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社会背景变化,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素质适应时代的发展教育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师的职能和满足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 教师素质 师德 生命力 生命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不同时代,教育的背景不同,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不同。到了新世纪,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社会。2010年我国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为我国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为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和新的要求。社会背景变化,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素质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教育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师的职能和满足社会的需求。
一、师德的重要性
在当今的背景下,受国际化影响,加之市场经济的影响,人民群众价值多元化,教师队伍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教师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局面;同时越来越多的“80后”进入教师队伍,使教师队伍呈现出新的特点。《纲要》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在当今的教师队伍里,有一些人表现出严重的拜金主义:家长送礼就多关心一点,多照顾一点,家长没有表示就置之不理。而且有些教师不顾本职工作,只顾发展第二职业,严重影响到教育质量。还有的教师特别是刚刚步入教师队伍的青年教师,不能充分认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混淆了作为教师和一般社会青年的区别,盲目追求所谓潮流文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更应当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重要性,重申优秀的教师道德,树立优秀的师德模范,塑造教师优秀的的道德修养。当然对教师道德要求也要适应时代发展,把握时代脉搏,正确理解教师道德的时代意义,注意把握好教师道德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二、永新的生命力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李政涛教授指出:教育者需要拥有生命自觉。生命自觉力图使自我的生命成为一种永新的生命。[1]时代在发展,知识也在发展,在新的背景下,知识呈现出不断更新的态势。教师要将陈旧的知识及时更新,将新的知识及时地引入教学中。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曾经的学历和知识背景都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具有学习能力。同时我们不断进行的课程改革也需要教师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施良方教授在《课程理论》中指出:“教师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新的课程计划成功与否,教师的态度、适应和提高是一个关键因素。”在新课程改革进行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对新课程改革不理解、不接受,导致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受到阻碍。教师要具有正确认识教育发展背景,理解教育时代性的能力;具有解读教育改革目标的能力;具有将课程改革目标贯彻执行到教学中的能力;具有学习新知识,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的能力,同时还要具有研究学生,分析不同背景下学生的特点,及时调整教学的能力。
《纲要》提出:“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但有许多教师知识与能力脱节,自身能力不足,在教学中教死书死教书,导致学生能力培养不足。因此,要适应当今教育的发展,教师就要注意发展自身的能力,使自己具有有较强的能力。当然,教师也是教育的产物,许多教师能力不足是过去教育培养带来的问题。但是“一个永新的生命,就是一个无休止地向前努力的生命”。[2]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当今教育发展的背景,更好地培养自己的一般能力,重新思考自己的素质构成,更好地塑造自己,以适应教育的发展。
虽然现在很多地方对教师聘任进行了改革,但是这对于许多老师来说有一劳永逸的特点,且教师的发展空间过于狭窄,薪酬区别不大,造成目前许多教师没有积极主动学习的意向。同时,我国的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着培训内容单一、培训形式不规范、培训考核不严格、培训离教育教学实践太远的问题,造成教师继续教育热情不高、功利性太强、仅仅满足于低水平的识记等问题。同时教师本人对教师行业信仰的坚定与否也决定了他是否追求永新的生命力。朱永新教师指出,对待做教师,有三种境界:一是把做教师作为职业。这种类型的教师,把职业视为付出劳动交换薪酬养家糊口的谋生之所。既然是谋生之所,便少不了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二是把做教师作为事业。这种类型的教师把职业视为实现个人价值的舞台,他们渴望来自他人尤其是学生的肯定,工作往往会成为他们生活的核心,关系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及成就感。三是把做教师作为志业。这种类型的教师,把职业与生命融为一体。对于教师职业的深刻理解和执着信念,会驱使他们通过学生的卓越发展,使自己的生命得以丰富扩充。[3]所以,加强教师的职业信仰教育,不断提升教师理想追求的境界,也是影响教师具有永新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三、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能力
