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ad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习习惯,实际上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引导者、辅导者的作用。所以,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重视学生的个体化差异,激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解析问题,逐渐养成自主学习能力,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7-0036
  现在初中数学教学走到了一个瓶颈期,原因在于原有的解题技法性教学不再适用于教学实际,不适用于追求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当下。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就必须要进行教学目标上的优化发展,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成为了教学发展的必然。作为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作为学生,提高自身数学探究能力,有助于自身理解数学理论在实际运用中的变化,从而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教师要重视发挥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与提高中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要想培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的优点,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对初中生来说,他们往往缺乏自我管控力,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与责任感。作为教师,应当让学生理解到自主学习的意义,并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他们的意识。首先,在课堂上,教师不应自己包揽一切,而是要留下问题,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干巴巴的说教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他们兴趣的产生,因而讲课时要避免;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应当包容,积极鼓励,而不是批评否定,要给学生情感上的慰藉,满足学生情感上的需要。之后,就要进行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使他们意识到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学习,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并不是为了他人,是为了自己而学,是自己的事情。这样,学生才会积极地投身到学习中。
  二、小组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学生自己的自主探究学习,另外一种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的合作交流探究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互展所长,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不仅能够让整个初中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充满活力,同时还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过程中,教师就为学生出示了这样的题目:如果我们班准备外出春游,第一家旅行社报出的价格为100元每人,但是给我们打7折;第二家旅行社给我们报出的价格和第一家相同,但是首先为我们减免5个人的费用,同时每个人都可以打8折。那么假如我们全班55人全部参加,哪一家旅行社更实惠?如果只有25名同学参加,哪一家比较实惠?如果我们现在的参加人数还不能确定,想要在这两家旅行社之间进行一个比较,你有比较的方案吗?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依据曾经学习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知识,在小组成员的共同配合下,对题目进行了探究,不仅实现了对于问题的有效解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让学生的合作意识、团结意识、团队意识得到了培养,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团结协作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促进了班级课堂氛围的和谐构建。
  三、教学生学会质疑
  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可以改变学生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的思维定势,消除学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到成为一个主动探索者,充分挖掘学习潜能和力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每个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充满幻想,在教师看来这些问题甚至有些荒谬,但是请注意,千万不要妄下结论,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讨论得到最终的结论比教师简单肯定或否定的更有价值。虽然充分地让学生讨论问题给教师的课堂调控带来一定的困难,但聪明的教师应该理解,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他们的每一个问题,都闪烁着他们思维的光芒,包括他们在学习的旅程上创新追求的努力,教师应正确诱导,及时调整,科学控制,学会“掌舵艺术”。
  四、培养学生科学良好的学习习惯
  没有科学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保障,就不会实现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首先要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比如在《正数和负数》的教学中,因为这一部分内容学习难度较小,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预习和自学。学生经过了预习之后就已经初步掌握了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及表示意义,让教师的课堂讲授变得异常轻快。其次是课堂上认真听讲的习惯。比如学生在自主学习《正数和负数》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疑难,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在教师进行讲授的时候,尤其是在自己存在疑惑的地方进行更加认真、细致的听讲,保证对疑难的顺利解决。最后是复习的好习惯。复习是对课堂学习知识的巩固与强化,也是对疑难问题的深度剖析与解读,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之后,学生必须要进行深入的复习,以便及时查漏补缺、巩固提高,实现学生学习效果的更大提升。
  五、课后反思
  经过课堂的讲解,重点和难点基本被讲解得很清楚,这时候,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高和反思。只有不断反思,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会不断得到提高。首先,可以对知识进行反思,回忆一下本章节的知识点,思考自己是否已经完全明白知识点的内容,是否已经可以进行自如的应用;其次,对教师布置的学习目标的反思,自己是否达到了教师的要求,又是否达到了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如果没有达到,那么可以通过课后的训练进行弥补,争取有所提高。此外,还要对自己的学习态度进行反思。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定要以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为基础,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设计为前提,以教师对学生的深入指导与科学启发为促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第四中学 232100)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改强调对学生创新思维及能力的培养,要发展学生个性,挖掘学生创新潜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我國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7-0032  学生的未来就是民族的
近年来,大冶市教育局以创建教育强市为目标,不断健全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目前,全市教育系统人才总量明显增长,教
摘要:音乐欣赏教学不仅能加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要突出音乐律动,让学生感受律动之美;体验模仿,让学生感受情趣之美;积极评价,让学生感受表演之美。因此,音乐教师要向学生讲授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的基础技能,积极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具有审美能力。在此,笔者谈几点高中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中音乐;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摘要:培育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前职业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只有明确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和思路,选用合理的培育途径与策略,才能提高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在践行教育、教学实际时,要充分地理解和掌握核心素养的内涵、外延。加强对中职学生核心职业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7-00
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核心任务,作为长期工作在一线的数学教师,就如何有效提高数学质量,阐述自己的一些观点,希望大家指正.    一、从教育入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是自然科学之父,数学是有用的学科,它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教学实践使我们深深认识到,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任何强加的被动的学习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情绪压抑,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调动学生
每当看到学生面对数学问题束手无策,考试不如意被学习的压力困扰而暗自伤神的时候,我都会从内心感觉到:这跟学生缺乏数学学习的“好习惯”有极大的关系.“好习惯可成就人的一生.”因此学习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数学题是由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构成的,拿到题目要在已有知识和解题经验的基础上,逐字逐句仔细审题,细心推敲,切忌题意不
问题学生的形成是多方面的,有客观的、主观的,也有生理、心理方面的,要使问题学生得以根治,不能急功近利,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助之以爱,持之以恒.班主任要像一个医生,中西结合,标本兼治,尤其要当好  “中医师”,对问题学生要中药温火慢慢调理.    一、多施“爱心露”    学生需要爱,问题学生更需要教师多给予一点“爱心”.一般来说,教师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和引导学生的过程,是师爱的付出和流露过程.师
摘要:近年来,新课改的要求逐渐被深化。对初中物理课堂的创新已经成为新课改的一种趋势。本文对初中物理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以新课改的要求为根据,对现阶段的初中物理教学进行思路上的创新。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物理;教学思路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7-0035  传统的思维模式禁锢了课堂教学的开发,并逐渐偏离了现实社会的需求。教师教学
七年级数学如何避免出现分化现象,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从近几年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入学时“高分低能”,入学后“分化严重”,这给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2006年我校七年级的小升初平均成绩是89分,而时隔几个月七年级的期中考试,平均成绩降至72分以下,再到学完七年级数学,全年级竟有37%的学生数学不及格,出现了严重“分化”.这是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个很大的危险.  在七年级的教学实践中,我认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得心应手,能够轻松地取得好成绩,而另有一些学生尽管学习也很投入,收效却不大,以致到后来产生一种畏难情绪,数学成了心中永远的痛.下面我从学习数学的习惯和方法等方面针对数学学困生谈一些看法.    一、重视课前预习    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预先阅读老师即将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如果上课之前你还不知道老师要讲的大概内容,那在课堂上会很被动地跟着老师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