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生年龄小,习惯了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根据历史学科和学生的特点,利用交叉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课堂上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想一想,记一记,演一演,充分让学生耳闻目睹、口诵心惟,把知识教给学生。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又能拓宽学生学习知识来源的渠道,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完成学习目标。
一、教会学生阅读——阅读中积累
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传统的阅读正受到电影、电视、游戏、漫画等的冲击,但这种快餐式的文化消费品,并不能带来持久的精神愉悦,学生的情绪很容易被简单的快乐所控制,于是就停留在不思不想,笑过即止的状态。而历史阅读对于拓展学生的精神空间,丰富思想内涵,对抗精神的平庸和堕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苏霍姆林斯基称阅读为“学习之母”“智慧之源”。阅读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是培养分析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缺乏阅读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思考能力下降。一个阅读量大的学生不仅在知识的储备上高于知识量低的学生,最主要的是思考能力也占上风。
在课堂中教学经常要运用史料进行教学,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但是有一点不容忽视,史料要准确,要有确切来源,而且要为课后阅读做好指引。比如在推荐书目的同时,要教学生阅读的技巧,如阅读时要做读书笔记,读书前要读一下书的目录和序言,有目的的把握一下书的内容,哪些内容对自己有帮助,重点内容在什么位置等,从而有利于自己的阅读,阅读的重点应放在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阐释上,而且要放慢速度,尽可能的融会贯通,注意阅读每一章的结论。
二、教会学生讨论——讨论中成长
讨论式教学是完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方式。讨论式教学的环节大致包括问题的设计、资料的提供、启发思路、得出结论等,其中问题的设计是关键。
比如:借助“历史假设”,巧妙设问,连用两个“假设”把学生带回到两千年前的历史情景中:假如荆轲刺秦王成功了,战国纷争局面还会持续吗?假如你是秦始皇你会用什么措施来巩固政权?学生兴趣盎然,很快进入了角色的情景,展示自己的雄才大略。学生在讨论、争论和思考活动中体会秦王朝统一的必然性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必要性。这两种假设虽然是一种并不存在的历史假设,但却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也会遇到这种情况:第一学生准备不足,第二在小组讨论时缺乏有效明确的分工,以至于有的学生在讨论的时候无所事事,可有可无,难以从中受益。第三问题的设计不合理。第四教师对讨论结果的总结不够重视,造成学生各抒己见,对所讨论问题的结果是不了了之。
为了教学上出现的形式的讨论和“假讨论”,建议关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为学生构建讨论的基础和平台,即课前要提供阅读的建议和史料来源。只有准备充分,讨论才有良好的气氛。第二,对学生提出有梯度、有层次的讨论问题,层层深入进行讨论。第三,教师在学生讨论时要注意引导,积极评价,形成开放的轻松的讨论环境。第四,要对讨论的问题做出明确的定位和全面的概括或总结,帮助学生准确的客观认识。
三、教会学生演历史人物——表演中体验
历史课本剧是将戏剧元素融入历史教学活动中,不仅能锻炼学生收集整理历史资料能力,还可以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表演力,促使他们感知历史,既拓展和学习历史的途径,也增强对历史的兴趣。用小舞台演大历史,这种历史剧的表演方式很受同学们欢迎。
课本剧分两种,其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围绕主题,教师当堂构建课本剧情景,由学生即兴表演。采用这种方式,既可生成许多新的教学元素,同时还可以节约时间。其二,把课本剧作为历史活动的主题,由学生自己来编剧、导演、布置舞台、寻找道具,组织表演等。
因此,在设计课本剧时,一定要具备历史意识,正如《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主编任朋杰说:“如果历史可以假设,那么一定要从历史出发,再回到历史,回来的时候比出发的时候更真实”。
四、教会学生写心得——习作中升华
历史学科的学习有“四部曲”:一要“想”到(思想、思考、思路、出路)二要“说”到(交流、沟通、表达、思想碰撞)三要“做”到(行动、实践、撰写)四要“留”到(物化成果)。写作过程是学生对所学历史的知识的反思,把感性知识理性化的过程,是历史思维外显化的过程。
五、教会学生制作——制作中运用
过眼千遍不如手过一遍,亲自进行历史制作,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的体验和感悟。对于初中生而言,动手的效果和乐趣超过其他学习,在动手制作历史中更容易体会前人的智慧。比如:在讲都江堰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都江堰的智慧和创造力,所以让学生用有限的材料来再现都江堰的模型。在制作过程中学生既了解了都江堰的科学原理,也体现了都江堰的修建艰辛,从而体现先人的智慧和创造了,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样的过程让历史在学生手中体现学习的快乐,对于学生而言是很有意义的。
六、教会学生利用网络——在网络中拓展
网络世界给初中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天地,,他们对此也有极大兴趣。初中生对知识、社会充满了好奇和渴望,又不愿被动接受。所以互联网提供了历史教育网站、历史资料数据库、图书馆、博物馆网站。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自学——指导”互动教学法,把教学过程分为:收集资料——协商讨论——制作文稿——展示成果——补充指导——得出结论等环节,使每个学生都能经历一个主动获取知识的应用知识的,解决问题,完善情感,升华人格的自主学习过程。在利用网络收集信息之前,首先做到课前复习,根据课堂要讲的内容去收集信息,还要对信息进行適当的删减,保留其有用的部分,真正让资源服务于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某一种学习方式都不能独霸天下,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功能,同时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互相批评,相互评比。