最近几年自然灾害频发,加之各种伤害学生的事件及学生自杀事件,都提醒我们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保护生命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能够不断进行生命的自我体验和省思,欣赏和热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珍惜生命的存在,期盼生命的美好,体悟生命的意义,并且把这种生命的关怀和热爱惠及他人、自然,具有人文关怀、民胞物与的胸怀及宽广的人类情怀。要积极乐观地生活,与他人健康地交往,勇敢地面对挫折,不伤害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尊重物种的多样性和所有生命的权利,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中,正确实施自己的行为。[4]王燕红老师在《小学生命教育现状调查研究及分析——以淄博市》一文中指出,目前小学生命教育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教师普遍重视生命教育,但是生命教育概念模糊;师范教育缺乏生命教育的内容,是导致目前小学教师生命教育素养低下的原因之一,生命教育信息来源不专业是影响小学教师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原因。学校方面:对生命教育的思想认识有余,实际行动不足;生命教育内容单一、形式单一。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教师生命教育能力的重要性,帮助教师正确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培养教师开展生命教育的能力,形成开发生命教育内容,开拓生命教育的新途径和新形式的能力。在师范教育中,要有组织地向师范生介绍生命教育的基础知识,使他们初步形成生命化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学观和评价观,带领他们进行生命教育内容的开发,进行生命教育教学设计和实践,使他们初步具有开展生命教育的能力,从基础上提高小学教师开展生命教育的教育素养,为将来生命教育的推动打下扎实的基础、培养优良的师资。同时对在职教师进行生命教育的培训也是提高教师生命教育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具有对学生进行美育的能力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5]美育是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同时,蔡元培还提出,美育的超越性功能在于实现对于现实生活的超越所形成的人生意趣和理想境界追求等。要实现美育的超越性功能,就必须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鉴赏美包括“鉴别”和“欣赏”两个方面。前者表示对美与丑及美的质量层次的判定;后者表示对审美对象进行审美活动的心理过程。[6]当今社会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人们的物质欲望疯长,在金钱和人生意趣、理想境界追求之间,很多人会选择金钱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而放弃对美的追求。而学校中的受教育者也受其影响颇深,很多学生在学校里用钱处理同学关系、师生关系,认为读书无用,精神世界荒漠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帮助学生追求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成为当务之急。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对学生进行美育的能力:具有帮助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追求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政涛.生命自觉与教育学自觉[J].教育研究,2010,(4).
[2]史作柽.九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11.
[3]冯建军.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及其设计[J].北京教育,2007,(7-8):23-25.
[4]朱永新.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J].2012,(4).
[5]文艺美学丛书编辑委员会.蔡元培美学文选[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174.
[6]黄济,劳凯声,檀传宝.小学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
关键词: 教师素质 师德 生命力 生命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不同时代,教育的背景不同,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不同。到了新世纪,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社会。2010年我国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为我国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为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和新的要求。社会背景变化,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素质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教育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师的职能和满足社会的需求。
一、师德的重要性
在当今的背景下,受国际化影响,加之市场经济的影响,人民群众价值多元化,教师队伍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教师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局面;同时越来越多的“80后”进入教师队伍,使教师队伍呈现出新的特点。《纲要》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在当今的教师队伍里,有一些人表现出严重的拜金主义:家长送礼就多关心一点,多照顾一点,家长没有表示就置之不理。而且有些教师不顾本职工作,只顾发展第二职业,严重影响到教育质量。还有的教师特别是刚刚步入教师队伍的青年教师,不能充分认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混淆了作为教师和一般社会青年的区别,盲目追求所谓潮流文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更应当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重要性,重申优秀的教师道德,树立优秀的师德模范,塑造教师优秀的的道德修养。当然对教师道德要求也要适应时代发展,把握时代脉搏,正确理解教师道德的时代意义,注意把握好教师道德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二、永新的生命力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李政涛教授指出:教育者需要拥有生命自觉。生命自觉力图使自我的生命成为一种永新的生命。[1]时代在发展,知识也在发展,在新的背景下,知识呈现出不断更新的态势。教师要将陈旧的知识及时更新,将新的知识及时地引入教学中。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曾经的学历和知识背景都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具有学习能力。同时我们不断进行的课程改革也需要教师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施良方教授在《课程理论》中指出:“教师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新的课程计划成功与否,教师的态度、适应和提高是一个关键因素。”在新课程改革进行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对新课程改革不理解、不接受,导致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受到阻碍。教师要具有正确认识教育发展背景,理解教育时代性的能力;具有解读教育改革目标的能力;具有将课程改革目标贯彻执行到教学中的能力;具有学习新知识,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的能力,同时还要具有研究学生,分析不同背景下学生的特点,及时调整教学的能力。
