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新老品牌攻守之道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p2860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企业的竞争说到底其实是品牌和品牌之间的较量。新品牌自然不甘人后,会用全身的力气与老品牌争夺市场份额,而任何一个老品牌都不会坐视自己江山的失去,新老品牌常常上演着大浪淘沙般的攻守博弈,那么,历经风雨的老品牌面对新品牌的挑战,如何才能守住优势,守住成功?初生牛犊的新品牌又如何去攻城掠地、从老品牌那里虎口夺食呢?
  本期《对话》邀请了作为老品牌代表的青岛啤酒总经理金志国,作为新品牌代表的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以及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宁向东等嘉宾,还特别邀请海尔CEO张瑞敏作为特邀主持人,对新老品牌如何发展进行了精彩的论述。
  
  新老品牌各有优势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知己知彼是竞争双方必须做透的一项工作,无论是老品牌还是新品牌,首先都要明晰双方的优势在哪里,利用好自身优势“扬长”的同时,还要研究对手的成长,知道对手的优势在哪里以“避短”,并且熟悉对手身上值得学习的地方以拿为“己用”,如此方能在与对手短兵相接前赢得战略先机,而在这个话题上,金志国和李书福不约而同地表示了对对方品牌的欣赏。
  金志国十分欣赏新兴品牌的朝气,他觉得新品牌没有任何包袱,没有任何顾忌,只要往前培育,专注于创造客户和培育顾客需求就行了,也就自然地可以专注于企业的自身发展。显然,新品牌就如一把锋利的尖矛,具有更强的机动性和进攻性,有朝气更有锐气。
  相比之下,老品牌更像一面厚实的盾牌:老品牌已经广泛地被大家接受,有固定的市场占有率,在市场上更是具备强大的号召力和消费者高度的忠诚指数,正如李书福所说“老品牌已经有祖宗,老祖宗给它创造了一些基础,已经被大家所接受,他面对的只是维护和提升的问题”,老品牌最大的优势显然就是其固定而庞大的市场份额。
  然而,矛尖锐而失于稳重,盾厚实而失于灵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竞争者单单明确了竞争双方的优势还远远不能称得上“知己知彼”。
  
  仍然存在发展瓶颈
  
  无论是老品牌还是新品牌,他们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市场竞争中存在的一定的优势,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发展上的难题,对于竞争者而言,找到自身发展的瓶颈是自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瞄准对手的“七寸”方能有的放矢,一击致命。
  在市场竞争中,很多老品牌面对新品牌的进攻往往表现的措手不及或者行动迟缓,其原因在于老品牌的“老”不仅仅意味着实力的雄厚,也可能带来李书福提出的“倚老卖老”的问题。李书福认为:主观上,企业进入一定阶段以后,他的员工包括领导总觉得自己是老品牌,自身优势带来的优越感会在企业里面滋生起来,对于企业发展不利,骄兵必败;客观上,老企业存在一个体态臃肿的问题,容易犯大企业病,也就是人们说的巨人症,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老品牌的竞争能力下降。
  张瑞敏认为这实际上是老品牌的思维和机制存在不足:首先从思维上来说,包括海尔在内的老品牌,都会被自己过去成功的思维和模式束缚住,而不能突破自己的传统模式思维方式;其次就是机制问题,也就是李书福谈到的大企业病,例如某个岗位的员工只是单纯地认为“上级今天要我干什么?干得对不对?我不要管,干完了就行了,对市场不对,那是上级的事”一级一级做下去,但很可能这件事本身就是错的,而没有人能够指正。
  有意思的是,同老品牌的“迟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新品牌往往会得“青春浮躁症”,金志国说,“一些新品牌的成长过程中,往往会急于求成,脚下不稳,以战术代替战略,因此它具有浮躁性。那么这个品牌的症状显然就是脚下不稳,因为还没有市场,什么都没有,一旦这个品牌出来了,定位错了,再去调整它很困难。实际上就是不会从长计议。”
  另外,新品牌往往“手中无钱”,比如说吉利要和大众抗衡,在市场投入上,在广告的传播和品牌的推广上,显然吉利的实力就不如大众,因为这些工作需要大量的费用来支撑,可是作为很大规模的一个企业做出这样的投入,平摊每一件产品上就很低,小企业做同样的事情成本则很高的,最后就形成了“心中无底”:企业的战略是什么?做品牌是为什么?是为了今天赚钱?还是为了让顾客快乐和永远的快乐给予回报?“脚下不稳”、“手中无钱”的小品牌显然无法给出正确的答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在战场上战胜对手,新老品牌显然还需要完善自己决胜杀敌的谋略。
  
  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御
  
  在新老品牌的对攻当中,新品牌常常处于弱势地位,但是新品牌往往采取主动的进攻姿态。
  张瑞敏说,“进攻是最好的防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集中自己所有的资源,所有的力量,以十攻一,不论是新品牌还是老品牌,要永远把自己放在弱势品牌的位置,不见得一定要同对手正面对垒,全线厮杀,但是集中我所有的资源打一个点,这个点就是对手没有注意的点,对手的软肋,是对手无暇顾及的地方,也就是先突破,然后才谈得上集中优势兵力打好歼灭战,逐渐地做强、做大。”显然,新品牌的“进攻”并不是一种全面的“会战”,而是局部上的“突破”之战。
  那么,在“新老会战中”,进攻者在自己力量处于明显劣势的情况下如何寻求突破之路,找到对手的那个“点”呢?与会嘉宾提出了四个策略:
  