作者单位:重庆市涪陵区义和镇教育管理中心 徐杰
邮编:408000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一、教会学生阅读——阅读中积累
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传统的阅读正受到电影、电视、游戏、漫画等的冲击,但这种快餐式的文化消费品,并不能带来持久的精神愉悦,学生的情绪很容易被简单的快乐所控制,于是就停留在不思不想,笑过即止的状态。而历史阅读对于拓展学生的精神空间,丰富思想内涵,对抗精神的平庸和堕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苏霍姆林斯基称阅读为“学习之母”“智慧之源”。阅读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是培养分析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缺乏阅读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思考能力下降。一个阅读量大的学生不仅在知识的储备上高于知识量低的学生,最主要的是思考能力也占上风。
在课堂中教学经常要运用史料进行教学,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但是有一点不容忽视,史料要准确,要有确切来源,而且要为课后阅读做好指引。比如在推荐书目的同时,要教学生阅读的技巧,如阅读时要做读书笔记,读书前要读一下书的目录和序言,有目的的把握一下书的内容,哪些内容对自己有帮助,重点内容在什么位置等,从而有利于自己的阅读,阅读的重点应放在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阐释上,而且要放慢速度,尽可能的融会贯通,注意阅读每一章的结论。
二、教会学生讨论——讨论中成长
讨论式教学是完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方式。讨论式教学的环节大致包括问题的设计、资料的提供、启发思路、得出结论等,其中问题的设计是关键。
比如:借助“历史假设”,巧妙设问,连用两个“假设”把学生带回到两千年前的历史情景中:假如荆轲刺秦王成功了,战国纷争局面还会持续吗?假如你是秦始皇你会用什么措施来巩固政权?学生兴趣盎然,很快进入了角色的情景,展示自己的雄才大略。学生在讨论、争论和思考活动中体会秦王朝统一的必然性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必要性。这两种假设虽然是一种并不存在的历史假设,但却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也会遇到这种情况:第一学生准备不足,第二在小组讨论时缺乏有效明确的分工,以至于有的学生在讨论的时候无所事事,可有可无,难以从中受益。第三问题的设计不合理。第四教师对讨论结果的总结不够重视,造成学生各抒己见,对所讨论问题的结果是不了了之。
为了教学上出现的形式的讨论和“假讨论”,建议关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为学生构建讨论的基础和平台,即课前要提供阅读的建议和史料来源。只有准备充分,讨论才有良好的气氛。第二,对学生提出有梯度、有层次的讨论问题,层层深入进行讨论。第三,教师在学生讨论时要注意引导,积极评价,形成开放的轻松的讨论环境。第四,要对讨论的问题做出明确的定位和全面的概括或总结,帮助学生准确的客观认识。
三、教会学生演历史人物——表演中体验
历史课本剧是将戏剧元素融入历史教学活动中,不仅能锻炼学生收集整理历史资料能力,还可以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表演力,促使他们感知历史,既拓展和学习历史的途径,也增强对历史的兴趣。用小舞台演大历史,这种历史剧的表演方式很受同学们欢迎。
课本剧分两种,其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围绕主题,教师当堂构建课本剧情景,由学生即兴表演。采用这种方式,既可生成许多新的教学元素,同时还可以节约时间。其二,把课本剧作为历史活动的主题,由学生自己来编剧、导演、布置舞台、寻找道具,组织表演等。
因此,在设计课本剧时,一定要具备历史意识,正如《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主编任朋杰说:“如果历史可以假设,那么一定要从历史出发,再回到历史,回来的时候比出发的时候更真实”。
四、教会学生写心得——习作中升华
历史学科的学习有“四部曲”:一要“想”到(思想、思考、思路、出路)二要“说”到(交流、沟通、表达、思想碰撞)三要“做”到(行动、实践、撰写)四要“留”到(物化成果)。写作过程是学生对所学历史的知识的反思,把感性知识理性化的过程,是历史思维外显化的过程。
五、教会学生制作——制作中运用
过眼千遍不如手过一遍,亲自进行历史制作,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的体验和感悟。对于初中生而言,动手的效果和乐趣超过其他学习,在动手制作历史中更容易体会前人的智慧。比如:在讲都江堰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都江堰的智慧和创造力,所以让学生用有限的材料来再现都江堰的模型。在制作过程中学生既了解了都江堰的科学原理,也体现了都江堰的修建艰辛,从而体现先人的智慧和创造了,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样的过程让历史在学生手中体现学习的快乐,对于学生而言是很有意义的。
六、教会学生利用网络——在网络中拓展
网络世界给初中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天地,,他们对此也有极大兴趣。初中生对知识、社会充满了好奇和渴望,又不愿被动接受。所以互联网提供了历史教育网站、历史资料数据库、图书馆、博物馆网站。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自学——指导”互动教学法,把教学过程分为:收集资料——协商讨论——制作文稿——展示成果——补充指导——得出结论等环节,使每个学生都能经历一个主动获取知识的应用知识的,解决问题,完善情感,升华人格的自主学习过程。在利用网络收集信息之前,首先做到课前复习,根据课堂要讲的内容去收集信息,还要对信息进行適当的删减,保留其有用的部分,真正让资源服务于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某一种学习方式都不能独霸天下,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功能,同时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互相批评,相互评比。
作者单位:重庆市涪陵区义和镇教育管理中心 徐杰
邮编:408000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