《纲要》提出:“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但有许多教师知识与能力脱节,自身能力不足,在教学中教死书死教书,导致学生能力培养不足。因此,要适应当今教育的发展,教师就要注意发展自身的能力,使自己具有有较强的能力。当然,教师也是教育的产物,许多教师能力不足是过去教育培养带来的问题。但是“一个永新的生命,就是一个无休止地向前努力的生命”。[2]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当今教育发展的背景,更好地培养自己的一般能力,重新思考自己的素质构成,更好地塑造自己,以适应教育的发展。
虽然现在很多地方对教师聘任进行了改革,但是这对于许多老师来说有一劳永逸的特点,且教师的发展空间过于狭窄,薪酬区别不大,造成目前许多教师没有积极主动学习的意向。同时,我国的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着培训内容单一、培训形式不规范、培训考核不严格、培训离教育教学实践太远的问题,造成教师继续教育热情不高、功利性太强、仅仅满足于低水平的识记等问题。同时教师本人对教师行业信仰的坚定与否也决定了他是否追求永新的生命力。朱永新教师指出,对待做教师,有三种境界:一是把做教师作为职业。这种类型的教师,把职业视为付出劳动交换薪酬养家糊口的谋生之所。既然是谋生之所,便少不了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二是把做教师作为事业。这种类型的教师把职业视为实现个人价值的舞台,他们渴望来自他人尤其是学生的肯定,工作往往会成为他们生活的核心,关系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及成就感。三是把做教师作为志业。这种类型的教师,把职业与生命融为一体。对于教师职业的深刻理解和执着信念,会驱使他们通过学生的卓越发展,使自己的生命得以丰富扩充。[3]所以,加强教师的职业信仰教育,不断提升教师理想追求的境界,也是影响教师具有永新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三、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能力
最近几年自然灾害频发,加之各种伤害学生的事件及学生自杀事件,都提醒我们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保护生命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能够不断进行生命的自我体验和省思,欣赏和热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珍惜生命的存在,期盼生命的美好,体悟生命的意义,并且把这种生命的关怀和热爱惠及他人、自然,具有人文关怀、民胞物与的胸怀及宽广的人类情怀。要积极乐观地生活,与他人健康地交往,勇敢地面对挫折,不伤害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尊重物种的多样性和所有生命的权利,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中,正确实施自己的行为。[4]王燕红老师在《小学生命教育现状调查研究及分析——以淄博市》一文中指出,目前小学生命教育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教师普遍重视生命教育,但是生命教育概念模糊;师范教育缺乏生命教育的内容,是导致目前小学教师生命教育素养低下的原因之一,生命教育信息来源不专业是影响小学教师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原因。学校方面:对生命教育的思想认识有余,实际行动不足;生命教育内容单一、形式单一。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教师生命教育能力的重要性,帮助教师正确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培养教师开展生命教育的能力,形成开发生命教育内容,开拓生命教育的新途径和新形式的能力。在师范教育中,要有组织地向师范生介绍生命教育的基础知识,使他们初步形成生命化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学观和评价观,带领他们进行生命教育内容的开发,进行生命教育教学设计和实践,使他们初步具有开展生命教育的能力,从基础上提高小学教师开展生命教育的教育素养,为将来生命教育的推动打下扎实的基础、培养优良的师资。同时对在职教师进行生命教育的培训也是提高教师生命教育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具有对学生进行美育的能力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5]美育是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同时,蔡元培还提出,美育的超越性功能在于实现对于现实生活的超越所形成的人生意趣和理想境界追求等。要实现美育的超越性功能,就必须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鉴赏美包括“鉴别”和“欣赏”两个方面。前者表示对美与丑及美的质量层次的判定;后者表示对审美对象进行审美活动的心理过程。[6]当今社会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人们的物质欲望疯长,在金钱和人生意趣、理想境界追求之间,很多人会选择金钱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而放弃对美的追求。而学校中的受教育者也受其影响颇深,很多学生在学校里用钱处理同学关系、师生关系,认为读书无用,精神世界荒漠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帮助学生追求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成为当务之急。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对学生进行美育的能力:具有帮助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追求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政涛.生命自觉与教育学自觉[J].教育研究,2010,(4).
[2]史作柽.九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11.
[3]冯建军.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及其设计[J].北京教育,2007,(7-8):23-25.
[4]朱永新.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J].2012,(4).
[5]文艺美学丛书编辑委员会.蔡元培美学文选[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174.
[6]黄济,劳凯声,檀传宝.小学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