  第一招:策反
  李书福提出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从老企业挖人,比如在某一个方面的技术存在问题,就要想办法把对手阵营里这方面的人才,慢慢地吸引到自己这个阵营里面来,把老品牌从内部掏空,甚至可以把老品牌培养人才的方法也弄过来,以培养自己的优秀的人才。
  张瑞敏认为这种战术可以让新品牌迅速缩短和老品牌之间的差距,而且对于资源相对薄弱的新品牌,无论从时间上还是成本上都可以得到极大的节约,但是要想完全赶超老品牌,单纯地靠这种办法是不行的,要想真正成为一个好的品牌,关键还是企业自身形成一个全员认同的,创新的企业文化。
  
  第二招:跟随
  采取跟随战略,紧跟着行业领导者的脚步不放,在技术、工艺、品质、人才战略等方面跟随行业领导者,这是新品牌赢得“战争”的另一个办法。
  跟随战略有两种,一种就是跟在后面单纯地模仿;还有一种是在跟随的过程中超越。李书福强调“跟随”的精髓在于后者,就是争取在局部超越对手,最后重点突破。也就是在创新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在开拓中前进,在前进中开拓,是一种技术上的、品种上的、战略上的一种跟随。
  金志国补充说,“模仿者不是一个,而是一群,当领先者创造了这样一个市场空间,已经把利润吃掉了一大块,等大家来的时候,已经开始分摊行业利润了,只能去喝汤了,因此 这种策略重要的还是通过学习转化成自己的一种创新力,将来有一天去超越这个领先者。”
  
  第三招:差异化
  金志国提出了差异化战略,他认为对于新品牌而言,全面的进攻肯定会带来老品牌全线地防守,从资源上、从战略上新品牌都是吃亏的。但是从细分市场的角度上,新品牌还是有无限的空间,可以在对手的软肋上找到它最薄弱的地方,从一个细分市场去做一根针,而不是做一只手,用一根针刺痛他,进行切入,然后再扩张。
  以啤酒行业为例,人们在习惯上的认识是“开车是绝对不能喝酒的”,但是在细分市场上,驾驶员毕竟属于消费群体的一部分,那么就可以针对这类群体开发无醇的啤酒,既满足其喝酒的欲望,又使其能够顺利开车,对企业而言,既赢得了这一部分消费群体,又避免了同具有规模优势的大品牌的“撞车”。
  
  第四招:合众联横
  李书福的又一个策略是相对弱的阵营要联合起来,把自身相对孤单的力量,通过战略上的安排,把大家的有效的、有用的力量全部团结起来,不断地壮大自身这个阵营的力量,大家分工合作,同强势老品牌对抗。
  张瑞敏先生认为对小品牌来讲这是很有效的办法,小品牌自己没有那么大的资源,所以将整合来的资源,通过有效的利用而形成自己的资源,是对抗老品牌强势力量的一个出路。他强调:“自主创新不一定是我现有的人的创新,才叫自主创新,只要可以为我利用的力量的创新都叫自主创新,所以这招还是挺厉害的。”
  
