,“争取第一”就是一般的贯彻典型化,这是执行中能独领风骚的秘密。“争取第一”往往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生存发展之道。心理学的研究中有一个“首因效应理论”:即两个素昧平生的人第一次见面所留下的印象,被称之为第一印象,而这第一印象常常决定性地影响了其后人们对他的评价与判断。因为,这是主体对客体在意识形态空间中的初次格式化。这一心理学理论被成功地借鉴到商业领域中,以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达维多的名字命名的达维多定律指出: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上总是占据主导地位,那么就是要做到第一个开发出新产品,又第一个淘汰自己老产品的成功典型形象。他认为这样才能在市场和人们的心目中始终占据“你是第一”的印象。这一定律的基点是着眼于市场开发和利益分割的成效。因为人们在市场竞争中无时无刻不在抢占先机,只有先入市场才能更容易获得较大份额和较高的利润。
人们对能够创造第一的人总是怀有敬佩的心理,对创造第一的行为和成绩总是赞誉有嘉,给予充分的肯定与欣赏,而对第二、第三的热情与兴趣就有所消退。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追求第一有其内在的利益动力。在政府机关中,完成上级精神,能够获得第一,或者在某一方面获得他人所没有的成绩、取得经验,就是一种突破,一种创新。
(三)在推进优势发展中实现创新执行。
专注优势是创新执行的一个重要条件。每个组织都有其独特的优势,这种优势就是该组织存在的依据。发挥、发展自己的优势,在自己的优势中达到创新,这在领导学理论中叫做“刺猬原理”。执行同样需要发现与培育优势,因为没有优势就没有执行的充足条件和基础。事实上自身的优势有时并不是很明显,但只要善于体察和及时挖掘,那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因为优势具有成长性,是潜在的发展的资源,一旦被开发和利用,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作者单位:洋浦经济开发区管理局)
参考文献:
[1][美]刘易斯·V.格斯特纳.谁说大象不能跳舞?:IBM董事长郭士纳自传.中信出版社.
[2]周永亮主持.国富执行力课题组”:本土化执行力模式.中国发展出版社.
[3][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上海三联书店.
[4] [美]凯普.没有任何借口Ⅱ:提升执行力.中国工人出版社.
[5] [美]吉姆·柯林斯.从优秀到卓越.中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