  保持一个良好的竞争心态
  
  聆听完了专家们运筹帷幄的策略后,一位现场观众深有感触地说:“品牌的突破之路首先一定要与众不同,敢于打破常规,发现自己的比较优势,对自己的定位一定要准确;其次就是一定要有速度上的支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时间是有限的,资源是有限的,只有企业的速度跟上去了,才能把握住有限的时间和资源;最后其实就是两个字:坚持,持之以恒地去把这件事情做好,才有可能达成自己期望的目标。”
  无论是准确的自我定位,还是不及掩耳的速度,抑或持之以恒的坚持,都需要企业保持一个良好的竞争心态。老品牌应该保持一个致胜的心态,放下包袱把自己当作新品牌来做;新品牌应该保持一个自信的心态,把自己当作一个老品牌来做,也就是张瑞敏提到的创业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
  有了一个良好的心态,也就等于形成了企业“自我创新”的机制和保持可持续的竞争能力的企业文化,只有形成了这样的文化和机制——企业才可以做到“自以为非,自以为是”(张瑞敏),才会拜用户为师,真正地想客户所想,在风险中发现发展的机会,在市场当中创造一些新的需求,新老品牌才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备无患”地实施自己“攻城掠地”的谋略。
  为了使我们本期设计的主题讨论得更加深入,除了上文提到的现场嘉宾外,我们还特别邀请了业内的资深人士一同探讨,分享智慧。本期邀请的特约点评嘉宾是:陈春花、郑威、徐刚。值得特别提到的是,宁向东先生除在现场发表了精彩观点外,又将其对品牌的理解厘清思路,整理成文,又再次为我们奉献了一餐精神食粮。
其他文献
看完该案例,我认为利奥面临的是一个品牌战略抉择的问题。为什么说利奥面临的不是营销战略而是品牌战略上的抉择?  我认为:中国的企业往往重视营销的过程和价值,而不注重品牌的价值创造和延续。中国企业很多的做法是将品牌营运和销售过程割裂的,即企业只注重对销售流程的重视,而忽略了对品牌价值有意识的创造和维护。中国的不少企业甚至天真的认为,企业可以不系统的做品牌,可以靠市场创品牌,只要市场占有率上去了,品牌自
期刊
在对基层员工进行战略培训的问题上,一般认为由于基层本身的工作特性,基层员工不需要了解到战略高度来操作,而是把交代的工作干好就行了。也有企业在战略上对基层员工有一些培训,但也局限于对企业发展历程上、业绩上,很少把企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要求让基层员工分享与共担。其实,对员工进行战略培训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基层员工战略培训的意义    对基层员工进行战略高度的培训,对企业发展有多大的意
期刊
对比分析结构,明确竞争支点  集中优化资源,获得竞争优势  快速消费品牌A企业的上海区域经理林盛独自坐在办公写,抽着间烟,销售总监已经是2004年初第三次来视察市场了,每一次都没有好脸色,也难怪总监发脾气,主要竞争对手B品牌的销量是A品牌的10倍,而A品牌在上海区域已经连续两年销量都在原地踏步,市场贡献率全国倒数第一。林盛心里很不服气:战略的重点区域,费用支持却很小,况且2004年的费用是2003
期刊
精细耕作 建立核心区域市场  细分市场 走区域化品牌之路  品牌区域化    竞争使得市场版图得以重新划分。一线品牌、二线品牌以及区域性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特征表现得愈来愈明显。就一线品牌而言,主要指全国性领导者品牌,表现在市场竞争范围上,为覆盖全国市场;表现在消费领域,则为领导者品牌群。二线品牌,我们将其归纳为挑战者品牌。它们紧跟领导者品牌参与市场份额分割,并随时都有超越领导者的机会。它们
期刊
找出渠道冲突的根源  明晰利害关系巧化解  背景:三足鼎立    陈宾是某知名彩电企业(以下用KC企业替代)的区域销售经理,具体负责华东A市及周边两个小县的彩电销售工作。A市经济发达,居民消费水平较高,彩电普及率高,但在其二十多家彩电经销商中真正优质的经销商只有三家,分别是百货大楼、民兴电器和国光连锁:  百货大楼(以下简称“百大”)是传统强势者,在A市扎根很深,经营KC品牌十多年,始终把KC品牌
期刊
美国犹他大学著名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和他的助手们在美国匹兹堡地区对二百名工程师、会计师进行了调查访问,访问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在工作中,哪些事项是让他们感到满意的,又有哪些事项是让他们感到不满意的。赫茨伯格以这些答案为材料,着手去研究哪些事情可以使人们在工作中得到快乐和满足,又有哪些事情会造成不愉快和不满足。结果他发现了一个让管理人员既感兴趣又感困惑的现象:使员工在工作中感到满意并受到激励
期刊
对于迷途中的利奥,我的看法有三点:  1、背书品牌策略。钢丝胎低档市场容量很大,需求日增,竞争对手争相进入,利奥不进入,龙头地位将受到极大威胁,而且规模扩大是大大降低企业综合制造与运用成本以及降低企业风险的关键。另外,将军等品牌都在向下延伸,在此情况下利奥向下延伸风险已经很小,但向下延伸又会影响利奥的高贵血统,这是垂直品牌延伸必然会遇到的难题。为了化解此弊端,利奥向下延伸应采用的不应该是副品牌策略
期刊
把握市场特性,提升传播价值  集中兵力突破,精确传达到位  在市场前线打拼的人都知道,区域传播已经是企业运作区域市场成功的首要任务。因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不管是招商建立渠道,还是直接销售产品,没有精确地把信息传达到位,想获得成功无疑是相当困难的。在这里,笔者以省级区域为例,浅谈一下区域市场的传播之道。    定位你的传播    中央电视台做广告其实是个容易的决策,它的全国性覆盖效果摆在那里,只要
期刊
用产品传达使命 用使命指挥渠道  道先,我们应该明白高端产品在企业产品开发和市场占有方面的目的和意义。  一般来说,高瑞产品作为企业技术实力和产品研发实力的“象征”,对于提升企业在行业以及消费者心目中的实力,帮助提升企业品牌形象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同企业推出不同的高端产品还是有一些差别的,企业需要根据这些差别,来确定合适的渠道策略,才能达到高端产品推出的根本目的。  通常来说,高端产品的推出,很多
期刊
随着高瑞产品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和开发,高端产品到底该如何走向市场?企业该如何把握高瑞产品市场发展的节奏?高端产品营销的关键点在哪里?如何把握?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企业经营者的思考。本文仅把华旗资讯高瑞MP3产品运作中形成的一些思路供读者参考。    把握市场,寻找契机,开启高端    在国内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MP3产品发展道路是高端产品发展的典型案例,华旗进军高瑞MP3产品市场也是这个行业进程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